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岩画分三组,在三组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三块脱离山林的自然巨石,石面分布着对称的圆窗图案,窗径在3~7厘米之间。第一组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8米的范围内,雕刻有类似人面的图案十幅,类似兽面的图案两幅,类似草或禾苗的图案十三幅,还有九个符号不识其意;第二组位于遗迹南侧,长8米、宽6米,这组岩画中有的类似兽面,但无轮廓,只有眼、鼻、口等,其……[详细] |
孔望山摩崖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1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历史沿革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三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详细] |
位于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昔日殿宇已不复存在。??? 但从遗址规模踏勘,大体可以恢复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塔后为前山门3间,额名“海清寺”。正殿3间,左右翼以配殿各3间,塔、寺的平面布置,并不按我国北魏佛寺旧法,塔置于正殿前。与唐宋以后佛寺建筑以殿为主的配置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仍对正中轴线。因而该塔为我国建筑史上……[详细] |
海清寺塔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库旁。海清寺塔,又称“大村塔”、“阿育王塔”。该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八面九级,高40米有余,仿楼阁式砖塔,内有回廊,八角塔心柱直至塔顶。塔身每层四面开门,其余四角隐出直棂假窗,或嵌字碑。塔内设砖阶梯,盘旋而上。塔身外轮廓线流畅、和谐,具有北方宋塔特点。原塔刹早毁,1975年维修时补建。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但从遗址规模踏勘,大体可以恢复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塔后为前山门3间,额名“海清寺”。正殿3……[详细] |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共有16处石刻分布于附近山崖上。其中著名石刻计有8处。其一为唐开元七年(719年)镌于“飞泉”前一块巨石上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为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未著书刻者名款。文24行,行17字,字径10厘米,八分书。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描述云台山风光名胜的游记;书法风格颇似“石门颂”,但结体更为方整,被收录于《金石录》,向为历代金石家所重视。其二,为祖无择三言诗刻,篆书,镌于北宋庆历甲申年(1041年)。祖无择作诗,苏唐卿书丹,王君章镌刻。其余为谭亨甫诗刻、宋四士题名、刘居实题名、王邦美题刻等。另外,还有明王同和清黄道传的题刻。该石……[详细] |
尹湾汉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其中在6号墓0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赠钱名籍》、《礼钱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名谒等,约4万字。这批简牍内容十分丰富,反映……[详细] |
大伊山石棺墓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1981年发现时,遗址仅存西北角。现存遗址东西长70米、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时代距今约6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1985年2—4月进行抢救性发掘,1986年3—4月进行第二次发掘。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55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62座,岳石文化和西周时期灰坑各1个,汉代墓葬10座。文化层厚约1米,地层堆积清晰。新石器时代早期石棺墓61座,全部采用大伊山上自然石板镶砌而成。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170余件。石器均磨制,少数留有打制痕迹,器形有斧、锛、铲、凿、杵、研磨器等;骨器有针、……[详细] |
曲阳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曲阳乡城南村西的北小岭南。曲阳城自西汉始为东海郡曲阳县县治。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00米。现存北、西、南三面三段城墙和北、西、南三面三个城门。城墙残高3—4米,基宽约5米,板筑,黄土夯成,夯层清晰。城门仅存宽约8米的缺口。遗址中有汉代云纹瓦当、绳纹陶尊、罐、筒瓦、板瓦及陶器残片。曾出土汉代青铜剑、铁刀、铜镜、铜箭镞和“军假司马”铜印等文物。汉于吉得道教经典《太平青领书》的曲阳(《后汉书·襄楷传》,〈李贤注〉即在此处。1995年4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城墙基向外延4米。建设控制地……[详细] |
藤花落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办事处西诸曹居委会南部,处于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之间的冲积平原上。藤花落古城由内外两道城垣组成。外城平面呈圆角长方形,由城墙、城壕、城门等组成,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南北长435米、东西宽325米、城周1520米。墙宽21~25米、残高1.2米,由堆筑和版筑相结合筑成。内城有城垣、道路、城门和哨所等。内城平面呈圆角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南北长207~209米、东西宽190~200米,城周806米。墙宽14米、残高1.2米,主要由版筑夯打而成。内城墙体夯土中均发现非常密集而又粗壮的木桩。外城为生产区,外城垣有明显的防洪功能。内城为生活居住区。在内城里发现30多座房址……[详细] |
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镇东连岛村苏马湾海边沙滩。1987年发现,东连岛东海琅琊郡界域刻石共有两处,一块在苏马湾,海拔约5米;另一块在连岛东端的羊窝头,刻石面向北方的大海,在海拔约8米处。羊窝头刻石现已风化断成两截,只剩下20多字;而苏马湾刻石,全文60个字,字字清楚可辨,内容为:“东海郡朐与琅琊郡柜为界,因诸山以南属朐,水以北属柜,西直况其。朐与柜分高顶为界,东各承无极。始建国四年四月朔乙卯,以使者徐州牧治所书造。”。它是我国迄今为止保存完好,内容明确,有确切纪年的唯一一块汉代界域刻石。……[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