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花墩桥列宁小学遗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花墩桥街36号。1932年10月18日,红一方面军在建黎泰战役中第二次攻克建宁县城后,建立了县、区、乡、村各级苏维埃政权,建宁苏区得到恢复巩固,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进行了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建设,区、乡、村普遍设立列宁小学,招收苏区群众子女传授新文化知识,普及社会文化教育,扫除文盲,开展文艺、体育活动,审查文化教育材料。列宁小学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革命战争与苏维埃建设事业服务,强调学校教育既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向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列宁小学语文课第一课是《菩萨不灵》,教的第一首歌是《送郎当红军》。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破除迷信,查禁-和,-博,宣传红军打胜仗和党的中心工作,组织社会服务队,帮……
[详细] 鸡公山战斗遗址位于宁化县安远乡东桥村下坪自然村。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错误执行者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节节失利,中央苏区日益缩小。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东北战线咽喉要地建宁县城失守,至6月上旬,红1、红3、红7、红9军团被迫从东北一线向南退守宁化、石城、长汀、宁都、兴国一线。1934年6月1日,红9军团一部400余人从建宁方向退守彭湃县芒东桥区(今宁化县安远乡东桥村)鸡公山,并在鸡公山等地设置阻击阵地,阻击国民党军第94师进攻。3日上午9时许战斗打响,3000多敌军在迫击炮和重机-火力掩护下,向鸡公山红军阻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遗尸遍野。战至下午5时许,红军除少部分突围成功外,大部分壮烈牺牲,血染鸡公山。鸡公山系武夷山脉中段鸡公山支……
[详细] 红军东门楼战斗旧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万安桥西侧。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期间攻打建宁城,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建宁保卫战,红军在此阻击从东面进攻建宁县城的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纵队,掩护城内红军和闽赣省机关撤退转移。9时30分,城内红……
[详细] 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遗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环城路小东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以后,建黎泰三县及邻近地域的军事压力有所缓解,这一地区的土地革命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33年5月上旬,闽赣省第一次临时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黎川县湖坊召开,正式成立中央苏区闽赣省。作为闽赣省所属县之一的泰宁县,至9月底选举产生了县、区两级工农兵代表,并召开了区代表会议。10月25日,泰宁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城隍庙隆重开幕。会场布置庄严大方,主席台正中挂着马列画像,两侧贴着“主义遵马列,政权归工农”的对联,会场门口则贴了一幅“旧社会打他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创造得灿烂光明”的门联。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到会讲了话。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杨志和为泰宁县第一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至此,泰宁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已……
[详细] 中共彭湃县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张公庙位于宁化县安远乡集镇所在地偏东北安远村。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6号会议决定增设彭湃县,是年8月设立安远区,下辖安远、里坑、岩前、张坊、后溪、伍家坊6个乡,并成立中共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林观音妹、谢木生先后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委书记不祥),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军事部、裁判部、工农检查部、贫农团等工作部门,在安远张公庙办公。中共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经济、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彭湃苏区的扩大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1……
