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旅游

东城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详细]
  天坛在北京市东南部,崇文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0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今日天安门东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当年皇帝祭祖的地方,西侧的中山公园是祭祀丰收神即五谷耕地之所。在整个北京城里,北有地坛祭地,南有天坛祭天,东有日坛祭太阳,西有月坛祭月亮,其中天坛最为光彩夺目、气宇非凡。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详细]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详细]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1961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设计修建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详细]
  介绍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民览馆。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但一般人们也把大栅栏那个地方叫做前门,所以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前门的概念是一个区域,范围是正阳门和它前面的珠宝市、大栅……[详细]
  历史上明城墙全长4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17年(公元1419年),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城东南角楼,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西至崇文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总面积约:15.5公顷,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其中城墙遗址及城东南角楼占地3.3公顷,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绿地面积12.2公顷。由于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城墙破损严重,为保护文化……[详细]
  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北京孔庙(19张)元大德六年(1302)建,大德十年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宣德、嘉靖、万历年间分别修缮大殿,添建崇圣祠,清顺治、雍正、乾隆时又重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祭祀孔子为大祀,将正殿扩建。孔庙虽然经过历代重修,但其结构基本上仍然保存元代风格。门内院落共有三进,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有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198块,为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文献资料。孔庙从1928年起对外开放,供人游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为首都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详细]
  雍和宫(TheLama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宫由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0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详细]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蜡像馆设在斋宫内。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坛公园占地面积37.4公顷年游人量五六百万人次,是一座……[详细]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天文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观象台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42)嘉靖年间曾对这座天文台进行一次大修,以后观象台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动。辛亥革命后,该台改为中央观象台。\1933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隶属北京天文馆管理,于1956年5月1日以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的名义对社会开放。观象台高14米,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20余米,台内掏空,辟为展厅,分为上下二层。台西侧的紫微殿及东西配房辟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详细]
  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现老车站商城暨首铁文化宫所在地),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随着历史沿革,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宾门之称。新建北京站位于东单和建国门之间(北京市东城区毛家湾胡同甲13号、邮编100005),东临通惠河,西倚崇文门,南界明城墙遗址,北界长安街,距市中心2.6公里。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其建筑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浓郁民族风格与现代化设施设备完美结合,是建国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科技含……[详细]
  钟鼓楼由钟楼和鼓楼二楼组成,相互呼应,各司其职钟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钟鼓楼是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钟和鼓原本都是古代乐器,以后才用于报时之用。中国古代钟鼓楼起源于汉代,据史籍记载汉代已有“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的晨鼓暮钟制度。唐朝都城长安是一个繁华的都城,其结构实行里坊制,即以里坊为单位,每个里坊围以城墙,在四面或两面设房门,定时开启。而在宫城正门承天门上设置钟鼓,作为全城的司时中心,早晚根据承天门的钟鼓声开启各坊门及宫门。元代在大都城(即今北京)内,……[详细]
  介绍  在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旧址为元代万宁寺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筑于高大的砖石城台上,灰筒瓦绿剪边歇山顶,四面开券门,高约33米,全部砖石结构,精致坚固。楼内原悬有永乐年间(1403-1424年)铸的大铁钟,后改悬有永乐年题款厚约27厘米的铜钟。铁钟今存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钟、鼓二楼位于北京中轴线的北端,与南面景山遥相呼应,互为借景,是研究北京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实物。  交通  5、60、107、124、734、815、819可达。北京东城区……[详细]
  智化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智化寺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敕赐寺扁智化寺山门上有汉白玉横匾“敕赐智化寺”,敕赐意为皇御赐的寺名,所谓“智化”就是以佛的智慧普度众生,虽然智化寺上门……[详细]
  基督教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旧址位于东单北大街21号圣经会是一个专门印刷发行基督教圣经的机构,虽不是基督教的一个宗派,却是传播基督教必不可少的机构。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美国圣经会委托在华传教士印发中文圣经;同治十五年(1876年),在上海正式成立美国圣经会中华分会;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北京开办中华圣经会北京分会(ChinaBibleHousePekingBrand),第一任总干事为美国人甘牧师(Dr.T.G.N.Gatrell),但无印刷厂,只有批发与销售的业务。1923年,以美国圣经会名义在北京购得一块私人地产,得到美国马里兰州圣经会的捐款,1927年拆除地上的旧建筑,8月1日举行……[详细]
  目的地介绍柏林寺在东城区雍和宫之东,为京师八大寺庙之一。元至正七年(1347)始建,明正统十二年(1447)重建。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为庆祝康熙60寿辰,由胤祯主持重修;乾隆二十三年(1758),又一次拨巨款进行重修。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全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圆俱行觉殿、大雄宝殿和维摩阁共五进院落。中轴的东西两侧为配殿,整座寺院布局整齐严谨,全部建筑都建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寺内曾保存中国唯一存留的龙藏经版。佛教经典从唐代起称为“藏”,龙藏就是指清朝御制镌刻的佛学大丛书,其内容收集了元、明、清三朝著名高僧以及佛学研究的著作,很多为支书所不载……[详细]
  孚王府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137号。是清朝康熙(1662年-1723年)皇帝第十三子允祥,封怡亲王时的府址。孚王府坐北朝南,府中建筑布局可分为东、中、西三路。中间主要建筑有:正殿(银安殿),殿前左右各有配楼7间,后殿5间,后寝7间,最后是后罩楼7间。后罩楼两侧,各有一座独立的庭院。正院西侧有几个四合院是王府眷属的居住区。东路院原属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的住所。孚王府布局严谨规整,是清代王府的典型建筑,也是北京现存较完整的少数王府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详细]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北端,面临长安街。对面是天安门广场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古代最壮丽的城楼之一。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当时天安门是一座黄瓦飞檐、三层楼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钉,光彩夺……[详细]
  目的地介绍孙中山行宫(孙中山逝世所在地)位于张自忠路23号。原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田妃娘家,叫天春园,清末改为增归园。民国初年是当时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1924年孙中山北上讨论国事住在此处。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院内西屋卧室内病逝,三天后移灵香山碧云寺。此处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地址:东城区地安门大街11号位置:位于张自忠路23号。现居室按其原状布置陈设。为三进院落,四周回廊环绕,花园幽美。孙中山当时住在花园前的正房里,内外套间,有雕刻精美的落地花罩。现门口挂有“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1……[详细]
  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原来是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馆。北京大学地质学馆旧址位于沙滩北街路西的沙滩北街15号院内。此处原来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的家庙。院内原来立有傅恒征伐金川的功绩碑——傅恒征西川碑(乾隆敕建碑),1986年该碑迁至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华民国时期,此地是傅恒的裔孙松椿的松公府房产,称“松公府祠堂”。1931年,国立北京大学购得此处房产,经过多方筹集资金,在此建成地质学馆。1930年12月,蒋梦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北京大学将汉花园(北京大学红楼老校区)以北的松公府全部买下。胡适等人又经努力,争取到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设立了合作研究特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