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登封县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从郑州、开封、洛阳乘汽车,可直达寺院门前。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于少室山麓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正如《说嵩》中所说:“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样地,所以又称《少林禅寺》和《大少林》.据文献记载,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来洛阳,他0幽栖,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诏于少室山阴,筑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间,另一印度僧人达摩来中国,修禅于嵩山少林寺。他广集弟子,传授禅宗,使少林寺的影响日益扩大,传说达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于石。少林寺原有建筑较多,分布……[详细] |
登封中岳庙AAAA 中岳庙即指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登封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东麓。始建于秦,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阙”;南北朝期间曾两迁庙址于嵩山玉案岭、黄盖峰。约在北魏时改为今名,后庙址复有变迁,唐……[详细] |
二七纪念塔AAAA 郑州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上,1951年郑州市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大-中牺牲的烈士,继承和发扬京汉铁路工人的革命斗争精神,将原郑州市西门外长春桥旧址扩建为“二七广场”,广场中央建三角形木质塔一座。1971年7月1日,在原址动工重建钢筋混凝土纪念塔,于同年9月29日落成,成立“郑州二七大-纪念塔管理处”。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5月更名为“郑州市二七革命纪念馆”,1993年4月9日,-为该馆题写馆名“郑州二七纪念馆”,现更名为“郑州二七纪念馆”。郑州二七纪念馆有陈列展室10个和1个地下展厅,陈列面积1千多平方米,馆藏近现代文物500……[详细] |
康百万庄园AAAA 康百万庄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位居三大庄园之首,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该景区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庄园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此外康氏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历经四百年而不衰,成为豫商成功的典范,康百万庄园也被誉为“豫商家园”。“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巩义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一直富……[详细] |
登封观星台AAAA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东南7.5公里的告城镇,北依嵩山,南望箕山,处颍河之滨,地望十分优越,曾是古代阳城所在地。前后院落共分照壁、山门、垂花门、周公测影台、大殿、观星台、螽斯殿等七进,院内复制安装各种天文仪器十多种。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时代早、保护较好的天文台,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建筑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公元l276年,距今己有7OO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现存较早天文科学建筑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为了恢复农牧业生产,任用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和王恂等进行历法改革。首先,让郭守敬创制了新的天文仪器,然后又组……[详细] |
宋陵,北宋皇帝(960-1127年)及其陪葬宗室的陵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期间国家100处大遗址保护重点工程之一,是我国现存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著名帝陵之一。宋陵地处郑州、洛阳之间的巩义市,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开洛高速贯穿东西,南有嵩山,北有黄河,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被人誉为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风水宝地,是中国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皇陵群,占地面积约156平方公里,共有300余座陵墓,现地上所存700多件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巨大的陵墓群,几乎涵盖了北宋所有的皇帝,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去囚死在漠北外,其余七帝均埋葬在巩义,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的陵墓,……[详细] |
塔林,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西约250米,为历代和尚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墓塔。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佛教界有名望。有地位的和尚死后,把他们的骨灰或尸骨放入地宫,上面造塔,以示功德。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根据和尚们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高低、功……[详细] |
巩义石窟寺AAA 巩义石窟寺位于巩义市区北15公里的黄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公元471—499年)。现存石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200余块。石窟寺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古有“溪雾岸之幽栖胜地”的赞誉。与著名的黄河、洛河交汇处汇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于6世纪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开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规模最大,面积为6米见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石窑寺面积有有9000平方米,院内视野开阔,绿化美丽,是理想……[详细] |
郑州文庙AAA 郑州文庙建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900多年。汉明帝刘庄年号永平,在位17年,即公元58年至公元75年,因此,郑州文庙的落成时间应该在这17年间。在建于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的北京文庙、落成于宣统元年(1909年)的吉林文庙和景祐元年(1034年)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南-庙面前,郑州文庙的历史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公元前478年)。也就是说,1900多年前的郑州就颇有“尊师重教”之风,而且已经拥有学校和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据记载,郑州文庙规模人气最旺的时期是在元代,当时郑州文庙占地已达37亩,有200多间东西配房。主体建筑大成殿雄伟高大,巍峨壮观,坐落在院子中央,是当时郑州屈指可数的建筑。前院还……[详细] |
