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吕梁市旅游

吕梁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第七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部柏草坡龙天土地庙位于汾阳市城北11.5千米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坐北向南,一进院落,东西28.81米,南北49.71米,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据史料记载,该庙始建于金代,元以后屡次维修。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主要有:戏台、献殿、龙王殿,东面配殿3座。龙王殿为金代始建、元代重建,其余皆为清、民国时期建筑。龙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设斗栱,四铺作,华拱出跳状如翼形栱,其上不设交互斗和令拱,斗栱里转单杪承搭牵,搭牵做蚂蚱头。后檐斗栱不出跳,把头绞项作,三椽栿出头。殿内梁架为四架椽屋搭牵对三椽……[详细]
  在山西汾阳市城东北15公里上庙村。此观始建年代不详,金承安五年在此创建醮坛,刻立碑记,后经明、清修葺,始成现状。为道教庙宇,规模宏敞,布局疏朗,场面开阔。山门三间,有如精巧的牌坊,三彩琉璃团龙,镶贴在门外两壁,劲健有力,观内东西配殿各五间,悬山式屋顶,前檐插廊,东奉后土圣母,西奉五岳大帝,殿内悬塑满壁,塑像壁画基本完备,虽经几次重装,不失原作风格,表现后土圣母在文武侍从护卫下出巡的场景,造型艺术令人赞叹。正北向昊天大帝殿为主体建筑,面宽三间,单檐歇山式。正殿三楹,配殿五间的设计颇为稀有。昊天殿结构朴实,用材粗壮,形制手法古朴,俨然全代建筑。殿内奉玉皇大帝,侧有侍者六人,躯体高大,形象逼真,观其……[详细]
  兴东垣东岳庙(第五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石楼县城东北20公里的兴东垣村始建年代不详,金代已有,元至元四年(1388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及清代均进行过修葺。现存建筑大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明清所建。庙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呈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为影壁、山门、戏台和大殿。前院东西廊房各三间,后院东西窑洞各五间,大殿两侧东西垛殿各三间。大殿为庙内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月台,前廊进深两椽,占总进深的三分之一,形制特殊。柱头卷刹明显,收分显著,具有早期建筑特征。柱础覆盆式雕牡丹图案,四周檐柱之上设柱头斗栱,无补间,柱头枋叠架三层,为一斗三升式。殿……[详细]
  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古县城中央大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碑碣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时值中阳县治于此,故名。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坍塌,何时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遭雷火,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现存中阳楼保存完好。中阳楼四面临街,过街楼形制。其楼体为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五彩琉璃瓦覆盖。楼高19.48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台明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台明设楼梯,列碑刻。藻井绘文王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详细]
  后土圣母庙,又称后土庙。在山西汾阳县城西北二公里栗家庄乡田村。因庙内供奉后土圣母,故名。在母系氏族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后”;而土者,地也。“地即母”(《后汉书·傀嚣传》),二者都是繁衍人类的。所谓“后土”,就是母系氏族社会最高的女性君王。近年来,也有的认为,后土其实就是传说中的“女娲”。后土圣母庙始建于唐,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清乾隆年间均有重修,现仅存正殿一座。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绿琉璃瓦剪边。这里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点就在于其壁画。殿内东、西、北壁有明代壁画74.7平方米,北壁为《宴乐图》,东壁《迎驾图》,西壁《巡幸图》,均为工笔重彩,沥粉贴金。2……[详细]
  时代: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柳林县城青龙城宝宁山始建年代不详,主殿玄天殿匾额为明正德年间(1510年)。宫址坐南朝北,依山势而建,七十二台阶至山门,二进院,有玄天殿、观音堂、药王殿、圣母殿、子孙乳母殿等建筑。主殿玄天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布顶,琉璃剪边,坐落在高大的砖砌台基上,周设栏板、望柱,前出垂带踏道。明次间辟隔扇门,稍间置直棂窗,前檐插廊,进深一椽,两山墙连接砖彻影壁,呈八字型,用琉璃拼成双龙戏珠图案。檐下斗拱为五踩双下昂,明间平身科出斜拱。梁架用材规整,彻上露明造,为四架椽对前搭牵用三柱,上用蜀柱托双步梁,再上用蜀柱、叉手、合沓托脊檩。殿台上置木雕神龛,内塑真武像1尊,……[详细]
  在山西交口县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此地吕梁山脉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出入隐现,人莫能测,乡人誉为山神,地名因之。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纯系民间雕造风格。洞之创始年代不详,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应为元初石窟。窟前有元建庙堂一所,分前后两院,前院山门、钟鼓楼,窟洞式元量殿居中,内供元量寿佛;后院左右配殿对峙,千佛洞居中。高低错落,布局严谨,四周山林掩映,清静幽雅。2019年10月7日,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鼓楼时代:明地址:方山县城南鼓楼又称观音楼。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观音楼记》碑载,创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后又多次维修。1986年至1989年翻修时,将楼整体抬高1.5米。现存建筑除个别构件外,均为明代原物。楼通高18.5米,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布瓦覆盖,黑色琉璃瓦剪边。一层基础砖砌,高1.5米,上立柱16根。四面敞开,为十字通道。二层设平座,楼之斗栱形制因使用位置不同,也略有差异。第一、二层檐下三踩出单昂;第三层檐下单翘单昂出五踩;平座三踩出单翘。楼内现存彩塑2尊。2019年10月7日,大武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马茂庄汉墓群(第五批国保)时代:东汉地址:离石区城关镇马茂庄村西的二阶台地墓群分布范围约2平方公里。1990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科学发掘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42块汉画像石。1993年春,又清理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17块汉画像石。同年马茂庄左表墓被洪水冲刷出土后发现该墓群,共收集村民建房时发现的汉画像石6块。画像石墓分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发掘的6座汉画像石墓皆出自于北部,有4座墓向南,1墓向西,1墓向北,且相距不远。全部是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均有较长斜坡墓道(其中2座在近墓门处旁设一个小室)。除了1993年春发掘的一座单室墓外,其余均为前、后室墓(其中较大的墓前室还附有一个或两个耳室)。墓……[详细]
