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剑川县旅游

剑川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介绍:石钟山是石宝山南部的一座支峰,因山上有石像钟而得名。这里峭壁嶙峋,矗立着奇岩异石,被当地人称为“活不耐烦松”的扭松遍布于山间幽谷。在南山坡上,翠竹环抱着一群古色古香的屋宇,那便是石钟寺。寺里有一巨石,形如倒扣的巨钟,故以石钟山为名。素有南国瑰宝之称的石钟山石窟群就雕凿于此。是石宝山景区中最为著名的景点,又称石宝山石窟,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雕刻艺术,集云南少数民族雕刻艺术的精华,并受中原、藏族、南亚以及西亚等文化的影响,其风格与内地的敦煌、龙门石窟有异曲同工之妙。石钟山石窟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云南最早的石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堪称民族文化的奇葩。1961年……[详细]
  剑川是滇西北高原上古韵流芳的县份,位于-雪月的大理与“香格里拉”中甸之间,是白族世居之地。提起剑川,人们自然会想起石宝山唐代石窟、满贤林千狮山…除此之外,剑川还有一处古迹名胜叫景风阁,这里是剑川历史文化的又一渊薮,鲜为人知,却值得一访。西出金华古城,溯淙淙清溪而上,远眺山麓,一围龙蛇起舞画壁描檐的红墙内,古木参天,屋宇重重,一塔耸立,就是景风阁。狭义上,景风阁专指园内建于元代的一座飞檐斗拱三层楼八角高阁。古阁构架精巧,秀丽雅致。南面底层安有春夏秋冬四扇木雕格子门,其中凤穿牡丹、鹭鸶登莲、喜鹊登梅三扇是大理“杜文秀帅府”遗物,格芯花板三层镂空,精美绝伦。此阁原名魁星阁,清光绪年间,剑川著名学者赵……[详细]
  沙溪兴教寺位于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寺登镇鳌峰山阳坡。兴教寺是国内现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滇系》辑撰者师范所题刻的杨升庵、李元阳咏海棠诗匾一块。诗为明嘉靖十年仲春杨升庵和李元阳同游剑川石宝山路过沙溪兴教寺时,适逢兴教寺内的两珠海棠簇簇灼灼,正在开放时两人的唱和。现存大殿、二殿。大殿内有明代佛教壁画12铺。寺区周旁存合抱之古槐、古黄连木数株,山门前有大狮子一对,山门正对戏台一座。兴教寺之大殿、二殿,是滇西少有的明代重要建筑之一。大殿古称大雄宝殿,坐西朝东,东西进深14.58米,南北顺深18米。重檐歇山式九背顶,上下檐均架斗拱飞角。二殿古称天王殿,坐向与大殿同,……[详细]
  西门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境内。剑川古城所在地历史久远,曾出土西汉五铢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门、北门、南门护城河桥犹存,历经沧桑,古貌依旧。现还完整地保存着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古街巷,众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门街古巷通幽,古宅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马坊明代古建张宅、赵薄藩故居光禄第、原古谯楼下明建武将军府第鲁宅等。古城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鲜活的文化生态当中,古风依旧,古习犹存。古城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文化形态,但始终保留着浓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独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居民以白族为主,白语为主要交际语,白族民……[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海门口遗址在甸南镇天马村东北方,距剑湖湖尾闾250米处,1957年发现“铜石并用文化”遗址,在长140米,宽20米范围内小面积清理。遗址中发现住房桩柱224根,均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桩柱之间。桩柱排列不规则,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为房屋间隔。遗址发现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铜器14件。此外,遗址中有四处发现谷物,出土时均成黑色。经有关部门鉴定,出土谷物属于粳稻类型。还有大量兽骨出土。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