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红色旅游景点

西安张学良将军公馆
  张学良将军公馆位于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原是西北通济信托公司于1934年修建的一处住宅院落。1935年张学良就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并常驻西安时租用了这套房子作为私宅。这栋建筑是“西安事变”的见证。整个公馆为民国建筑风格,以东、中、西三栋三层小楼为主体建筑,另有北排平房为传达室、承启室、军人接待室和汽车库;南排为食堂、卫士宿舍。西楼旁还建有中西餐厅。张学良在这里生活办公、运筹帷幄。1937年东北军东调离陕,张学良公馆退租,另易其主。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应邀来到西安,当时住的就是张学良公馆东楼。12月23日-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与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宋美龄在张公馆西楼举行了谈判,迫使蒋介石同意接受停止“剿共”,联共抗……[详细]
延安中共中央党校旧址
  中共中央党校(小沟坪)旧址现保存有校部接石口土窑洞11孔、大礼堂遗址和部分土窑洞。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该旧址归入于1961年3月14日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遗址之中。中共中央党校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子长县城)成立,校长董必武。1936年7月迁至保安(志丹县)任家坪村。1937年1月迁至延安城东桥儿沟。1939年8月迁至延安城北小沟坪现址。期间,李维汉、康生、陈云、邓发曾先后任校长,谢觉哉曾任副校长。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了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始。从1943年3月起,毛泽东兼任该校校长,彭真任副校长。同时,学校分设一部(驻校部所在地)、二部(驻兰家坪)、三部(驻王家坪北侧)、四部(驻文化沟)、五部……[详细]
延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
  延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位于距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此地原为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直至1947年3月。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建成于1944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分为正厅和东厅两个厅。它既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和餐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的旧居也在附近。中央书记处曾在这里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研究决策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如开辟东北根据地,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等。当年小礼堂内还经常举行军-欢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打出“和谈”的幌子,于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三次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多次召集书记……[详细]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逐渐由对抗转向和平共处,八路军办事处由原来的地下转变为半公开的联络处,负责人为叶剑英,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负责。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采购,转运物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刘少奇,叶剑英等人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三,四号院为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各院布局基本相同。一号院坐北面南,由前后两面三刀进院落的砖木结构平房组成。两院主体建筑平面呈工字形,面阔五间,进深六间,辟有地下室。一号院于1959年维修后辟为纪念馆,存有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的书信,照片等遗物。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神府革命纪念馆
  神府革命纪念馆位于神木县城区内(神木镇陵园路口)。1998年5月成立筹建处,2001年9月正式建馆,隶属于神木县民政局。馆址所在地神木烈士陵园,始建于1964年,是当时城区内唯一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许多学生、干部、军人、社会各界士都慕名到此-,缅怀、瞻仰和纪念为神府革命根据地英勇献身的先烈。该馆藏品分为纺织器械、刀、叉、茅(真品、仿制品),名人著作、文稿等几十种类,反映了从1925年开始到1949年,以神木为中心,面积达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4万的神府军民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馆内设褒扬区(一区、二区),内有烈士墓碑18座、烈士纪念塔一座;游览区(一区、二区),内有仿古厅三座,建有花圃、绿化带、林荫道等;多功能接待室三间;展览厅11间,内陈列史料、文物400余……[详细]
张湾子毛主席旧居
  铁边城镇张湾子毛主席旧居位于吴起县头道川,县乡公路横穿而过,距县城30公里。1935年10月18日晚上毛主席行军到张湾子村村民张廷杰家里,已经疲劳到了极点,就住在这排窑洞里。在中间的这孔窑洞里热情好客的村民张廷杰及其妻子侯孝俊拿出八月十五前珍藏的羊肉臊子,为毛主席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主席是一口气吃了三老碗。饭后,毛主席擦了擦额头的汗,非常感慨的说:“真香啊,一年喽,长征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是个好地方吆!”当晚,就在这空窑洞里召开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等。在这次会议上,根据当时形势和部队实际情况,提出许多议案:红军入陕后的作战方针;同西北红军会和的方向和解决战略方针问题。会议决定:一、整顿部队,提高战斗力;二、与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扩大红军,……[详细]
延长县东征会议旧址
  东征会议旧址位于延安市延长县城内,占地面积约3000㎡,有七孔土窑洞,其中一孔为毛泽东和贺志珍同志旧居,一孔为东征会议室,其余五孔分别为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聂荣臻同志旧居。室内原物保存完好,院内有一棵槐树,胸径1.8m,上百年历史,树下石桌、碾子均为原物。1936年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东征会议)。周恩来、彭德怀、杨尚昆、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徐海东、程子华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讲话指出,东征讨阎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毛泽东说,希望通过东征建立一块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接,也解决红军的给养和扩大等问题。毛泽东还要求,一定要保证黄河各渡口在我们手中,使我们进退有踞。参加会议的同志经反复讨论,同意了毛泽……[详细]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馆创建于1980年5月,原址在南郑县城关镇南大街,1990年迁往南湖湖心岛。