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红色旅游景点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红色旅游景区—白雀园革命旧址群,位于光山县城东南33公里的白雀镇白雀老街(白雀园明清街)。是土地革命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的军事基地。是联系豫东南、鄂东北、皖西北三志片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也是1946年6月中原军区突围的主战场之一。1930年2月初,光山县委派县委委员、光山县红色补充军军长来合云率光山赤卫队一部,在白雀、沙窝共产党的配合下,一举攻克了白雀园,建立了中共白雀园区委员会。4月白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6月白雀园区苏维埃改为白雀园市苏维埃政府。同时,光山战斗营、教导营、特务营和光山独立团、独立师先后成立并驻扎于白雀园,还设立了红军枪械修造所、红军医院、工农俱乐部、列宁小学,白雀园成为鄂豫皖苏区的主要军事基地。同年秋,鄂豫皖省苏经济公社、红军招待所……
[详细] 革命教育基地。 1986年,0新蔡县委、县政府为纪念1933年7月7日在小李庄惨案中蒙难的8位革命烈士,在烈士被捕之地建立新蔡县小李庄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由展览馆、烈士纪念碑等组成,占地面积2亩余。展览馆,座北面南,五间砖混结构平房,长17.5米,深8米,高3.6米,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内展出小李庄事件简介,小李庄事件连环画集锦,8烈士简介,以及烈士遗物,历史文件、资料等。展览馆前左右各3间配房,前为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青石,高2米,阔0.6米,础高1.5米,有碑楼,四周有护碑铁栏。碑上刻小李庄事件介绍(正面),小李庄蒙难烈士简介(背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店镇小李庄是0新蔡县委机关所在地,0新蔡县党组织从事地下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鄂豫皖省委特派员长期住此,指导新、商、息、……
[详细] 何家冲处于豫鄂两省交界的大别山区,西临信阳市35公里,南距武汉市130公里,北距郑州市340公里,有旅游公路与鸡公山相连,已经开通的京珠高速公路从何家冲周边穿过。何家冲属罗山县铁卜乡的一个行政村,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200人。景区东、北南三面环山,西距京珠高速公路灵山出口8.6公里,北距罗山县城40公里,与铁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2公里,与省级风景名胜区、信阳国家级鸡公山风景名胜区、鄂豫皖革命首府所在地——新县县城处在同一条旅游带。与何家冲相连的红色景点有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青篷、红二十五军彭新店战争旧址——龙池、-灵山会议旧址——灵山寺、莲塘。除此之外,何家冲还有苏维埃政府旧址、-同志亲笔题名的“何家冲八一希望小学”、红二十五军长岭岗战斗旧址、将军石、红军洞等纪红色景点。何家冲有……
[详细] 1、地址:济源市济水大道东段迎春园内2、简介:1949年1月,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摧枯拉朽,剑指江南。为适应解放战争之形势,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大批干部随军南下接管新区。太行、太岳区奉命选调4000余名干部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接管福建的福安、闽侯等六地区。2月,按照太岳四地委指示,中共济源县委召开县、区干部大会,号召全县广大干部报名随军南下,开辟新区,为“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作贡献。短短几天内,全县就报名137人。依据上级“既要服从全局,适应广大解放区工作的需要,按质量完成选调干部任务,又要兼顾巩固当地政权和发展老区工作”的方针,县委决定对全县党政群干部全面排队,一分为二,一部分调出南下,一部分留下工作。按照“党性强、政治觉悟髙;有一定工作经……
[详细] 红军攻克三河尖战斗遗址位于固始县城北25公里处三河尖镇黄营村。1932年2月,红四方面军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红军反围剿战争中第二大战役商潢战役胜利后,红四军北上围攻固始,攻克淮河重镇三河尖。三河尖地处淮河中游,航运发达,是大别山山货、农副产品外销和日用工业品购进转运的货物集散地,商贸云集,贸易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国民党不仅在三河尖驻守一个营的正规军,还驻有税警营、警察等武装。按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的命令,红十军王宏坤团,十二师一部由十二师师长陈庚指挥,攻打三河尖。按照命令,红军在固始独立团和赤卫队配合下,分别从固始东南黎集和西南瓦庙集出发,在夜幕掩护下,沿史河、灌河向北直奔三河尖。经一夜急行军,红军于拂晓前在桥沟集地区集结。王宏坤前锋团在青泥滩消灭敌人一个连,俘虏80多人。在三河尖西南制高……
[详细] 禹州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约70000平方米,园内有烈士纪念碑、纪念馆、陈列室、烈士陵墓等,建筑物面积共约3300平方米。禹州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早在1919年青年学生、爱国进步人士为声援北京学生的五四运动,就组织起了河南学生联合会禹县分会,号召学生和人民群众开展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秋,禹州创建了第一个党支部——中共石固南寨党支部,宣传进步思想,进行农-动,有力地打击-势力。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禹州人民创建了禹西抗日根据地,在河南(豫西)区四地委、专署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击日伪顽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禹州的许多优秀儿女分别编入河南抗日军区第四支队、第六支队南下桐柏山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解放战争时期,禹州人民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力支援郑州战役和……
[详细] 鄢陵县烈士陵园位于鄢陵县城东关大街路北。始建于1956年,全园占地面积6489平方米,烈士建筑物17座,烈士纪念馆1座共8间房屋。早在土地革命时期,鄢陵县就有共产党的活动。1928年中共扶沟县支部书记吕调阳就曾到鄢陵南部张桥一带开展唤醒民众,发展壮大党组织的革命活动。1937年4月,在北平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鄢陵籍学生李爽途经郑州受中共河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派遣回到鄢陵从事党的革命活动。同年5月,中共河南省工委派楚光甫到鄢陵与李爽、程彦洛2人建立了中共鄢陵县小组,李爽担任党小组长。为了搞好抗日救亡宣传,中共鄢陵县小组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求精神,决定江宫员以个人名义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建立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读书会”。1937年9月,将“读书会”改建为鄢陵县抗日救亡宣传队。1945年8月中共冀鲁……
