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海曙区旅游

海曙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天一街10号,在风光秀丽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内。它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原为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私人藏书楼,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主人范钦,字尧卿,号东明,官至兵部右侍郎。他依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理论,取“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阁前凿池,名“天一池”。范钦原藏书籍7万余卷,至解放前只剩1万3千多卷。保存下来的图书,绝大部分是明代的刻本和钞本,其中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其是为数不少的明代地方志271种和明代科举录370种,更是研究我国明代历史的珍贵文献……[详细]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年),迁至白云庄授徒讲学,开“证人书院”。清乾隆年间,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为了区别于黄宗羲在绍兴的“证人书院”,特冠以“甬上”两字,称“甬上证人书院”。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详细]
  宁波钱业会馆位于市区东门口不远处的战船街10号。清同治三年(1864年)钱业同业组织形式称钱业会商处,在江厦一带滨江庙设有公所,曾毁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钱庄业筹资重建。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购置建船厂跟(今战船街)“平津会”房屋及基地一方,兴建新会馆,即现在的钱业会馆,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宁波金融业聚会、交易的场所。始建于民国十四年,是一座占地1500余平方米,由前后二进,亭台楼阁、园林组成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其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前进廊舍环绕;两旁石刻、碑记;中有戏台;后进议事厅,是旧时宁波金融业最高决策地。厅前亭园花草,清静幽雅,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详细]
  天宁寺塔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天宁寺塔是宁波市现存最早,也是长江以南唯一的一座唐代砖塔,也是我国仅存的唐代寺前双塔实例,对于研究唐时的宗教文化和佛教建筑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西塔已按原貌修复。因建于唐咸通四年(863年),故又名咸通塔。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国宁寺,宋宗宁二年(1106年)改名为崇宁万寿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为大宁万寿寺,建炎年间,毁于战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为倭寇所毁,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天宁禅寺。民国初年,改称“天宁寺”。寺前原建有东西两塔,东塔已于清光绪年间崩……[详细]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在鄞江上游出山处的四明山与它山之间,用条石砌筑一座上下各36级的拦河溢流坝。坝顶长42丈,用80块条石板砌筑而成,坝体中空,用大木梁为支架。位于鄞州区鄞江镇它山旁,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山堰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全长134.4米……[详细]
  全祖望墓位于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全祖望(1706-1755)浙江鄞县人,是浙东史学派的重要人物,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入为翰林院庶吉士,因不愿充任低等的知县,次年归家乡,此后且不复出仕。他学问渊博,尤好搜集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家居后,成《固学纪闻》三,修《南雷黄氏宋元学案》,七校《水经注》,继选《甬上耆旧诗》,撰有《经史问答》,《汉书地理志稽疑》等著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珍贵的遗产。该墓地原为全氏墓地,是祖关山墓葬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墓坐东偏北,朝西偏南,坐落于一片绿草丛中。墓平面呈长方形,面阔730厘米,进深420厘米,四周用条形石块堆砌,高122厘米,墓碑系原物,高122厘米……[详细]
  时代:清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镇明路紫金巷,该宅坐北朝南,西临紫金卷,背依三支街,东近镇明路,西毗邻民居。在海曙区紫金街30号。清同治年间举人林钟峤、林钟华兄弟俩之住宅。整个住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头门、照壁、二门、照壁、轿厅、前楼、中楼、后楼等组成,左右配以厢房。门楼、照壁、影壁等处均有精致的雕刻,现尚存砖雕170余幅,石雕、木雕50余幅。宅西南辟有小园,为“兰亭”,藏有明董其昌书,陈继儒题跋的“兰亭序”贴石二方。林宅是浙东地区现存的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这些珍贵的雕刻艺术品对研究雕刻艺术、建筑装饰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详细]
  天宁寺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天宁寺始建于唐太中五年(851年),原名国宁寺,宋宗宁二年(1106年)改名为崇宁万寿寺,改和元年(1111年)更改名为大宁万寿寺,建炎年间,毁于战火,不久重建。元至大二年(1309年)为倭寇所毁,后又重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天宁禅寺。民国初年,改称“天宁寺”。寺前原建有东西两塔,东塔已于清光绪年间崩塌。1995年配合中山改造对东塔基进行了考古,发掘出残塔基。现存者为天宁寺的西塔。原因塔砖上有正书“咸通四年(863年)造此砖纪”之铭文,1995年在西塔组修时,又发现了许多咸通年间的塔砖。故有“成通塔”之称,由于该塔比较矮小,又形似乌龟,所以俗称“乌龟塔”。……[详细]
  元永丰库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前身为南宋“常平仓”。是元代宁波的衙署仓储区遗址。南宋庆元元年(1195),改明州为庆元府,并于子城内设“常平”仓”,“以藉米麦”。元时改为“永丰库”。“差设官攒,收纳各名项断设赃罚钞及诸色课程,每季解省。”(《元至正续志》)明洪武三年(1370)更名“宏济库”。“出纳库四座,以‘文行忠信’字为号,今废。”(《成化宁波郡志》)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永丰库遗址规模较大,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0米,总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遗址以两处单体建筑基址为核心,并有与之相关的砖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