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永嘉县旅游

永嘉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大革命失败后不久,浙南农民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重视。1930年1月,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浙南 。3月,中央军委派胡公冕等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正式成立,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下辖三个团(师),最盛时达6000余人,军部设在五氵束鸟 村。红十三军是当时编入中央军委序列的全国14支正规红军之一,它以永嘉、温岭、永康为活动中心,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足迹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指导,红十三军斗争最终遭到失败。 红十三军斗争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和农村封建势力,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详细]
  瓯窑是以温州永嘉为核心的中国著名窑场,它初创于汉代,发展于六朝、延及两宋,唐代是瓯窑发场的鼎盛时期,坦头瓯窑窑址是唐代瓯窑的典型窑场,代表了瓯窑的最高制作水平。坦头窑遗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东南一处朝西的山坡上,西距楠溪江约两公里,目前可初步确定两个窑场遗迹。2017年5-12月,为了配合杭温高铁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对窑址的北坡Y1部分进行了联合发掘,发掘面积95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坦头窑遗址窑炉为依山而建的南方传统龙窑,长近40米,宽近1.3米,为东西走向,保存相当完整。窑炉保留包括窑前操作室、火门、火膛、窑室、窑尾……[详细]
  时代:明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金昭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上村,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金昭进士及第时所建。金昭(1516-1581),字懋卿,号霞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官至江西瑞州知府。牌坊为六柱三楼式木构建筑,平面呈横长方形,高7.63米,通面宽9.9米,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坊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栱,正额前后悬匾。屋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端饰飞凤。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详细]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乡五尺村五下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并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五公式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亮点: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该建筑群由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邵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中原文化与东瓯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其中颇富代表性的永嘉郡祠位于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是村内的刘氏宗祠,始建于元,历经明清两代修缮,现存的建筑基本上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97年8月,该建筑……[详细]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据传始建唐末,有陈氏夫妇为避战乱,由闽入浙,于此定居,村落格局说按“七星八斗”寓意布置。现保留有各类古建筑近五十座。建筑群由寨墙、寨门、民居、宗祠、牌坊、庙宇、书院、路亭等组成。村落略呈东西窄、南北长之长方形布局,寨墙由不规则块石垒砌。辟寨门七,其中东门为三间二层之木构建筑。村中建筑多为清代建造。宗祠以陈氏大宗祠为代表,门厅五开间带左右各一间,正厅五间十三檩,带两侧厢房五间,宗祠前有水池、侧门,空间开阔。芙蓉亭位于芙蓉池中,有小桥与池岸相通,三间两檐,周设美人靠,翼角平直,有古风。村中包括民居、庙宇等建筑,保留了楠溪江古民居所固有的风貌古朴的特点。芙蓉村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