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子庙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该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2年),历经7世--不断修缮。整个建筑群有朝克钦、明干、却日、珠都巴、甘珠尔、丁克尔、额日特图7座大殿,5座拉布楞(--殿),5座佛塔,此外尚有30多个庙仓及2间喇嘛住宅在庙宇的东西两侧和后面。2006年5月25日,贝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贝子庙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沿袭黄教传统建筑格式,结构独特,雕刻精细美观。由主庙、属庙、家庙、佛塔及众多僧房组成。整体布局上共分7座高工墙寺院。并排的7座……[详细] |
马鬃山石构墓群,位于中旗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15公里的杭盖戈壁马鬃山地区希日楚鲁山一带。墓葬环希日楚鲁山分布。地表可辨石堆、石板墓葬107座,分布面积达4平方公里,墓葬形制有方形、亚腰形、工字形、圆形、T字形,大小不一,是一处从青铜时代一直延续到汉代的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型制多样的石构墓群。据悉,马鬃山石构墓群于2008年“三普”调查时发现,2014年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马鬃山石板墓群”,由于墓群内除了石板墓还有石堆墓,包含着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素,故更名为“马鬃山石构墓群”。该墓群先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专……[详细] |
大窑文化遗址发现于1973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石核、石片,石斧等387件,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经1976年到1984年进一步的发掘和科学研究,经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裴文中和吕遵谔先生鉴定,肯定为旧石界时代早期的遗迹,是一石器制造场。这一遗址是国外罕见的旧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大窑村南山坡是横亘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面的支脉,山下有溪涧流水,适宜于远古人类的居住。山上盛产燧石(通称做打火石),远古的居民就用它来打制各种石器。他们就地打制石器,使用过的石核和敲砸器等工具至今仍然随地可见,打击剥落下来的石片和石屑,以及未打制成功的半成品更是堆积如……[详细] |
豫州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别日木图嘎查东北三公里处,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多,是辽代皇族陈王的私城和著名的投下军州城址,是我国保存很好的辽代城址之一。它对研究辽代社会行政区划和辽代投下军州制度提供重要材料,尤其对辽代历史考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辽代豫州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苏木别日木吐嘎查东北三公里处。城址呈长方形,总面积145000多平方米,为辽代横帐(即皇族)陈王的私城,著名的头下军州城址之一。该城当时隶属辽代上京道临潢府管辖,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该城1975年被世人发现,1989年被定为原哲里木盟重点文物保护……[详细] |
奈曼土城子城址,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土城子村西南1公里处,城的东西多沟壑,南北多台地。古城近四方形,较为完整,周长1419米。城墙高度4--6米,底宽10----14米,均为夯土板筑,有南北两门。城内有大量战国和秦汉时代的陶片和建筑构件。据考证此城是汉代新安平县治所。全城是一座400×400平方米的方形古城址。城墙四角正处在东南西北方位线上。残高4-5米底宽15-20米,城之南北各一城门。古城内西北角建有90×90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城(居民称之为马圈),东开门,高处达3米多,底宽5米。在城内拾到大量战国、秦汉时代的陶片、货币、兵器、建筑构件等。史料记载,此城乃为战国东汉时代的古城,形制……[详细] |
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北路14号。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坐北朝南,为砖瓦结构二层起脊楼房。占地面积2356平方米,建筑面积1881.08平方米,高11.7米。始建于1934年,当时为伪兴安南省、伪兴安总省办公楼。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491内蒙古自治区重要革命遗址于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3年5月,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庙子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新风乡,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约5500年。遗址是于1985年10月发现的,经发掘的村南遗址第一地点面积约近3万平方米,共发掘出房址51座,灰坑、窖穴132个,墓葬43座,出土及复原各类陶器700余件,其它比较完整的石器、玉器和装饰品达千余件,此外遗址还出土了牛、羊、鹿、猪、狗和少量水生动物的遗骸。遗址以布局井然的村落,制作精美的陶器和几何形彩陶图案,以及磨制精致的石器和骨制品的风格而独具特色。庙子沟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新风乡庙子沟村南。从1985年至1987年先后三次对此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发现房子50余座……[详细] |