  天贞观天贞观(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离石区城北凤山俗称凤山道院。创建于宋,是为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间进行过较大维修、扩建。道院分上下两院,建筑依山就势,现存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陈抟殿、黄宝坛玉皇楼、雷公殿、三官楼,附属建筑有老爷庙、土地庙、五道庙、石碑坊等。陈抟殿又称白云洞,是道院主要建筑之一,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30余平方米。天贞观景区亦名凤山道院,俗称上凤山。位于离石市城区北侧的三阳云凤山上。是古代石州境内著名的道院。始建于西汉,……[详细]
  南村城址(第六批国保)时代:战国至晋地址:方山县城南南村城址始建于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近900万平方米。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前山乡张家河村后土圣母庙位于石楼县义牒镇张家河村西南2.5千米的殿山村北100米。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前石雕灯台记载元至正七年(1348年)重修,之后历代均有维修。一进院落,中轴线布局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乐楼、正殿,东西两侧配殿各三孔,社窑各三孔。正殿为无梁殿砖石结构建筑,前有木结构插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内现存明代泥塑5尊。屋顶形制为单檐硬山顶。乐楼为石砌台明,高1.5米,台明上用8根高10米直径为0.85米的柏木圆柱,斗栱形制为假昂偷心造,单檐歇山顶。山门为砖石结构,前有木构插廊,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详细]
  文峰塔文峰塔(第六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汾阳市阳城乡建昌村据康熙《汾阳县志》记载,该塔由明天启二年(1623年)进士汾阳人朱之俊(曾任明清两代国子监司业)率众集资捐助而建。该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84.93米,为山西现存砖塔中最高的一座。塔平面为八角形,青石须弥座,塔身为砖砌。内为空筒式构造。塔自下而上收分至塔顶,共13层,外廓每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栱组成的檐相隔。塔室之间以转折回廓式阶梯塔道相通。汾阳文峰塔为砖结构,外廓平面八角形,占地面积217.8平方米,外廓塔层之间以砖雕椽、飞、斗拱组成的塔檐相隔,共13层,每层中有12生肖塑像,现已毁。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次地震中第13……[详细]
  则天庙位于山西省文水县城北5公里处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是一处山青水秀的名胜地。庙于坐北向南,规模不大,中轴线上从北到南有正殿、乐楼、雕像、山门;两翼建筑有偏殿、配殿、碑廊、鱼池、回音亭等30多间殿宇,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院内柳树成荫,花草遍地,以武则天的特定身份名扬中外,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胡家沟砖塔胡家沟砖塔(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兴县蔡家崖乡胡家沟村塔为七层八角实心砖雕塔,总高12米。塔基为三层,石质,高1.1米,周长10.4米;塔身四层为砖结构,各层塔檐均仿木构砖雕斗栱椽飞,塔身窗棂隔扇雕工精细,望柱、栏板上浮雕花草、人物、鱼虫;塔顶为逐渐收缩的八卦形,塔刹为叠涩状,高约1米。2019年10月7日,胡家沟砖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善庆寺善庆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临县歧道乡府底村创建于隋开皇三年(583年),古称善训府。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主要建筑有山门(复建)、大雄宝殿、诸佛殿等。总面积为12OO平方米。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为六铺作单抄单昂。梁架题记为元至元六年(1269年)建。善庆寺原来分为东西两院,东院为佛事活动,西院为僧人生活区。西院有戏台、献殿、鼓楼(与东院钟楼对称)、弥勒殿(与东院诸贤殿对称)、卷棚、娘娘庙、斋房和僧舍等建筑,与东院共同构成善庆寺。西院后被当地学校占用,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有献殿和七孔僧房还保留完好。该寺坐北向南,依山而建,现存山门、正殿、东西配殿、廊房等,……[详细]
  峪口圣母庙时代:元地址:汾阳市峪道河镇峪口村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405.6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及东西耳殿、东西配殿等建筑。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袱前压乳栿用三柱。2019年10月7日,峪口圣母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安国寺位于山西省吕梁离石区城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原名安吉寺,曾为唐代宗之女昌化公主食邑地。宋嘉祐三年(1058年)改今名。金、元、明历代皆有修葺。清初,被康熙皇帝誉为“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曾就读于寺中,后世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始成今日之规模。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寺院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平面呈曲尺形,总占地面积约4700平方米。共计四进院落,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进。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楼、十王殿、东厢房、关帝阁、观音阁、吕祖阁、于成龙读书楼、于中丞公祠、于清端公祠、莱公别墅、石牌坊、砖塔等。大雄宝殿又称大佛殿,是寺内的主要建筑,面阔五……[详细]
  于成龙故居及墓地时代:清地址: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故居)吕梁市方山县峪口镇横泉村(墓地)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清代山西永宁州人,顺治十八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巡抚和总督等地方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清端”,被康熙赞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故居即为其幼年至44岁考取贡生之前在此居住,现存三座宅院。始建年代不详,现由其后人居住。第一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原为四合院,现被后人分为三个院落。现存正房与大门,正房是由方砖垒砌的拱券窑洞,共10孔,其中西侧7孔为原建筑,东侧3孔是后人新修。第二座宅院,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为四合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