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豫陕鄂前后委旧址,又称豫陕鄂前后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老城大街中段、县委大院西侧的福音堂。 豫陕鄂前后委旧址的楼房始建于1891年,当时,挪威一些基督教人士来到鲁山传教,在这座楼相邻的西南建了一座教堂,取名福音堂。此楼为配房,是牧师和传教士居住的地方,人们称它为牧师楼。楼房为砖木结构西欧建筑风格,是鲁山当时最漂亮的建筑。1947年鲁山解放时,传教人员离去。这里成为豫陕鄂后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的驻地。 解放战争时期,鲁山一度是豫陕鄂边区和豫西区首府所在地,是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商业比较发达。1948年4月25日,在鲁山县召开的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邓小平做了题为《跃进……[详细]
  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浮丘山南端峰巅,座北向南,前后三进院落,占地11160平方米,殿宇楼阁87间,是一处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代建筑群。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主持兴建,历时21年落成。后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渐具现今规模,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霞宫座北向南,87间殿宇、楼阁以南北轴线为中心,对称分布,组成三个院落,中轴线上有戏楼、万物资始坊、硬山顶山门、四阿顶二门、卷棚歇山与悬山顶组合的正殿以及三重檐歇山顶的寝楼。碧霞宫正殿是碧霞宫主体建筑,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大殿建在2米高的月台上,两边各有垂带式十蹬踏步,供上……[详细]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各陵园都由“上官”、“官城”、“地官”、“下官”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官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值枳橘。宋陵有庞大的石刻……[详细]
  鸿庆寺石窟,位于义马市东郊7公里处的石佛村,共有六窟。第一窟:平面长方形,有中心柱。西壁刻佛传故事,上部刻绘释迦在菩提树下,一手支颐,神态安详;下部是两位妃子及宫女劝释迦不要出家的情景。南壁刻一佛坐莲座上,两侧各有两菩萨。北壁中间刻浮雕“降魔”变图,10余个魔鬼,手持利器,向佛进逼。两侧各刻一龛,龛内有佛和弟子菩萨,龛外有兽。东壁刻有高大的城楼,上下有菩提树和身着长衣的人群。中心柱上有佛、鹿及执伞侍者等形象。浮雕构图严谨,雕刻精致。第二窟正壁刻荷花瓣形尖拱龛;左壁一龛刻三坐佛,已损坏;右壁龛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第三窟:正面刻释迦坐相,两侧为二弟子、二菩萨;右壁有三龛,中间大龛为交足弥勒,……[详细]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西关村西关清真寺建筑形式似凤凰回头看牡丹。大门为凤凰头,楼阁式建筑,座北朝南,歇山顶,上封宝胡芦,兰琉璃瓦覆盖,正、垂戗脊均有跑兽,正面竖匾上 书《开天古教》,檐下有斗栱。大门口两侧石狮守门。照壁西侧为二门,亦称“望月楼”,面向东,面阔三间楼房,歇山。正门上匾书《敬一归真》,楼后匾书《望月楼》。顺中轴线往西二十米砌一大型月台,月台两侧各有一个碑楼均为重修牌。月台上,清代所建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无墙壁,均以木柱支撑。殿顶兰琉璃瓦覆盖,中间竖一匾额楷书明太祖百字赞褒语,檐下普间普作共八攒斗栱,每赞三踩,角作五踩,殿两侧和正面一样结构,耍头为像形龙头。与卷棚紧连为拜殿,……[详细]
  龙塔古篆:在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有一座身形似古塔,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且有古朴篆书刻于其上的柱状文物,这就是有名的郾城八大景之一的龙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刹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故史称“彼岸寺经幢”。又因其幢基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拥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经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用途主要是“借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可以镇魔驱邪、护佑太平。郾城龙塔古篆既彼岸寺经幢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幢顶等部分构造而成。200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保护……[详细]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及近郊。隋唐两代的东都城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炀帝下诏令尚书令杨素、将作大匠宇文恺等在洛阳营建东都,驱使役丁200万,历时一年建成。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此40余年,武则天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东都,东都的地位仅次于长安。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195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城址进行全面的勘测,1959年对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一直持续至今。故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垣全部以夯土筑成,基址宽15~20米。城的平面呈方形,东城墙长7312米,南城墙长72……[详细]
