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坊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门塘北岸,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岁至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岁。建筑纵深16.8米,横宽10.4米,占地面积174.7平米。远古时候医学尚未发达“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南社村谢彦庆、谢实斯、谢振侯妻黄氏、谢彦眷妻叶氏,皆寿一百岁。邑令李文奎,郡守赵元上报朝廷,题请建坊纪念,经朝廷批准,准予赐金建祠,公祠命名“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后面是祠,体现当时对女性的尊重。故祠堂匾称“仁寿堂”。……[详细] |
时代:新石器时代古椰贝丘遗址:2006年,由于广明高速的兴建,深埋地底数千年的高明古椰贝丘遗址出现在世人面前。考古人员在古椰贝丘遗址中发现三件尚未腐烂的人类加工木器,在岭南地区尚属首次。古椰贝丘考古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莫过于20粒形态稻谷,这些稻谷在密封的胶土层和积水中完全没有炭化,保存完好。当时的考古专家表示,在古椰贝丘发现稻谷的考古意义不亚于河姆渡遗址从出土稻谷的形态来判断,这批稻谷为人类栽培的,这为研究岭南稻作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初,中国2006年十大考古结果公布,高明古椰贝丘遗址上榜,成为佛山首个荣登这一殊荣的考古遗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
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位于越秀山南面百步梯的半山坡上,即孙中山于1921年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曾和宋庆龄居住过的“粤秀楼”遗址。1922年6月26日,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发动武装叛乱,孙先生和宋庆龄夫人是从这里脱险的。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建于1930年,坐北向南,碑身高约5.5米、碑脚2.28米,呈尖顶方柱形,台座宽6.2米、高0.76米,正面有5级台阶。碑是钢筋混凝土石米批荡建筑。碑体文字碑的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背面镶嵌高1米、宽0.6米的连州青石,上刻《抗逆卫士题名碑记》,记载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战之情形。1981年,碑上的“孙先生读书治事处”8个大字贴金翻新。……[详细] |
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位于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发现于2013年1月,是近年广东省考古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云浮市、郁南县博物馆于2014年4~7月,联合对磨刀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磨刀山遗址高居“榜首”。磨刀山地处南江盆地东北缘,距现代河床约500米。该次考古发掘面积200平米,在原生网纹红土堆积中发掘出土各类石制品300余件,石制品种类丰富,有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断块与碎屑等,石器类型则有手斧、手镐、砍砸器与刮削器等。考古学界通常将旧石器时代分为早、中、晚三期。上世纪50年代在粤北曲江狮子岩发现的广东最早“居民”……[详细] |
清 开平 司徒美堂故居 位于开平赤坎镇中股村牛路里。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廊二房一厅的青砖墙、瓦顶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86.78平方米。保存较好。司徙美堂(1868 ━1955年),开平赤坎中股村人。为著名爱国侨领,洪门致公党的创始人之一。14岁赴美,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帮助筹款。组织安良堂,担任总理长达30年,致力保护华侨在居住国的权利,深得美洲华侨爱戴。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发动华侨筹资捐款,支持祖国抗战。建国后回国,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沙角旗山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沙角电厂内旗山上,建于清光绪九年至十六年(1883—1889)。沙角炮台扩建时,先后在白草山、捕鱼山、仑山、蜈蚣山、旗山、龟山、狮子山、白鹤山、象山、凤凰山修建了10座炮台,旗山炮台为这一时期所建炮台,占地面积约165平方米。现存有炮位两个,分别位于旗山山腰的暗堡式炮台和山脚的露天炮位。暗堡式炮台由门楼、穿山暗道和暗炮位组成,炮台门楼缺牌匾,2000年在炮台附近发现“旂藏炮台”碑一通。炮池扇面最大半径7.2米,扇面弦长8.4米。沙角旗山炮台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
蒲洲炮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鹿颈村蒲洲山东南方的山梁上,与南面大角山炮台相望。始建清光绪十一年(1885)。占地总面积约769.55 平方米。蒲洲台原门楼已毁,现新修。炮池现存3处,是典型的后膛炮池,大炮等已消失。1号炮池呈扇形,2、3号炮池呈圆形,炮巷连接炮池,炮巷内有子药库。1997年在维修工程中对炮池、门楼、炮巷进行了维修保养。2008年再次对其进行了维修。是虎门炮台现存的主要部分之一。炮台见证了中国人民抗击帝国主义列强入侵的历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开幕式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82年2月,并入“虎门炮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会议室旧址,原为大王岭村刘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1940年10月至1941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尹林平、梁鸿钧与第三大队负责人曾生、邬强和卢伟良等,经常在此开会,研究部队和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讨论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问题。