净州路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乌兰花镇西北25公里城卜子村,四面环山,特布河由南山流入。古城大约为长方形,边长约800米,另在西南面接出南北约100米,东西宽50米1块,地势较高,现破坏较为严重。城墙残高约为6米,城内有两处建筑遗址,南北各长约30米,东西各宽15米,遗址上散布有大量琉璃丸瓦和古城砖,出土过大小铜权、铜印、铜炉及少量陶瓷碎片等。古城有南北和东西大街,建筑台基有10余处,堆积有大量古砖和陶瓷片。古城址附近的古墓出土了元代蒙古族贵妇所配戴的独具特色的冠帽——姑姑冠,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古城为金代天山县,元代净州路,成吉思汗的女儿“监国公主”阿剌海下嫁蒙古汪古部后,就……[详细] |
准格尔召准格尔召又名“宝堂寺”,位于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境内。准格尔召庙群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布局精巧,堂殿鳞比,雕梁画栋,金琉碧瓦,飞檐斗拱,异彩纷呈,为鄂尔多斯最大的召庙建筑群,是研究鄂尔多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的活化石。准格尔召主要有经堂、佛殿、六臂0殿、千佛殿、观音庙、五道庙、舍利独宫、大常署、二常署、佛爷商、诺彦商、白塔等宗教设施,其建筑风格各异,布局严整,融蒙、汉、藏建筑艺术,木刻、砖雕、绘画均以花鸟、人物、-故事为主,细致逼真,栩栩如生。佛殿和经堂合称“大独宫”,为召庙主体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殿顶全部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殿内绘彩色壁……[详细] |
遗址面积38000平方米,其中包括150座房址、150座窖穴,从院落整体布局来看,每个院子都有主房、配房、窖穴,可以看出当时的家庭组合方式,院与院之间有公用的界墙、小巷,可以看出当时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聚落中心位置有一处地势高、建筑规格宏伟、房前还有一个小广场的院落,可以看出这家主人地位比较高,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明显的等级区别,这一切都证明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古人类在选择住址时有一定的要求:向阳、周边具备水源和能够控制一定的耕种范围,房子建好以后,生活中用火产生的灰烬就倒入房边的灰坑或直接堆在房子周围,时……[详细] |
时代:新石器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兴隆沟遗址分为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对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均具有推动作用。兴隆洼文化中期聚落,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距今约8000—7500年。地表分布有房址灰圈150余座,自东向西分成三区。三年共发掘房址37座、居室墓葬26座、灰坑50余……[详细] |
绥远城墙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北垣街和东护城河北巷。清雍正年间为加强战备,雍正帝将驻守在长城以内的大同右卫城屯兵北移至长城之外,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东北五里另筑新城作为屯兵之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动工,历时两后竣工,乾隆赐满汉名“绥远城”。绥远城是清代营建城垣为数不多的实例。墙原高二丈九尺五寸、顶宽二丈五尺、底宽四丈,现存东北隅城墙700余米,马面四处。将军衙署位于新城区西街,为绥远城将军办公衙门和生活府邸,清廷对绥远城区执行政治、军事统治的最高机构。整个建筑群包括五进院落,由东西跨院及中间院落三部分组成。绥远将军衙署是严格按照清廷《大清会典》及八旗驻防城的要求营建的官式衙署建筑群,……[详细] |
萧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青龙山镇斯布格图村,又称萧绍矩家族墓地。在庙山南坡,地表有建筑遗址。1983年清理砖砌单室墓一座,1985年又清理砖砌多室墓二座,其中一座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辽陈国公主是辽景宗第二子-国王耶律隆庆之女,生于统和十九年(1001年),卒于开泰七年(1018年),卒年十八岁。驸马萧绍矩是辽圣宗仁德皇后之兄。合葬墓为砖砌多室穹隆顶墓,由墓道、天井、墓门、前室、左右耳室、后室组成,全长16.4米。后室有木质椁室,内置尸床、供台。墓道壁及前室绘夫妇日常生活图画。墓主身着冠、靴,金银殡葬服饰,出土有金、银、铜、玉、瓷、玛瑙、琥珀等质料佩饰及生活器皿、马具等达32……[详细] |
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和林格尔汉墓位于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境内的一座土山上。墓分前、中、后三主室和三耳室,全长约20米。墓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多幅,榜题250多顶。这是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所见榜题最多的汉代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出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居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面貌。