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胡坊红军旧址群位于明溪县胡坊镇胡坊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由苏家大厝、广西会馆、李家祖屋、李家大院等建筑组成,均为清代建筑。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第四军十三师在师长粟裕、政委高自立的率领下进驻胡坊。1933年,胡坊成立红色政权工农革命委员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红四军十三师宋任穷部三十九团、红七军十九师肖劲光部五十五团将胡坊村苏家大厝作为团部驻地。彭德怀、王稼祥等无产阶级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至今李家大院墙上还保留着“打倒帝国主义,彻底平分土地”的大幅石灰标语。2018年,胡坊红军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大源革命旧址群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年代为1931-1934年。简介:由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大源乡农会旧址(戴氏宗祠)、大源乡游击队队部旧址(严氏宗祠)和红军重要通道旧址(镇安桥)等组成,分布面积6000平方米。大源村是泰宁县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乡之一,1931年6月大源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及农会、工会、共青团和游击队等群众组织,并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为红军筹款筹粮等活动。1932年10月16日,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一方面军发起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其中红22军途径大源村向泰宁县城进发。1934年3月22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重要战役之一新桥反击战正式打响,大源村成为前沿阵地。2018年,大源革命旧址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
[详细] 朱德率红四军第二、第三纵队出击闽中大田史迹群位于大田县均溪镇玉田村,屏山乡内洋村、蒋山村、杨梅村,吴山乡张坑村,年代为1929年。简介:由1929年8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留驻大田时留下的红四军史迹,以及红四军在玉田、济屏、路口等区乡成立苏维埃政权期间的革命事件发生地等组成,主要包括均溪镇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官厅、红军井),屏山乡罗荣桓旧居(万应庙)、红四军前委机关指挥部、朱德旧居,路口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凤乾堂),红四军第二纵队驻所旧址(时思堂),吴山乡红四军第二、三纵队驻军旧址(桃树堂)等,其中又以红四军指挥部旧址为其核心组成部分。保护范围: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官厅、红军井):官厅北面台明向外10米,南面台明向外20米,西面台明向外10米,东面台明向外10米。罗荣桓旧居(万应庙):北面台明……
[详细] 竹峰中共尤德永工委成立旧址(竹峰得水堂)位于中仙镇竹峰村57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桃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地旧址(桃源荥阳祠)位于桃源镇桃源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水南红军驻地暨水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水南书院)位于水南镇滨河南路116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尤溪红四师师部旧址位于尤溪县西城镇团结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原为王氏祖屋,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坐西南朝东北,东方军第四师攻打尤溪县城时指挥部设于此。1934年1月11日,由彭德怀率领的东方军在攻打沙县的同时,命令红三军团第四师挺进尤溪,协助红十九师攻打尤溪县城,重创卢匪军第十一团,击毙团长陈作元。旧址下堂墙壁留有当年红军用毛笔写下的《出征歌》等十几幅标语,落款均为“红军0-(宣)”。保护范围:东、西、各至围墙外10米,北至清印溪南岸。2018年,尤溪红四师师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岭上红一方面军驻地旧址(卢家巷邓家祖宅)位于杉城镇民主行政村卢家巷6号。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红七军团铜铁岭战斗旧址位于明溪县夏阳乡旦上村,年代为1934年。分布于九天山,由山脚前沿战壕、山腰支援和通讯战壕及山顶防御战壕组成,总长约8.2公里。战壕有四种类型,分别为环状战壕,用于防空及对地作战;单兵作战战壕,用于对地作战;长条形垒石群体作战战壕,用于集群对地作战;战壕间交通线,用于战术调整及物资运输。1934年3月,红七军团第19师在铜铁岭两次伏击前往归化(明溪)的国民党李默庵部第10师,共歼敌六百多人,俘敌数百人,缴获一批机枪、步枪和其他军用品,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迟滞了福建方向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部分减轻了中央苏区面临的军事压力。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山脚前沿战壕:南至悬崖边沿,北至战壕边沿外5米,西至公路边沿,东至战壕边沿外5……
