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红色旅游景点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
  新四军四县抗敌总会纪念馆,原址为宝堰镇“怡和酒行”,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8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21年,1982年3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典型的中西结合的建筑特色,设计科学,构思精巧,工艺考究,属苏州园林建筑风格。令人稀奇的是,宅院设有更楼,哨楼,空中通道,地下暗道,它分布合理,防卫能力异常坚固。1995年9月,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馆名由原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1938年6月15日,陈毅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到达宝堰,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诸机关于宝堰镇前隍村。陈毅等领导同志则居住办公在宝堰镇怡和酒行大院内。1938年7月7日,为纪念抗战爆发一周年,陈毅在宝堰镇怡和酒行大院召开镇江、句容、金坛、丹阳四县各界人士代表大会,筹备成……[详细]
七雄烈士陵园
  景区名称:七雄烈士亭级别:普通景点类型:建筑开放时间:8:00—18:00门票:10元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七雄乡绿色的柴米河畔,耸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六角亭。亭右芳草萋萋,花开花落,散溢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亭左松柏森森,苍翠欲滴,掩映着七座烈士坟墓。这就是坐落在沭阳县七雄乡七雄村的七英雄纪念碑亭。亭中高竖一块长方形巨碑,正面上 书写七英雄纪念碑六个大字,字迹工整而遒劲,庄重而俊秀;背面为原沭阳县委书记于康撰写《七英雄纪念碑碑文》。吟诵碑文,你会知道,就在这片血染的神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1946年底,我军主力在苏中七战七捷后向山东作战略转移。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苏北根据地猖狂进攻,于1947年1月10日占领沭城。时仲湾乡(在今七雄乡境内)归章集区管辖,处于对敌斗争的前哨阵……[详细]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座落在阜宁县芦蒲乡芦蒲村。纪念塔建造于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将军的率领下,击破了数万日伪军的层层包围,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扫荡”,盐阜大地上洒满了烈士的鲜血。为昭彰先烈,激励后人,盐阜区行政公署决定建造纪念塔,以资永久祭祀。随后组成建塔委员会,在阜宁县五区陆庄召开第一次会议,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主持会议,行署主任曹获秋、八旅政委李雪山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及地方知名士绅出席,会上研究制定了建塔计划,并经实地勘察,决定以芦蒲寿安寺旧址为塔址。1943年6月15日,纪念塔开工。参加建塔的义务劳动群众近万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近两千人,连十四五岁的小姑娘也踊跃参加了运砖行列。这些群众帮助修塔工人挑水、推土、递砖、和泥,不吃公家一粒粮,所……[详细]
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楚州区县西街有一所新安小学,这就是名闻中外的“新安旅行团”的摇篮。宏伟庄严的“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大楼,就矗立在该校的校园之中。它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生动地讲述着新安旅行团的光荣历史。 新安旅行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少年儿童(文艺)教育团体。1935年10月10日,诞生于淮安河下镇新安小学。当时,十四名团员在团顾问(校长)汪达之带领下,按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旨意,遵奉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共赴国难”的遗嘱和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告别了曾经孕育过民族英雄关天培的故乡,走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旅行全国,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与宣传。他们在东起黄海之滨,南至港澳地区,西达兰州以远,北抵内蒙百灵庙,行程五万余里,“先后参加该团的有六七百人之多”,在……[详细]
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
  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位于仓巷24号,建于清末。1938年8月,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在刘炎主任率领下转移到高淳县城开展地方工作,在此建立办事机构。对外称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1938年6月中旬,新四军先遣支队和一支队先后进入苏南茅山根据地扫荡,为粉碎敌人扫荡,一支队特命司政机关分散转移。8月,一支队政治部在刘炎主任率领下转移到高淳县城淳溪镇一带。1938年8月,为开通茅山抗日根据地和皖南新四军军部的通道。一支队政治部决定由宣传科长戈白章、张春生、侯日千、华仁义等四同志组成民运工作组,在高淳县城开展地方工作,对外称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他们利用国共合作的合法身份,向广大店员、工人、学生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在进步青年中组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淳溪大队”,领导他们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学习革命道理,秘密发……[详细]