[详细] 红4军第3纵队宿营地旧址关圣庙位于清流县里田田坪村草坪村民组。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阴谋,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回师赣南,转战江西。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第1、第3、第4纵队由连城北团进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抵达里田。朱德等红军--驻扎于里田乡豫章公庙,并将指挥部设于该处。红4军第3纵队则驻扎里田乡田坪村草坪村民组,其中部分指战员宿于关圣庙。当晚,朱德至田坪村看望红军指战员。半夜,白匪闻讯来袭,后狼狈败退,至今关圣庙庙门上还可见依稀弹孔。次日,锅蒙山战斗结束后,朱德在庙门前的草坪坎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红军政策,会后沿途张贴散发宣传标语,向宁化……
[详细]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12号。从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朱德、周恩来等红军领导每次来到泰宁都居住在陈家大院红军总部,总部第一厅左侧是红军总部机要科,当年红军就靠这里的一台电台指挥战斗。第二厅左侧是红军总部的政治部,政治部主任杨尚昆就曾在此工作;右侧是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旧居。第三厅左侧是总部参谋科,叶剑英参谋长在此制定作战方案;右侧则是朱德总司令旧居。驻扎在陈家大院期间,朱德、周恩来等--曾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参加城区清洁运动周活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旧址暨朱德、周恩来旧居陈家大院为清代民居建筑,坐北向南,由门厅、前厅、中厅、后厅和厢房28间及后花园、花坛等组成,砖木结构合……
[详细] 中共均口特区委员会旧址谢氏祖屋位于建宁县均口镇均口村桐斜3号。1934年5月建宁城区失守,建宁县苏维埃政权尚存里心、黄泥铺、客坊、黄岭、兰溪、均口等完整区。中共闽赣省委决定,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和地方武装撤到建宁西北的黄泥铺、罗源、客坊、中畲一带坚持打游击;建宁县南部的均口、黄岭、澜溪3个区合并为均口特区,成立中共均口特区委员会,同时成立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任命方志纯为特区委书记兼均口特区游击队司令部政委。特区委和特区游击队司令部归中共闽赣省委直接领导。均口特区是建宁县产粮区之一,交通便利。7月,均口特区认真贯彻闽赣战委会在兰溪给各级共青团委与少先队的指示信,克服“关门主义”,积极发展共青团员150名,建立健全各乡团支部。并发展一批-员就地坚持党的活动,将已暴露的党员组编加入特区……
[详细] 红4军13师39团团部旧址苏家大院位于明溪县胡坊镇胡坊村下街53号。1931年6月20日至22日,红4军总前委先后召开扩大会议、常委会和第九次会议,研究有关军需方面工作,要求红军主力部队向闽西北移动,迅速分散筹款110万元,指示“红四军(缺一师)取道沙县分散筹款,然后分兵归化、永安两县筹款,数额40万元”。按照部署,红4军以明溪、清流和连城3县为工作区进行筹款。下旬,红4军13师进入明溪西南的胡坊、冯厝、柏亨、福西、下汴、余坊、岩前和沙溪等地开展筹款活动,同时发动群众,开展“不完粮、不完土豪的债”的抗租抗0-斗争,并指导当地党组织建立政权工作。期间,红4军13师宋任穷部39团将团部设在胡坊老街苏家大院。红4军13师39团团部苏家大院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由北向南依次由围墙、院坪、上厅、花台……
[详细]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很快发展了曹延勋、曹正刚、曹国昂、曹盛仁、曹罗保等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为首批农会会员,并以禁,-戒烟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办起了同福社,实为秘密农会,成为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农会成立后,在觉悟农民中不断发展农会会员三四十人。农会计划于6月在曹坊发动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因暴-动-计划泄密受挫。曹坊秘密农会的成立,为翌年夏举行曹坊农民武装暴-动……
