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榆林市 > 神木市旅游

神木市十大旅游景点

1、神木二郎山 AAAA
推荐1
神木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俗称西山,也称“驼峰山”,位于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二郎山山势蜿蜒,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古长城穿行于山后。西边沙石相间,果林成片,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武宗皇帝曾来此山,他观山状如似笔架,所以将此山御之曰:“笔架山”。后来,文人学士来此,有观其貌似驼峰,故多称“驼峰山”。在二郎山前后相近的山脊上,就地势分布着100多座殿、庙、亭、阁,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庙、诸神殿、三教殿、玉皇阁、娘娘庙等。这些古建筑疏密相间,布局错落。其中保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龙照壁和石刻卷顶,以及部分壁画、碑石、题字等。二郎庙群建于明正统8年(1443),历代均有修葺。嘉靖年间重修“诸神殿顶梁上有‘大明亮靖二十四年(1545)岁次乙卯五月十七日立’字样”,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计有庙群建筑100多座殿、庙、亭、阁,如……[详细]
2、神木红碱淖 AAAA
推荐2
神木红碱淖
  红碱淖风景名胜区位于神木县西北部神府、东胜煤田腹地。1995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意思是水泊、湖泊。景区似三角形,东西最宽处10公里,南北最长处12公里,水面面积67平方公里。属高原性内陆湖,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四周生态环境良好,东侧有天然牧场尔林兔草原,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南北两侧以沙丘、滩地为主,滩地上足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红碱淖盛产多种淡水鱼类。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许多候鸟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共有30余种野生禽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主要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白天鹅以及鸬鹚、海鸥、鱼鹰、野鸭、鸳鸯等。每逢春秋两季,成千上万只鸟类聚集于此,上下翻飞,翩翩起舞,和乐齐鸣,场面非常壮观。红碱淖周围错落起伏的沙丘与大小不等的片状草场相间,雪白的羊群似朵朵白云点缀其间,簇簇沙柳在金黄色的沙丘中格外翠绿,激越的信天游在天空中久久回荡。辽阔的湖面、绵软的沙滩、静谧的原野、翠绿的草原、充满生机的植物、翩翩起舞的飞禽、奔腾汹涌的巨……[详细]
推荐3
尔林兔大草原旅游景区
  尔林兔大草原旅游景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北部交界处著名的红碱淖风景区里著名的景点东侧,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5公里;西侧有面积达70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牧场,水草丰盛,牛羊成群。其南北两侧以沙丘滩地为主,滩地上有以沙柳为主的大面积固沙防风林带,沙丘多已固定。……[详细]
推荐4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景区,位于神木县木瓜梁村,距县城9公里,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发展特色旅游、展示陕北文化特色、反映陕北风情为内容,神木县大观园内建有农耕体验、陕北文化展示、窑洞宾馆接待、水疗健身、拓展训练、文化娱乐和林间休闲等功能区域,游客可通过吃、看、玩、学等方式实地体验和了解地道的陕北饮食、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园区划分为大门景观区、会议中心区、民俗文化区、服务接待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大棚种植区、林果休闲区、康体游乐区和办公区、员工生活区共10个功能分区。游客可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中领略陕北黄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感知农耕文化的厚重久远,可以尽享陕北民俗风情的淳朴谦和,可以饱览塞上大漠风光的沧桑壮美。这里基本覆盖了陕北民间生产、生活、祭祀、红白喜事、娱乐等各个方面。正如大观园门上所写的对联一样:观万里风情,传千秋民俗,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堪称蕴含陕北农耕、民俗文化的又一座历史大观园。在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可以领略陕北黄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感知农耕文化的厚重久远,可……[详细]
推荐5
高家堡古长城遗址
  高家堡为长城要塞,历代均为军事战略重地,又是汉与匈奴蛮夷交错占领之地,边塞修筑长城也甚为复杂,经史学家考察有下列长城。高家堡城北墩梁烽火台,园形墩一座,旁开洞口,内环通道,竖阶坑道,直达墩顶,环墩十米,侧外墩堑四合,他与明长城不是一线。三里墩,五里墩均系秦长城,奥庄墩台、牛庄则墩台、牛沙焉墩台、七里庙墩台、屈家寨则墩台、李家洞墩台、崔家峁墩台均明长城遗址。秦长城:据史念海教授考证,秦昭襄王时所筑长城确从县境穿过。一九八六年省考古研究所戴应新专家实地考勤,得其路线为,从内蒙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起至新庙入神木境,经勃牛川与-河西山梁沿河南向穿特麻地沟哈拉寨、杨旺塔、卢硷抵下石拉沟之勃牛川与-河汇处中断,跃-河而攀寨峁山,跨考考乌素河,上陈家沟岔峁,过水磨河与明长城交颈搭背,时合时分,蜿蜒南下,翻二郎山,渡兔毛川,达雷家石畔,逶迤西南行,经解家铺北、高家堡南、绵连西入榆林境。另据《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之众,北遂戒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裹万余里……[详细]
推荐6
