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闵子骞祠及墓座落在曹村镇闵祠村。三面环山,泉水涌流,环境幽雅。紧傍206国道,交通便利。是我市重点名胜古迹之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德与颜渊齐名。闵子以孝名天下,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宋朝皇帝褒闵子为“畿圣”,历代皇帝赐匾封公,文人墨客赋诗题记,其懿行美德千古传为佳话。闵子墓座北朝南,高6米,直径40米,近旁有两座中形墓,传说为闵子迁的两个弟弟,墓高2米,直径24米,总占地约6400平方米,墓地松柏藏密,……[详细]
  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旧址位于六安市城关,时代为1938年。该旧址原为六安文庙,现存中、后大殿,东、西廊房。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宣布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于翌年二月到当时的省会六安就任,组建了“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后改为“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李宗仁兼任,朱蕴山、周新民、沈于修、张劲夫、狄超白、常藩侯等负责具体工作。该委员会是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各阶层人士的代表都有。主要任务是统一领导抗日民众运动,通过各种形式,组织群众协助政……[详细]
  岩寺文峰塔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北郊的原入村口又称水口塔或岩寺塔,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在通往岩寺高速入口的公路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塔的全貌。该塔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寺文峰塔始建于明嘉靖23年(即公元1544年),为里人郑佐倡建,历时十五载。郑佐,字双溪,徽州岩寺人(所以上文称里人,乡里的意思),是明代正德甲戌进士,官至贵州右参政。郑佐为建此塔确实费了不少心血,从设计到落成花费15个春秋,耗资四万多两白银,每一层由哪些人捐献统统铭刻立碑。仅塔心木一项,就访遍了全县诸山,最后还是在黟县渔亭……[详细]
  张老家祠堂位于阜阳市临泉县谭棚镇,年代为明清。谭棚张老家原籍山东,始迁祖妣张大公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年)从山东枣林庄迁徙颍西七十里泉南润北之地(今张老家)。张大公定居张老家后,长子张兴生子张表,张表生子张守文,张守文生四子:长子张珙、次子张琦、三子张玠、四子张珮。此后,四门家族繁衍生息至今。如今,谭棚张老家人分布于临泉谭棚镇、高塘乡、杨桥镇及颍州区马寨乡等地,近10万人口都是这四门家族的分支流派。为追祖德宗功,不忘传统,传承诗书传家、尊师重教的家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明贡生……[详细]
  芜湖楚王城遗址位于芜湖市芜湖县,年代为战国—西汉。座落在芜湖县花桥镇黄池村,是战国至西汉的一座古城,西汉芜湖县城,亦即古鸠兹所在。古城依山构筑,城廊依然留存,面积近12万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四处城门旧址赫然在目,步入城内,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唐钱宋瓷唾手可得,可谓地道的小型博物馆。楚王城遗址,为战国-西汉城址,1985年经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9月经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经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楚王城遗址位于花桥镇黄池行政村山头自然村,城东行政村……[详细]
  徽州古道西线位于安徽东至县葛公镇、洋湖镇、尧渡等乡镇,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仙寓山(红旗村里中组山脚至榉根关与东至分界处。(1)东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青石板沿途铺设,每块石板长1-1.2米、宽0.4-0.6米、厚0.3米,有横跨古道、石亭、石凳、古井等。由于灰岩有不耐分化的特点,沿途的青石板、石拱桥、雕刻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蚀现象。(2)榉根岭古道,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总长约11公里,早在公元873年就已经是交通、军事要道。古道祁门段长约3.5公里,青石板约1.4米……[详细]
  孙氏宗祠位于安徽省岳西县姚河乡梯岭村杉宕村民组,距舒城县、岳西县交界的105国道仅5公里。这里崇山峻岭、峰峦巍峨,,青山叠翠,荫翳蔽日。依山而建的孙氏宗祠,气势恢宏,祠宇轩昂。据祠内碑铭记载,该祠于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开始兴建,至十八年(1753)落成,历时八年。祠宇座北朝南,建筑面积3220平方米,还不包含祠前的开阔祠埕和旗杆石柱基占地和门前池塘。祠堂东侧建有一栋供族人子弟求学攻书的学堂曰“映雪斋”,取义唐代孙康家贫好学,无油点灯,映雪苦读的故事而定名。西侧建有庖厨餐厅供族人来祠庆典……[详细]
