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群位于随州市唐县镇卧云村、群丰村,东汉、三国墓群。面积约13万平方米。曾暴露百余座砖室墓,清理3座,其中东汉墓2座,三国墓1座。东汉墓一为长方形双室砖石墓,一为长方形多室石墓,出有陶盘、钵、罐、炉、瓮、楼、灶、仓、井等。三国墓为长方形双室砖墓,出有陶仓、灶、磨、耳杯、钵、鸡、猪及瓷罐、铜镜、铁刀、银手镯、水晶石等。(第一批)……[详细] |
应城文庙位于应城市城中街道办事处中心街。始建于宋淳熙末年(1189),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后屡有废兴,现存大成殿和泮池。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9米,进深三间11米,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砖木结构。清末以后,应城县图书馆、民众教育馆曾设于此。该文庙是研究应城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遗存。(第五批)……[详细] |
安城古铜矿遗址位于郧县安城乡石箱子村,东周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洞穴式矿井。洞口开于山顶和山腰,共三个。山腰两洞相距约200米,与山顶洞口相距约400米。山顶洞口呈正方形,进洞口米处有采矿巷口6个,呈斜坡壮,深约80米,洞穴内高2.5米,宽0.8米;山腰洞深约65米。洞内壁有条状窝壮采挖痕迹与残留铜渣。保存基本完好。(第三批)……[详细] |
[红安县七里坪镇盐店河村秦氏祠·1937·省文物保护单位]1937年10月,红二十八军在此举办两期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红军和地方干部300余人。同年底,0湖北省委举办的青年训练班迁此,至1938年3月结束,青年训练班共举办三期,培训学员400余人。旧址三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占地面积678.6平方米,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详细] |
五谷城遗址位于江夏区土地堂乡民主村下屋董湾100米,东汉遗址。又称“武穆城”。面积约7·3万平方米。由大城、东小城、西小城三部分组成。三城东西向连接,平面近似长方形,各城略呈方形。大城边长约240米,东城长宽为90×85米,西城边长约90米。夯土城垣宽5米,残高1米。城外有护城壕沟遗迹。地表散布泥质灰陶板瓦、筒瓦残片。(第三批)……[详细] |
桃源塔位于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冲村,清代砖塔。坐北朝南,六角七级楼阁式,高约15米。塔门面南,拱形,门楣上方刻“古桃园”三字,落款:“陈姓、黎姓修建于清同治三年”。门内有阶可上至第六层,除第一层设大门外,每层在不同的方位各开一小窗。塔顶六角均吊有铜铃。该塔是目前秭归仅存的两座古塔之一,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秭归古代塔类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
金陵书院,位于蕲春县蕲州镇小西门街胭脂山。又称金陵会馆。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52平方米。由于聚务堂和书院组成。聚德堂面阔五间22米,进深三间6.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书院面阔五间22米,进深三间9.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梁架上镂雕花草蟠龙等图案。存“钟山移秀”、“重修碑记”等石碑五通。……[详细] |
李家祠堂位于鹤峰县走马镇金岗村。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布局,有前厅、正屋。均面阔14.6米,分别进深7.2米、4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二层楼。前厅为穿斗式构架,正屋明间抬梁式构架,两山穿斗式构架。封火山墙,山墙设有侧门。该建筑是鄂西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祠堂之一,对于研究鄂西宗祠建筑形制和特点具有典型意义。(第五批)……[详细] |
李家堡民居位于阳新县龙港镇龙港村李家堡湾。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3.25平方米,整个建筑风格为仿徽派建筑。五进七开间,砖木结构建筑。室内采用木板壁隔断,壁板下部全部采用条石防潮。该建筑整个建筑外观雄伟壮观,雕刻精美,具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是研究徽派建筑文化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第五批)……[详细] |
抗日干部训练班旧址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盐店河村。1937年10月,红二十八军在此举办两期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红军和地方干部300余人。同年底,中共湖北省委举办的青年训练班迁此,至1938年3月结束,青年训练班共举办三期,培训学员400余人。旧址三进五开间,四合院式,占地面积678.6平方米,硬山布瓦顶,砖木结构。(第三批)……[详细] |
辛亥首义烈士公墓坐落在武汉市江岸区球场路2号,为纪念在阳夏战争汉口保卫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而建。占地面积4326平方米,是武汉地区现存辛亥首义烈士陵园中保持较为完好、安葬辛亥首义烈士最多的一处。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相继光复。清王朝为挽回灭亡的命运,起义将士为捍卫革命成果,于1911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汉口刘家庙(今二七路)、大智门(今车站路)一带展开了殊死搏斗。当时阵亡的2000余名起义军将士遗骸,由战时红十字会出面收集,分成六座大墓冢合葬于此,名“赤……[详细] |
金盆垴遗址位于鄂州市太和镇谢埠村,新石器时代、商周遗址。面积约4800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采集有石斧、钺、锛、凿、铲和陶片。新石器时代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纹饰有弦纹、戳印纹,器形有鼎、杯及纺轮等;属石家河文化。商周陶片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网格纹,器形有鬲、罐、瓮、豆等。(第三批)……[详细] |
陈定一烈士墓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石门峰公墓。陈定一(1907-1926),武汉市人,中共党员,湖北省学联领导人。1926年8月为策应北伐军入武昌城被军阀逮捕,牺牲于武昌火巷口,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将其遗体身首缝合,易棺改葬。墓原在洪山南麓,1958年扩建马路迁此,坐南朝北,砖混结构,前立有石碑,高1.9米,宽0.7米。(第一批)……[详细] |
上谕免赋碑位于仙桃市沔城回族镇七红村,清代碑刻。青石质地,高1.7米,宽0.68米,厚0.14米。碑额及两边浅刻云龙纹图案。碑文楷体,主要记载清政府于乾隆三年(1738)颁发谕旨,减免沔阳因遭受水灾历年所欠的赋税,包括雍正十三年(1735)的四千零六十两和乾隆元年(1736)的八千一百两。该碑是研究地方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详细] |
川鄂古盐道神农架段位于神农架林区。川鄂盐运始于明末,1949年后,海盐进入内地,逐步消失。川盐从巫山县五磴子岩进入神农架林区,途中分经两条主要干线直通阳日湾,最终销往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途中部分盐销往豫陕地区。川鄂古盐道是一条重要文化路线,途中保存有丰富的相关文化遗存,对于研究古代盐运史以及地域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