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旅游

鄂尔多斯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成吉思汗陵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市70公里。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他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6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成吉思汗是位伟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蒙古包式的宫殿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详细]
  是内蒙古东联控股集团依托秦直道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的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重点文化产业和旅游开发项目。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东胜西15公里),自驾车20分钟即到。经包茂高速东胜西出口、荣乌高速、109国道或旅游专线均可直达景区。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旅游区以秦直道文化为主题,以秦汉边塞文化和匈奴故地文化为特色,“一道、两楼、三区”为其整体的布局。一道即“模拟秦直道”,两楼即“甘泉宫”、“九原郡城楼”,三区为“秦汉边塞文化区”、“匈奴故地文化区”、“直道演艺广场区”。景区于2007年6月份开工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是……[详细]
  朱开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部的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纳林塔乡朱开沟村。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龙山时代晚期至商代前期文化遗存。1984~1997年,考古工作者在这一区域先后进行了4次发掘,1988年正式命名为“朱开沟文化”。发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发掘不同时期的房址83座、灰坑(或窖穴)207个、墓葬329座、瓮棺葬19座,出土可复原陶器约510件、石器270件、骨器420余件、铜器50余件。朱开沟遗址出土的大量猪、牛、羊等动物骨骼,显示已拥有发达的养畜业。而出土众多的盉、小方杯、圆杯、三角杯等陶制酒器,证明酿酒业已相当成熟,这说明支撑家畜养殖和酿酒业生存的原始农业生……[详细]
  阿尔寨石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在一望无际的高原上,兀然屹立一座高约80米、宽约300米、状似平台的红砂岩小山,即是苏默图阿尔寨山,沿山体周围凿有众多石窟,如同蕴藏着无数宝藏和秘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等候着人们前来探访。阿尔寨山上原有寺庙建筑,至今仍有6处遗址;环山凿有65座石窟,坍塌或被风沙掩埋的有18座,目前较完整的尚有43座;山周围岩壁上刻有大小浮雕佛塔22座。阿尔寨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该石窟门口树有代表成吉思汗战无不胜的威猛神勇的苏勒德神矛,门西侧壁上有一座西夏风格的佛塔浮雕。门前的石崖时住所,而且在阿尔寨各石窟中,此窟夏秋季节最为阴凉。在……[详细]
  十二连城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俗称十二连城。民间传说,此城为北宋时期杨家将佘太君率十二寡妇征西所筑,但据《元和郡县》记载,十二连城原为隋唐胜州榆林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当时该城地处战略要点,可北凭黄河天险,控蒙古草原,南临中原大地,进退两易。十二连城现存的城墙上,仍可清晰地看到厚约18~20厘米的夯层,说明这些城完全是由人工夯筑而成的。同时在夯层中,还发现直径10厘米左右的棒夯或捆扎棒夯的夯窝。在城墙的表层和墙体附近,曾出土过青铜戈、剑、箭簇等兵器文物,墙体深层内涵,没有发现秦汉及其以后的遗存物。因此可以断定十二连城是春秋战国时期人工修建的。以“十二……[详细]
  准格尔召准格尔召又名“宝堂寺”,位于准格尔旗准格尔召镇境内。准格尔召庙群始建于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布局精巧,堂殿鳞比,雕梁画栋,金琉碧瓦,飞檐斗拱,异彩纷呈,为鄂尔多斯最大的召庙建筑群,是研究鄂尔多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的活化石。准格尔召主要有经堂、佛殿、六臂0殿、千佛殿、观音庙、五道庙、舍利独宫、大常署、二常署、佛爷商、诺彦商、白塔等宗教设施,其建筑风格各异,布局严整,融蒙、汉、藏建筑艺术,木刻、砖雕、绘画均以花鸟、人物、-故事为主,细致逼真,栩栩如生。佛殿和经堂合称“大独宫”,为召庙主体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殿顶全部用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殿内绘彩色壁……[详细]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即“河套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沙漠大峡谷(长34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峡谷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罕见的旱地自然奇观。