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唐至明代窑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南部的梁子湖与斧头湖之间。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4�10′~114�20′,北纬30�8′~30�22′。面积约5000万平方米。是我国南方生产影青瓷、青瓷的重要窑址群。1974年文物调查发现湖夏村窑址群;1982年在梁子湖沿岸的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龙泉、贺站又发现古瓷窑堆积63处;1985年在鲁湖、斧头湖沿岸的法泗、安山发现青瓷窑址多处。现已发现窑堆145处、龙窑171条。其产品包括“影青瓷”、……[详细]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汉水左岸的四级阶地,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该遗址先后发现两具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石制品300多件,主要是以当地砾石为原料制作的大型石器,有石核、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还发现大熊猫、东方剑齿象等第四纪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余种。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晚期,绝对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80万年。保存完好的人类头骨化石,既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征,也有与早期智人相近之处,反映了远古人类进化过程的复杂性。学堂梁子遗址丰富的石制品与动物化石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东亚地……[详细]
  慈孝沟“采皇木”摩崖位于竹溪县鄂坪乡慈丰村慈孝沟石壁西壁,镌刻于明代嘉靖十七年(1558年),石壁上镌诗三章,字径三寸,面积约为0.8米,记述了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营建北京故宫时在该地采伐楠木的史实。摩崖诗文为:“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未得,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玉,木既得矣,村既美矣,皇堂成矣,皇图巩矣。嘉靖戊午蒲月七日,光化县知县廖希夔撰,典史华亭瞿华笔。”慈孝沟“采皇木”摩崖保存了历史原貌,对于研究北京故宫修造历史、材料来源提供了实物资料。特别是由于楠木处于濒……[详细]
  青山墓群分布于枝江市问安镇东北部,北距当阳市半月镇5千米。墓群分布在问安镇所辖的大竹园、革新、英雄、龚家坪、新建等5个自然村,总面积达15平方千米。该墓群分为四大墓区:第一墓区以袁码头冢子(M1)为中心,7冢;第二墓区以大竹园谢家冢子(M8)为中心,3冢;第三墓区以大高庙冢子(M16)为中心,11冢(M23)为中心,3冢。每墓区均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陪葬墓、陪葬坑。墓群封土均为白粘土夯筑。早年普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青山墓群经调查证实,系楚国贵族陵寝。墓葬特点是:数量多、类型丰富、延续……[详细]
  雨台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雨台村。墓群占地30平方公里,古墓葬据测算在10万座以上。墓地内有多道岗地,多为南北走向,大墓一般分布于岗地最高处,小墓则分布于低岗和岗地的坡地上。1975、2000-2003两次发掘,雨台山墓地埋葬的大部分为楚国中下等墓,也有较多的大墓,如张家巷M8、M18都属楚国中上等贵族墓。其四周也葬有较多的小墓,它们显然是楚国族葬制的形式,即为楚国的“族坟墓地”之一。雨台山墓群现已发掘近2000座中小型楚墓,其年代自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出土了大批文物。雨台山墓群对研究东周……[详细]
  新店土城遗址位于赤壁市新店镇土城村,南临潘河,东、西、北三面为小丘陵。1999年~2006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7次调查、钻探和发掘。遗址由大小土城及城址北部的王家岭、花园岭、祝家岭三处墓地构成。发掘共揭露面积4153平方米。大城为战国时期,小城为西汉时期。城墙均为黏土夯筑,城墙周围有护城壕,现存大城与小城重叠西南角和西垣南段大部分。土城城外分布有王家岭、花园岭、祝家岭三个墓地,整体保存较好,墓葬埋葬集中、分布规律,是城内居民死后的公共墓地。新店土城遗址中的城址是我目前发现的一座保存较为完好……[详细]
  吴王城,三国东吴都城。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的封吴王称号,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孙权又取“以武而昌”之意,把鄂县改名“武昌”,故名武昌城。公元229年阴历四月,孙权在此称帝,又名吴大帝城。同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派上大将军陆逊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成为东吴陪都(即西都)。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卒,大臣诸葛恪挟天子当政,派人重修武昌宫殿,准备还都武昌,后因事变,迁都未果。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帝孙皓徙都武昌,留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武昌……[详细]
