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旅游

湖南省红色旅游景点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79),原为当地大户涂氏的庄园式建筑。1931年,湖南省苏维埃政府驻入漾水湾,办公地址设在锦绶堂。1950年土改时,锦绶堂房产分给农民居住,1962年浏阳县人民政府将此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锦绶堂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也,建筑格局为三进五开间,左右各有两列厢房。大门为歇山顶封火墙,左书“男女平权”,右书“工农-”等大字。中轴线上为前院、过堂、正堂、后堂等。前院两边墙开八角门通两侧院。过堂的屋顶建筑,高7.82米,面阔5间。正堂高8.78米,面积34.6平方米。后堂两侧为东西对称地住房。从中轴线往西有南北向小院落2个,北院为两层楼阁式四字形建筑。0上为苏维埃政府的油印室,仍有许多油印传单的痕迹留在墙上。楼口墙上还印有财务账单,十分珍贵。再西……[详细]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位于永州市蓝山县城东塔下寺西北角的丛林内。1949年随着全国解放的脚步日益加快,但仍有一小撮国民党反动派负隅顽抗。是年冬,国民党湖南保安军第1师师长谢声溢率残部来蓝山,国民党交通警察总局东南办事处主任王春晖率交警第4、14、17、18总队也尾随而来,组建了“湖南军政委员会”和“-救国军”。1949年12月5日我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136师奉上级命令攻克县城,解放蓝山。在这次战役中解放军某排排长黄福生等6位解放军战士为解放蓝山县城英勇牺牲。1950年党组织将牺牲烈士葬于塔下寺丛林内,砌方形墓地。1984年3月蓝山县武装部和民政局根据上级要求在原墓葬址上重拾烈士遗骸重建圆形烈士纪念亭。亭高6米,拱形圆顶,檐呈18角,亭周立大柱6根,占地面积20平方米,亭中央屹立的花岗石墓碑上镌刻……[详细]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
  中共清潭地下党支部旧址位于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清潭中学后操场。旧址原系熊氏家族的一个祠堂,建于清代,为二进二横的四合院式建筑,二横为木架结构,二进为砖木结构,青瓦屋面。现大部分已毁,仅存楼地二间土砖瓦房。中共清潭支部,创建于1938年,隶属中央特科,由湖南工作组负责人刘道衡直接领导。1942年春,刘奉令赴渝后,将其组织关系转交中共湖南省工委,由周礼直接领导,谢介眉单线联系,直至衡阳解放。熊子烈、何大群、方用、谷子元,刘子骏、熊文元、熊厚义等同志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党员开始三四人,至解放前夕,发展到25名。熊子烈为第一任书记,黄道奇、周礼等在此先后工作过。中共清潭支部创建于抗战烽火之中,在中央特科、湖南省工委的直接领导下,以兴办清潭小学为阵地,掩护党的地下据点,隐蔽精干,积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详细]
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旧址
  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珠玑塔村八卦楼组干田坝。1935年9月开始,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蒋介石乘红二、六军团陷入较为孤立的时机,调集了140多个团30多万人的兵力向湘鄂川黔革0据地展开大规模“围剿”。1935年11月4日,0湘鄂川黔省委、军委分会召开了刘家坪会议,任弼时、贺龙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果断决策决定突围远征。会议之后,红二、六军团进行了转移前的各种准备,对部队进行了整编。11月19日,红二军团在刘家坪的干田坝召开誓师大会,军委分会主席贺龙下达了突围的命令,当晚部队出发,踏上了长征的征途。为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红军精神,0桑植县委、桑植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10月修建此馆,1986年10月竣工,并举行了落成庆典。纪念馆内陈列图片9……[详细]
李富春故居
  李富春故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三兴街2号。李富春,1900年5月22日诞生在湖南长沙三兴街“李福星扇店”,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4年考入长郡中学,1918年毕业后考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赴法勤工俭学预备班。1919年,参加了五四运动,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青年。1919年10月底,从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李富春、李维汉、蔡和森等发起组织了以赞同马克思主义和实行俄国式十月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1922年,李富春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8月,李富春回国,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军法处长。不久,参加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任江苏省委代理书记、广东省委代理书记。1931年赴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书记。1934年9月任红军总……[详细]