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军事训练班在此开班,学员住在会议室内。刘氏宗祠,建于清代,2005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面阔10.87米,进深17.25米,硬山搁檩结构,占地面积约188平方米。该旧址对于研究广东人民抗日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广州公社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起义路广州市起义大院内,亦即广州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现存大门,还有南、中、北三座办公楼和拘留所。南楼为办公室、警卫连连部和发放武器、宣传品、袖章的地方;中楼为苏维埃政府会议室、办-公室和工人赤卫队总部;北楼为军事指挥部。旧址内设有广州起义史料陈列室。1927年12月11日,0人张太雷、苏兆征、叶挺、-、-等领导发起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为主力,起义军攻克了-大院,在这里宣告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人民政权,后来因力量悬殊,起义军在-三个师以及英、法、日、美等帝国主义军舰和陆战队的反扑下损失惨重,余部撤出广州。起义建立的政权维持了三天后失败。位置广……[详细] |
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西南2.5公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内包含4个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堆积,第一层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二层是距今5000—4000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层;第三层是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第四层是时代与中原地区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相当的晚期青铜文化层。遗址发现柱洞、灰坑、陶窑等遗存,清理墓葬136座。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补了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探讨与邻近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考古学和历史学都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广东省韶关市曲……[详细] |
镇远炮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南山,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1841年2月26日鸦片战争“虎门保卫战”失败,被英军破坏;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修复,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被英军破坏;清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镇远炮台,占地面积约2140平方米,由分布于南山西侧山腰的七个圆形或半圆形的露天炮位组成,有暗道连接各个炮位,炮位背后有青砖砌筑的两栋兵房和一间火药局。另在镇远炮台7号炮位东侧新发现有三座炮位,炮台石砌围墙一周和兵房三栋。 镇远炮台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设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节兵义坟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百草山山麓,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为鸦片战争时期沙角之战中牺牲的75为外地籍清军勇士合葬墓;1964年、1971年两次重修。坐东向西,灰砂、花岗石结构,长17.8米,宽17.2米,占地面积约306平方米。坟头平面呈半圆形,中立一花岗石墓碑,上阴刻行楷书“節兵義墳”4字,上款刻“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吉日立”,下款刻“节兵七十五位合葬”,墓后及两侧均有挡土墙三面环绕。坟头前面为方形拜堂,再前面是筑有护栏的两级台阶。节兵义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鸦片战争史及中国近代革命史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万木草堂旧址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这里原名是邱氏的合族祠,康有为利用这地方来讲学。邱氏书室始建年代不详,面宽三间15.59米、深四进45.96米,有头门、中堂、后堂(祖堂)、后楼和两旁房舍。硬山顶。康有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在此设立学堂,聚徒讲学,宣扬变法改良主义的思想,兵拟订学规《长兴学记》,同年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引用经传,编造变法理论,使变法改良主张,从传统的儒家理论找到根据。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韩文举、梁朝杰、曹泰等20多人。次年“草堂”迁至广州卫边街邝氏宗祠。1893年再迁至广州府学宫里的仰高祠(即现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内),讲学的规模越来越大,到1894……[详细] |