郑州城隍庙AAA 郑州城隍庙位于郑州市商城路东段路北,原名城隍灵佑侯庙。该庙始建于何时,文献缺乏确切记载。据民国《郑县志》记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知州石纯粹,嘉靖六年(1527)知州刘汝,隆庆四年(1570)知州李时选均曾重修。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州陈一魁、五十三年(1714)知州张,乾隆五年(1740)知州张钺,光绪十六年(1890)知州吴荣棨亦重修。此庙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约10亩。由大门、过庭、戏楼、大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大门面阔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檐下施三昂七踩斗拱,三幅云昂嘴,耍头呈象鼻状。斗拱后尾均平插垂莲柱,垂莲柱上金枋相连,而柱的上端,直承上金檩。明间前……[详细] |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郑州清真寺始于元末明初,位于北大街128号,为郑州伊斯兰教传播发源地。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教是随着回族人口的出现而传入的。唐代,公元7世纪初,管城已是两京(长安、洛阳)通往沿海各地的水陆码头,一些过往的阿拉伯使节和商人,或寄寓或留居,成了当今郑州回族最早的来源。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兵马副帅仆固怀恩极其所……[详细] |
欧阳修墓AA 欧阳修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在县城西13公里欧阳寺村,墓域北倚岗阜,南临沟溪。陵园西依岗阜,东临谷溪,过去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宋熙宁八年(1075)欧阳修赐葬于此,其后继配第三夫人薛氏,其子发,奕,棐,辨,其孙愬、等陆续葬入。欧坟建有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围墙。外照壁高5米,长6米,厚0.7米。大门三间,门外左右修有闪墙、台阶。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左右两侧置有便门,庭院中修有甬道,两边立有石猪、石羊等,对称排列,间隔3米。庭院中东西侧各建厢房三间。大殿……[详细] |
中牟县黄店镇坐落着宋朝时期的建筑寿圣寺双塔,两塔相距10米左右,一个巍然耸立,一个好像断了半截,一个代表道教文化,一个代表佛教文化,双塔周围原来有座皇封赦建寺院,双层寨墙保护。当地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给双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寺内石雕双塔一高一低,相距10米左右。西塔高30米,共7层。塔身呈等边六角形,第一层边长为4米,越向上塔身越小。塔身全部是灰色砖垒砌,每层都有券门、真窗和盲窗。每层塔身上都有佛像浮雕。塔内有塔心室和螺旋状梯道,顺着梯道盘旋能到达塔顶。东塔高18米,共4层。塔身也是等边六角形,边长比西塔稍长,东面有门,塔内有螺旋状梯道,塔身有图案纹饰和坐佛。只是东塔上半截好像倒塌了一样,是个……[详细] |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大河村西南1公里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年代为距今6800~3500年。大河村遗址面积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4~12.5米。遗址中部是仰韶先民的居住区,房基相叠、窖穴密集。两处仰韶文化的氏族墓地,分别位于遗址西北部和东北部的边缘地带。龙山时期文化遗存多见于遗址四周边缘。其中一至4号房基,距今5040年,为中国目前已发现同时期房基中保存最好的一处,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白衣彩陶。彩陶片上描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一发现……[详细] |
北宋皇陵位于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北宋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均葬在巩义,通称“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臣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从公元963年开始营建宋陵,前后经营达160余年之久,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气势雄伟的皇家陵墓群,堪称为露天艺术博物馆,是研究宋代典章制度和石刻艺术的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各陵园都由“上官”、“官城”、“地官”、“下官”四部分组成,围绕陵园还建筑有寺院、庙宇和行官等。陵台植松柏,横竖成行,四季长青。陵园内种松柏,陵区四周种值枳橘。宋陵有庞大的石刻……[详细] |
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为开阔的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继续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的遗址。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为方形,南以洧水河为自然屏障,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贴近城墙下部的护城河。东墙南北残长160米,深4米;北墙东西长924米,深5~6米;西墙南北……[详细] |
时代: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古发掘,了解到其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旧石器阶段,在发现典型细石器文化的同时,也有反映相对稳定栖居形态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石块。细石器的发现显示该遗址早期居民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所用原料多是不见于本地的优质燧石,而是远距离采集运输所得。数量较多的……[详细] |
商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郑州商城遗址三重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三座窖藏坑内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铜礼器为郑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礼制、青铜重器的铸造工艺和装饰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料,遗址的发现对认……[详细] |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郑州西北27公里的汉代荥阳城西墙外,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为河南郡铁官的一号作坊,简称“河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冶铁遗址。在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的两次发掘中(1965年、1975年),发掘出两座规模较大的汉代冶铁高炉残迹和水井、水池、船形坑、四角柱坑、陶窖等,还出土有陶制鼓风管、耐火砖和铸造铁范用的陶模,以及318件铁器、380多件陶器、8件石器,还发现10余件大铁块,最重者达23吨。两座规模较大的炼铁高炉残迹东西并列,相隔14.5米。炉基深3米,炉缸为椭圆形,面积8.5平方米,炉壁厚1米。其中一号椭圆形竖炉容积可达50立……[详细] |
轩辕庙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千户寨乡始祖山(具茨山)主峰顶上,创建年代不详,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刊本《新郑县志》卷十一祀祠志载:“轩辕庙,旧志在县西大隗山巅。”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刊本《新郑县志》卷三祠庙记载:“轩辕庙在县西大隗山巅。”清顺治已亥《1695年》刊本《新郑县志》载:“轩辕庙在县西大隗山巅。”该庙歇山式建筑,坐西向东,创建年代无考。台基、墙身和屋顶均为石材构成。面阔三间7.35米、进深三间4.80米,高约5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单檐歇山。殿顶为灰板瓦,疑为近代覆加。正脊平直,正脊两端和戗脊下端均以兽首作结。正脊中央雕有“吉”字图形。庙墙正面背面四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