[详细] 北山革命纪念园景区座落于城区的北山公园内,面积5万平方米,它集古宁化微缩风景和革命历史文物于一体。现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遗迹,如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当时宁化11万人口就有1.3万人参加红军,0.33万人为革命牺牲壮烈故事;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深动地再现了1931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在宁化写下了光辉的《如梦令·元旦》词篇时,那战马啸啸,红旗猎猎的动人场面;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的梭标长矛、土枪土炮、号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众多革命烈士英勇业迹的介绍,则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明代鲤鱼跳龙门壁雕、古宁化微缩景观寿宁屋桥等。园内湖光山色,树影婆娑,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园林于一体,风采别具。……
[详细] 红军重要通道旧址大源古驿道、古桥梁位于泰宁县大源村上、下大源自然村,它是当年红军往来闽赣两省重要通道。大源村地处闽赣两省交界处,是出闽入赣的重要门户和商旅通道。村中至今保留了通往江西德胜关的古驿道和古桥梁等,1931年6月至1934年7月间,大源村的古驿道和古桥梁成了红军频繁来往闽赣两省的重要通道,彭德怀、杨尚昆、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董振堂、萧劲光等红军高级将领率领红1、红3、红5、红7军团从这一重要通道征战于建(宁)黎(川)泰(宁)革命根据地,参加反“围剿”斗争。大源村古驿道从村中穿过,连接上、下大源,直达茶花隘、盐隘,全长约11公里,除部分地段被洪水冲毁修复外,其余保存完好。大源村因环伴溪流,故该村架设桥梁多达6座。镇安桥是大源村村口的一座石拱桥,始建于明代,由乡贤戴仲明出资建造。清乾……
[详细] 中央苏区银行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胜利一街12号。中央苏区建立后,为稳定金融秩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打破国民党当局的经济--,泰宁县成立了中央苏区银行,办理苏区纸币的发行、兑换金器银元、发放“建设公债”、开办低息贷款等业务。1933年5月,泰宁人民开展为战争筹集经费的“冲锋”比赛,积极购买建设公债,并提出将购买的公债连本带息捐献给苏区政府。在闽赣省推销30万元公债的运动中,经各级党政部门和苏区银行干部的广泛发动,1933年10月至11月,全县完成1000多元的债券发行任务。同年12月至次年4月,上级又下达2000元的指标,结果发放了3000多元,超额完成1000多元。中央苏区银行的建立,对保证革命战争的供给和苏维埃政府费用的支出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繁荣苏区市场作出了积极贡……
[详细] 朱德召开红军重要军事会议遗址文庙位于泰宁县城杉城镇现实验小学内。1933年夏,蒋介石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失败后,不顾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美、英、德、意等国的支持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建(宁)、黎(川)、泰(宁)苏区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一个战略要地。1934年3月,国民党东路军第10纵队汤恩伯部逼近泰宁。朱德总司令多次往返建宁和泰宁之间,在文庙召开重要军事会议,部署泰宁县城保卫战和在将、泰、建交通线上阻击国民党军的战斗。3月19日,泰宁县城保卫战正式打响。守城红军仅5000余人,而国民党军则是第10纵队第88、第89两个整编师共2万余人。面对强敌,红军战士和泰宁民众毫不畏惧,互相配合,构筑工事,浴血奋战。由于中共临时中央执行王明……
[详细] 红军标语墙旧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红卫行政村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1933年8月至1934年2月,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移至岭上街陈家大院内期间,红军总政治部和红军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用党和红军的政策动摇、瓦解敌军,用墨汁在沿街墙壁上 书--写布告、标语。红军在岭上街两侧民居墙体上 书--写“红军万岁”、“打倒--的国民党”、“打倒帝国主义”等大幅标语,以及“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巨幅文告。巨幅文告为《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高2.6米,宽4.2米,面积约13平方米,计665个字,字体为楷书,是原中央苏区现存的文字遗迹中单幅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告刘和鼎部下士兵及下级官长书》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派的丑恶面目,号召刘和鼎部下官兵认清形势,弃暗投明,走到红军队伍中来,共同抗日。红军标语墙……
[详细] 驻马寨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北面20华里处的溪口镇的马源村、桐源村、半源村与黄坊乡的安寅村之间。驻马寨位于建宁城北20华里处,周围村稠人密,是建宁东北面的第三道防线。驻马寨阻击战是将军殿战斗的继续,由林彪、聂荣臻指挥,红军参战部队有红1军团第1师、第2师,红5军团和红7军团各一部,红9军团第3师、第21师。国民党军参战部队有第5师、第96师、第98师,以及第13师的一个团,由周浑元指挥。1934年5月15日,国民党军分三路向红军阵地进攻。上午8时许,敌两个团向红21师所在阵地皮子岭高地进攻,并用飞机、山炮猛轰,红军撤离战斗,皮子岭被敌占领。紧接着敌军展开兵力,围攻红5团阵地,9时许,敌飞机、大炮猛轰红5团阵地。红4团、红6团和红2师指挥部在红5团的掩护下撤离阵地,随后,红5团以2、3营和特务……
