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旅游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位于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群铁村苏嘉铁路75号桥东南侧。苏嘉铁路建于1935年,1936年7月通车,曾在1937年的淞沪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后,重兵把守苏嘉铁路,沿线修筑了许多炮楼镇压抗日武装。75号桥炮楼始建于1938年下半年,由西炮楼(两层)、营房、东炮楼(单层)三个单体组合而成,总面积119.4平方米。1944年初,苏嘉铁路被日军分段拆除。75号桥日军炮楼,是苏嘉铁路全线仅存的炮楼,苏嘉铁路75号日军炮楼作为日军侵华历史的铁证,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沿革:75号桥炮楼始建于1938年,解放后,曾作……[详细]
  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墓,在南京东北郊仙鹤门外张库村。萧宏,字宣达,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天监元年(502),封临川郡王。普通七年(526)死,时年54岁,谥曰“靖惠”。萧宏墓前现存石辟邪二、石柱二、石碑一、龟趺二。东辟邪原倒埋沟中,底座破缺,臀部残。1956年修复扶正。西辟邪残毁太甚,倒埋土中。修复后的东辟邪长3.2米,前宽1.48米,后宽l.38米,高3.15米(连座)。石辟邪张口垂舌,昂首挺胸,翼刻鳞纹,势欲飞跃,充满活力。在南朝陵墓石兽中,萧宏墓石辟邪造型简炼,别具神姿。西石柱立在田埂间,高4.96米,柱圆3.2米。刻二十八道瓜棱纹,额北向,题“梁故假黄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临川靖惠王之神道”。字……[详细]
  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渐深渐窄。另有三个支洞,分别向东、西和中间的方向延伸,深不可测。莲花洞有双窦,日夜乳泉,莲花石佛皆天然自成,乃经数万年滴水凝聚而成。莲花之奇,不止洞内。而莲花之洞口非常奇特,坐落在一块巨大的飞岩峭壁上面。旧有梵宇,咸丰年间毁为平地,洞旁及山脚下大片碎砖瓦砾,即是明证。《镇江市志》记载,莲萼石南面,……[详细]
  南京邓演达墓墓园宏伟,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钟山南麓灵谷寺东。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时是革命委员会委员。1931年8月在南京被捕,11月被害于南京麒麟门外,当地群众冒着风险掩埋了遗体,1957年迁葬于中山陵西侧。邓演达是-左派领袖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勇敢战士,著名的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农工党的创始人,中国0的亲密战友。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是-的捍卫者,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英勇斗士,……[详细]
  水帘洞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风景区水帘洞,刻在洞外的岩壁上。石刻皆为摩崖题勒,书体有篆、隶、楷、行。从石刻年款可知,水帘洞石刻镌于明清两代。明刻有“高山流水”、“神泉普润”、“灵泉”;清刻有“印心石屋”。水帘洞石刻的内容都是记录和描写水帘洞胜景的,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游青峰顶记”题刻位于海州区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风景区“七十二洞”之“朝阳洞”东10米一天然巨石东侧裂石上,北距“一线天”30米。题刻刻在倾倚于“八戒石”上的“天然碑”上。“天然碑”宽230厘米,高327厘米,文曰《游青峰记》,全文共1062字,楷书,字径4×7厘米,款径……[详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广福桥位于七都镇隐读村,其西堍为浙江湖州地界,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重修。江苏省第七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之桥由当时江苏省吴江县和浙江省乌程县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合建,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桥拱形单孔,由武康石(紫石)、青石和少许花岗石构筑,全长17.4米,桥顶宽2.34米,桥堍宽2.64米,矢高3.17米,跨度6.9米。广福桥拱券的砌置方式颇为特殊,采用了分节并列和纵联分节并列两种方式。所谓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错缝连接,这种砌置方式见于明代以前的桥梁;所谓纵联分节并列,即是拱券上下券石之间加有“龙筋石”,清代、民国时期的拱形石桥……[详细]
  邓愈墓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西邓府山,现雨花西路旁。邓愈,明初开国功臣,原名友德,朱元璋赐名愈,今安徽泗县人。少年时随父兄参加元末农民军,后率部投奔朱元璋,屡建战功。官至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洪武初年大将军徐达北征,洪武十年(1377)受命西征吐番,班师途中病死于寿春。追封宁河王,谥“武顺”,葬邓府山。墓前神道碑一座,立于神道正前方右侧,碑高5.05米,碑额高0.98米,宽1.35米,厚0.43米,两面浮雕四条缠龙,篆刻“大明钦赐宁河武顺王神道碑”等字,碑身2.82米,宽1.16米,厚0.33米,正面楷书碑文33行,满行94字,题“大明钦赐故开国辅运推成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详细]
