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州市旅游

荆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距荆州市5公里。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是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水利枢纽工程。为消除荆江水患,以确保荆江大堤安全,1952年,中央批准兴建荆江分洪工程。在李先念、唐天际、林一山等地方军队和水利部门领导人的集体指挥下,30万军民、技术工程人员从全国各地云集荆江,仅用75天时间,就建成了万里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工程分进洪闸和节制闸。进洪闸为防洪工程,全长1054.375米,54孔,设计进洪量8000秒立方米。节制闸为控制工程,全长336.825米,32孔,设计泄洪流量……[详细]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北30公里处,随岳高速公路从其东邻穿过,监汉、监仙、监潜公共汽车在此经过。是集古建筑文物游览与红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周老嘴古镇小街因渡而兴,有五条水系在此交汇,被美喻为“五龙捧圣之地”,全长一千余米。其街道形成于明,兴盛于清,房屋均为前后多进的砖木结构的民宅,屋面施盖小青瓦,山墙装饰各式墀头,进与进之间设有天井、天斗和厢房,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而又独具江汉特色。1930年至1932年,这里成为湘鄂西革0据地的红色首府,湘鄂西省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古镇现保存有48处重要的革命……[详细]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简称烈士陵园,亦称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土纪念馆,座落在洪湖市城区南郊,离市中心约1.5公里。占地面积40公顷。1978年10月,0湖北省委为纪念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在湘鄂西苏区牺牲的革命烈土决定建园,1984年11月10日落成。沿着青年路前行,古朴秀丽的四柱三间式绿凡朱楹、飞檐斗拱牌坊迎门而立,坊额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题写的“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园名。门前一条宽8米,长900米的青年路笔直铺向纪念碑脚下。两旁高大挺拔的白杨树整齐端庄地排列成绿色长廊,阳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隙里洒在青年大道上,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纪念碑正前方131米处是一尊由中国人民……[详细]
  万寿宝塔在沙市市区西南之荆江大堤象鼻矶上,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动工,嘉靖三十年建成。为当年袭爵于江陵的辽王朱宪尊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其后,间有修葺。此塔为楼阁式塔,砖石结构,八角七级,高40余米,下设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顶施葫芦形铜鎏金塔刹,内藏毛太妃手抄《金刚经》。万寿宝塔檐下砖雕仿木额,枋、斗拱做工朴实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龛汉白玉雕佛像,造型庄重,神韵生动。内壁也有许多汉白玉雕佛像,还有901块花砖和文字砖,分别刻有汉文、满文和藏文,为各地所敬献。每层都有塔门。底层塔门上置一石匾,楷书“万寿宝塔”四字。第四层塔室内有一块“辽……[详细]
  荆州城墙:即湖北省荆州古城城墙,据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原为土城墙,南宋改建为砖墙。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所重建。城墙整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底部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相传早在秦始皇时,荆州之地就出现了最初的城廓,汉代筑起了正规的城墙,后经蜀将关羽、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几次修葺扩建,使荆州古城坚实壮阔,但所有这些城墙都是土城建筑。历史上大规模营建荆州砖城墙的记载,始见于《五代史》,五代十国时期的荆南节度史高季兴,于公元912年,出动军队驱使……[详细]
  大北门朝宗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北路内环道。由城内内环路或318国道途径得胜街到达。大北门古称柳门,也叫漕门,清代改称拱极门,城楼名朝宗楼。朝宗楼是古人送亲人北上中原长安话别的地方。古人送别亲友习惯在此折柳条相赠,也称之为柳门。宋代苏东坡《荆州十首》诗:“柳门京国道,驱马及阳春”即咏此。朝宗楼重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公元1993年7月按原楼维修,朝宗楼为檐歇山代屋顶开间,进深各三间,四周有回廊,内部装修走马楼,高敞轩郎,巍峨壮观。登临北望,城内楼层鳞次栉比;城外古街得胜街与护城河,朝宗楼三者相映,护城河,宛如玉带,岸柳轻拂,诗情画意景点位置湖北省荆州……[详细]