  蒲城店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区东15公里,卫东区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500米的岗地上。东西宽540米,西部南北长180米,东部南北长350米。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开始对蒲城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蒲城店遗址是一处包括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两周、春秋、战国、汉、宋、明各个时期连续使用的大型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为主,又有两周、汉、宋、明各个时期的遗存,发现有房基、壕沟、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遗迹。它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所发现的遗迹判明,蒲城店遗址大致可分为六个……[详细]
  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蔡国故城是西周和春秋时期蔡国都城,作为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今存蔡国故城遗址,是我……[详细]
  《汉故豫州从事尹君之铭》,简称《尹宙碑》,隶书,刻于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元皇庆三年(1314年)正月二十四日,汴梁路鄢陵县达鲁花赤阿八赤钦奉诏书,追奉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乘名儒学,立石泮宫,以彰圣德。阿公物色碑材,得此碑石于洧川。碑刊文曰:“东汉熹平六年故豫州从事尹宙之碑也”。阿公捐己俸银购石,辇来于鄢,置于鄢陵孔庙,年长日久,下落不明。明万历年间,因城北洧水泛滥,堤岸崩溃,碑又重新出土,立于鄢陵城内文庙戟房内(现在县初中院内),保留至今。碑高2.09米,宽0.96米,厚0.24米。字径约0.04米,额字径约0.08米。碑额原有篆书,今仅存“从”、“铭”二字。额上正中有一圆孔……[详细]
  许昌文峰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通高49.536米,由基台、基座、塔身、塔刹等部分组成。基台为八角形,用条砖平卧顺砌而成。基座为石质八角形束腰须弥座,表面浮雕出连续性的仰覆瓣莲和卷草花纹,玲珑秀丽。基座之南砌筑有半圆形如意踏跺。位于河南省许昌博物馆内,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十三层,高五十二米,呈平面八角形,造型精美、结构谨严,为河南省二百座明代砖塔之冠。文峰耸秀为许昌十景之一。2006年05月25日,许昌文峰塔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文明寺塔,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由许州太守郑振光创建。该……[详细]
  阳台宫位于市城区西北30公里王屋山华盖峰南麓。因地处阳台而得名。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玄宗李隆基命道士司马承桢于王屋山自选形胜,创建道院。开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有五楼三阁,取名阳台观。玄宗亲书“寥阳宫”匾额,并令其妹玉真公主进山拜师学道,朝野震动,道风顿盛。后晋为燕真人烟萝子栖真之所。金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改观曰宫,称“阳台万寿宫”。金贞二年(公元1214年)遭兵燹而毁。金正大四年(公元1227年)重建。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重修玉皇阁。历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阳台宫为王屋山道教道教“三宫”之一,依山阳,布局严谨,高低错落有致,为三进院落。三清大殿居前,玉……[详细]
  战国时期楚国平夜君成封邑城址。保护发掘故城及遗址外的古墓葬,对研究战国时期楚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葛陵故城,始建于战国时代,是战国时期平夜君的封邑所在地,后汉时侯邑铫丹在此建都。据《后汉书》、《读史方与记要》载:后汉建武十五年徙封铫丹为侯邑。即:后汉光武帝在建武十五年封铫期(光武帝的一元大将,后汉三杰之一)之子铫丹为侯邑,建都于葛陵城。葛陵故城位于新蔡县城西北25公里,东接党湖、南距洪河500米,西邻奶奶湖,北靠葛陵,古城四面环水,呈龟背形,南北长1330米,东西宽1200米,占地面积159600平方米。古时城北葛陵水域很大,后汉大将曾在此操练水军。据《读史方与……[详细]
