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的江苏省句容市,城西北石狮沟村旁的开阔地上,雄踞一对庞大的石兽,人们习惯称它为石狮,不远处有一对石柱,这就是南朝梁代萧绩墓石刻。它是我国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为宏伟的一处。 萧绩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天监八年(509年)封为南康郡王,卒于大通元年(527年),年仅27岁,谥号“简”,也称南康简王,按制其墓前设置辟邪。这对辟邪,头上无角,一雌一雄,和帝后陵前头上带角的石天禄、麒麟不同,称作辟邪,特用于王侯墓前,是当时统治者等级差别的一种标志。“辟邪”是辟除邪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尊奉的神兽,置于墓前作为侍卫与仪仗。这类石兽是以狮子为模式雕刻的,不过它与狮子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详细] |
綵衣堂,在常熟城内翁家巷2号,清同治、光绪二帝师傅、户部尚书翁同龢故居。翁同龢(1830-1904)苏州府常熟县热。字声甫,号叔平,又号瓶生、共眉居士,晚号松禅老人,别号天放闲人。翁同龢清咸丰六年(1856)以一甲一名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刑部、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两度入军机处任督办军务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典馆正总裁、国史馆副总裁,是光绪时的朝廷重臣。翁同龢先后担任过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的师傅,授课明白易懂,深入浅出,认真负责,因此屡受殊荣。光绪皇帝从5岁起,就得到他的教导和关心。翁同龢最终成为光绪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翁同龢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用强权和-胁迫清廷屈服,不断瓜分中国,使……[详细] |
黄泗浦遗址位于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唐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和尚在前五次东渡未果后,率众弟子乘日本遣唐使归舟,从黄泗浦出发开始第六次东渡,获得成功。1963年,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委员会在黄泗浦竖立石质纪念经幢1座,以作永久纪念。1984年古黄泗浦遗址公布为沙洲县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2004年,张家港市政府在黄泗浦遗址先后修建鉴真纪念馆、经幢亭、诗碑亭、东渡桥等设施。后在南京博物院主持下进行考古发掘,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发掘面积982平方米,发现唐宋时期民居与寺院遗迹,出土各种文物1500余件。考古发掘显示,黄泗浦遗址是江苏乃至全国少见的隋唐时期古港口遗址,……[详细] |
兴国塔位于市区兴国公园内。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密檐式宝塔,是江阴市内仅存的宋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太平兴国教寺的7级浮图,明代增为9级,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塔身共存8层,高42.22米,塔底层直径10.70米,每边宽4.54米,6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详细] |
洋河地下酒窖,位于洋河新区洋河酒厂内,2011年,地下酒窖入选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酒窖中最古老部分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洋河最古老并且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是洋河真正意义上的镇企之宝。2019年10月7日,洋河地下酒窖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
庙山汉墓庙山汉墓位于仪征市新集镇庙山村,新张公路以东360米处,封土南侧紧邻茶果路。以庙山为主墓,西北团山,东南舟山陪葬墓形成的陵墓区。据1990年对团山汉墓的考古发掘和史料论证,推测庙山汉墓可能为吴王刘濞或江都王刘非之陵,团山和舟山的墓葬为其的妻妾或僚属的陪葬墓。庙山汉墓覆斗形封土堆南北长约55米,东西宽约40米。通过对其进行遥感勘探,发现庙山顶部的封土堆约11米高度下有一个32×18米的长方形土坑,其下有一木椁墓葬,分为正藏和外藏两部分,分别为18×18和14×18米。可见,这是一座大型汉代土坑木椁墓。是目前已知江苏省最大的西汉木结构墓葬,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2年10月2……[详细] |
昭关石塔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昭关石塔元建,明万历十年(1582)重建镇江市五十三坡•昭关石塔是我国惟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景点介绍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只瓶子,故又称“瓶塔”。相传为三国时孙权与刘备联姻时所建,当年称之为“石瓶”。其实它建于元末明初。昭关石塔是喇嘛式的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它横卧在小街中间,给这个临江小镇增添不少古朴的雅趣。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塔高4.69米。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皆用青石雕刻建成。塔座用两个相同的须弥座迭成,须……[详细] |
望春楼是江南园林的风格,建筑规模从属于熙春台,色调显得清心淡雅,体现了南方之秀。望春楼下层南北两间分别为水院、山庭,将山水景色引入室内。卸去楼上的门窗就变成了露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详细] |
大墩子遗址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竹园村东一里的高地上,方圆80余亩,高4.5米。1963年进行第一次发掘,共清理出墓葬四十四座,还有窑穴、窑等遗迹。1966年进行第二次发掘,又清理出三百座墓葬及居住遗迹等。根据底层堆积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下文化层为青莲岗文化早期的遗存。上文化层还可以分为早、晚两期,分别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相当。下层的陶器少数的泥质陶外施红色陶衣,发现很少的彩陶片,为钵和碗,是在砖黄色地上绘红色花纹,有直线、曲线、复道弧线等花纹,图案疏朗。……[详细] |
佘城遗址位于云亭街道花山村。城址呈圆角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城内面积达32万平方米。城东、南、北有人工堆筑的城墙,南城墙保存完整。城墙外有护城河遗迹,东城墙中部有木质水门设施,被誉为“夏商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城”。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佘城遗址夏末至商周江阴市云亭镇 ……[详细] |
泰伯墓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泰伯墓周代无锡市鸿山 ……[详细] |
