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位于海盐县城武原镇东区。该园建于清咸丰年间,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略略点缀建筑,形成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致典雅而闻名于世。绮园景区位于海盐县,其中包括绮园、海盐县博物馆、张乐平纪念馆、张元济纪念馆等几个部分。原为“冯氏花园”的绮园是景区的主体建筑,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是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绮园占地15亩,园内以树木山池为主,相间点缀,错落有致。虽然绮园的面积不大,但景致很多。整个园林布局为前宅后园,是粉墙黛瓦的砖木结构,几乎被树木所覆盖。游人在山洞或岸道穿行,走起来很舒服。如果想要了解绮园的故事,可在景区内请导游讲解(50元/场)。海盐县博物馆就在绮园旁边,……[详细]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茅盾故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沈雁冰)同志诞生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地方。茅盾故居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观前街17号。故居房屋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临街四开间两进木构架楼房,分东西两个单元,建筑面积444.25平方米。一八八五年前后,茅盾的曾祖父购作住宅。楼房后面有一个半亩地大小的园子,茅盾的曾祖父曾在那里盖了三间平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茅盾用稿费并亲手设计草图,翻建成带有日本民房风格的书斋,建筑面积104.92平方米。茅盾自一八九六年诞生至一九0九年离乡求学,在这幢故居中生活了十三个春秋。一九八三年茅盾故居经中央批准筹建修复……[详细]
  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一大”在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管理好“一大”嘉兴南湖会址,1960年,在党中央和浙江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了。建馆之初,馆址设在湖心岛。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南湖成为旅游风景区。2006年建立新馆。1991年7月,建党七十周年前夕,一座由嘉兴人民捐款350万元兴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南湖东岸拔地而起。这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建筑。步入纪念馆广场,一面长约3-4米的鲜红党旗镶在西南侧的墙壁上,广场四周筑有四个火炬形花坛,中心4个小花坛向心而抱,数千朵盛开的红花将广场映衬得异常灿烂。站在广场仰望纪念馆,只见寓意新中国度过42级台阶……[详细]
  沈钧儒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城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主战士沈钧儒先生而建,设在沈钧儒故居内。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浙江嘉兴人。他从一个科举出身的进士成为一个坚强的民主主义者,进而成为中国0的亲密战友和杰出的党外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成立后,沈钧儒历任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是我国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之一。沈钧儒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具有太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两种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粉墙黛瓦,古朴典雅,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底,嘉兴市委、市政府根……[详细]
  时代:元吴镇墓,位于浙江嘉善县,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宽0.62米,厚0.22米。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仅存下半截,现置于梅花庵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高2米,宽0.94米,厚0.23米。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详细]
  庄桥坟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的良渚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遗址于2003年5月被发现,出土有椭圆形豆、盖豆、泥质红陶罐、盉、高柄豆等物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桥坟遗址是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三座人工土台,清理墓葬236座;共出土陶、石、玉、骨角、木等各类器物近3000件。同时出土的带木质犁底的组合式分体石梨,石梨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梨耕农业和梨耕文化发达程度。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炭化米,以及葫芦、梨等植物的果核;鹿角、狗、猪、鱼类等动物骨骸。同一遗址明显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农业区、生产区和四大片,这……[详细]
  王店粮仓群位于秀洲区王店镇四喜社区塘东街13号长水塘东岸,建于20世纪50年代,占地面积约5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83平方米。粮仓群自西向东三排平行错位等距离排列,共计14个,均为房式仓与立筒仓结合的组合型苏式粮仓。“王店粮仓群的存在,直接反映了嘉兴与大运河相辅相成的兴衰关系。”秀洲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嘉兴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过去漕粮运输依靠水运,因此嘉兴地区在大运河畔建了不少粮仓。其中王店粮仓群位于大运河嘉兴段的重要支流长水塘畔,是王店周边地区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同时,王店粮仓群建筑形制特殊,在嘉兴同类建筑中较为罕见,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模仿苏联工农业建设模式的史……[详细]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大桥镇云西村。遗址西距沪杭高速公路100米。南河浜遗址分布面积较广,呈东西走向,由几块高地组成,现有面积约2万平方米。南河浜南面的陶墩遗址,相对周围水田高约6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约3200平方米。陶墩遗址与南河浜遗址应是一个整体。两处遗址总面积约75000平方米,集中在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250米的区域内。1996年4月至11月,为配合沪杭高速公路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南河浜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实际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崧泽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一处,清理墓葬96座,房屋7座和灰坑26个,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详细]
  嘉兴子城遗址建于三国时期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当年,由拳县“野稻自生”,吴大帝孙权认为是祥瑞之兆,下诏改由拳县为禾兴县,同时命令郡县“修城郭,起谯楼,掘深池大堑”,修建起城池。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和禾同音,为避讳,改禾兴县为嘉兴县。唐末文德元年(公元888年)或乾宁三年(公元896年),嘉兴扩筑大城,周十二里。人们把-的大城叫母城,把围内的老城叫子城,其垣墙称为子墙。一座城市的“形”,主要依生于它的街巷格局,正是有了这后来被称为“子城”的嘉兴城雏形,人们才会在这里从事生产、安居乐业。唐代嘉兴外城的修筑,奠定了嘉兴运河绕城、前朝后市的基本格局。史料记载,它是嘉兴……[详细]