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
  1940年10月,新四军与八路军在大丰白驹镇胜利会师,巩固和发展了华中抗日根据地,谱写了中国抗战史的光辉篇章,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纪念这一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重大转折,1986年,大丰县委、县政府在狮子口会师旧址树立“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纪念碑”。近年来,白驹镇围绕“旅游兴镇”的工作思路,紧扣“会师胜地”的文化品牌,把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全面实施红色聚力行动,不断强化原址保护、研究阐释、文化创造、宣传教育、旅游融合等重点环节工作。每年前来会师纪念地旧址参观学习、重温历史、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干部群众、大中小学生络绎不绝。当年参加会师的两军将士后人也陆续前来踏寻先辈足迹、重走会师路。2019年3月,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详细]
溧阳新四军指挥部旧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座落在溧阳市水西村。该馆原名为“新四军水西村革命旧址保管所”,成立于1979年11月23日。1984年9月25日更名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陈列馆”,1994年8月1日改用现名,隶属于溧阳市文化局。  1938年夏,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次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水西村成立,统一指挥第一、第二支队和地方抗日武装,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1979年7月9日,溧阳地区发生中强度地震,尚存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司令部、政治部战地服务团等6处旧址遭到破坏。为了缅怀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新四军的革命精神,同年在溧阳市委、市0的直接领导下,重修这些旧址,同时建立保护管理机构。1982年3月25日,江苏省人民0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详细]
抗日英雄壮士纪念碑
  该纪念碑座落在全国内河最大煤港——南京浦口新炭场煤港内。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该煤炭港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夺中国资源的港口码头;而在码头毗邻处,即是日军设立的两座“战俘集中营”。  浦口新炭场一带,在日军占领以前,是英国人办的打蛋厂(专用蛋清)。日军占领后,这里成了日本三井洋行经营的三井码头。日本侵略者为了实施他们在中国的疯狂掠夺和镇压抗日力量,1940年初,在三井码头的临江地带,建立了两个战俘集中营,占地约三、四千亩。集中营三面环水,一面为日军严加防守的进出口,周围架设有三道二米高的铁丝网(中间还有一道电网)。集中营内建有一座碉堡并驻有一个日军看守小队和一个炮兵连,相当于一个营的兵力,与浦口镇的日寇宪兵队联合看押战俘。  从1941年开始,日军先后分六批从太原、北京……[详细]
苏中公学纪念园
  苏中公学纪念园位于宝应县曹甸镇金吾庄。1944年2月, 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成立苏中公学。1944年4月,苏中公学在《苏中报》上刊登了招生消息。招生简章上明确: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有志青年入学。学校设有政治、文化、军事、财政、民主等专业,学制半年。军事系只要求初中毕业,其它系需要高中毕业。这条消息使大批的热血青年大为动心,纷纷决定报考相关专业。1944年5月初,从苏中各地区分批来到苏公的学员,先后到达宝应县东北地区的曹甸安丰一带,苏中公学的学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来源,一是各分区、县选送的干部;二是通过招生简章向社会上招收的学生;三是沦陷区地下党组织输送来的进步知识青年,其中也有地方党政干部、地下党员和一部分……[详细]
廖仲恺何香凝墓
  南京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钟山南麓天堡城下,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1877-1925年),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0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 1926年6月,其灵柩由夫人何香凝女士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拥护国共合作,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在廖仲恺先生遇难后,她继续团结-左派……[详细]
高邮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