  石门高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村。该祠始建于唐朝高霁的学堂,明朝扩建,座北朝南,为台粱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原为六进,现存五进。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详细]
  琉璃瓦窑址分南北两窑址,隔姑溪河相望,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南窑位于青山东麓姑溪河南,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西侧有一座现代窑厂,西部有取土现象,南窑址原烧制琉璃制品,遗址上采集的标本有瓦当、筒瓦、屋脊兽等,釉色有红、黄、绿色等,筒瓦上有“万字一号”至“万字十九号”戳记,并有调官、上色、风火人的姓名。北窑位于姑溪河北吴马村内,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原烧制城砖,上有“太平”“当涂”楷体字。此窑址为建造中都凤阳皇陵用。该窑址对研究明代窑烧技术及中都皇陵建设提供了研究资料。(1)南窑。保护范……[详细]
  山门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文脊山下。汇集山、石、泉、潭、瀑、洞,寺等景观于一体。保护区域面积23.06公顷。山门洞古名石门,别称灵岩。在山门镇山门村境内。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独具一格。著名岩洞有朝阳、紫云、涟漪、枇杷、龙潭、灵岩六洞。其中灵岩洞(今名山门洞)最深,民国(宁国县志)称其:“石翌峭立,划然中开,俨若城。”宽约17米,高10米,游人过此,顿觉豁然开朗,别有天地。第一个开发山门的是东晋时期的瞿硎。瞿硎隐居紫云洞,死后葬此,后人更此洞名为“瞿硎石室”,并立……[详细]
  贞一堂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渚口村。始建于明,1673年重建,1910年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67平方米。徽州民国第一祠,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大门两侧有黟县青石鼓一对,雕饰有龙凤呈祥、隐瞒送子等图案。进门为前进,左右两厢,中为通道。过天井即为正厅,正厅有108根立柱支撑,规模宏大,是春秋二祭和举行庆典的场所。后进有东西天池各一,天池四周石柱和栏板上,均刻有各式各样的花鸟图案,如鲤鱼喷月、雁落荷花、松鹤延年、松柏长青等,雕刻精细。过天池为享堂,是供奉诸口倪氏……[详细]
  杨家祠堂位于潜山县龙潭乡万涧村中涧组,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建筑平面座西朝东,呈明三暗五状,由前厅戏楼、中厅“四知堂”、后厅寝堂在一条轴线上构成。原旧构面积约700平方米;曾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公元2004-2005年三次修葺。现有规模已经形成了一个面阔27.30米、通进深42.63米、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体系。其中,单檐歇山式戏楼是祠堂里最为著名的建筑,建在前厅。戏楼为两层结构,二层明间为戏台,离地面高约2.8米,左右次间为伶工房。戏台面阔……[详细]
  余庆堂黟县屏山村建于1600年前后(明万历年间),占地480平方米。大门朝南,正面是水平型高墙。用水磨砖砌成的双柱三楼大型贴墙牌坊,高约10米,砖柱宽50厘米,呈梭形。月梁砖雕细致精美,简朴大方。两层楼檐,层层挑起,承以斗拱,整个牌坊造型的主从、疏密,互为拱托比衬,相得益彰。高大的石库门坊里,是方砖铺面的厚实大门,方砖衔接处,全部用铁皮压缝,成斜方格形,每块砖中央都钉有圆头大钉,显得宏伟庄严。祠堂分下厅、中厅、后厅三进,布局得体,梁柱雄伟,主要构造全用银杏木构造。大柱直径0.4米,梭形,柱础为覆……[详细]
  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唱出了一个闻名千古的杏花村。杏花村,因诗而得名,这里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文化古迹,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古井文化园位于池州市城西的杏花村,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还有文艺演出,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古井文化园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详细]
  定远县七里塘乡侯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发掘时间:1986年9月。发掘工作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基本情况简介:侯家寨遗址位于定远县七里塘乡北3公里,四家刘村袁庄组后,为单一的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面积3万余平方米,1977年春发现,1985年5月进行过试掘,历史书有记载。迄今已发掘375平方米,文化堆积可分为四个自然层次,计早、晚一、中一龟其两期。出土较完整陶器、骨器、石器300多件,并收集了大量的骨骼标本。还发现了居住硬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的陶器以夹砂粗红揭色陶、红陶为主、手制,素面,有少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