慈桑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慈桑县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湖南省桑植县空壳树乡罗家坪村。1935年2月,敌人对湘鄂川黔边根据地开始了“围剿”行动,企图趁红军在湘西立足未稳之机,迅速地将我军孤立,限制和消灭于湘鄂西部边境地区。红军根据-关于“要利用湘鄂敌人指挥的不统一,集中优势兵力,先抓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地在运动中将敌人各个击破”的指示精神,沉重的打击敌人。忠堡战斗持续了三十五天。在这个时期中,0湘鄂川黔省委根据根据地向北推移的情况,重新调整了行政区划,在新占领的地区,以茨岩塘为中心成立了龙山县苏维埃政府,以沙道沟为中心成立了宣恩县苏维埃政府。并以我军所控制的桑植、慈利各一部地区合并,以空壳树为中心,成立了慈桑县苏维埃政府。由-福任主席。同年十月,在龙山茨岩塘联合成立了永(顺)、桑(植)、龙(山)苏维埃政府,慈桑县苏维埃政府即……[详细]
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
  彭金华、彭荣华烈士墓,坐落在湘潭县乌石镇彭德怀同志故居右侧100米许的小山之上。墓坪宽约200平方米。墓体总高4.1米。其中,基座长1.6米,宽1.2米,高0.9米。碑名略呈方形,高2米。顶呈棱形。碑外有护栏,长3.2米,宽2.9米。1983年7月南0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志题写墓名:“彭金华、彭荣华烈士之墓”。碑背镌刻《碑记》:“彭金华、彭荣华同志系彭德怀同志胞弟。金华同志生于1900年10月22日。1937年10月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0。次年回乡建立彭家围子党支部,任支部书记。荣华同志生于1903年12月12日。1938年入党,与金华等同志一起积极进行革命活动。1940年,-反动派指使潭株警备司令部,伙同湘潭县政府及地方恶霸带领枪兵三十余人,于十月四日凌晨到彭家围子搜捕,荣华同志当场被……[详细]
小源会议旧址
  小源会议旧址位于湖南省新田县莲花乡小源村,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该村刘氏宗祠,又名“丽正书斋”。旧址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小青瓦一层半高楼房,房内设有戏台、天井等。东西长11.2米,南北宽7.3米,建筑面积82平方米。会议旧址之西50米处的一栋民居,为当时红六军团的指挥部旧址,时任红六军团中央代表的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就居住于此。2011年小源会议旧址(含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4年8月,红六军团9700余人在任弼时、肖克、王震的率领下,退出湘赣根据地向西转移,为中央红-移开路。20日傍晚,红六军团主力部队从郴州桂阳进入新田,宿营小源村。当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小源村宗祠召开了团级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就渡江时机、行军路线等重大问题进行……[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线指挥部旧址位于宜章县境内,是1934年11月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第三道--线时的指挥和活动中心,包括指挥部旧址(邝氏宗祠清白堂、元公祠),毛泽东居住旧址(文昌阁),周恩来、刘伯承居住旧址,红军银行兑换所旧址,白沙河渡口战斗遗址,红军伤员养伤旧址,红军扩红遗址(粤汉铁路遗址—宜章白石渡段)等八处文物遗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开始率领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等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11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率部进驻宜章,指挥夺取了国民党粤汉铁路防线重镇白石渡,并在白石渡广泛开展建党建政和扩红工作,执行党的工商政策。宜章县城和白石渡的夺取,是中央红军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第三道--线的重要标志。11月7日至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共8.6万……[详细]
洪家关革命烈士纪念塔
  洪家关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桑植县城北13公里的洪家关罗家台山上,山有数峰,惟此峰突出,松柏层林,郁郁葱葱。从山脚至山顶共有280级石阶,沿石级直径而上,分两个歇息点,直抵塔身,可谓雄伟壮观。纪念塔高15米,钢筋水泥结构,基座呈正方形,塔座正面刻碑文,塔身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塔顶状若攒尖,直指苍穹。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洪家关人民和在这里战斗过的优秀儿女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中著名的烈士有:周逸群、段德昌、柳克明、万涛、贺锦斋、贺英、黄鳌、王炳南、周小康、杨英、李云卿、贺桂如、陈宗瑜、陈昌厚、谷有年、谷志成、汪毅夫、李良耀、向北辰、贺文述、刘海南、李成蹊、陈协平、汤福林、文南青、贺志高、谷志龙、贺宗禄、肖启荣、向国登、贺文选、肖占卿等先烈人物。为纪念湘鄂边人民的……[详细]
