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色旅游景点
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威信县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始建于1984年,总占地面积4.67公顷,共计投入建设资金220余万元,建园之初是县级陵园,198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之一。扎西红军烈士陵园建有高10米、碑体边长2米、占地1189平方米的柱形“红军烈士纪念碑”一座,纪念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书体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碑文,从东、南、西、北四面台阶皆可步上纪念碑。四周种有塔柏、雪松、白玉兰、万年青等花草树木,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建有红军烈士个人生平事迹碑83块,成排树立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周围,隐现于花草丛中,整洁优雅,庄严肃穆。……
[详细] 阿猛会议遗址“阿猛会议”会址位于砚山县东北方,距砚山县城37公里,座落在323国道线旁的阿猛镇中心小学校内。会议遗址房屋是1875年建盖的一间“文武庙”。1993年11月,“阿猛会议”会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向长江以南进军之际,为迎接和配合野战军解放滇、桂、黔,0中央作出关于调整长江以南党的领导机构的批示,决定将0桂、滇边工委和0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0滇、桂、黔边区委员会,统一领导滇桂、黔边区的斗争,并决定林李明作书记,周楠、郑伯克任副书记。1949年5月,0中央华南分局派林李明到昆明向云南省工委传达0中央指示,酝酿成立边区党委有关事宜。同年7月19日,林李明及两工委主要负责人在云南省砚山县阿猛主持召……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城西北4千米处的金钟镇水城村委会。 1935年5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9军团长征经过会泽,开仓放粮,打富济贫,发动群众,唤醒人民,为民除害,号召劳苦大众参加革命,人民大众热烈拥护,争先恐后报名参军,很快掀起扩红热潮,扩红1500余人,编成一个较大的新兵营,由9军团作战科长刘雄武兼营长。5月4日上午,会泽参军的新战士在水城梨园集合,军团长罗炳辉对新战士作了动员报告。此次扩红,是红9军团扩红史上人数最多的一次,影响深远。 座落在水城梨园西北山麓的水城文化生态园包括扩红台、史迹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等主体建筑。扩红台——“乌蒙磅礴”大型群雕,始建于2003年11月1日,竣工于2004年8月17日,总占地面积2637平方米,台阶188级,垂直高度28.295米,雕塑长……
[详细] 蒙自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0年1月,在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对烈士陵园进行整体规划扩建,占地56461平方米,分别有土地革命战争、解放革命战争、守土卫国作战中捐躯的革命烈士539名,园内建设均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式建筑。陵园正大门为牌坊式结构,门额上方匾额“蒙自烈士陵园”为-同志所书;进入大门,正前方是宽阔的悼念广场,广场上巍然屹立着16.4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绕过纪念碑,是烈士墓区,这里安息着李鑫、杜涛、巨伯年、李启、何军林等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革命烈士,墓区前方南北两侧是革命烈士骨灰存放室和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园内水榭亭台、鱼池曲桥、步云桥、休闲长廊、接待办公楼、停车场、松柏苍翠、绿树成荫、山石相连映衬于林木花圃间、庭……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火红乡桥边村委会小街小组。1948年6月2日,在会泽特支的组织领导下,在火红开明人士金绍清的带领下,150余人在火红桥边举行了震惊全省的反蒋武装起义,打出了“滇黔边区民族自救军”的旗帜,并根据上级党的指示和群众的切身利益,提出了“打富救贫”和反“三征”(征粮、征税、征兵)的革命口号。起义部队下设5个中队,从6月3日~7日,一举攻下者海、矿山、罗布古、迤车镇公所。在者海范家村整编时,编为1个团4个营。这次起义,-皆捷,声威大震。国民党反动派会宣巧鲁“剿共”总指挥安纯三,纠-泽、巧家、威宁三县的地霸武装及保安团1000多人围剿起义部队。金绍清等因没有及时得到县委撤退的指示,未能及时撤离,被敌军包围,金绍清等12人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起义失败。同年12月2日又……