  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发现于1975年,在南京三山门(今水西门)内升州路338—360号一带。天朝总圣库是太平天国的国库,原在南京青溪里巷,后迁至现址。原来此处范围极广,南至升州路、北至安品街、东到登隆巷、西至仓巷。明朝初期为中山王徐达之别苑,又称西园,后为桐城吴中丞的花园。清朝乾隆时期为桐城富商姚友梅之宅园。太平天国政权实行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各部缴获的财物粮食,均需上缴国库。军民所需的衣食物资,均由国库统一分配。该处作为天朝总圣库,存金、银、绸缎等。太平天国后期这里为英王陈玉成之王府,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将此改为安徽会馆。1949年以后西部及北边为南京毛巾厂所改建,南部为南京药材公司所……[详细]
  杨根思烈士祠墓1922年11月6日,杨根思烈士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羊郎店。长大参军后,先后荣获“战斗模范”、“爆破大王”、“三级人民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等称号。1950年11月29日,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他率领一个排扼守1071高地,与美国“王牌军”进行殊死战斗。在连续打退敌人八次反扑,阵地仅剩他一人时,他只身抱起0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高领导机关追认他为“特等功臣”,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政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他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他的家乡被命名为“根思乡”。杨根思烈士陵园于1955年……[详细]
  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位于东台市三仓镇新五村境内三仓烈士陵园是在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亭的基础上,逐渐扩建起来的,粟裕将军为陵园落款。陵园原占地面积为2.34亩,1980年开端扩建,现已扩大到64.7亩,陵园重要由“抗日烈士”和“粟裕将军”两大主题的纪念建造群所组成。抗日烈士纪念亭,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由开明绅士施景程等发起捐资,苏中四分区党委、行署积极支持,于1945年2月动工,当年7月竣工。烈士亭坐北朝南,高19.6米(含基座高度),呈五角形,当地人称为“五角亭”,原为木质结构,建国后,于1958年、1965年、1980年三次进行建筑,现在烈士亭,顶部为琉璃瓦,顶尖为陶瓷葫芦顶,立柱、栏……[详细]
  号称”华东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在广场的东北角上,有一幢近似正方形的灰白色西式古罗马风格的五层建筑,与周围喧闹的环境相比,显得那么浑厚凝重,表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和艺术感。这就是1990年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为近代优秀建筑的原民国时期交通银行南京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简称京行,它坐落在新街口广场东北角的中山东路1号,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南京市分行。交通银行成立于1908年,总行设在北京(1928年迁到上海),在国内外设有分支机构。该行以协助发展全国实业为其专业范围,经营工矿交通及公用事业贷款。1910年开始在南京马府街设立江宁试办分行,简称陵行。此后,行址屡有变迁。1935年迁至新街口新址办公……[详细]
  苏州铁铃关铁铃关,又称枫桥敌楼,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巡抚御史尚维持为抵御倭寇而建。据方志记载,自公元1554年起,倭寇烧劫阊门、枫桥一带,一年后,又从浒墅关窜犯枫桥。苏州军民英勇奋战,终于全歼寇贼。为了保卫苏州城,加强枫桥至阊门一带的防卫,建起了枫桥敌楼--铁铃关。当年与枫桥敌楼同时建造的还有葑门和木渎两处,但至今都已不存。因此铁铃关成为苏州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抗倭关楼遗迹。1949年4月27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85、86师在枫桥打响了解放苏州城的第一枪,在击溃了枫桥、铁铃关一线的守敌后,进入苏州城,宣告古城苏州解放。因此,枫桥铁铃关也是苏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铁铃关现……[详细]