  玄妙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北路,小北门内西侧,北靠城墙。是荆州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玄妙观名称曾多次变更。公元一○○九年,宋真宗下诏更名天庆观。公元一二九七年,元成宗复改为玄妙观。公元一三三九年,元顺帝赐题“九老仙都宫”。清代为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改名为元妙观。古观原由山门和六座殿阁组成。六殿阁分别名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阁、玄武阁、圣母殿和梓潼殿。前四殿依次成直线排列。四殿中最后一殿玄武阁置于高台,台东为圣母殿,台西为梓潼殿(供梓潼帝君)。后来剩下三重建筑,前为玉皇阁,中为三天门,后为置于崇台之上的玄武阁(又名紫皇宝殿),均为明……[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城西门外太晖山上,距荆州市3公里。。是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太晖观原是明代湘献王朱柏所营建的王宫,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开始兴建。朱柏建造这所王宫,在规模和装饰方面都超过了当时所规定的等级建制(如雕有盘龙的石柱),即将竣工时被人告发,说他有反逆之心。朱柏恐惧,将王宫改为道观,名曰:“太晖”。崇祯八年曾重修,有“遍数琳宫,独此雄甲荆楚”的美誉。太晖观坐北朝南,殿宇壮伟,楼阁玲珑,金碧辉煌。前为山门,两旁建有钟鼓楼,进而为前后排列的四大天王庙、玉皇亭、观音殿。观音殿两侧有东西两大宫。东大宫后有娘娘殿、圣母殿;西大宫后有王母殿。经观音殿入朝圣门,……[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西路。是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始建于唐开元年(公元713至741年)间,故名开元观。其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重建,共有三重殿,前为雷祖殿、中为三清殿、后为祖师殿。后殿建于高台之上,前有天门,门楼精巧,顶檐两端装饰有蟠龙一对。祖师殿飞阁数重且雕饰有龙头,象征降龙伏虎的两把宝剑,分别刺入两个龙头。殿内正中上方绘有五色龙凤,形态栩栩如生。观内现存有明清碑刻、铜钟等文物。雷祖殿旁陈列的特大型马槽和大铁锅传说为关羽和曹操所用。……[详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城区荆南路。是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又称小东门。是古城唯一的水门。如今水门码头虽早已失去它的功用,但码头之上的青石护岸栏杆,上下码头的石阶仍清晰可辨。公元210年,立营公安县的刘备,从接替周瑜执掌帅印的鲁肃手中侥幸借得荆州,并派关羽镇守,他自己仍扎营公安。以后刘备每由公安来荆州视察防务,都经水路,由小东门码头登岸入城。为纪念这段难忘的历史,后人遂用刘备驻守之地的公安代称小东门。年深日久,小东门称谓淡化,公安门便成了惯称。交通提示位于古城墙东南……[详细]
  战国时期楚国都城遗址,也称“郢”都。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南,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方的第一大都会。20世纪50年代开始调查,1965年及以后多次勘察,1975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城垣夯筑,底宽30~40米,顶宽10~20米,残高约6米。城垣上有七处城门遗址。城垣外有护城河遗迹。城内保存有大量灰坑、冶铸遗迹、建筑遗迹、400余口水井、成排的窑址。最重要的有84座夯土台基,最大的长约130米,宽约100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四个区域。东南部有61座台基,有的相距……[详细]
  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郢北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平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居住遗址。1986年修建宜黄公路时发现,1992年发掘。文化层厚0.6~0.75米,分上、下两层。上文化层,年代距今约2万~1万年。为含锰较多的黄色亚粘土,厚0.1~0.25米,出土石制品近500件,大部分是采用石英、燧石及石英岩打制的小型刮削器和尖状器。下层文化层,年代距今约5万~4万年。为含锰较多的棕红色亚粘土,厚约0.5米,是该遗址的主体部分,发现5处由砾石围成的圆圈及脚窝遗迹。石圈外径约4米,圈内面积5~8平方米,放置有少量尖状器和砍砸器。据推测,应为当时人类居住的圆形窝棚遗……[详细]
  东周及明代墓群。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南与长江相望,北与纪山为邻。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2�15′02″~112�15′07″,北纬30�33′74″~30�33′82″。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是楚王族墓地和明辽藩王墓地。八岭山古称“龙山”,又名八宝山。自然风景优美,“八岭松云”为旧时江陵八景之一。相传楚庄王等十余座楚王墓及明代辽藩十一王墓俱在此。八岭山古墓群东自八岭山镇新湾村和马山镇安碑村,西至八岭山镇杨场村,镇园林场、铜铃村。经调查,现存有封土堆的墓葬400余座和众多无封土的墓葬。这些冢墓多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坑墓,亦有明代的……[详细]
  阴湘城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北约4公里处,为新石器时代古城址。该城址平面呈圆角长方形,中部的一条纵向冲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城址东西长约580米,南北残宽约350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城垣基本保存较好,现存城垣宽度一般为10~25米,城垣外有城濠。已发现房屋基址13座、陶窑4座、瓮棺8座、灰坑及水稻田的遗迹,城濠内发现了大量的动植物遗迹和文化遗物。其0土的漆木钺柄,是目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惟一的一件保存完好、且色泽艳丽如新的漆木器,使长江中游漆工艺的时代提前了2000多年。屈家岭文化大型分间房子的发现,为研究当时城内居住形式、房屋建筑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量的大溪、屈家……[详细]