[详细] 1927年,中共广东区委先后派出在那里和周恩来一起任教官的王德三及其部分学员返回云南。王德三的学员杜涛回蒙自组建蒙自支部,并介绍在洒戛竜小学任教的李国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云南不久的王德三便以组织的名义将向镇弼和严英俊派到文山工作。1927年10月,王德三又将在宜良工作的杨立人和颜亨璧介绍到文山。12月初,王德三亲自到文山召开会议,全面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精心研究文山工作。12月底,党组织又派严英武和一个姓周的同志到文山洒戛竜配合筹建文山洒戛竜支部。严英武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支部成员有:李国栋,杨立人,颜亨璧和姓周的同志。洒戛竜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山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成立以后,就领导着先期成立的洒戛竜劳动童子团,组建成立了洒戛竜农民协会,成立了小塘子苗族农民武装游击队。193……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尖山村弯子小组新房子自然村西北角处。 1948年初中共会泽支部派地下党员赵绶先到尖山开展-工作。2月,按照省工委的指示,成立中共会泽县特别支部,并增派党员到会泽工作,加强对会泽武装斗争的领导。3月,党组织派中共地下党员费跃等人到尖山组织武装工作。该遗址当时作为地下党组织活动、组织武装起义的秘密集聚地之一。 1948年7月8日,经中共会泽地下党的长期工作,以-对象金绍清为基础的150余人,在会泽火红桥边六举行反蒋武装起义。为配合火红起义,费跃组织发动尖山的祖万忠、祖维新组织了约150人、30条枪的队伍举行武装起义,攻打一户地主,并在江底伏击了从昭通赶往会泽的保安团的1个营。同年12月2日(农历冬月初二),经上级批准,党员李长彦组织尖山第二次反蒋武装起义,起义武装……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双沟村红土坪子中段。 1950年4月18日,贵州威宁匪首金昌明和会泽马路匪首陆德沛率100余匪徒,抢劫火红、白沙地、勺冲角等6个行政村时,边纵六支队32团3连奉命于4月25日赶到勺冲角对匪徒进行围剿。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击毙匪中队长1名,匪徒10余人,抓俘4人,缴获步枪3支、子弹数十发,夺回被抢牛、羊20余头,粮食2000多斤,取得了围剿战争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颜福龙等7位同志牺牲,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群众的安全。7位同志都在1950年年5月经会泽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颜福龙,1923年生,会泽县罗布古镇(现属乐业镇)人,1948年参加革命,边纵六支队32团通讯员。颜盛清,男,汉族,1928年生,会泽县罗业镇人。1949年参加拖落游击队。范朝科,男,汉族……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后所镇老牛场村委会老牛场村小松山。 该陵园于2005年8月1日由后所镇党委、政府修建。陵园坐北向南,共6座墓,其中红军战士1人,解放初剿匪牺牲的战士4人,舍身救人少年楷模1人。无名红军小战士牺牲时约十六七岁,1936年3月28~29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过后所,红军小战士因与部队失去联系,在后所镇老牛场被土匪杀害。邱小四,男,1933年生,宣威兔场人,1949年5月参加宣威兔场武工队,1949年7月14日在后所镇老牛场肖家山战斗中光荣牺牲。费清道,男,1930年4月16日生,宣威榕城费家冲人,1947年底在播乐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五”起义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三支队转战滇东南。1949年2月留地方工作,1950年6月6日在后所镇栗树坪村舍马河被……
[详细]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田坝煤矿花果山上。1936年3月23日,红二、六军团在宣威城北虎头山与前堵后追的国民党军队激战数日,重创敌人后,于3月25日转移到田坝一带。在田坝休整两天,带领群众打土豪,分浮财,还通过写标语、贴布告、演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红军的抗日主张和革命道理。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位在虎头山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连队干部因医治无效牺牲于田坝弯子村,红军大部队离开田坝转移后,留在龙德村的两名红军伤员被尾追红军的滇军杀害。4名红军烈士牺牲后,当地群众将烈士的遗体就地掩埋。解放后,当地政府为烈士立了碑。田坝煤矿兴建后,煤矿党委为了用红军精神教育职工,教育后代,把红军烈士墓地纳入矿区建设的总体规划进行建设。1979年上半年施工建造,当年国庆竣工。