  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境内人民路37号。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庄园。占地七亩,共有房屋70余间,四周以六米高的风火墙与外界相隔绝,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木结构第宅建筑群。作为第宅厅堂,莫氏庄园“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莫氏庄园,它是清末大地主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整项工程前后历时三年,耗资十万两白银,于1899年竣工,系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莫放梅祖孙三代相继在此居住了半个多世纪。“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今天,莫氏庄园作为平湖市对外宣传窗口单位、嘉兴市红色教育长廊~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嘉兴市旅游定点单位,正担……[详细]
  盐官海塘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南门外,南濒钱塘江,以防钱塘江潮患而筑。海塘以占鳌塔为中心,全长1100米,塘面宽10米,总面积11000平方米,属海宁海塘中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其始建年代无考,乾隆元年(1736年)始筑鱼鳞石塘,乾隆二年(1737年),盐官南门外绕城鱼鳞石塘告竣,现存的盐官海塘便是那时修筑的。塘采用上等条石以铁锔和铁锭固定,背水面填土加厚,断面呈梯形。盐官海塘上,有天风海涛亭、占鳌塔、中山亭及镇海塘铁牛等诸形胜,并是观海宁潮的驻足佳地。海神庙俗称“庙宫”,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春熙路150号。清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占地四十余亩,分南北向三条轴线,中轴线上有山门……[详细]
  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又称“鱼鳞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东部沿杭州湾一带。此段海塘南至南台头闸北侧,北至城北路口,长约2300米,是钱塘江海塘的重要构成部分。鱼鳞塘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创筑,用以抵御海水入侵。黄光升修筑的鱼鳞塘采用五纵五横的条石叠筑方法,底部开槽打桩,一二层五纵五横作“丁”字形排列,三四层五纵四横递减,跨缝相叠至十八层。南接海宁,北连平湖。历代增筑,清乾隆、道光年间曾对海塘进行维修。现海塘为重力式鱼鳞石塘,大部分为双盖鱼鳞石塘,塘底有木桩,塘外向海中有护坡、“丁”字挑水坝,塘上有防浪墙。鱼鳞塘是研究海盐县历史、文化、经济、军事、水……[详细]
  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代表遗址,距今约6000年。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镑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锥、骨针以及石斧和陶片等。在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陶豆、罐、盆、玉珠等。从出土器物分析,当时马家浜居民的生活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捞为辅。马家浜遗址以其鲜明典型的文化特征,受到考古学界重视,并命名为马家浜文化,确定了它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马家浜文化的……[详细]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海宁市盐官观潮景区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少年时代的生活之处。原住宅前后围墙、石库门、台门等早废,其主要建筑于1985年6月-1986年7月按原貌修复。现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甲骨。1924年北京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详细]
  陈阁老宅座落于盐官镇宰相府第风情街邑庙街东端堰瓦坝。是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宫式府第。主人陈元龙位高权重,为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世称相国(宰相)。因明、清两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民间俗呼“陈阁老宅”。海宁陈家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世代簪缨,家学渊源,书家辈出。陈阁老宅历近400年,建筑端肃,布局雅致。现尚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双清草堂西侧的古罗汉松,树龄高达600多年,至今苍翠挺拔,为难得的名木。宅内另有“陈家三宝”,即享誉书法界的明代陈氏法帖碑刻、雍正帝御赐的“躬劳著训”九龙原匾、青春依旧的古罗汉松,让人留连忘返。更有乾隆六下江……[详细]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罗家角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O0年左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在第三、四层0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太湖……[详细]
  文生修道院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航明社区光明街153号,也称遣使修道院,西紧临京杭大运河,是一所专门培养遣使会神职人员的学府。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法国籍神父步师加在嘉兴北门外购得土地开始兴建,次年竣工。修道院建成后常住中外修士四五十名,研习教义,培养传教人员。自1903年至1908年,文生修道院为天主教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又称总会院。1949年修道院停办。后长期为嘉航公司所有,1994年归还天主教会。文生修道院占地面积47.5亩,其中建筑面积5677平方米,为西式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除西翼三层外,其余均为二层。兴建修道院时,院内栽满香樟,至今树龄均超百年。文生修道院作为天主……[详细]
  吴镇墓,位于浙江嘉善县,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宽0.62米,厚0.22米。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仅存下半截,现置于梅花庵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高2米,宽0.94米,厚0.23米。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钱石耕据原拓本重刻。西……[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总面积10000多平方米,已发掘3000平方米,共清理良渚文化墓葬140座及祭祀坑、红烧土营建遗迹等。出土各类良渚文化文物总数超过1800件(组)。显贵墓葬在土台的南部,平民墓葬在土台的北部。显贵墓葬有棺椁两重葬具,随葬玉琮、玉钺、玉璧等玉礼器。平民墓随葬品以陶、石器为主,玉锥形器常见。陶器组合为鼎、簋、壶、尊、罐。分体石犁的出土,为良渚文化石犁的组装、使用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资料。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谭家湾遗址位于浙江省乌镇新春村谭家湾以西10米。遗址面积约8.75万平方米,中心点表土层厚1米左右,文化层厚约1.5米。遗址的文化层厚约1.2米,共分三层。中下层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有机质较多,土质松软,色泽深黑。在遗址西北面开纵向河道时,发现鹿角勾勒器2件以及釜、罐、盆、钵、豆等陶器碎片,还有较多的麋鹿、水牛遗骸。文化面貌属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类型。2006年谭家湾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