  桂花树遗址位于松滋市大沟口村、松滋市与公安县交界的王家大湖南部的台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面积54,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74年发现,同年湖北省博物馆等进行试掘。文化堆积厚达2.5~5.5米。文化内涵以大溪文化为主。石器采用了切割、钻孔等技术,器形规整,有铲、斧、锛、凿、雕刻器等。陶器数量多,器形有鼎、碗、钵、簋、盘、豆、罐、瓮、壶、双腹杯、直筒瓶、器盖、器座等。部分红陶器器表或上部施有深红色的彩衣。其它还出有玉刀、玉镯、玉璜、玉坠、陶球等。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少量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文化遗存。桂花树遗址首次明确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叠压关系,使得研究者准确地把握屈家岭文化、石家……[详细]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湖北省洪湖市西部的瞿家湾镇,距洪湖市区55公里,距武汉市140公里。洪湖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共有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39处,它们大部分集中于瞿家湾镇红军街(老街)和沿河路街道南北两边,其余散布在附近村湾。旧址群现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为公元1496年,传统建筑规模18000平方米,完好程度95%。古建筑多为清末民初以民居建筑,具有典型的江汉平原水乡小镇特色,穿斗式土木结构、单檐硬山、灰墙玄瓦、高垛翘脊,装饰精巧,形成了独有的古朴韵味,具有朴素的美感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洪湖市瞿家湾是有着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旧址群。自1951年洪湖建县以……[详细]
  走马岭遗址位子湖北省石首市焦山河镇走马岭村与滑家当镇屯子山村的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东西最大长度370米,南北最大宽度300米。城垣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在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房子,面积在30~50平方米的多分间式中型房子和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的小房子。土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且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由此推断该城始筑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走马岭屈家岭文化古城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能够确认的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原始社会晚期城址之一。走马岭遗址的发现为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和……[详细]
  天星观墓群位于荆州市沙市区观音垱镇东北天星观村。墓群沿长湖南岸分布,东西长约4.7千米,南北宽约3.5千米。其保护范围内有天星观墓地、黄家湾东汉墓地、杨家台墓地、渔家湾墓地、二龙岗墓地、张湾墓地、陈家咀西周遗址、亨堂坟东周遗址共6处墓地和2处遗址。1978、2000年对天星观一、二号墓进行了发掘,资料非常丰富。天星观是一处楚国封君番氏家族墓地,对于研究楚国封君制度和葬俗等问题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天星观墓地周围的5处墓地,墓主为战国中期的下大夫,随葬品反映的文化特征与天星观一、二号墓有一定联系。这些墓地与天星观墓地共同构成了天星观古墓群的文化内涵,为全面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详细]
  雨台山墓群位于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雨台村。墓群占地30平方公里,古墓葬据测算在10万座以上。墓地内有多道岗地,多为南北走向,大墓一般分布于岗地最高处,小墓则分布于低岗和岗地的坡地上。1975、2000-2003两次发掘,雨台山墓地埋葬的大部分为楚国中下等墓,也有较多的大墓,如张家巷M8、M18都属楚国中上等贵族墓。其四周也葬有较多的小墓,它们显然是楚国族葬制的形式,即为楚国的“族坟墓地”之一。雨台山墓群现已发掘近2000座中小型楚墓,其年代自西周晚期至战国晚期,出土了大批文物。雨台山墓群对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埋葬习俗和楚国的社会状况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详细]
  荆江分洪闸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北两端,是荆江分洪主体工程。距荆州市5公里。进洪闸(又名北闸)屹立于北端太平口;节制闸(又名南闸)横跨南端黄山头虎渡河。湖北省公安县。长江荆江段在1949年以前的数百年间,水患频繁,太平口至藕池口间江堤西南的921平方公里分洪区两个重要闸口为进洪闸俗称北闸(太平口),节制闸俗称南闸,1952-1953年建成。1954年7-8月特大洪水时启用,发挥了重大作用。进洪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长1054.4米,高46.5米,分设54孔,每孔跨度18米,为开敞式钢质弧形闸门,最大进洪量每秒8000立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集游览、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农业水利枢纽工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