  南京石鼓路天主堂南京石鼓路天主堂是由最早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创办。16世纪末利马窦曾先後三次来南京,於1599年在城西罗寺湾购买私宅,略加改造,作为个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1618年,由于南京教案的原因,教堂被拆除。石鼓路天主堂位于南京市白下区石鼓路112号。建成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北伐战争中该堂遭到严重破坏;1928年,国民政府拨款重修;1930年代以后,这里一直是天主教南京教区的主教座堂。1978年後,江苏省及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在此合署办公。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中国著名教堂。1864年,法国传教士雷居迪随法国的炮舰来南京复堂,在原佛教古刹寺的废墟上建堂,18……[详细]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它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中华门共建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闸、门均无存,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在第二道拱门至第四道拱……[详细]
  向阳渠,位于柳泉镇微山湖畔。向阳渠始建于1970年,先后建成123华里长的一、二干渠。整个工程包括,中型翻水站5座、大渡槽5座、桥涵闸369处、隧洞5个,架设高压线25公里。向阳渠水利工程于1976年竣工。向阳渠的主体工程是5座“大渡槽”。大渡槽为块石结构构筑物,主拱劵形式为单向联排弧形拱劵。墩柱为独立基础,门形圆拱劵立柱。立柱上,为节省石材,砌作洞形圆拱劵,洞形圆拱劵与主拱劵上以料石衬砌平整后作为水渠的底面,两边砌石墙形成输水“渡槽”。向阳渠总体工程的轮廓是,一干渠在望马村与大冯村之间,至高皇庙村南。西端起于光山(旧称独松山,早年山上就一棵独立松树),其东端为小窑山。一干渠又称“群英渡槽”,……[详细]
  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位于泰兴市黄桥镇。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批1982年3月黄桥战斗指挥部旧址1940年泰兴县黄桥镇包括:新四军苏北指挥部;苏北行政委员会;黄桥战斗前沿指挥部;支前委员会等。……[详细]
  楞严经石刻位于吴中区光福镇司徒庙。狮林寺位于光福下绞村凤凰山西麓,相传建于南宋。当时,香火极盛,庙宇宏大。清乾隆帝至江南巡视到玄墓山,途径狮林寺小憩,手书狮林寺御额。光绪年间,住持定元法师时曾中兴一时,后日渐衰败。民国期间尚留金刚殿三间、大雄宝殿五间、观音殿五间、飞锡堂三间以及厨房等用房二十余间。文革初期,殿宇遭拆,惟有两部石刻还完整无缺:一部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正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一部是《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楞严经》全文67000多字,分别刻在84块青石上。每块青石长0.95米,宽0.33米。平均每块刻字800左右。--刻于明朝崇祯年间(1628—1……[详细]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旧址位于鼓楼区青云巷41号(原傅厚岗66号)。青云巷41号(原傅厚岗66号)是坐北朝南的西式三层楼,建筑面积247平方米。另有生活用平房2幢6间,约80平方米。为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公馆。1937年8月,通过周恩来与其有师生这一层关系租他的公馆为八路军驻京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国民党统治区设立的第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博古、叶剑英、李克农、钱之光等人作为工作人员在此办公,董必武、叶挺也曾经在此住过。同年12月,南京沦陷,办事处撤往武汉。虽然办事处只在此工作了三月时间,但做了大量工作,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2年3月,青云巷4……[详细]
  金莲桥,在无锡市西郊锡惠公园内。位于南朝古刹惠山寺建筑群的中轴线、金刚殿(旧址)与御碑亭之间的金莲池上。宋建,历代重修。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名称为“惠山寺金莲桥”。金莲桥为三孔石梁桥,桥身东西向架于池上。石桥两端为石砌桥台,中间为两座石砌桥墩,以承接桥身石梁。每孔由六块石梁组排而成,中间四块为桥面石,以通行人;两侧各为一块华版石,上承石栏杆,外侧雕刻宋代典型的压地隐起“缠枝牡丹间化生(童子)”图案。桥身南侧中孔花版石的边沿正中镌有“懋德堂李府”五字。东西桥台的横帽石梁两端各雕成一个怪鱼首,共四个。中间两桥墩的横帽石梁两端各雕成一个螭首(读痴,若龙而黄),亦四个……[详细]
  植福禅寺位于位于无锡市东南方锡山区荡口薛思娘桥桥边,距无锡市中心15公里,植福禅寺始建于公元1869年。兴盛时期,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曾是无锡一座著名的护法伽蓝道场。素有“植福庵”之称。时过境迁,文革中植福庵土地被占,仅剩一个破旧小院落。三间石棉瓦大殿及一个戏楼和一口藻井。改革开放,宗教政策落实,植福禅得以重建。新建的植福寺,占地二十亩多,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古今兼融,南北相揉。既有北方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那种飞椽翘角、亭台楼阁式的小巧玲珑。植福禅大殿系硬山顶平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9.51米,进深7.87米,系硬山顶殿堂建筑,虽经多次整修,但梁、柱、檩、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