  新四军受降地旧址位于高邮城区熙和巷70号。1945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军打响了高邮战役,第八纵队指战员在司令员陶勇指挥下,向高邮城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至12月25日夜,攻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日军城防司令部,日军大队长岩崎眼见败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随即举行驻高邮日军受降仪式。受降仪式是在日军“洪部”(现公园礼堂)灯光黯淡的大厅里举行的。12月25日深夜11时,新四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副主任谢云晖在部队护卫下,威严地进入日军司令部,以新四军代表身份,命令日酋岩崎大佐传令各部,立即解除武装,交出武器,无条件投降。岩崎大佐解下身上的指挥刀放在桌上,向韩念龙行军礼后,双手捧着日军花名册和军械、军需登记册毕恭毕敬地呈送给韩念龙,然后退回站立一边。韩念龙接过名册,略加审阅,即命令日……[详细]
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号。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常州三杰之首。在他短短36年的生命里,曾写下500多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瞿秋白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纪念馆是仿明清建筑物,面积2282.19平方米,设展览大厅、学术厅、影视厅、资料室、贵宾厅等,陈列、收藏反映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的图片、影视、实物、文献和研究资料等。瞿秋白故居原为瞿氏家族侍祭奉祖宗的祠堂。1912年至1916年瞿秋白一家落魄之后借居于清光绪年间秋白叔祖父瞿庚甫捐资修建的城西瞿氏宗祠。住进祠堂之后,瞿秋白一家就完全靠借债典当度日,由于支付不起学费,秋白中学没有念完就辍学了,母亲对此感到非常的痛惜。生活的煎熬,社会的摧残,使母亲对未来完全绝望,选择了-的道路。……[详细]
李新庄抗日义勇军诞生地
  李新庄抗日义勇军诞生地为1937年李贞乾烈士的家乡徐州市丰县师寨镇李新庄,地处黄淮冲积平原,东南部为青沙地;东北部为沙质土壤,西北部为粘土;西南部为混合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李贞乾烈士在此组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丰县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现纪念碑位于李新庄村中心偏西李贞乾烈士故居门前。1937年在家乡李新庄组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丰县人民的第一支抗日武装部队——丰县人民抗日义勇队,是当时中共徐西北工委与中共鲁西南特委会并后的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所在地。李贞乾烈士少年时期在丰县城南毕楼务本高小读书。1924年毕业于徐州第七师范学校。先后在丰县女子小学,丰县教育局任职。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丰县师范校长、中学校长、国民党……[详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
  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位于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寨门村诸巷,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市党史教育基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系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诸水本教授的西式私宅。抗战时期,无锡人民的抗日斗争是与苏南人民的抗日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苏南地区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抗战爆发后,日伪军重兵控制这一地带,国民党也派出第二武装忠义救国军到苏南,力图恢复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在无锡广大城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共有游击武装39支。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党组织派王承业(又名王仲良)到无锡重建县委。县委以梅村为基地,重建党的基层组织,改造地方游击武装,逐步形成了以梅村为中心的抗日游击基点。这一时期,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详细]
沭阳县烈士陵园
  沭阳烈士陵园是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苏州东路的一座烈士陵园。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为了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1958年,沭阳县人民政府行文在此修建烈士陵园。陵园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40亩。始建时,园中仅有烈士墓三座。后经1963年、1975年和1985年三次扩建,现在,陵园内有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史迹陈列馆等多组纪念性建筑。古老的前沭河畔,沭阳城东南郊,有一处松柏苍翠、花草茂盛、环境幽静的胜地,这就是沭阳烈士陵园。走近这处庄严的圣洁之地,一座坐北朝南的乳白色人字形大门,令人肃然起敬。大门上方的沭阳烈士陵园六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门两旁各镶嵌一块楹联式黑色大理石,上面分别镌刻着书法家姜华手书的毛泽东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详细]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