  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8公里的仰韶村。仰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在村南的台地上,发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仰韶遗址。遗址三面临水,北靠韶山,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达4米厚。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这里考察时,发现了这一遗址,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关注。1931年中国考古学家梁思永在安阳后岗第一次发现了商代文化、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上下依次叠压关系,也就是说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的早晚关系,意义十分重大。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据碳14测定,确定遗址的年代是距今约5000~6000年。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铲……[详细]
  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中发……[详细]
  栾川地处豫西秦岭东延余脉伏牛山、熊耳山之内,山势西高东低,呈扇形向东展开,海拔一般在500-2000米之间。地处中国南北的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优越,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孙家洞遗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哼呼崖的断崖上。北边紧挨伊河。因山洞离孙家住户较近,故称孙家洞。现有洞口呈扁长形椭圆状,宽3米,高0.9米,距河岸地面约50米左右,洞内又分数穴,高、低、粗细、大小不等,变化复杂。四周冬青树密布、茂盛翠绿、景色秀丽。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对该洞进行了调查。具体坐标是:北纬33°47′50.0″,东经111°41′38.0″,海拔691米。孙家洞遗址……[详细]
  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大赉店镇刘应村,是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为夏商周断代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遗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之上,南水北调中线干渠662公里处。东距京广铁路300余米,紧邻铁路以东的鹤壁市新城区。遗址位于淇河北岸的第二、三级阶地之上,地理坐标东经114°15′,北纬35°44′,海拔高程在104~108米左右,淇河自西向东从遗址西部、南部环绕而行,属卫河流域。遗址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计划占压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7700平方米,发现仰韶时代大司空类型文化遗存及大规模的先商文化公共墓地。336座墓葬分布于东西110米、南北55米的范围之内,布局清楚……[详细]
  安阳高阁寺,原名大士阁,位于安阳老城内马号街原高阁寺小学(现为文源高中)后院内。因建在砖砌的高台基上,所以又叫高阁寺。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县志记载,高阁寺原是建在宋朝州廨内的飞仙台上。宋朝韩赟治相州时,曾扩建州廨。宋仁宗至和年间,魏公韩琦(就是老五中旁边韩王庙以及昼锦堂的主人)治相州时,益作亭堂园池。规模宏大,建筑壮观,曾有“雄于河北”之美誉。明成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明成祖第二子朱高燧封赵王。《明史》记载:“朱高燧恃宠,多不法,又与汉王高熙(明成祖之次子--笔者注)谋夺嫡,时时谮太子。”因此,几乎被明成祖杀掉。由于皇太子(即后之明仁宗)力保方得幸免。明仁宗即位后,才将高燧封到……[详细]
  归德古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古代一些城市大多是有城墙的,没有城墙是不能算作城的。能让古人下大力气建得城墙的地方,其地理位置就必然十分重要。睢阳城这一片土地,从商朝到现在的睢阳古城,是沿着中国历史的泥泞一路走来的。数千年来,历史上筑起了那么多的古城墙,就连所谓的七朝古都九朝古都的城墙,都被时间的巨手平荡的踪迹全无,而商丘市睢阳区的归德府古城墙却有幸走过了490多年岁月的历史,如今它的城郭、内城、护城河保存基本完好,气势肃穆雄伟。现存古城墙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为古城堡式建筑,城池外圆内方,形似铜钱。砖城墙周长3.6公里,城门为拱卷门。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城……[详细]
  水泉石窟位于偃师县寇店乡石窟村南沙河东岸万安山的断壁上,坐东朝西,依山面水。窟深6.5米,宽4.8米,高12米。窟内后壁正中,雕主佛两尊,现仅存北侧一佛,高约3米。 水泉石窟位于古都洛阳南大门——大谷关口以东断崖之上、今偃师市寇店乡水泉村。石窟坐东向西,背山面水,呈拱形。深11米,宽6.30米,高7米。共刻大小佛龛400余个。开凿年代从北魏至北宋,主要是北魏之作。窟内正中刻主佛两尊,左佛通高5米,右佛残高3米,两佛并列。 南壁上部有一大龛,高1.42米,宽0.95米,内刻1佛2菩萨。主佛结跏趺坐高台上,两菩萨侍立左右,两侧刻护法雄狮1对。其左有1小龛,刻1佛2菩萨,佛座两侧有狮2尊。佛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