峡谷内发现的包括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在内的庞大动物群,被学术界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景区以真、奇、幽为特点。瀑流飞溅,群峰竞秀,秀美如画,曲径通幽,苑如仙境;8大沟湾湾回水转,草木葳蕤,林果飘香,壮美如歌;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是您休疗养生、探险爬攀、避暑度假、绘画写生、寻古探幽、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萨拉乌苏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境内萨拉……[详细]
  霍洛柴登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浩绕柴达木苏木。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46米,南北宽约1100米。城墙夯筑,基宽13米,残高0.5~2米。城内中部有一条东西向街道,宽约50米。西侧中部有大型建筑台基,其东北部有铸钱遗址。城内文化层厚约0.8米,采集到绳纹筒瓦和板瓦、凹弦纹板瓦、菱形纹方砖、“千秋”瓦当等。城东、南、西三面有墓葬,规模较大,有竖穴土坑、砖室、土洞墓等,1971年发掘57座,出土有泥质灰陶和釉陶仓、灶、井、罐、熏炉及铜钫、壶、“五铢”钱等。据城内出土“西河农令”铜印及有关文物推测,其年代约在汉武帝至王莽时期,属西河郡辖地。2006年5月,霍洛柴登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详细]
  霍洛柴登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浩绕柴达木苏木。古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446米,南北宽约1100米。城墙夯筑,基宽13米,残高0.5~2米。城内中部有一条东西向街道,宽约50米。西侧中部有大型建筑台基,其东北部有铸钱遗址。城内文化层厚约0.8米,采集到绳纹筒瓦和板瓦、凹弦纹板瓦、菱形纹方砖、“千秋”瓦当等。城东、南、西三面有墓葬,规模较大,有竖穴土坑、砖室、土洞墓等,1971年发掘57座,出土有泥质灰陶和釉陶仓、灶、井、罐、熏炉及铜钫、壶、“五铢”钱等。据城内出土“西河农令”铜印及有关文物推测,其年代约在汉武帝至王莽时期,属西河郡辖地。2006年5月,霍洛柴登城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详细]
  时代:新石器位于准格尔旗窑沟乡荒地自然村东北约1.5公里。1998年发现,并配合万家寨水利枢纽建设工程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寨子圪旦遗址的主要遗迹是环绕山丘顶部修筑的石筑围墙及围墙内的高台建筑。石筑围墙依山顶部的自然地形而建,平面形制不大规整,略呈椭圆形,南、北最长160米,东、西最宽11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石砌围墙底宽4.5米,顶部残宽0.5~3.5米,残高约1.5米。在围墙内的中心地带,有一底边长约30米的覆斗形高台基址,其性质应该属于主要履行宗教事务的祭坛遗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时代:清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锦旗伊和乌素苏木巴音乌素嘎查境内沙日特莫图庙,始建于明代初期,在清代及民国历经兴废,经历抗战及“0”,大经堂和明王殿及四座佛塔被拆。改革开放后,随着民族宗教政策落实,该庙在嘉木扬·图布丹大师和僧团努力下,1986年恢复佛事活动,1992年复建了菩提塔,1998年维修甘珠尔殿、0殿和天王殿,2000年扩建苏格庆大殿。2006年建成吉祥果聚塔,该塔为汉藏风格,供奉蒙藏汉文全套《甘珠尔》、《丹珠尔》等大量珍贵佛典,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佛塔之一。2008年,该庙被鄂尔多斯市批准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独贵龙”运动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巴彦柴达木乡。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乌审旗爆发了大规模反开垦、反奴役的“独贵龙”运动,十二个“独贵龙”总部驻此。旧址俗称“海流图”庙,藏名“珠达巴达尔赞林”,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蒙汉结合式建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存小经堂、僧侣房舍十余间。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从今年5月开始组建文化“独贵龙”,到现在已建成31个,架起了文化站与文化户之间的桥梁。文化“独贵龙”是以文化户、民间艺人为一体,以配合草原文化促进会和文化部门带动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间文化组织,上接文化站、文化室,下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