贺满姑烈士纪念亭
  贺满姑烈士纪念亭位于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北二街澧水岸边。贺满姑(1898—1928)系贺龙的胞妹,大革命时期,她同大姐贺英拉起农民武装,打富济贫,除害灭暴。1926年夏,贺满姑随贺英扩充两营农军,联合本县民军进占桑植县城。10月,她留守后方,率领队伍活跃湘鄂边境,支持北伐战争。1927年任游击支队长。1928年她带领部属刘玉阶、贺炳南、滕久云、廖尽元、李云卿等一千余人组成的湘西北特委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开展武装斗争。6月,团防张恒如偷袭,她不幸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在敌人惨无人道的屠刀下,坚贞不屈,农历8月6日,她在县城教场坪-反动派凌迟处死,时年30岁。贺满姑烈士纪念亭原名为永生亭,1980年修建,由于地基沉,亭遭损毁。1985年冬,0桑植县委、桑植县人民政府重建,1986年10月竣工,更名为贺……[详细]
田汉故居
  田汉故居位于长沙市长沙县果园镇田汉村大屋组(原名茅坪)。田汉(1898—1968),字寿昌,湖南长沙人。田汉自五四运动起,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后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并参加话剧创作与演出实践。1930年前后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并任执行委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时写了大量作品,以鲜明的革命立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期间,参加并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演出,其“文化抗日”的影响在中国抗战文学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统治区积极投身爱国-,并创作了大量的戏曲、电影剧本,新中国成立以……[详细]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
  衡宝战役烈士纪念塔位于衡阳市祁东县黄土铺镇五四村张飞岭。1949年9月到10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在湖南衡阳、宝庆(今邵阳市)地区对国民党白崇禧部实施进攻战略。在今祁东境内,135师在黄土铺、119师在杨家桥、405团在黄土铺西南、404团一连在黄土铺鹿门前村、121师在石亭子秋塘坪等开展的战斗相当激烈,特别是黄土铺运动进攻战斗,勇猛顽强地捣烂了所谓“钢七军”的心脏和神经中枢——军部,打乱了敌人整个部署,歼灭了敌衡宝前线指挥机构,加剧了敌军混乱,有力地迟滞了敌军的退却。今洪桥镇廖家村是解放军后方医院所在地,营长陈金朝等9名军人因伤医治无效而牺牲,烈士墓地设施于20世纪90年代建成。为纪念在衡宝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祁东县人民政府于2005年修建烈士纪念碑。2009……[详细]
耒阳烈士陵园
  耒阳烈士陵园位于耒阳市陵园路。耒阳是一个拥有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1928年2月,湘南起义爆发,朱德在耒阳坐镇指挥50天,建立县、区、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1928年5月,成立红军湘南游击队,开展“四八冲团”战斗;1934年建立湘南赤色游击第三大队,开辟耒安永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省政府搬迁至耒阳,国民革命军和抗日游击队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发生在耒阳境内的著名战役有淝江口战役、小水铺战役、仁义圩战役。在革命斗争时期,耒阳牺牲的烈士达2.8万名,杰出代表有:湘南党组织创始人贺恕,“湘南教育王”蒋啸青,红12军军长伍中豪,红8军军长李天柱,红20军军长刘铁超,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抗日名将谢翰文,毛泽东堂妹毛泽建,朱德妻子伍若兰等。陵园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详细]
江永一中红军树
  江永一中红军树位于永州市江永县第一中学校园内。1934年11月,红八、九军团长征经过永明(今江永)。27日,红八军团一部宿营在城郊的关帝庙和龙母庙(今江永一中校园)。当时红军极为重视革命思想宣传工作,红军总政治部在《在新的环境下的政治工作》中要求“每个红色战士应该是苏维埃基本政策的宣传者和鼓动者”。号召凡是能写字的战士,每人练习写熟1~50条标语,凡是宿营地和休息地方都写上标语,以使群众知道红军是为人民大众利益而战斗的队伍,从而同情、支持红军。一红军战士因此在龙母庙旁的朴树、山合欢树的树干上用刺刀刻下了两幅标语。在朴树上刻的是“保家卫国当红军”,在山合欢树上刻的是“中国工农红军万岁”。1989年,县人民政府修护栏,对两树予以保护,并刻碑一通以示纪念。目前两树长势良好,标语字迹清晰。江永一中红……[详细]