[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庭美堂位于尤溪县坂面镇坂面村,年代为1934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20世纪30年代重建,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425平方米,建筑面积2517平方米。1934年7月6日,红七军团从瑞金出发,开始执行北上抗日先遣队这一特殊艰巨的任务。在红九军团掩护和配合下,红七军团过长汀、连城、永安县境,打下大田县城,经尤溪以东,进到闽中地区(水口一带)后继续北上。在尤溪期间,红军曾在丁尾厝庭美堂居住,堂内现存4幅墨书红军标语。2020年11月,被公布为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位于均溪镇京口村,年代为清。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会址—南阳堂属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京口村叶氏祠堂,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坐东南朝西北,通面阔16米,通进深18米。由门亭、矮围墙、墙内空坪、中天井、正堂及两边厢房组成;正堂面阔3间,进深7柱,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正堂明间正中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龛上枋挂“南阳堂”匾额。1929年初,叶炎煌接受厦门市委的委派,返回家乡开展党的工作,建立中共大田特支。南阳堂是中共大田县第一支部主要活动地点之一,中共大田特支多次在此举行重要会议,策划打土豪分田地、减租减息、废除屯田等斗争,在大田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见证了现代史上大田人民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是大田共产党的“摇篮”,也是大田革命的历史坐标……
[详细] 长校红军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年代为1931年。简介:1931年1月,红十二军三十四师一○一团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设李中庆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团部,李岳亮祖祠为红三十四师101团医院,并在李中庆祖祠及李岳亮祖祠内留下落款为红十二军三十四师的大量红军标语。其中“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农民自己的军队!”、“猛烈扩大红军武装,保护秋收!”等红军标语充分体现了红军各个时期的工作方针及内容。2018年,长校红军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详细] 新桥反击战关隘(巫寮隘)及战斗工事位于距离泰宁县大源村约8公里。1934年3月22日,新桥反击战的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作为先头部队的红13师38团抢先占据了巫寮隘(又称茶花隘)、盐隘两个关隘,并修筑工事迎击敌人。战斗异常激烈,红38团沉着应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终因敌我悬殊太大,红军放弃两个隘口,退回大源村。这2处关隘至今仍有当年红军挖掘的战壕、掩体,是新桥反击战的重要遗址。巫寮隘(又称茶花隘)、盐隘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关口,一条连接闽赣两省的古驿道从这里穿过。过了隘口,可直通江西黎川县。古时,除驿道之外,这条古道便是泰宁县境内最为重要的出境通衢。……
[详细] 田口游击队活动旧址位于田源乡田口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田螺髻战斗遗址(龙华山)位于方田乡泗坑村龙华山顶。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详细] 江坊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长校镇江坊村村口省道S204线和进村公路交叉路口。江坊革命烈士墓是为纪念该乡邹银荣烈士而建。邹银荣,女,清流县堡里乡(现长校镇)人。1904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地方坚持斗争。1935年5月在执行任务中因叛徒出卖被捕,尔后被敌杀害于江坊村。1974年1月,当地人民政府为缅怀英烈、教育后人而修建了该烈士墓。江坊革命烈士墓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侧刻有两副楹联,内侧联为“继承遗志,革命到底”,外侧联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人民英雄万古长青”。墓碑正中题有“邹银荣烈士墓”字样。……
[详细] 沙罗坝红军医院旧址(丁氏宗祠)位于方田乡大罗村沙罗坝自然村。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详细] 周坑口红军战斗遗址位于淮土镇周坑村周坑口社公下。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详细] 革命烈士墓位于清流县林畲乡曾坊村龙背山南麓。该墓始建于1965年9月,是为纪念该乡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一家三位革命烈士而建的衣冠冢。曾富良、曾其应、谢玉姬三位烈士均为林畲乡曾坊村人,其中曾富良与曾其应是父子,曾其应与谢玉姬为夫妻关系。曾其应于1931年6月参加林畲地方赤卫队,次年10月加入红34师,1934年11月在江西瑞金与敌作战时牺牲;其父曾富良、妻谢玉姬均于1933年3月加入林畲地方赤卫队,并在1934年9月先后牺牲。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2月重修,高3.5米,墓上端中心处是两束麦穗围绕着五角红星造型,墓的左右各有一柱,柱的顶端举着万年火炬,柱身各有一联,左、右联分别为“革命英雄传千古”、“烈士英明昭百世”。墓碑正中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革命烈士墓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
[详细] 荷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定峨公祠)位于长校镇荷坑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