  韦岗战斗胜利纪念碑高25米,碑顶是一支古铜色的步-型,碑身正面镶有铜铸碑名,碑座正面的浮雕上刻有新四军的标志(N4A),两侧分别镌刻着陈毅、粟裕当年赞韦岗战斗的诗篇。碑座上端的红旗,表现了陈毅名句“故国旌旗到江南”的意境。碑座上端的红旗,表现了陈毅名句“故国旌旗到江南”的意境。纪念碑碑文全文如下: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平津后,八月十三日,又大举进攻上海,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是年十二月十三日,南京失陷,江南大好河山沦于敌手。日寇到处烧杀掳掠-,暴行累累。江南人民奋起抗敌,救亡图存。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全国人民的要求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成新四军,开赴抗战前线。新四军军部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指示,从第一、二、三支队所属的第一团至第六……[详细]
共和绍武陵园
  共和绍武陵园是以原淮宝县委书记李绍武烈士而命名。 1947年2月27日,淮宝县委书记李绍武在去华中五地委汇报工作途中,住宿宝应县苗李庄,由于被人告密,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顽强奋战,英勇牺牲。淮宝人民为了纪念李绍武烈士,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英雄出生地——三河之滨,将盱宝区福缘乡改为绍武乡,把盱宝小学改为绍武小学,以作纪念。1978年5月,洪泽县委、县政府及县民政局、原共和镇党委政府为李绍武烈士修建了陵园,正式命名为绍武陵园,供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生瞻仰和祭扫。 1997年3月,洪泽县委为将绍武陵园建成永久性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号召全体党员交一次特殊党费,用以重修绍武陵园,并于4月5日举行纪念李绍武烈士殉国50周年大会,以示对李绍武烈士的永远怀念。陵园于2009年6月被淮安市市委、市……[详细]
中共兴化县委成立旧址
  中共兴化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戴窑镇镇区新兴东街中心巷33号内,东经120°12′41.4″、北纬32°55′54.2″。为普通的瓦房院落,三间正屋朝南,另有门楼、天井、厢房,占地117平方米。1941年1月7日,中共苏北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在此主持召开兴化县工委委员会议,宣布苏北区党委决定,撤销中共兴化县工委,成立中共兴化县委。由李华楷任书记,李健任组织部长,张莫棠任宣传部长,孙顾任妇女部长。同年4月底,戴为然任中共兴化县委副书记。中共兴化县委的成立,标志着兴化地区党的组织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41年3月,苏北区党委改称苏中区党委,兴化县委仍属其领导。同年11月,划属苏中二地委。1944年11月,兴化县委改由苏中一地委领导,直至抗战胜利。兴化县委成立不到一个月,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各区联合办事……[详细]
江阴革命烈士陵园
  江阴市革命烈士陵园地处风景秀美的黄山脚下,依傍山势,座北朝南,下设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94年4月,建成开馆于1997年4月,占地36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0平方米,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这是一座融合古今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群,庄重古朴,气势雄伟而肃穆,远远望去就象一艘扬帆远征,正乖风破浪、驶向胜利的渡江战船,令人浮想联翩。走进革命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鲜花和绿树簇拥着的一块巨石,上面篆刻着江阴籍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题写的“江阴革命烈士陵园”8个大字。前行数米,是绿色小刺柏组成的“浩气长存”4个字,把人带进瞻仰烈士前特有的凝重肃穆的氛围之中。紧隔几米,竖着一堵壁刻,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篇。在壁刻的北侧是一泓长方……[详细]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郝家大院)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位于汉王镇北望村,该址由三座古民居组成,又称“郝家大院”。总占地面积九百多平方米,共有清代建筑一百余间,房屋现存60多间,旧址主体建筑保存完好,被古建筑学家确认为徐州地区乡间现存面积最大的古建筑群。1949年2、3月间,-、-、陈毅、粟裕、谭震林、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研究和制定渡江战役方案,并留下珍贵的合影照片。北望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是徐州市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总部由肖县南蔡洼村移驻铜山北望村,按照-1949年1月12日“关于华野、中野休整两个半月并要完成渡江战役准备工作”的命令,华野于2月9日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之后成立了华东军区,调整了0中央华东局。0中央华东局及华东军区于2月12日到达北望,2月……[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