麟州故城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店塔镇杨城村西北部的杨城山上。麟州城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废弃于明代正统八年(公元1443),历时719年。五代麟州刺史杨宏信及其长子杨重勋和其孙杨光,世代守卫着麟州,抵御契丹、西夏守卫国土。而杨宏信的次子杨业和其孙杨延昭均为宋代名将,在山西朔州北距契丹,称雄一方。由于麟州故城与杨家将的渊源关系,后代人们怀着对杨氏英雄的崇敬心情,将此城称为杨家城,延续至今。去年7月到10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考古队对麟州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测绘。麟州城址北邻草地沟,西邻窟野河,东接桃峁梁,南与麻堰沟接壤,高差约200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条形。整个城址由3座小城组成,分别为东城、西城和紫锦城。从考古人员航拍图中可以看到,三座城中,紫锦城位于西城和东城的中间,由东城和西城护卫着,而东城和西城要么临沟壑,要么靠山城墙护卫,倚仗高山、沟壑这些天然屏障,麟州城已经呈现易守难攻之势。此次除对麟州故城本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外,还对城址背面残存的墩台及东面、南面的……[详细]
推荐7
毛乌素沙漠
  毛乌素沙漠毛乌素沙地海拔多为1100~1300米,西北部稍高,达1400~1500米,个别地区可达1600米左右。东南部河谷低至950米。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出露于沙区外围和伸入沙区境内的梁地主要是白垩纪红色和灰色砂岩,岩层基本水平,梁地大部分顶面平坦。各种第四系沉积物均具明显沙性,松散沙层经风力搬运,形成易动流沙。平原高滩地(包括平原分水地和梁旁的高滩地)主要分布全新统一上更新统湖积冲积层。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伊克昭盟)之间,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万里长城从东到西穿过沙漠南缘。据考证,古时候这片地区水草肥美,风光宜人,是很好的牧场。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战乱,地面植被丧失殆尽,就地起沙,形成后来的沙漠(沙地)。这里曾流传着“榆林三迁”的故事。今非昔比,现在的榆林已是“塞上名城”。大约自唐代开始有积沙,至明清时已形成茫茫大漠。中国大沙区之一。位于北纬37°27.5′~39°22.5′,东经107°20′~111°……[详细]
推荐8
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1976年,西北大学考古系教授戴应新在山西进行考察,从山西民间听到关于神木石峁的一些信息,于是专门到石峁考察,此后先后有来自西安和北京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其文化命名为石峁类型,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遗址于1976-1981年发掘,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椁墓、瓮棺葬。出土陶、玉、石器等数百件。房址多为白灰居住面的方形半地穴式,与客省庄文化相似;但墓葬中的石椁、瓮棺葬和陶器中的筒形大三足瓮、鼎等则自具特点。出土或采集的磨制玉器十分精细,颇具特色,其原料主要为墨玉和玉髓,器类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石峁遗址是陕北目前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的人类活动遗址,距今约4000年左右,出土了大量玉器,尤其以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人头像价值最高,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唯一一个以人为雕刻对象的玉器。2006年石峁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详细]
推荐9
高家堡石窟
  神木高家堡石窟是沿山势而开凿的,具体修建的年份不大确定,有人说是北魏时期,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北魏时期神木高家堡正好在其统治范围之内,恰好正直西方佛教迅速传播我国北方地区,修建佛洞理所当然,也有人说是最初开凿于北宋时期,北宋时期陕北为北宋和西夏边界,战事频繁,人民经常生活在战争恐怖的阴影之中,为了避免生命财产损失,祈求国泰民安,所以信奉佛教非常流行,因此,当佛教石窟艺术在中原渐趋衰落的时候,在陕北地区就流行起来了,具体的开凿时期没有一个确定说法。无论如何古人开凿这么大规模的佛洞石窟还是另今人感叹的。如今神木县高家堡石窟千佛洞的洞门已经坍塌,佛洞也只留下半截的佛洞,外边的一截已坍塌成了山体,只留下靠里边的半截洞体。但洞内壁上雕刻的佛像依稀可见,千佛洞的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全是雕刻的石佛,只是因时间的原因风化的比较严重。对着洞口的墙壁上有三座佛像,还比较完好,只是由于风化严重不大能看出是那路神仙,佛洞地面上已覆盖有一寸多厚黄土灰尘,看样子像是佛洞风化的残留物,佛洞的顶部有一圆形的雕刻因风化看不出图……[详细]
10、凯歌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0
凯歌楼
  凯歌楼,俗称大楼、中楼,位于神木县城旧街中心,是神木县仅存的一座三层楼阁式古建筑。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驻守神木参将高天吉御敌凯旋,为纪念胜利并报答“神恩”而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被焚于战乱继又在原台基上重修。楼为砖木结构,通高18.375米,座北向南,一层为台基,略呈方形,南北长20.65米,东西宽20米,内夯黄土,外砌青砖,中辟十字券洞,与四面大街相通。台东北角设石阶通达台面,上设石雕围栏,南北各有东西相向硬山式小配房四间。二、三层为两层重檐歇山顶0式建筑。二层通面阔五间10.23米,进深四间9米,檐柱围廊,石质鼓形柱础,南面正中置四扇格门,左右各设券洞窗,西北角设木梯,直达三层楼内。三层全为格扇门,廊下置平座栏杆,四角置檐柱,悬风铃。上下檐均布置一圈斗拱,下檐一圈38攒,为一斗二升半(地方手法),上檐32攒,为重昂四踩斗攒,是较少见的斗拱形。雕花雀替青绿民间手法彩绘,陶质脊兽,筒板瓦屋面,沟滴排山,透空山面,木质博风板。该楼曾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两次维修,1……[详细]


全部神木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