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厦门市 > 思明区旅游

思明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胡里山炮台位于厦门市东南面的海岬突出部,毗邻福建厦门大学,三面环海,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素有八闽门户,天南锁钥之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三月初八,竣工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一月初八,工期两年八个月。炮台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城堡面积1.3万多平方米,分为战坪区、兵营区和后山区,内开暗道,筑造护墙,弹药库,兵房,官厅,山顶了望厅等。炮台结构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和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胡里山炮台-地理位置重要,东面距离白石头炮台4500米左右,向东可支援-白石头炮台,提前将敌舰拦阻在-厦门水道之外;正面和对岸的-屿仔尾炮台-隔海相对,……[详细]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先后从事米业、黄梨及橡胶业经营,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经过20多年苦心经营,便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陈嘉庚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爱国信念,于1912年回到家乡开始其兴学报国艰难历程。1913年,陈嘉庚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起第一批校舍,创办了集美小学。从1916年至1927年十余年间,陈嘉庚的实业得到巨大发展,也为学校建设……[详细]
  三一堂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鼓浪屿上。19世纪时,鼓浪屿人口较少,岛上一直未建教堂,仅设有供外国人使用的小型礼拜堂,直到二十世纪初,鼓浪屿才建起了新礼拜堂及福音堂两所教堂。但随着厦门新街、竹树、厦港三堂的信徒陆续到鼓浪屿定居,如遇上恶劣气候,三堂的信徒便无法乘船到厦门,而两所教堂规模小,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信徒,于是三个堂会的信徒决定在鼓浪屿建立教会。在教堂未建之前,信徒们的主日崇拜借用当时毓德女中礼拜堂(现厦门音乐学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宏伟壮观的新教堂终于在1934年基本落成。1935年1月8日三堂会长执联合会在厦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厦门区会亦派人参加,会议决定把新堂会定名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详细]
  亦足山庄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越南华侨所建,与会审公堂、林文庆别墅为邻居,厦门道尹陈培琨题写的“紫气东来”楣匾在“文革”中-抹,现尚可辨。山庄选址极佳,有漂亮的欧式门楼,巴洛克风格的雕塑照壁和精心雕琢的过渡石阶,站在别墅主楼台阶上,鼓浪屿、厦门港出海口一览无余。主人在院内巨石上镌“亦足山庄”寓意有了此别墅就知足了。别墅的四根通天大圆柱正面支撑,突起的双拱窗套,凹槽的四角墙柱,流畅舒展的线条,颇有特色的女儿墙,以及古希腊柱式装饰,形成很强的主体感,产生富有韵律的外形美。主屋右侧设计为玲珑的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端有一个重檐儿八角凉亭,作休闲观景用的。院内有口深井,井上……[详细]
  八卦楼坐落于鼓新路43号,原系私人别墅,建于1907年,楼主林鹤寿为台湾富绅板桥林氏三房。板桥林氏祖籍为福建龙溪,甲午战争后,日本占领台湾,因不愿做-奴,林家举家内迁,定居于鼓浪屿。1913年,大楼因资金短缺而停工,后由日本人出资续建,1920年落成。1924年,日本领事馆接管该楼,并在此开办了旭瀛书院鼓浪屿分院。1938年日军占领厦门时,被辟为临时难民收容所。厦门沦陷期间,复为日本旭瀛书院。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将其作为敌伪财产予以接收,交由厦门大学使用。现为厦门市博物馆。建筑特点八卦楼位于笔架山西北坡,为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设计。楼坐南朝北,建筑面积为4623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四面……[详细]
  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在此设立领事馆后,美、德、法、日等国相继在此建立领事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迫划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日本独占,直到1945抗战胜利才得以收回主权。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房屋建筑。有古罗马风格及至现代风格,故被喻为“建筑博物馆”。(1)美国领事馆旧址:四周由围墙各向外延伸10米;(2)日本领事馆旧址:北面以鹿礁路为界,东、西面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南接天主堂保护范围;(3)汇丰银行旧址:西面以鼓新路为界,东、南、北面各外延10米;(4)天主堂:东、南、西、北各外延15米,相邻建筑纳入保护范围;(5)三一堂:北、……[详细]