[详细]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干山排,一条小路从纪念碑前经过,与石壁烈士陵园路相接,省道307线从北侧约350米处经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壁优秀儿女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数百人参加革命,经历次战争,大部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仅列入国家民政部在册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宁化县老区办、石壁镇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石混结构,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阔4.6米、通进深7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由碑座、1个主碑、2个侧碑及3级台阶组成,大理石主碑身正面阴刻行书“烈士忠魂千古”六个大字。石壁村委会于2008年1月铺设石壁烈士……
[详细] 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锡光堂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自1933年起,在江西瑞金人、共产党员的帮助下,西际村锡光堂的余宁助开的“余宁助客栈”成为红军联络站,余宁助、余和顺等成为红军联络员。1934年5月,红9团一部来到西际,打土豪做宣传。在红军的帮助下,西际成立了农会。农会主席由余宁助担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书是余和顺,文书是张本瑜。农会积极分子余宁助、余和顺之后加入了共产党,于是建立了西际乡党支部,余宁助任西际村党支部书记。还成立了赤卫队,队长由武斗士担任。西际乡党支部和农会多次在锡光堂召开会议,商议支援红军事宜。在党支部和农会的带领下,西际周边一带柳城、沙阳、黄沙、莘口的村民,为红军送盐送米、看护伤员、传递情报,并把西际村陈朝绍等青年送进红军队伍,为建立西际一带红色区域做出贡献。西际乡党支……
[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抗日先遣队一部宿营下曹庄下敬湖公祠内。为响应中央号召,宁化筹备大批物资支援抗日先遣队,再次扩红数千人,随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系曹氏后裔宗祠——敬湖公祠,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建筑,为抬梁穿斗式前厅带戏台砖木混合结构,下厅两侧厢房木结构部分霉烂,上厅左内壁尚存2条红军标语,整体建筑保存较好。红军北上抗日先……
[详细] 永安抗战遗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刀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使得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永安抗战文化遗址群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有挹秀楼、渡头宅(羊枣被捕处);羊枣等12位文化人士囚禁处;文龙村复兴堡(中国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春谷山庄防空洞旧址(当年省主席陈仪、刘建绪公馆);刘氏……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煕閵堝懎顏柡灞诲€濆畷顐﹀Ψ閿旇姤鐦庡┑鐐差嚟婵潧顫濋妸褎顫曢柟鎹愵嚙绾惧吋绻涢崱妯哄闁靛牊婢橀—鍐Χ閸℃ǹ鍋侀梺鎼炲劘閸斿本绂嶉柆宥嗏拺閻熸瑥瀚崝銈囩棯缂併垹寮€殿喗濞婇弫鍌炴偩瀹€鈧惁鍫ユ⒒閸屾氨澧涚紒瀣尰閺呭爼寮埀顒傛崲濞戞ḿ鏆嗗┑鐘辩窔閸嬫姊洪崫鍕効缂傚秳绶氶妴浣肝熷▎鐐╁┑鐐茬摠缁酣宕戦妶澶婅摕闁绘柨鍚嬮幆鐐淬亜閹板墎鍒扮痪閿櫊濮婅櫣鎷犻懠顒傤唶闂佸摜鍠愬ḿ娆擄綖韫囨拋娲敂閸曨偆鐛╁┑鐘垫暩婵娊鎳楅崜浣瑰床濞撴埃鍋撴慨濠冩そ瀹曘劍绻涘Δ鍐╁殌閾荤偤鏌涢弴銊ョ仭闁稿鏅犲濠氬醇閻斿墎绻侀梺鍛婅壘椤戝懘鈥︾捄銊﹀磯濞撴凹鍨伴崜顒勬⒑瑜版帗鏁辨俊鐐舵椤繐煤椤忓嫬绐涙繝鐢靛Т鐎氼噣鎮鹃悽鍛婄厽閹兼番鍨兼竟姗€鏌涢姀鈥崇祷鐎规挸瀚伴幃宄扳堪閸涱収鏆柣銏╁灡椤ㄥ﹤鐣烽幇鐗堝仺闁汇垻鏁搁敍婊冣攽鎺抽崐鎾绘嚄閸洖鐓″璺侯儑缁犻箖鎮橀悙鎻掆偓鎼佸焵椤掍緡娈曠紒鏃傚枛瀵瓨骞婂ù婊冪秺閺岀喖鎮滃Ο璇叉殫闂佸憡岣块弫璇差潖閾忚瀚氶柍銉ョ-娴狀厼鈹戦悩顔肩仾閺嬵亝銇勯敐鍛仴婵﹦绮幏鍛存惞閻熸壆顐奸梻浣告贡鏋い顓犲厴楠炲啴鎮滈挊澶屽幐闂佸憡渚楅崣鈧柟鑺ユ礀閳规垿鎮欓弶鎴犱桓缂備緡鍠栭柊锝夊箖閸ф鐒垫い鎺嗗亾闁宠鍨块、娆撳棘閵堝嫮杩旈梻浣呵圭换鎴犵矙閹寸偞娅忔繝寰锋澘鈧洟骞婅箛娑樼厱闁瑰鍋熺粻楣冩煠婵傚壊鏉洪柛銈嗙懄椤ㄣ儵鎮欑€电ǹ鈷岄梺鍝勭焿缂嶄線銆佸鈧幃娆徝圭€n亙澹曢梺鍓茬厛閸n噣宕甸弴銏″仯闁搞儯鍔庨妶瀛樹繆閹绘帞澧涘ǎ鍥э躬椤㈡稑顫濋浣糕偓顖氣攽閻愯尙澧涙繛鑼枛瀵鏁愰崱妯哄妳濡炪倖鐗楃划搴㈢墡闂傚倷鑳舵灙妞ゆ垵鎳愰埀顒佺煯閸楁娊濡存笟鈧顕€宕奸悢鍛婎仧闂備浇娉曢崳锕傚箯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