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华家湖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化家湖行政村化楼村西约1000米。遗址位于湖心略偏东南,呈馒头状地势,分布面积约33000平方米。遗址中间有几座现代坟茔和一明代石碑。遗址表面随处可见陶片,鼎足,鬲足,石器残片及红烧土等。陶器有夹砂和泥质两种,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扁凿形鼎足较常见,石锛、石斧也有发现。该遗址保存较好,文化层较厚,内涵丰富,延续时间较长,为淮北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遗址,这对研究本地区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长春社是古徽州仅存的社屋类公共建筑,该建筑是宋中兴年间迁建于此,明中期由罗震孙等人首创捐资,清代时修葺。长春社由门坦、五凤楼、大堂、祭殿四个部分组成,总面积1100平方米,时为古徽州之最,门首县挂着蓝底金字“长春大社”四个大字,原系苏东坡所书,可惜那匾在文革期间被毁,大门“五凤楼”上六只凤凰造型不一,翘首眺望,加之整体结构的别致活泼,观之令人耳目一新,欲不能;走进祭殿远观一片红梁、柱等均为红色,为古代建筑所罕见,梁架之上满布彩绘,精美绝伦,色彩清晰。靠墙的基座上供有土地神及五谷神,还有孙权之子孙……[详细]
  常氏三王墓封土高4米,占地350平方米,整个墓区占地二百余亩。墓区内遍植松柏,大小石像生、碑碣排列有序。常氏三王墓建造至今,历经600余年,虽屡经天灾与战乱,地下部分保护完好无损。1991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群众捐资将常氏三王墓墓区修复,多方征集流失文物。1999年4月,当地政府将常氏三王墓墓区周围3万平方米辟为遇春园景区,1999年6月被怀远县人民政府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政府拨款建成常遇春纪念馆。著名学者、考古专家常任侠,原省人大常委、省博物馆副馆长,现定居香港的著名书画家常……[详细]
  半山阁,乃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晚清教育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藏书楼,坐落于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曾在桐城中学学堂任教的日本教师早川东明参与设计。当代古建筑专家单七元、罗哲文、郑孝燮曾对其设计形式和建筑艺术大加赞赏,称颂它是“凝固的音乐”。 吴汝纶,字挚甫,一字挚父,清代安徽桐城人。晚清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同治四年进士,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吴汝纶生前曾刊刻《深州风土记》、《……[详细]
  南湖章氏宗祠位于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南湖村大章自然村。章氏宗祠始建于明初,现存建筑为清代,分为主祠和副祠,砖木结构。主祠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副祠建于光绪三年(1877年)。主祠为三进三开间,面阔约16米,进深约32米。硬山式顶,马头墙。八字门楼,左右两侧各有一只抱鼓石。内分门厅、敦睦堂和享堂,有前、后天井。副祠略向内缩进,面阔约16.5米,进深约31米。前进为门庑,中进分开,两边为厢房、回廊,后进为享堂。整座建筑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雕刻精细,绘画精美。章氏宗祠整个建筑既有徽派建筑……[详细]
  隐仙洞摩崖石刻位于泾县榔桥镇马渡村倪家村名组的紫山上。为石灰岩溶洞,山脚下距徽河水面60-70㎝处有古栈道遗迹,该栈道即为泾县西南乡至旌德县境的古道。隐仙洞中央从洞顶倒悬下来一根直径约一米长三米多的石柱,离地不足半米,顶上根部有一块隆起,梢部渐细形状酷似男性生殖器,故当地人又称它为马石胯。相传不孕之人只要喝了石柱上滴下来的泉水,便可得子。洞外石壁上另有一处石穴,称为“女阴壁”,也是当地人生殖信仰的神物。至今仍有邻近百姓到此祭拜和祈福还愿。据传隐仙洞附近有20多方摩崖石刻,目前已发现的有12方。因……[详细]
  黄泥孤堆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镇政府西约100米。黄泥孤堆,又名黄歇墓,位于淮南市谢家集区李郢镇政府西约100米,封土高11米,面积3500平方米。黄歇初为楚顷襄王左徒,曾同太子完在秦国作人质。考烈王元年黄歇任楚令尹。《史记·春申君列传》:赐封春申君淮北12县,后改吴墟。黄歇为相25年,富有学识,同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史称战国四公子。黄泥孤堆封土高11米,面积3500平方米。黄歇初为楚顷襄王左徒,曾同太子完在秦国作人质。保护范围:封土边缘外,东5米,南10米,西10米,北20米。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沟汀遗址位于安徽生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沟汀村。该遗址面积约22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3-0.5米。2012年6月21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表采集的遗物有陶片和石器,有打制的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和磨制的石网坠、锛、凿、刀、斧、镞、铲等以及时期的半成品,陶器仅见夹砂红陶鼎足。在石器数量组成上打制石器多于磨制石器,磨制石器多于陶片;在种类上打制石器、磨制石器与陶器共存,刮削器所占比例最高。该遗址是皖南地区首个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对研究我国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活动具有重要价……[详细]