蛇头湾炮台旧址建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面社区蛇头湾山顶地势平坦处。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当时建的是三合土炮台,并削平前面山土为敌台,面铺石板,台内设炮位十七个,神堂一间,兵房八间。清咸丰六年(185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军破坏。清光绪九年(1883)重建。现存炮台为清光绪时期样式,坐东北向西南,整座炮台由三合土围墙环护,平面近似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520平方米;东面开大门;围墙内有两个露天炮位,一左一右,两炮位中间有暗道相连。蛇头湾炮台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设施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东园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中心,云野公祠左侧,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村民因东园公祠面积小而择址新建,1991年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9米,总进深16米,占地面积约15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勒脚;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头门封檐板木雕精美,贴红纸书“东园公祠”。后堂神台处原供奉东园公神位。东园公为南社谢氏九世祖,名文卓,八世祖谢宏(号櫵谷)之子。它对研究清代岭南地区祠堂建筑及谢氏家族史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南社谢氏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百岁坊对面,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清代曾修缮,1995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间二进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总面阔9.6米,总进深12.7米,占地面积约122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红砂岩立柱、门框、墙脚石,麻石柱础、台阶、塾台。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屋脊,碌灰筒瓦。头门挂匾“谢氏宗祠”,进门屏风。后堂悬挂“聚顺堂”木匾。后堂神台供奉陈留堂上谢氏历代祖先牌位及明九世祖至民国廿三世谢氏祖先牌位。该祠堂为南社村明代建造最早的祠堂,对研究岭南地区祠堂具有较高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交通站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大岭村大王岭村民小组,是一座泥砖民房。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军进攻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留下小部队和抗日自卫队在大岭山坚持内线作战。为保持部队之间以及部队与地方中共组织的联系,在缺乏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困难条件下,在此以小商店作掩护设立交通站,秘密开展交通联络工作。该旧址曾于2005年维修,坐西北向东南,长9.50米,宽7.49米,院落式布局,硬山搁檩结构,占地面积约71平方米。该旧址对于研究广东人民抗日革命斗争史具有重要价值。交通站遗址作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遗址的一部分,2006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详细] |
土洋村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葵涌镇土洋村。为1912年修建的意大利天主教堂,二层砖木建筑,外观及装饰具意大利建筑风格,有一厅一厢房。楼上有阳台。高9.8米、宽11.4米、深7.75米。东侧为礼拜堂,砖木钢梁结构。1943年1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立后,这里成为东江纵队司令部和中共广东省委临时常委所在地。教堂主楼为神父寝室,会议室设于正厅,楼上为司令部成员曾生、尹林平、王作尧住处。主楼西侧有二间加建的小平房,砖木结构,作为马厩和电报房。楼房后面有一小块平地,是当时练兵场,建国后人民政府在此修建了一座东江纵队纪念亭。1944年7—8月,有名的土洋会议(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联席……[详细] |
沙角捕鱼台旧址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沙角社区捕鱼山,在旗山东边,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由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四台组成,占地面积约22,490平方米;四台一字排开,隐藏山中,为暗堡式炮台;穿山暗道为砖石砌墙,灰沙粉刷,水泥砂石铺地;暗炮位方木支撑盖顶,顶部拱圆;在捕鱼山顶建有露天炮位一座,炮池呈圆形。沙角诸台以捕鱼台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有门楼一座,护墙围绕,颇为壮观。围墙内筑炮台,并设有兵房和练兵场。沙角捕鱼台旧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对于研究明清海防遗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大岭山抗日民主政权连平联乡办事处旧址,原名景河李公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村计岭。1941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配合中共地方组织,在大岭山已建立八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全区性的政权机构——连平联乡办事处,负责处理根据地内的民政事务。景河李公祠,始建于清代,2004年重修。 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两进两廊合院式布局,面阔11.37米,进深16.68米,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墙,蝴蝶瓦。该旧址对于研究岭南抗日革命史及清代祠堂具有重要的价值。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