三庄汉墓群是古泗水国的重要遗址,分布于东西2500米,南北7500米的范围内,计40余座。古墓坐落有序,并处南北同一轴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规模不一,高低起伏,逶迤连绵。距泗水国王陵墓区南端5000米为汉代城址——凌城遗址。民国十三年(1924年)编写的《泗阳县志》对这里的记载是,“城方里许,旧有高阜可辨”,城址“土内多砖石圆瓦、金碧色,人珍藏之”,2002年11月,南京博物馆考古队对三庄乡陈墩进行考古发掘,到目前为止,已出土600多件文件,有玉器、漆器、金器、陶器、木俑等等,在外藏椁原木上的“泗水王冢”四个字初步断定大青墩汉墓为王墓。泗阳汉墓多,尤其三庄汉墓成群,传说有“七七四十九墩”,查……[详细] |
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旧址时代:1903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古城东南隅学堂建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创办人为清翰林院编修(民国初任江苏省议会议长)沙元炳。沙在协助南通张謇创办“通州师范学校”的同时创办该校。建筑格局参照日本宏文学院图样,融合中国书院风格。一百多年来,保持了原貌、原址、原办学方向,有“师范教育活化石”之称,近5万名学生分布于海内外各地。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学堂旧址极具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5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镇东连岛村苏马湾海边沙滩。1987年发现,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共有两处,一块在苏马湾,海拔约5米;另一块在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刻石面向北方的大海,在海拔约8米处。羊窝头刻石现已风化断成两截,只剩下20多字;而苏马湾刻石,全文60个字,字字清楚可辨,内容为:“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它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的唯一一块汉代界域刻石。……[详细] |
秦邦宪旧居即博古旧居,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崇宁路112号(原师古河上),始建于清光绪末年,原为秦邦宪族叔秦琢如家宅。建筑分为东西两路,中以备弄和横廊相连,院中以内廊相通,其中西路为主,共七进,分门厅、轿厅、正厅和住宅区等,第三进为正厅“既翕堂”,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1916年至1921年,秦邦宪曾随父母租赁其第四进居住,中为客堂,东西分别为书房和卧室,庭园前石库门额上刻有“进德修业”四字。该建筑群现已改为秦邦宪纪念馆,最近一次修复为2004年3月到12月。旧居东侧为文渊坊,其中保存有秦淮海祠遗址。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秦邦宪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刘氏故居位于澄江街道西横街,是江阴“刘氏三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民族音乐家、现代二胡学派奠基人刘天华;民族音乐大师、作曲家、教育家刘北茂三兄弟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处所。该建筑由刘氏兄弟曾祖建于清末,距今已有150余年。故居为典型的江南晚清民居,硬山式砖木结构,由三开间两进两侧厢,三个院落和三个天井组成,至今仍保留着红天竺、水井、石鼓墩、晒酱台等遗迹。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刘氏兄弟故居清末江阴市西横街49号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刘氏兄弟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梁王城遗址位于邳州市北部约37公里处,京杭大运河傍依而过。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调查发现了该遗址,经过多次考古发掘,表明该处遗址文化层堆积有四五米深,内涵丰富,地层堆积从早到晚依次为大汶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商周文化层、春秋战国文化层、北朝—隋文化层以及宋元文化层等,历史延续约5000年。经过钻探确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为时期,遗址面积共有100多万平方米,这里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当地的繁华闹市区域或政治经济中战国心。2002年10月22日,梁王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张溥宅第坐落在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新华西路57号。张溥宅第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原是张溥伯父、明崇祯时工部尚书张辅之的宅第,后为张溥所得。张溥(公元1602-1641年),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活动家。官至庶吉士。崇祯年间,张溥组织了著名的文人社团——复社,以“兴复古学,务使有用”为宗旨,进行政治和文学活动。张溥一生著述极多,有《七录斋集》等,为纪念反对魏忠贤“阉党”专权被害的苏州五义士而撰写的《五人墓碑记》,是后代传诵的名篇。现存建筑为三进组合式的通转走马楼房屋,硬山造,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7平方米,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明代建筑。大厅正中有张溥半身塑像,后两进……[详细] |
天目山遗址位于天目路,新建的姜堰博物馆在遗址的东南角,是天目山遗址博物馆和姜堰博物馆的结合。天目山遗址,位于姜堰城区北部,新通扬运河南侧,姜溱河东畔。遗址所在地地势较高,四面环水,形似一座小岛。据明万历《泰州志》载,天目山二井,形如双睛,故称。为中国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一座古城遗迹,江苏省首次在长江以北地区发掘的商周城址,江淮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城址。二零零零年和二零零三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该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陶器和动物遗骨。泰州姜堰市拟开工建设天目山遗址博物馆,展示天目山出土文物、西周古城模型、先民生产生活场景等。……[详细] |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县西北部约28公里处。青墩遗址首次发现于1973年。1976年春,南通博物馆在青墩采集、征集了一些出土遗物,其中不少属于良渚文化的璧、琮、坠、环等玉器,十分珍贵。次年11月,该馆又来青墩作小面积试掘。接着,南通博物院分别于1978年4—5月、1979年的4—5月,对青墩遗址进行了面积达490平方米的大规模发掘。在青墩遗址出土的大批陶器中,有一枚堪称“国宝”的有柄穿孔红陶斧,按石斧实物仿制而成,分柄和穿孔斧两部分。此陶斧并非实用之物,但为当时穿孔石斧的装柄方法提供了实物证据。陶斧的造型十分别致美观。此外青墩遗址还出土了用鹿角制的耒和三叉形投掷器,这在江苏系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