  西林·瞰青别墅坐落于永春路72、73号,为旅越华侨黄仲训的私人别墅。1918年,黄仲训在日光岩北麓建造了“瞰青别墅”。1927年,又在日光岩西北侧建成西林别墅。现为厦门郑成功纪念馆馆址。西林·瞰青别墅均为欧式建筑。建筑特点西林别墅:坐南朝北,砖混结构,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半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东、西、北三面设外廊,北外廊3楼中部加设外突半圆形敞廊,南面二、三楼加设窄外廊。墙体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筑,勒脚上为清水红砖。三楼顶为平顶,四周砌高1米的女儿墙,东南角设观景亭。四楼顶为四坡顶,屋面铺灰色机平瓦。柱头为爱奥尼和科林斯混合柱式。入口处以高大的台阶、半圆形拱门和半圆形敞廊构成建……[详细]
  安献楼坐落于鸡山路18号。1906年美国基教安息日会牧师安礼逊到鼓浪屿传教,同时在鼓浪屿创办了“育粹小学”,后更名为“美华小学”。1910年增办“美华女学”。1934年,安礼逊在鸡山顶兴建一座楼房,落成时正值安息日会在此举行闽南各属支会联谊会,安礼逊主持了“安献典礼”,便将该楼命名为“安献楼”。1938年,美华男、女两校合并,迁入“安献楼”内。建筑特点该楼坐北朝南,为花岗岩条石建成的全石构建筑,共3层,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平面为封闭式内廊布局,建筑沿中轴左右对称,中心部位入口处以四根圆柱、三角形山花和台阶为装饰。屋顶为平顶式,四周设高1米的石砌女儿墙。该建筑为美国建筑师设计,受当时欧洲……[详细]
  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位于思明南路453号消防一中队西北侧,占地面积831平方米,现存牢房3幢,前幢5间,中幢5间,后幢10间,并有露天过道,其顶部设置铁栅。1982年,由厦门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精心布置的陈列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陈列了反映真人、真事、真地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展厅内还有一台电视机,用于播放电影《小城春秋》中与破狱斗争事件相关的剪辑片断;第二部分陈列了复原的刑具,在一间间“审讯室”内,玻璃钢制成的警察和烈士形象栩栩如生,老虎凳、木马椅等“刑具”触目惊心;第三部分是监狱实景区,基本恢复了当时的牢房,牢房正对面的墙上还……[详细]
  陈化成墓,在厦门市梧村金榜山麓,坐北朝南,平面呈“风”字形,三合土砖石构筑,龟形坟丘,两翼置石栏板和栏柱,柱首刻火炬或坐狮。坟前置石供桌,正面浮雕麒麟、鹿、鹤等,边饰以卷草纹。墓碑刻:“皇清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诰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前竖八角形望柱1对,上刻对联:“俎豆馨香荐忠良而易名两字;粤闽江浙垂功烈而炳节千秋”。近年整修后,墓园面积扩大至700平方米。1992年6月,厦门各界隆重纪念陈化成殉国150周年时,在墓园中央竖立陈化成半身戎装铜像。1961年,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日本领事馆旧址坐落于鹿礁路24、26、28号,旧址包括领事馆及-本部3座建筑。1874年,日本政府派“台湾总督”率陆军少佐来鼓浪屿筹建领事馆,办公地暂设于日本在鼓浪屿的大和俱乐部内。1896年3月,日本领事上野专一正式在鹿礁路兴建馆舍,1898年竣工落成。1915年,日本领馆在馆内附设了警所。1928年,日本领事在馆舍右侧增建两幢楼房作为-本部,内设刑讯室和监狱。从1928年至1945年期间,-署的地下监狱内曾关押过无数爱国者和无辜百姓。建筑特点日本领事馆: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930平方米。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前廊式布局,拱券宽廊,为仿英国维多利亚式别墅建筑。墙体勒脚下为花岗岩……[详细]
  天主堂坐落于鹿礁路34号。1842年,西班牙天主教会来厦门传教,初在鼓浪屿田尾租民房设礼拜堂,后迁入鹿礁路西班牙领事馆内。1858年后,西班牙天主教会先后在厦门磁安路兴建天主堂及主教署各一座。1917年,主教马守仁在鼓浪屿西班牙领事馆旁兴建了鼓浪屿天主堂,并将主教署迁至鼓浪屿。时厦门天主教教区管辖范围包括闽南、闽西及闽中25个县。建筑特点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师设计。教堂坐西北朝东南,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平面布局前为方形,中部长方形,后部半圆形。前部为钟楼,共三层,一层为入口,二层为歌经楼,三层为钟塔。中、后部单层,中为礼拜大厅,后为祭台。大厅内两排列柱纵分,柱间设……[详细]
  美国领事馆旧址坐落于三明路26号,与厦门岛最繁华的鹭江道隔海相望。1844年,鸦片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美国政府就派哥伦布来到厦门,在鼓浪屿田尾球埔旁设立了“交通邮政办事处”,并代行领事之职。1865年,该办事处升格为领事馆,随后迁至三和路(今三明路26号)办公,1930年,领事馆在此址重建。该建筑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6300平方米,系典型的美国折衰主义式建筑。建筑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南面和东面分别设置两个出入口,并以白色科林斯式大廊柱来强调建筑的主立面。四面山墙设三角形为屋顶装饰,屋面铺灰色机平瓦。保护范围四周由围墙各……[详细]
  汇丰银行公馆旧址坐落于鼓新路57号。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在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建此建筑作为银行的行长住所。建筑特点该建筑为英国建筑师设计,系典型的欧式别墅建筑。砖石结构,占地384.6平方米,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平面三面设廊,共三个出入口。地基以钢筋打入岩基,勒脚下为花岗岩条石砌墙,勒脚上为砖墙抹灰粉白。东面及北面临崖面海,光线充足。廊柱为希腊科林斯柱式,柱座为花岗岩,柱身为红砖砌成,柱头雕饰花瓣。屋面为多面坡顶,铺设灰色机平瓦。保护范围西面以鼓新路为界,东、南、北面各外延10米。保护要点:严格保护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