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深坑岭战斗遗址
  深坑岭战斗遗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筠竹村后山深坑岭。1934年5月,东方军离闽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主战场,留下红7军团转战闽西北。28日,寻淮洲、粟裕率领红7军团从沙县向明溪转移,驻扎湖源和筠竹,国民党80师239旅从莘口向湖源转移,抢先占领深坑岭的南洋峡等主峰。29日早晨战斗初始,我军仅以一个团出击,很快处于仰攻不克的被动局面。红军以筠竹和湖源村民为向导,指挥另两个团分两路从侧后直插敌一二线阵地空隙地带。下午二时到达预定地点后发起总攻。国民党军一二线阵地被打乱,前后互相攻击,我军乘势攻占南洋峡等主峰。国民党兵大势已去,纷纷涌向深坑岭向莘口撤退。深坑岭只有一条险要的羊肠小道,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百米的悬崖。我军乘势穷追猛打,国民党兵死伤之外摔死深崖无数。战后观察,深崖一边草木被滚得精光,时过数十年……[详细]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
  仙游党组织革命活动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后庄村竹庄自然村。榜头镇竹庄小学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以后,一批地下党人和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少活动,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1928年4月下旬,中共仙游县委在东乡组织农民反抗烟苗捐斗争,竹庄小学师生是这场抗捐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5月4日,该校青年教师黄今秀带领学生踊跃投入由王于洁、林步云、郑珍等组织的捣毁坝下烟苗税馆、斗争捐税员的农民暴-动-行列。国民党仙游县政府于同年5月10日派兵镇压东乡农-动,黄今秀不幸被捕,于同月11日被秘密杀害。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林步云、欧元青等进步教师在竹庄小学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上级党组织介绍新四军干部、参加过上饶集中营赤石暴-动-的季音,以及柯昆山等人在竹庄小学隐蔽。解放战争……[详细]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董氏民宅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下八社自然村(镇集镇所在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央多次要求各地猛烈扩大红军。1933年9月,中共宁化县委、武层县苏维埃政府作出决定,9月份全县扩红2500人,要求各区、乡掀起扩红突击运动高潮,努力完成扩红任务。中共禾口区委、禾口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立新董氏民宅设立扩红指挥部,组织区乡干部成立扩红突击队深入各乡村,开展扩红竞赛活动。组织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导队进村入户,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广大赤卫队队员、党团员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军。赤少队也整排、连、营、团成建制加入红军。仅1933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个半月完成扩红……[详细]
余长钺烈士陵园
  余长钺烈士陵园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阳下村东边的统子坪山西北坡上。余长钺烈士,1918年10月18日生于福清县阳下村。1931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福建人民政府福清特派员、共青团福清县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委员等职。1934年与陈金来、陈炳奎等领导“南西亭”暴-动-,抓斗土豪财主。1937年2月16日因叛徒告密,在莆田被捕,解往福州关押,狱中表现英勇顽强。1937年6月23日,余长钺、王于洁、陈炳奎、黄孝敏、陈如舫5人被敌人押赴刑场,慷慨就义。当时,余长钺未满19岁。1940年,中共地下党员将余长钺烈士遗骨安葬在阳下山大池坪之阳,小墓仅有6平方米。1984年4月,旅居新加坡的余家兄弟见小墓杂草丛生,慷慨捐资,在中共福清县委、福清县民政局、阳下人民公社和阳下大队的支持下,在阳下村……[详细]
闽中革命史纪念馆
  闽中革命史纪念馆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西路565号。闽中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闽中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1988年闽中游击区被确认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5块独立游击区之一,从而确定了闽中革命在全国革命根据地中的地位和作用。闽中革命史纪念馆建于1998年,为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041平方米。2000年4月,该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闽中革命史布展工作,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围绕闽中革命史实,设有前言大厅、五四运动馆、建立苏维埃馆、三年游击战争馆、抗日战争馆、解放战争馆6个展室和1个放映厅。这些展室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声、光、电等多种形式,配以闽中人民不同革命时期斗争的文物、资料、文献,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26年2月26日中共莆田第一个党团混合支部在莆田哲理钟楼宣告成立,党组织不……[详细]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