2006年迁至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是全国一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之一。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汉中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川陕苏区通往中共中央的“红色交通线”,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和武器弹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及时地保护和恢复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遗址、遗迹等重要文物。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使汉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靴文化历史文物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了陕南独特的旅游品牌,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革命老区人民快速脱贫致富。红四、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二十九军在此有过长达数年的活动,徐向前、李先念等老……[详细]
杨家沟革命旧址
  杨家沟革命旧址,原先称马氏庄园,马氏庄园以扶风寨为主,已经有百年历史,高大雄浑的寨门城墙记录了历史的沧桑。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北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的杨家沟村,1972年开始筹建,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2005年在革命旧址内建立起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馆址所在地杨家沟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原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村庄,全村共有270多户人家,其中马氏地主占72户。马氏地主于明末清初开始在杨家沟经营,18世纪中叶发家,19世纪中叶成为名门望族,在绥德、米脂、吴起、清涧及延安等广大地域内,拥有土地数十万亩。1942年中共中央《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指出“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陕甘宁边区的杨家沟,以有马光裕堂(一个地主集团的代号)而闻名陕北”。马氏地主在杨家……[详细]
西安烈士陵园
  西安烈士陵园位于西安市城南东仪路141号,始建于1952年,占地264亩,是陕西省最大的一座烈士陵园。2000年在省市政府的关怀下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后的烈士陵园集“陵园、公园、园林”三位一体,由烈士纪念馆、广场、墓区、神道和办公区组成,设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优美。园内苍松翠柏,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沁馨怡人。陵园内安葬着大革命时期英勇就义的革命志士王德安等“九烈士,抗日时期的民族英雄刘桂五、宣侠父;解放战争中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战斗英雄秦富德;抗美援朝中的“八勇士”之一侯天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式的大学生张华等728名烈士。西安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2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4年被西安市国防教育委员会指定为……[详细]
枣园中央医务所旧址
  枣园中央医务所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枣园村。1943年,由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与苏联医生阿洛夫主持,在枣园村沟口面西的阳坡上(今枣园中心小学上方)建起了中央医务所。主要建筑为一座西洋式砖木结构的大房子,用做门诊部。医务所的主要任务是为居住在枣园的中央--就近看病查体。因当时经费困难,药品缺乏,一般不对外诊治病人。后来,中央--了解到枣园附近群众因治病难发愁时,明确指示医务所要增加设备人员,扩大服务范围,把解除周围群众的病痛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为此,医务所人员深入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同时宣传医药卫生知识,帮助制订卫生公约,同封建迷信活动与不良卫生习惯做斗争,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苏联医生阿洛夫因成绩突出,1944年6月30日,被授予“模范医生”的称号,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奖状。中央医……[详细]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逐渐由对抗转向和平共处,八路军办事处由原来的地下转变为半公开的联络处,负责人为叶剑英,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先后由林伯渠,董必武负责。办事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采购,转运物资。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刘少奇,叶剑英等人曾多次来此处并指导工作。旧址包括七贤庄一,三,四,七号院。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三,四号院为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居室,七号院为招待所。各院布局基本相同。一号院坐北面南,由前后两面三刀进院落的砖木结构平房组成。两院主体建筑平面呈工字形,面阔五间,进深六间,辟有地下室。一号院于1959年维修后辟为纪念馆,存有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的书信,照片等遗物。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商南县烈士陵园
  商南县烈士陵园商南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环路北段,始建于1959年,总面积11.6亩,有英烈纪念厅、英烈牌楼、纪念亭、大门楼、办公室等13座建筑物,四周红墙环绕,园中松柏成荫,仿古建筑疏朗,英烈忠躯永垂,依山造景北高南低,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商南县牺牲的革命烈士有3000多名,由于各种原因,商南陵园共安葬烈士217人,有59个墓冢,其中有一座女烈士墓。在墓区最高台阶处,安葬有11位红军烈士。从碑文看,有名有姓的45人,有名无姓的48人,无名无姓的124人。1986年,将158名无名烈士合葬在一座大墓中,集中体现了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和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陵园以苍松翠柏、常绿草坪为辅件,以褒扬英烈、教育人民为宗……[详细]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位于延安城南,现延安市政府大楼旁边。旧址共有石窑洞66孔、土窑洞9孔、平房20间,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局旧址及林伯渠、李鼎铭旧居等。1961年3月4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甘宁边区是1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和宁夏的东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解放战争开始后被蒋*介石政府宣布为非法叛乱区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使陕北成为革命的中心根据地。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任副主席。辖23个县,人口约150万,首……[详细]