  黄家堰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时代,位于望江县新桥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墓葬区和居住区。省考古所1997年发掘1200平方米,发现了 50多座墓葬,皆为东北—西南向。还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陶器有鼎、豆、壶;石器有斧、铲、锛、凿;玉器有璜、玦、镯等。尤其是玉器质地精良、晶莹剔透。从出土器物的造型、纹饰等风格看,该遗址时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 5000年左右。保护范围:基点至东南200米,至东北500米到码头河河坝,至西南270米到寨山西南角,至西北120米(基点坐标:N:30°0174……[详细]
  白云崖又称虎头崖,坐落在天柱山镇茶庄村林庄组。白云崖石刻利用天然石壁以刻文记事,或造像为主。运用单线阴刻、减地平刻、浅浮刻及沉刻等技法,创造出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字体包括篆、隶、楷等,书法严谨浑厚,疏密适宜。石刻内容广泛,涉及到宋、元、明、清等文人墨客及释子信士的题刻多达六处,其中以明代著名文学家李元阳的题刻占多。如“铁笛龛”,以及清乾隆年间张期愈题刻“超然物表”等。在白云崖半腰间原有鲁道人人庵,现已废,但留有石窟,窟壁上镶有坐佛像三尊,佛像高70厘米,其面容现已剥落难辩。 白云崖石……[详细]
  小圩罗家老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隘口乡小圩村。罗家老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清咸丰十年(1861年);浙江巡抚罗遵殿祖父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罗遵殿故居。罗家老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清咸丰十年(1861年)浙江巡抚罗遵殿祖父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罗遵殿故居。该建筑坐北朝南,五进五开间,东西两边配厢房,高平屋硬山面饰五级马头墙,整个建筑为抬梁式砖木结构。面积约600平方米。罗遵殿,(1798—1860)字澹村,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府,两淮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布政使,福建巡……[详细]
  胡湾胡氏宗祠,为清代古建,2012年9月经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古建位于陶辛镇胡湾行政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太平天国时期遭严重破坏,清咸丰年间重新修复,徽派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刻工精湛,保存基本完好,为芜湖市域农村不可多得的古建筑。1909年当地胡姓以宗祠为校舍开办芜湖县农村第一所新式西化小学,于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完中,培养出副高以上职称者67人,名列高尖端科技人才36人,博士、博士后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学子遍布海内外,因此……[详细]
  国光楼始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原名尊经阁,清代康熙年间改称奎光楼,民国元年改今名至今。国光楼系砖石垒成,高14米,楼身三层,筒瓦顶盖,重檐翘角。楼座中有东西走向的券门一道,券门上有“奎光”勒石一方,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重修时所嵌。国光楼因处于“面山临河,最为形胜”之地,十分宏伟。有学者赞曰:巍峨雄奇,极为壮观。望者心竦,登者神游,占尽古城全椒0。景区地址:全椒县城内襄河北岸交通线路:从全椒火车站乘3路车到千家惠站台下,步行1.5公里到达景区;自驾车从合宁高速全椒出入口下,往县城方……[详细]
  方集陈家祠堂位于阜阳市阜南县方集镇,年代为清。陈家祠堂青砖灰瓦,重梁起架,古朴典雅。祠堂坐北向南,南北呈长方形,祠堂三重,面阔三间。其中:祠门三间,割为门屋一间与耳室二间,门屋略高于耳室若干,配以砖雕及石鼓等门饰,手法简洁造型生动;明伦堂、寝堂均面阔、进深各三间,构架用“五架梁并前后出单步”法,云版、驼峰、雀替及梁端等饰以木雕,其构图舒展,刀法流畅,属北派建筑木雕精品,占地面积689平方米,建筑面积269平方米,是一处清代中早期的建筑。2012年,方集陈家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详细]
  虚宫牌坊休宁县齐云山建于1515年,二柱三楼,建于1520年,二柱三楼,建于1517年。三坊均为楼阁式,石质为红砂石。牌坊石雕玲珑剔透,斗拱飞檐,造型古朴,是探讨道教与建筑艺术关系的宝贵实物资料。玉虚宫牌坊,时代为明,位于休宁县齐云山。牌坊位于齐云山紫霄崖下玉虚宫前,为并列的3座石牌坊,中间一座为玉虚坊,四柱五楼,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左边为治世仁威坊,二柱三楼,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右边为天乙真庄坊,二柱三楼,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坊均为楼阁式,石质为红砂石。牌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