  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市区南山公园东大门。南安市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市),也是泉州市三个重点区县(市)之一,全市老区基点村共129个。1927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丰州建立了南安第一个支部。从此,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在武荣大地上如星火燎原般展开。从1927年到1949年,在22年的革命征程中,南安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历尽磨难,经受考验,带领南安广大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终于夺取了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南安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一座“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天津大学设计研究院、中科院院士彭一刚先生设计,市市政管理局负责建设,南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于2007年10月8日开工建设,2009年4月1日竣工。整个工程包括纪念碑、碑林、雕塑墙和悼念广场,总投资400……[详细]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
  黄石宁海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桥兜村林墩自然村。1927年夏,初步接受革命思想教育的黄元从福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林墩村,在林墩戚公祠创办宁海小学,从事农村教育,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以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1928年夏,黄元因资助办学的老板要篡改他的办学方针而停办学校,随后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1929年底回莆田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县委选送到闽西中央苏区的中国红军大学学习。1930年10月,从中央苏区回莆田,被任命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2支队教导队副队长,参与领导广业外坑苏区的创建工作。同年底,莆田外坑苏维埃斗争失利,他并不灰心失望,同其他同志一起继续战斗。1931年6月根据省委指示,恢复中共莆田县委,黄元任县委委员兼军事部长。同年9月,被派到仙游协助县委书记郭……[详细]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
  坝下抗捐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坝下村坝下自然村。1933年1月2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召开了年终工作会议,通过了《年关斗争工作决议》,指出莆田各县农民斗争中心口号应该是:抗债分粮和抗捐抗税。从此,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决定在莆田、仙游两县再次掀起抗捐斗争,并于1月底,派莆田工农红军游击队副队长林植、政委张兆汉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到仙游配合县委发动群众抗捐。随着抗捐斗争的发展,莆田中心县委要求仙游县委在抗捐斗争中设法解决部分活动经费。仙游县委经过研究,决定由县委委员林植带队攻打仙游东乡坝下-捐征收所,解决筹款问题。东乡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罂粟的种植面积广,周围几十个村仅坝下一个征收所,每天勒收的捐款多达数千元。但是,坝下-捐征收所与国民党兰溪乡政府毗邻,又有乡丁及常备队,这给游击队攻打税所增加了危……[详细]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遗址
  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遗址位于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耶稣教堂(乡卫生院对面)。1933年2月,中央苏区开展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期间,集结在建黎泰地区的红一方面军主力奉命西移,强攻南丰,只留下部分地方武装在泰宁坚持斗争。2月23日,国民党军第56师田玉璠团卷土重来,再次抢占县城,此时,泰宁完整的红色区域只乘下大田区。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退守到大田坚持斗争。当时退守大田的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只有少数的机关干部和红军工作团人员,武器配备很差,平均3人才有1支-。干部白天下村发动群众,晚上就只能上山睡觉,有时一个晚上还得换好几个地方,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为坚守最后这个红色阵地,县委、县革委会首先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机关的自卫能力,建立所在地的赤卫队武装,构筑防御设施,并从保卫机关的……[详细]