红军烈士墓屹立在矿区中心的花果山公……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大坡乡红寨汤浪村北。 1936年4月2日,红军长征分三路从富源县进入沾益县。4月3日,红二军团在贺龙的带领下,从驻地出发,分别经播乐乡的偏山、沙高、大海、小落浪、大落浪、水田等地,进驻喜厦、遵花铺、十里铺、松林、河西、中村一带。上午11时,红二军团一部行至遵化铺以北的火焰山时,与一股敌人遭遇,红军立即投入战斗,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迫使其向松韶关方向逃窜。红军将缴获的物品分给当地农民后又继续前进。 4月5日,军团直属部队经大坡乡的土桥、耕德、大坡、秧田冲、德威、天生桥村到羊街(今麻拉)宿营。贺龙在汤浪庙里食宿,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党的纲领和政治主张,宣传抗日救国方针,揭露国民党-罪行,宣传红军是工农大众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谋幸福、求解放的队伍。在许多村寨写下了“打倒土豪分……
[详细] 奎香烈士陵墓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六军侦察营(代号“王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游击纵队第六支队威宁游击团,奉命赴彝歼灭逃跑暂驻彝良角奎的-宋希廉部队第二军七十六师张桐森残部。1月16日发起战斗,敌死伤甚重,举白旗投降;我军牺牲副排长席寿慕以下29人。29位烈士被安葬于创业山烈士陵园。2003年春陵园内又安葬革命先驱刘平楷的衣冠墓。1951年7月21日夜,土匪300多人包围住在小草坝街禹王庙里的17名解放军战士和工作队员,用枪弹扫射和放火烧庙,我军在班长姚国荣指挥下奋勇还击,在突围中缪福昌等3人牺牲,11名战士被土匪抓住残酷杀害。14位烈士被安葬于小草坝烈士陵园。原在火烧坝的黄河烈士墓迁于其中。红二、六军团过奎香时有3位掉队战士被坏人杀害丢入坪地一洞中。上世纪70年代有关部……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潦浒村(麒麟区第二中学大门内左侧运动场边)。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1支队15团按纵队的部署拔除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曲靖潦浒镇大恶霸、国民党曲靖县“民众自卫大队”大队长海中鳌(曾任国民党团长)长期盘踞的潦浒据点。该据点有反动武装200余人,由于距曲靖、陆良仅30千米,且两地均驻有国民党重兵。为此,支队司令部制定了“围点打援,以打援为主”的作战方案。后纵队司令部又制定了“攻点阻援,以攻点为主”的作战方案,支队司令部按此方案给各团部署战斗任务。其兵力部署是:15团强攻潦浒,16团伏击曲靖之援敌,17团阻击陆良之援敌。9月11日拂晓,15团在陆良护乡团一部的配合下,对潦浒镇发起攻击,敌据碉顽抗。后我军组织爆破组用猛烈的炮火将敌据守的碉堡和寺庙摧毁,海中鳌乘……
[详细] 位于云南省宣威市风景秀丽的东山公园南侧。宣威是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开展武装斗争和解放较早的县之一。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不少优秀儿女到外地寻求革命真理,投身革命,并把革命真理带回家乡,播下革命火种。30年代,在红军长征两次过宣威的革命影响下,300多名有志青年参加红军长征,宣威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不少地下党员身先士卒,带领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宣威境内曾经发生过几次较大规模的农民-。40年代初期,宣威地下党组织有了较大发展,以-为主要内容的革命活动此起彼伏。40年代中后期,宣威成为滇东北地区反蒋武装斗争的基地,云南第一支反蒋武装“六六分队”就在宣威诞生。宣威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在长达20多年的地下革命斗争中,宣威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为解放……
[详细]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富村村委会以西200米处。 上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富村,播下革命的火种,牺牲了一批红军战士。40年代末,在中共云南省地下党领导下,先后在富村松子山、新厂、玉麦登、大凹子等地组织了4个游击大队,共600多人枪。在一年多的武装斗争中有50多名优秀儿女为富源县的解放洒尽了鲜血。 为了让先烈们的事迹永垂青史,光照千秋,激励后人,富村镇党委政府于1987年10月26日动工修建革命烈士陵园,1988年4月24日竣工。陵园分别由牌坊、踏步、纪念塔、纪念碑刻及烈士墓组成。纪念塔高13.3米,塔身东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西面浮雕红旗和五角星组成的图案;南面刻“1935”象征红军进入富村之年;北面刻“1950”象征富村解放之年;塔基四周刻有题字、建塔说明……