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旧址
  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组织部位于延安北杨家岭旧址的北面山坡上。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中央组织部驻城内凤凰山麓。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中央组织部机关于当晚迁至延安城北小沟坪。1941年秋季,迁至杨家岭。延安时期,先后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副部长的有李维汉、秦邦宪(博古)、陈云,彭真、李富春等同志。中央组织部下设干部科、地方工作科、交通工作科、党务委员会、秘书处、总务处。1943年底,中央组织部再次迁到小沟坪办公。中央组织部部长秦邦宪(博古),后由陈云、彭真(1943.3)、康生(1945.10)担任;副部长李富春、王鹤寿(1943.3)、-(1945.5)、安子文(1945.8),秘书长武竞天(1941)。该旧址是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详细]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是蓝田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西安地区成立最早的党组织之一。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党的革命传统,蓝田县在原址按原貌修建了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纪念馆占地5.8亩,其中房屋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辅助设施2600平方米,绿化面积860平方米,共投资80余万元。纪念馆内设有“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蓝田有较大影响的46位革命英烈生平简介展板、革命英烈在革命活动中的有关照片及遗物、中共蓝田县委组织沿革展板等。1920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在北京高等师范求学的蓝田籍学生田伯荫,回乡在孟村成立“勉学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此后,蓝田进步青年侯德普、陈子敬等相继加入共产党。1927年4月,在孟村乡张郗河村由侯德普、陈子敬主持,成立了中共蓝田特别支部,侯德……[详细]
《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
  《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基地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枣园革命旧址西北侧,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而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原址。 广场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主要包括广场正面的张思德花岗岩雕像、张思德的故事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全文浮雕墙、山体上“为人民服务”金属艺术字、张思德烧木炭窑址场景复原。其中张思德花岗岩雕像高6米,重60吨,象征着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留群众心中。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说,《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落成是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广场的建设落成,对于进一步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加强革命传……[详细]
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
  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城东部安垭梁坡中段。2000年,镇巴县人民政府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南侧建成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陈列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坐东朝西,绿荫环绕。该馆建筑风格为现代与仿古相结合,馆内收藏革命历史文物430余件,珍贵历史文献120余份。展陈物品有红军在创建镇巴苏区期间穿过的军装、蓑衣、用作打草鞋的草鞋耙子以及苏区人民为红军运送军粮物资时用过的背架等实物。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全面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等武装力量在镇巴的活动情况,展现了镇巴苏区人民与红军的鱼水深情和与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2012年8月,镇巴革命历史陈列馆被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第三批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现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详细]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旧址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礼堂旧址位于延安市南关街。礼堂建成于1941年10月,由毛之江设计,杨作材负责修正设计,丁仲文和李付缙指导施工,钟敬之承担礼堂内部装饰设计。礼堂为砖木石结构,正门面墙用磨制石块砌筑,面阔24.7米,门庭进深3.5米。内部可容纳1200余人。正面门额上方原有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题写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会场”10个大字。后被国民党军队破坏。现刊刻有谢觉哉1956年5月题写的“延安大礼堂”5个大字。在此召开过边区二届参议会及以后历届各次参议会会议外,还在此举行过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以及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干部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建国以后,曾对礼堂内部进行了改建,外观上仍保持着当年的建筑风格。现仍作为延安的一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场所和文化娱乐场所使用。1961年3月4日,由国……[详细]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位于汉中市洋县华阳镇红石窑村。1935年3月8日,以程子华为军长,徐海东为副军长,吴焕光为政委,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的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根据地北上抗日,途径洋县,驻军华阳。军司令部设在距洋县华阳镇5公里的红石窑村余家大院内,军-住在司令部内,二十五军在华阳驻军期间,这里成为华阳苏区军事政治中心。其时,余家大院共有两大院落65间房屋,规模宏大,红二十五军离开华阳后,游击队又遭失败,余家大院遭国民党“围剿”部队拆毁损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对遗迹积极进行了保护。现存有房屋两大院11间,古柏44棵。为近现代重要革命历史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当年红军施用过的刀、枪100余杆,红军书写的标语及部分物品。是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基地。景区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