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杭州市北郊的余杭县良渚和安溪、瓶窑镇等一带。民国25年(1936年),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在良渚镇首先发现,并编写出版《良渚》一书。1955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良渚镇附近的朱村发掘出一大批黑衣陶;1956年对吴兴钱山漾遗址进行发掘,在地层学上取得了突破。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在长江文物考古队长会议上,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经碳14测定,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这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支重要的古文化。60年代在吴兴邱城,杭州水田畈,上海青浦县崧泽、马桥,松江富林,江苏越城,吴江梅堰等处发掘,证明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向东延伸到东海之滨,西北……[详细] |
仓前粮仓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灵源村,南临余杭塘河。前身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为备赈济而设立的临安便民仓。现存4栋单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其中2栋为老式木房作粮仓,为房式仓。二十世纪60年代,按苏联模式加建2栋平房,为苏式仓。是全国首批“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粮仓。仓前粮仓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粮仓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民仓。清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仓敖》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临安为南宋时杭州的府名,余杭为属县,仓前属余杭县管辖,地处县城东面;便民仓,则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仓前,原名灵源,自古就是著名的稻米之乡,粮源丰富;京……[详细] |
章太炎故居,建于明末清初,属中式宅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仓前老街。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余杭仓前的塘河畔,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故居就位于仓前老街的中段,包括故居本体、游客服务中心、国学研修中心、国学讲堂和临时展厅等部分。其中故居本体建筑面积811平方米,坐北朝南,共四进一弄,由轿厅、正厅、内堂、书房、避弄等组成,为晚清时期建筑。先生在此出生成长,并度过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二十二个春秋。故居前三进为历史场景的再现,展示了太炎先生青少年时期故居的风貌;第四进辟为展厅,以多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太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故居匾额由赵……[详细] |
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古城-水利系统。鲤鱼山—老虎岭水坝遗址主要涉及良渚古城-水利系统的谷口高坝区和平原低坝区,与山前长堤即塘山遗址一起,整个水利系统东西两端相距11公里,南北相距5.5公里,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3平方公里的水库,库容量超过4600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水利系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址的地理边界,它与良渚古城的生产、-密切相关,为古城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防洪、蓄水、水运、灌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系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