[详细] 云南建水古城红井街二十一号,是一座普通的清末建水民居建筑。八十七年前,一位年轻的军官曾在这里居住了三年,从此,这座小院在建水人民心中便闪烁着神圣的光芒。这座小院便是朱德委员长在建水的旧居。从建水热闹的建中路与北正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向南一转,便进入了弯曲幽静的红井街。其实,红井街算不得街,充其量只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在巷内百余米深处第一个左拐弯的地方,有一座三间六耳的四合院平房。岁月的沧桑使当年的朱门红墙苍苔斑驳,即便是春节才贴上去的红门对也已红颜散尽。然而,只要一进入这座小院,勃勃的生机依旧挡不住向人扑来。且不说后院的幽幽翠竹,也不说一盆盆争芳吐艳的花儿,仅就院内那棵高大的、枝繁叶茂的缅桂花树,就让人霎时神清气爽,这样的幽静,这样的清新,是现代化的建筑难以营造的。上个世纪初,年轻的朱德为寻求……
[详细] 红色旅游1935年5月、1936年4月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从县东部九龙乡进入禄劝,历时12天,共经过14个乡(镇),沿途留下了红军洞、红军壁画、普渡河铁索桥、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石板河阻击战场、皎平渡口等六片近10处革命历史遗迹,禄劝县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国情教育基地,皎平渡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皎平渡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2005年被列为全国100处重点红色旅游地之一。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和中央纵队(亦称中央干部团分兵三路自寻甸柯渡出发,在党中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率领下。中央纵队和中央干部团由陈庚指挥,从寻甸鸡街插入禄劝九龙,经翠华、团街、撒营盘、双华、皎西、到皎平渡渡过金沙江;一九三六年四月,红四方面军从寻甸鸡街进入禄劝翠华头哨,在普渡……
[详细] 红军游击队及地下党活动旧址红军游击队及地下党活动地址:牛街、洛旺、桐梓林、牛街中学(彝良二中前身)。1933年,在0东川中心县委领导下,由0党员杨伟贤直接指挥的第四路救贫义勇军(属红军游击队性质),曾在牛街、洛旺、桐梓林、0坎、红岩沟等地和镇雄、威信、建武、兴文一带发展革命武装、打击反动势力,并于同年11月12日分路歼灭桐梓林、果稠坝的堵卡武装后,于13日凌晨会攻牛街分署,占领牛街镇。1935年2月10日,中央红军在扎西组建了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徐策、余泽鸿主要负责。纵队以大雪山为根据地,曾在彝良洛旺、牛街和树林一带活动打击地霸,救济民众,播下革命火种。第四路救贫义勇军余部组织起来参加纵队活动。从1943年起,0云南省工委先后派出方在光、陈季伯、罗文贤等0党员到牛街中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
[详细]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
[详细] 云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缅怀在剿匪征粮战斗中光荣献身的人民战士,云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2月在人民会场建立烈士纪念碑,以纪念68位烈士的光辉业绩。1969年1月,烈士纪念碑迁于南河西岸原县汽车队与工人俱乐部的中间,建成革命烈士陵园。面积为2975平方米,纪念碑耸立在陵园中心的东部,方形塔状,底座边宽15米,高1.1米,设8级踏步;第二台阶宽4米,高2.3米。碑身宽1.4米,高6.7为。纪念碑总高10.1米,四周塑有23朵花环,代表云县当年23万各族人民对烈士的崇敬。烈士碑的四面镶刻有碑文的大理石,正面(西)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南、北三面分别刻着毛泽东的手书“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和“为人民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碑的东面刻有烈士芳名。西面是《革命烈士永垂……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姘ㄧ槐鎾诲磼濞嗘劗銈板銈嗘肠閸ャ劌浜遍梺瑙勫劤绾绢參寮抽敂鐣岀瘈闂傚牊绋撴晶鏃€绻涘畝濠侀偗闁哄矉缍侀、妯款槻濞存粎鍋ら弻鐔兼惞椤愶絽纾╅梺璇茬箰閸熸潙顫忓ú顏勫窛濠电姳鑳剁换渚€姊洪崨濞楃懓螞閸曨垱鍋╅梻鍫熶緱閸氬顭跨捄渚剬闁归攱妞藉娲川婵犲嫮鐣甸柣搴㈣壘閸㈡彃宓勯悷婊呭鐢宕愰悽鐢电<婵°倓鑳堕埥澶嬬箾鐏炲倸鈧绔熼弴掳浜归柟鐑樻尵閸樼敻姊虹拠鈥崇仭婵犮垺枪椤e潡姊绘担铏瑰笡闁圭ǹ顭烽幃鐑藉煛閸涱叀鎽曞┑鐐村灦缁酣鎮块埀顒€鈹戦鏂や緵闁稿繑绋戞晥婵°倕鎳忛埛鎴炵箾閼奸鍤欐鐐寸墵閺岋綁顢橀悙娴嬪亾閸噮鍤曢悹鍥ㄧゴ濡插牊淇婇姘倯婵炲牊娲熼弻锝嗘償椤栨粎校闂佺ǹ顑呯€氫即銆侀弮鍫熸櫢闁跨噦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