紫台庵战斗旧址
  紫台庵战斗旧址位于闽侯县青口镇农光村。解放前,紫台庵处于沪屿镇(现青口镇一带)管辖区域内。沪屿镇位于闽侯七里中心,人口众多,街道店铺林立,较为繁华。七里一带地主豪绅多数居住该镇,民团和一个排的保安队驻在镇南端的紫台庵内。1936年1月的一个夜晚,闽中游击队第1支队副队长吴德标率领60多名游击队员急速包围了紫台庵。庵内民团和保安队在睡梦中惊醒,急忙架起机-向游击队猛烈扫射。吴德标当机立断,立即把主力队伍分成两个小分队,第1小分队作掩护,第2小分队为主攻。在敌人的火力被第1个小分队压住的一刹那,第2小分队迅速匍匐到紫台庵墙角下,把两架竹梯靠在敌楼窗口下,两个队员迅猛登上竹梯,从窗口投入集8枚为一束的手-,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嚎啕哭叫。活命的残敌不得不退到楼下。第2小分队战士立即抢占制高点,向庵内……[详细]
武夷山中共福建省委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于1938年6月在武夷山市坑口的村头村正式成立。村头村,离市区34公里,北出窠竹关与江西省上饶县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省铅山县毗邻,历史上是军事要地。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原闽赣省委奉命改为闽浙赣特委,就地坚持斗争。6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指示,以闽浙赣特委为主,加上闽东特委、闽中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福建省委。8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村头村正式成立,书记曾镜冰,组织部长范式人,宣传部长王助,军事部长左丰美,民运部长汪林兴,职工部长俞雅鹿,青年部长王文波。由此,这一带成了福建抗日运动领导的核心地区,被誉为“红色都城”。福建省委在村头村开展的重大活动有:1939年7月,省委在村头禄村洋山上召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中共中央东南分局派陈丕显到会指导。大会总结了一年半的……[详细]
中共彭湃县委、彭湃县苏维埃政府(后期)遗址
  中共彭湃县委、彭湃县苏维埃政府(后期)遗址位于宁化县安远乡安远村横街21号(今安远乡人民政府企业办公楼及乡政府食堂)。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6次会议决定增设彭湃县,并成立中共彭湃县委、彭湃县苏维埃政府,王珍等2人先后任县委书记、袁锡林等4人先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文化部、军事部、裁判部、保卫局等工作部门,县苏维埃政府先期设在巫坊区巫坊乡(今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陈氏宗祠,1934年5月迁驻安远区安远乡原国民党安远区公所(今宁化县安远乡安远村横街21号),期间由方志纯任县委书记、祝维恒等2人先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彭湃……[详细]
许瑞芳故居
  许瑞芳故居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楚-祠。许瑞芳祖籍江西崇仁县,生于1906年,自幼随父来三元区忠山村落户,住在楚-祠上厅两厢房,左厢房为其父母居所,右厢房为许瑞芳居所。许瑞芳父亲以经营日什布匹为生,经常在通往永安、贡川、忠山、三元、梅列的官道间奔波。许瑞芳十八岁时(1925年)考入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同年冬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支部宣传工作。1927年底回到忠山村后,建立秘密农会,鼓动农民起来-征兵征粮,苛捐杂税,应聘任永安县立中学教师,创办农民夜校,宣传革命思想。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入闽,消息传到永安,许瑞芳到闽西找红军,回到了革命队伍。1934年冬,许瑞芳随红军北上,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二十八岁。许瑞芳青年时期在楚-祠居住时间长达十几年。他同情贫……[详细]
朱德召开秘密会议会址暨中共闽中特区委旧址
  朱德召开秘密会议会址暨中共闽中特区委旧址天主教堂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建设街玉华巷9号。为适应革命形势蓬勃发展的需要,1934年1月,中共闽赣省委派出以省财政部长郑亦胜为团长的工作团进驻将乐,重建将乐县苏维埃政府。同时,将中共黄潭边特委改为中共闽中特区委,书记王××,特区委下辖将乐9个区委和沙县特支委。中共闽中特区委办公地点就设在古镛镇建设街玉华巷天主教堂。在中共闽中特区委的领导下,“建立革命委员会,组织赤卫军,要求加薪并监督老板的生产,工资增加百分之二十至七、八倍”,将乐苏区的斗争开展得红红火火。是年2月9日,朱德总司令从泰宁亲临将乐指导革命斗争,住在该天主教堂左侧楼房。朱总司令在中共闽中特区委办公地点接见了将乐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干部和20多名坚持地下斗争的党员,并根据第五次反“围剿”的严峻斗争……[详细]
榜头暴动旧址