[详细] 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商酒务镇皂角树村、北张庄自然村、何庄村、杨沟村等。北张庄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下设参谋处、情报处、军政处、军械处、通讯处、机要室等。根据中央关于相对稳定指挥机关驻地,以利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在中原协同作战的意图,经过慎重选址,1948年5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领导机关进驻县城西北商酒务镇北张庄村,在此指挥开封、郑州、洛阳、襄樊等战役,1948年11月离开宝丰赴淮海前线。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现存刘伯承邓小平旧居、军政处、情报处、通讯处旧址,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中原军区警卫团干训队旧址等。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会议会址位于北张庄自然村东北,1948年6月17日至19日,中原军区……
[详细] 新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旧址:新县,位于绵绵起伏的八百里大别山腹地,原称新集,曾为河南、湖北两省的光山、商城、麻城、红安、大悟等县的交界地。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省委在这里办公,指挥和领导根据地的斗争。该旧址位于新县县城中心首府路62号,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框上悬挂着徐向前1980年4月为旧址书写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匾额。门左边镶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上刻说明词。房舍院落大部分仍为原貌,慕名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1931年12月10日,红四方面军十师三十团攻克新集,鄂豫皖边区领导机关先后迁到这里,建立了新县。从此,新集便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建立了26个县的苏维埃政权,红军发展到45000多人,农民赤……
[详细] 位于新县陈店乡高湾村佛尔寺。1930年1月1日,鄂豫边区特委将早在1929年建立在郭家河乡麻布、陡山河乡陈冲等几个修械所集中起来,迁往柴山保佛尔寺,命名为“鄂豫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前排为机修车间,后排为造枪车间,两侧为工人住房。4月,改名为“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全厂共有职工60多人,阮德成任兵工厂党委书记,1931年5月中央调朱淑平任党委书记,熊明灼任厂长。1931年4月,厂址由佛尔寺迁到檀树岗附近的熊家咀,并在红安、光山、麻城、陂孝北县境设立了四个分厂。1932年4月,总厂又由熊家咀迁到柴山保王湾。兵工厂修配0、制造撇把枪、子弹。在当时只有一般的烘炉、风箱、锤子等简单手工工具。1931年9月红军打开油尖山寨,缴获了敌人一个小型造枪厂,接收了24名技术工人,生产撇把枪和来福枪。……
[详细] 豫西革命纪念馆(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鲁山县老城大街中段、县委大院西侧。纪念馆的楼房始建于1891年,当时,挪威一些基督教人士来到鲁山传教,在这座楼相邻的西南建了一座教堂,取名“福音堂”。此楼为配房,是牧师和传教士居住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牧师楼”。楼房为砖木结构,西欧建筑风格,是鲁山当时最漂亮的建筑。1947年鲁山解放时,传教人员离去。这里成为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的驻地。福音堂成为领导机关召开会议的地方。1948年,刘邓大军按照党中央的指示走出大别山向豫西转移,于4月中旬来到叶县、鲁山、宝丰一带与陈谢兵团会师。邓小平首次来到鲁山在这里住了半个多月,之后每次到鲁山都在此住宿。鲁山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早在1928年就把革命火种播在了这快土地上。1929年,建立了中共鲁山特别支部……
[详细] 辛亥革命纪念祠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专祠,原为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闫子固和刘粹轩(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二烈士所建,誉为二英祠,后来得知同盟会会员单希古也壮烈牺牲,故又称三英祠,接着查出新蔡牺牲的还有许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砖木结构,高台基建筑,前有月台,面阔五间,当心间阔3.65米,梢间3.9米,尽间3.9米,通进深7.20米,梁柱12根,柱围1.15米,青石素面柱础。祠全长21.4米,宽9.3米,墙厚0.68米,檐深0.68米,高12米,面积为203.67m2。室内陈设着烈士灵牌,门两旁有任芝铭手书对联:上联:崇功报德告慰忠魂幸为余生偿宿愿下联:-图存贵在双肩未敢死后而初心门首竖匾上镌:烈士祠该祠创建一波三折。北伐大革命后,经……
[详细] 刘少奇旧居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大街95号路南王家院内,座南面北,门前为海露大街,东、西、南三侧均为民居。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展览了以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现和党性锻炼为名称的四个展室,三个复原住室分别为刘少奇住室、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住室;兵站创立人:刘向三住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为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书记。为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由延安出发,带领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电台机要员田畴、熊景钊,会计郭金林,保健医生钟毓,警卫人员苏登科、王炳忠、卢佑德、严昌辉等17人,于11月……
[详细] 白沙关农民革命起义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县城南34公里的陡山河乡白沙关村。原是一座山寨,相传南宋抗金英雄孟珙将军曾在关上抵御过南侵中原的金兵。有南北两个寨门,两寨门之间贯穿一条长约100余米的小街。石彻寨墙和南寨门已坍塌毁坏,只剩部分残迹。北寨门是三间砖木结构的城楼,楼上为三间通屋,向南开有三个方形花窗,下层中间是一拱券寨门,两侧间各有房门向南开,设有楼梯可登楼。占地面积67平方米。旧址于1963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将北城楼三间进行了修复,现保存完好。白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河南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隘,向为兵家必争之地。1928年,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后,反动地主武装千余人盘踞在白沙关上,严重阻碍着这块根据地的巩固和向北发展。1929年7月……