从壁画内容及榜题得知,墓主为东汉王朝派到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壁画内容有反映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升迁各任时的车马出行图;有死者历任官职所在城市和府舍的官府图;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饮宴、舞乐、百戏等描绘;有反映东汉时社会生产活动的场面,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图;有当时社……[详细]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北部,距市中心约28公里,是中国北方地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其距今时间比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还略早一些,距今7000-5000年。1985年被发现的,现在已被命名为“哈克文化”,为中华文明起源多元论提供了珍贵的实证。2008年9月,海拉尔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哈克遗址上建设哈克遗址博物馆,保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发掘的考古遗址原貌,以展示哈克遗址。哈克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1500平方米,共分为五部分,序厅和三个展厅围在遗址四周。石镞是博物馆的标志性器物,也是整个博物馆的布展主线,通过场景再现了呼伦贝尔……[详细] |
时代:新石器草帽山遗址,位于内蒙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北1公里的草帽山后梁上,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北走向约2.5公里的山梁上分布着红山文化积石冢3处,2001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清理挖掘,墓地面积达600平方米,石砌建筑十分规整,建筑形式前坛后冢,用琢成方形巨石砌筑的祭坛,层层叠起,有方有圆,匀称有序地筑成三层台阶,距今约5500年左右。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金字塔”,所出土的玉璧是红山文化玉器中迄今所知最明确的方形玉璧,陶器上的米字、十字等刻划符号在红山文化中也属首例。草帽山遗址对研究红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会结构及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详细] |
黑山头城址黑山头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正北5公里,是金、元时期的遗址,距今已经有700多年。该古城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萨尔及其家族居住的主要居住城池之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土筑。外城呈方形,占地346290平方米。城墙外有护城壕。四面均设有城门,门外设瓮城。内城处于外城中间偏西偏北位置,呈长方形,占地18871平方米,有东西两座小门,城外亦有壕。整个建筑呈“干”字状,遗址内有许多琉璃瓦、青砖、龙纹瓦当和绿釉覆盆残片。该遗迹对研究蒙古族的起源、发展及蒙古汗国时期直至元朝早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详细] |
兴隆洼原始聚落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约1.3公里的丘陵西缘,南为连亘群山、北向视野开阔、东有牤牛河上游的一条主流,遗址坐落在东西走向的山梁向北伸出的两道漫岗的坡地上,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这里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分布有兴隆洼遗址2处、红山文化遗址4处、赵宝沟遗址3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3处,即这里在8200年至3600年间,均有先民居住。是敖汉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古文化的一个纵断面。1983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兴隆洼遗址进行7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4万平方米,共清理古代房址153座。房址均为圆角方形,有的略作长方形,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其中最大的房址140平……[详细] |
白灵淖尔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百灵淖乡城圐圙村,又名为北魏怀朔镇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永熙三年(534年)废弃。城平面略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4667米,东西长约1300米,南北宽约1100米。夯筑土墙残高3~4米,基宽约10米。南、北各开一门,墙外设马面,四隅有角楼址。城内西北隅有方形子城,其西北墙与大城墙重合,子城南北长360米,东西宽320米,东、南墙残高1.5米。故城内文化层厚约2米,西半部为官署、寺院建筑址。东北部为居民区。发现有古井三眼。出土有莲花纹瓦当、板瓦、筒瓦、花纹砖等建筑构件及泥塑像、泥质灰陶弦纹罐、水波纹壶等文物。2006年5月,白灵淖尔城址……[详细] |
百灵庙起义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旧址在艾不盖河之南的女儿山顶。1936年1月26日德穆楚克栋鲁普王爷(简称德王)的蒙政会乌滂守备队官兵,反对德王投靠日本侵略者,在共产党人--指导下,由云继先、朱实夫率领,在百灵庙武装暴-动-,举起蒙古族抗日旗帜。现在山顶建有纪念碑。碑呈方锥状,高20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