  榜头暴-动-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赤荷社区。1949年2月,中共仙德工委成立以后,东区游击队的力量逐渐壮大,有脱产的游击队员40多人,加上一部分不脱产的农民骨干以及群众的配合,使武装暴-动-的条件日趋成熟。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在林椿年组织下,东区和东南区的游击队员及两区各基点村的农会会员数百人,汇集在东区仙水龟广坪上。经过简短动员之后,荷-实弹的游击队员在前开路,背着土-土炮的群众紧跟在后,队伍浩浩荡荡在仙游平原重镇榜头镇的周围----,先从仙水、上乾、下明等村绕道而行,然后进入榜头街。沿途群众以为解放军来了,而驻守榜头镇的自卫队和警兵不敢轻举妄动,提心吊胆过了一夜。第二天,林椿年率领游击队攻打榜头自卫队住所,发现已空无一人。接着,游击队转道攻打榜头-所,恰巧伪警兵在门口排队准备训话,忽……[详细]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白云村芦尾自然村。外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军第2支队的频频出击,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动。特别是1930年12月中旬,陈天章率部攻克梅洋地主豪绅江某炮楼,将江抓获镇压后,江之子到城里引一个营的海军部队还乡对红军进行报复时,竟被红军以少胜多击退,更使驻军旅长林寿国恼羞成怒,便部署对外坑苏区的“围剿”。12月26日,红军队伍100多人在陈天章、汤军等率领下,被混进红军的内奸马某诱骗到外坑芦尾村打土豪斗恶霸。这时,由驻军旅部纠集在莆的海军陆战队和广业民团计6个连,以及外坑周围几个乡的零散地主武装近千人,从三面扑向芦尾村。芦尾是个易攻难守的盆地,由于红军领导人麻痹轻敌,部队进村后仅在近村的北山崖布一个哨,对敌之逼近包围毫无觉察。当天上午,红军抓获地霸马……[详细]
溪南破仓分粮旧址
  溪南破仓分粮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溪南村程泗宫自然村。1949年4月14日,仙德游击队攻打枫亭自卫队的计划未能实现,对游击队员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鼓舞士气,游击队决定到枫亭溪南破仓分粮。溪南粮仓是座土楼,存放粮食10万多斤,粮仓土墙象座炮楼,共3层,非常牢固,守粮队10多人住在第三层。4月14日当天,仙德游击队在刘佐周、毛票带领下,100多名游击队员加上沿途动员的数百名群众,将溪南粮仓团团围住,动员守粮队放下武器弃暗投明。守粮队想凭借牢固的粮仓顽抗,但又怕敌不过游击队,而且群众同游击队混在一起,一些参加破仓分粮的群众又是守粮队的亲戚。因此,守粮队犹豫不决。游击队稳住守粮队之后,用火焚烧粮仓大门,在三楼的守粮队急忙打水从楼上往下浇。仙德游击队副队长毛票趁机率领2名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冲向……[详细]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
  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遗址位于建宁县县城濉溪镇复兴社区中山南路18号建宁县实验小学所在地。1933年12月12日至13日,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建宁县城文庙大成殿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包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红一方面军及其所属各军团领导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浙赣省、满州省、山东省、河南省代表,闽赣省领导,闽赣省地方红军代表,闽赣省辖区建宁、黎川、泰宁、将乐、沙县、顺昌(洋口)、光泽、东方、金溪、资溪、崇安、浦城、铅山等13个县(地)地方代表,共400余人。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周恩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邵式平分别作了政治报告、军事报告和《目前政治形势与闽赣省苏维埃的任务》报告。邵式平在报告中指出,闽赣省处在战争的最前线,唯一的中心任务就是战……[详细]
红军临时战地医院旧址
  红军临时战地医院旧址位于清流县林畲乡舒曹村石寨下自然村仁寿峰山脚下。1933年7月至8月间,彭德怀、滕代远率红军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转战于宁化、清流、连城、归化、将乐一线。此时正值盛夏酷暑,山村痢疾横行,红军中染病人员颇多,加上战事频繁,伤员骤增,红军后方医院又远在宁化西南20余里的茶湖岗,运送困难,因此许多伤病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治,部队减员严重。为了更好地及时救治伤病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损失,保存有生力量,红军东方军指挥机关便利用石寨下特殊的地理条件,设置了临时战地医院,为及时抢救红军中伤病人员的生命,保存红军战斗力并进而达成战略目的发挥了重要作用。1934年3月,为阻止国民党军第10师向中央苏区推进,红7军团和福建军区宁清归军分区独立7团在将乐、归化(今明溪)交界的铜铁岭设伏阻敌,宁……[详细]
宁源乡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府)遗址
  宁源乡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建宁县里心镇宁源村。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红军部队进入建宁、南丰、广昌一带筹款。1931年1月至3月,红4军10师30团之一部从南丰傅坊和广昌陈庄分别进入建宁西北地区工作,开辟建宁西北游击区。其中,红30团1连(连长姓江)进入建宁宁源、芦田、溪头坑,在贫苦群众中发展积极分子,组织农会、贫农团,还组建了有20多名队员的宁源游击队,选举成立了红色政权宁源乡革命委员会,主席宁茂云。宁源乡在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了打土豪分浮财、拥军扩红、为红军筹集经费和物资等工作,当地多名青年参加了红军。4月初,随着红30团赴江西参加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敌人乘机进入游击区,向革命群众--倒算。宁源游击队遭到-保卫团围击,游击队被打散,队长李细阔在战斗中受重伤,……[详细]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