[详细] 《白衣阁革命活动纪念地》是我军重要的活动地,也是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区的指挥部。一九四六年七月,晋鲁豫边区为了打击敌人,刘伯承司令员所部常胜军在一个月内,收复了濮县、范县等各县城十余个。其中毙、伤、俘虏将军与士兵达三万一千多人,本年十一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在白衣阁村召开军团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场设在该村北王灿朝先生的一个大院内,周围树木林立,解放军的战士们持抢保卫。主席台中央高持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员画像。晋冀鲁豫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同志宣布大会开始。接着有邓小平政委作政治形势报告,他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革命精神,继续打几个大胜仗争取最后胜利,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战功。刘伯承司令员作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总结了近四个月的战绩,指出“战争之胜负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关键在于力量的保存或丧失”。并又说“……
[详细]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商丘,位于商丘市梁园区北5公里的双八镇,105国道东侧。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是一座半工字型建筑,共有主房28间,东西总长95米,南北宽8.8米,高10.06米,占地1800平方米。纪念馆院落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4米,占地面积10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纪念馆外有毛主席视察过的井和试验田。纪念馆共有五大部分组成,正中大厅和东西四个展厅,正中大厅是毛主席特大巨幅画像七米多高,两侧是毛主席1958年视察黄楼时的两幅巨型彩色照片,大厅中间是毛主席的一樽1:1塑像。各展室内布置着毛泽东青年时期到建国后至逝世一生的革命活动的珍贵照片200余幅。……
[详细] “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0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宣传0主张,并发展地方武装。1936年10月,0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0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后来以此为抗日革0据地,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了拥有6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以地下0员楚博为县长、全是0员任区长的地下红色政权,组织了具有强大政治攻势的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形成了10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使得当时的“三岗”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1940年,-八十一师围剿“三岗”根据地,抗日革命活动转入……
[详细] 中牟县烈士陵园位于青年路西段路南,始建于1958年9月,占地面积100亩,属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省民政厅评为文物管理先进单位,1999年10月被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至2002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县民政系统先进单位。园内建有雄伟壮观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高30米,广场3200平方米。每到清明节全县各界群众,在此进行集体悼念活动。革命烈士纪念堂2024平方米。革命烈士陈列馆616平方米,主要收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建国时期、自卫反击战234位烈士的遗物及事迹,园内配有革命烈士事迹讲解员3名,常年负责对外讲解革命先烈,在战争年代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担负着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教育后人热爱祖国的基地作用。建有革命烈士纪念亭3座,革命烈士纪念碑6座,碑文记有……
[详细] 开封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2年,1975年迁至东郊白塔村南,占地面积210亩。其中烈士纪念建筑物面积7460平方米。主要纪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革命烈士英名碑、解放开封战役无名烈士公墓、革命烈士墓区、革命烈士纪念堂、粟裕将军骨灰敬撒纪念处,胡万杰、郭向新烈士塑像,国际和平战士夏理逊大夫墓、碑等,革命烈士载入史册的共有4942位。开封市烈士陵园紧紧以“褒烈育人”为宗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搞好基地建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弘扬先烈精神,宣传烈士事迹,取得了丰硕成果。1994年分别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及开封市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民政……
[详细] 旧址位于新县新集镇杷棚村,共有房屋19间,分前后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两侧各3间横屋组成一大四合院,大门开在前排正中,西侧另有3间厨屋。旧址座南朝北,背靠山岭,面临池塘,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1995年,新县文管会争取河南省人民银行拨款25万元,将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为河南省金融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印科始建于1930年,当时由湖北黄陂的印刷技术工人芦楚桥、芦汉桥兄弟二人带了两台石印机,到河南潢川、息县一带做石印生意,途经根据地时被特苏政府说服留下,为红军服务。于是,特苏政府就在其所在地箭厂河乡杨畈村成立了石印科。1931年春,迁到新集附近的杷棚村。石印科创建时仅有两台石印机,20余名工人。后来红军打开商城等地又获……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