欧阳海纪念塔及墓
  欧阳海纪念塔及墓时间为1967年。位于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此为“爱民模范”欧阳海的纪念建筑。1963年11月18日,欧阳海为救列车在此光荣牺牲,1967年在此建成纪念塔。塔坐东朝西,高8米,基座用花岗岩砌成,塔身石砌,呈方柱体,正面刻“欧阳海烈士纪念塔”八个隶书大字,塔顶有烈士推马救列车的塑像。塔两侧建陈列室。展出烈士生平事迹。塔周围栽种柏树、雪松、山茶、红梅等花木,占地1980平方米。欧阳海墓在耒阳市灶市石花坳。墓圆形,水泥封顶,高1.8米,底径4米。墓碑高1.85米,上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烈士之墓”。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954部队政治部司令部”,碑阴刻烈士生平事迹。墓前有烈士半身塑像,连基座高2.5米,墓的三方围有护栏。欧阳海(1940—1963),桂阳县人,1958年参加中……[详细]
湘北特委旧址
  湘北特委旧址位于岳阳县城东南方向70公里处的张谷英镇竹坪村柘港洞。中共湘北特委驻地蓝石坡,隐藏在张谷英的一条深山沟——悬珠洞中。旧址中的几间平房,记载着湘北特委书记李宗白等革命志士领导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1930年8月上旬,岳阳地方党组织机关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在平江嘉义正式成立中共湘北特委,书记李宗白,不久改为杨奇担任。同月,为了执行当时中央“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计划,特委机关由平江迁驻湘阴长乐街德生和药店内。9月,又搬到芒箭河一农民家。11月中旬,国民党刘建绪部队进犯汨罗、桃林、新市等地,特委机关又转到兰家洞枫树坪。同月下旬,为实现“以岳州城为湘北总暴-动-的中心”的《湘北工作决议案》各项任务,特委机关由兰家洞移驻到岳阳渭洞柘港洞(现张谷英镇竹坪村)……[详细]
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
  介绍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约3公里,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5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碑林出口处耸立一块巨大的诗碑,上面镌刻了毛泽东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写下的一篇《七律.到韶山》。此碑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诞辰寿辰和忌日。毛泽东诗词碑林,整体特点就是注重“造境”与“创意”,动静相宜、诗景相得,每首诗是景,每一景……[详细]
中共湖南省委旧址
  中共湖南省委旧址位于湘赣边界四县交界处的古镇文家市是全国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位于湖南省浏阳县东南51公里处,原为清代浏阳县文华书院,建于1841年,1912年改为里仁学校。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有前后殿、东西两斋、文昌阁、成德堂等二十余处建筑。1927年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回到湖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于9月9日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曾一度攻占浏阳、醴陵县城,后来失利后,毛泽东于19日率部队集结于文华书院(里仁学校),并于当晚在此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取消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下一阶段的进军方向是罗霄山脉中段。第二天,部队在此举行会师大会后,开始向井冈山进军。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现保存有毛泽东住室、前敌委员会会议……[详细]
培兰斋——中共耒阳县委机关旧址
  培兰斋——中共耒阳县委机关旧址位于衡阳市耒阳市群英中路一侧、聂州居委会10组。始建于清朝雍正三年,原为聂州谢氏宗祠与私塾。土地革命初期,培兰斋为中共耒阳县委秘密办公地点,湘南起义时期仍为耒阳县委机关所在地,并在此设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招兵处。朱德、王尔琢等湘南起义主要领导和耒阳县委主要领导都在这里办公,组织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从而成为当时全县乃至湘南地区的革命指挥中心。他们在这里运筹帷幄,领导耒阳人民开展了一场改天换地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在耒阳乃至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耒阳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和损失。8月中旬,中共湖南省委派邓宗海潜回耒阳,于9月份在南岭背文家村重建耒阳县委,不久即将县委机关秘密迁至培兰斋办公。在此创办了县委机关报《耒潮》,由……[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