  南襄城遗址位于远安县洋坪镇南襄城村四组百担丘大片农田中,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城址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9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27万平方米。城址现残存北城墙和东城墙,长213米,墙宽21米,高1.9米,为夯筑而成,城内有大量的战国至汉代的瓦块及陶片,陶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器形有鬲、豆、盂、罐、纺轮等,出土有青铜剑40余把,最长的一把达62厘米。在残城墙东南500米处发现一口深10米的古陶井,城北有金坝岭东周古墓群,城南有墓岭岗东汉古墓群。南襄城遗址所在位置是楚人活动的中心区域,……[详细]
  三游洞摩崖位于宜昌市焉北效区夜明珠路,地处长江西陵峡峡口北岸与下牢溪交汇处。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著名诗人、文学家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人始游洞中,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书于石壁,三游洞由此得名以来,历代名家雅士、迁客骚人纷至沓来、控踪寻幽,争相记诗赋文。洞中现存宋至民国题刻43方,其中宋代题刻12方、明代2方、其他3方,其中有著名文学家欧阳修、黄庭坚、苏轼诗碑刻、明历六年(1578年),夷陵知府匡铎重刻白居易《三游洞序》以及冯玉祥石刻“是谁杀了我们同胞的父母和兄弟”。三游洞摩崖留下了大量丰……[详细]
  城河遗址地处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长湖北岸,城河流经古城址西南。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面积约70万平方米。遗址于1983年发现,命名为“草家湾遗址”,2006年更名为城河城(遗)址。城址东北边以自然高岗为天然城墙,其余方向城垣为平地土筑。城墙外壁较陡直,内坡平缓。在城址东南角、北城墙西端西部、北城西端中部、南城墙中部各有一处缺口。西北、南、西城墙外有宽约30~50米的城壕,东北部自然岗地外城壕不清楚,城址西北部略内凹。城址文化性质属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城河遗址的发现不仅丰富了长江中游早期古城……[详细]
  霸王坟墓群位于老河口市仙人渡镇安岗村内的冢子坡,地处汉水东岸的开阔平岗地,东接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岗,西临汉水东岸的冲积平原。墓地东起米家山西坡,西至徐家营,南接安岗自然村,北抵仙黄公路,总面积14.8万平方米。现存8座封土堆,封土底径约16-40米,残高2·6-8米。曾清理3座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圹长2·90-6·10米、宽1·42米-4·82米、深4-7米。其中2座有斜坡墓道。葬具保存较好,分别为重椁单棺、单椁重棺和单椁单棺。出有铜鼎、敦、壶、盘、、剑、簇、刀、戈、车、镜,漆方豆、耳杯、俎、……[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北5公里处黄陂县滠口镇叶店村。是一处相当于二里冈下层晚期的商代大型文化遗址。1954年防汛取土时发现。遗址东西横距约1100米,南北纵距约1000米。考古发现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大型宫殿基址。城外分布有居民住地、手工作坊、小型墓地、贵族墓地。出土了一批精美的商代铜兵器、酒器、食器和礼器等。其中一件大钺长达41厘米,刃宽26厘米,为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一件玉戈,长94厘米,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商代玉戈;一只高55厘米的大铜鼎,为目前出土的最大的圆腹鼎。该遗址是武汉地区迄今……[详细]
  荆江分洪闸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距荆州市5公里。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湖北省公安县。长江荆江段在1949年以前的数百年间,水患频繁,太平口至藕池口间江堤西南的921平方公里分洪区两个重要闸口为进洪闸俗称北闸(太平口),节制闸俗称南闸,1952-1953年建成。1954年7-8月特大洪水时启用,发挥了重大作用。进洪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长1054.4米,高46.5米,分设54孔,每孔跨度18米,为开敞式钢质弧形闸门,最大……[详细]
  邓国故址位于襄樊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团山镇。城址平面近方形,系夯土所筑。城垣、城门、护城河、烽火台等遗迹保存均基本完好。城垣东、西、南、北分别长766米、713米、896米和858米,面积约0.64平方米千米。城垣四周中部各有一城门。北城门外侧尚存向外突出数米的土坡,应属瓮城设施。城垣外有护城河环绕。邓城遗址尚未发掘,地表散有大量东周至洒代的遗物。在邓城外侧,东、西、北三面长约5千米的城域内,呈弧状分布众多,东周至汉代的遗址和墓葬群,出有大批青铜器。邓国故址是春秋时期邓国的都城,对于研究古邓历史、楚……[详细]
  李曾伯纪功铭位于襄阳市襄城区檀溪街道城西龟山东麓。摩崖呈方形,高4.7米,宽4.4米,面积约20平方米,刻写于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正月一日。铭文共79字,字径0.3米,碑文宽正,阴刻楷书,整篇作品颇为厚实,字体方正宽博,遒劲有力,刻工技艺高超,字字清晰,保持了书体的原有神韵。四边以阴刻图案装饰,体现了摩崖的端庄肃穆。其上横额双钩体“襄樊铭”3字与铭文字体不同,疑为后人所加。铭文为阴刻楷书,竖排11行,99字,字径30厘米,除个别文字稍有漫漶外,一般较完整。前7行为铭序,文为:“大宋淳佑十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