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都江堰区旅游

都江堰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文庙位于灌口街道文庙社区文庙街52号。始建于五代,明末毁,清康熙二十七年(168年)重建。乾隆43年大加整修,增建庙门、东西庑、钟鼓楼、祭器库、戟门、名宦祠、乡贤祠、忠孝祠及泮池、万仞宫墙等建筑,设教谕、训导两署于此。庙内松柏掩映,建筑庄严。大成殿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大殿为穿斗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15.8米、进深五间11.4米、高15米,四周回廊,素面石作台阶,垂带踏道。暮途穷泮池为条石砌筑,长17.8米、宽7.8米,后两解成弧形,设拱桥三道,正中桥宽2.25米,两侧桥宽1.8米,原有石栏杆已全无,现设栏杆为砼栏杆。万仞宫墙全长19.88米,高7……[详细]
  “宝瓶寺”位于内江边,距“南寺”约200米,创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是为接待循“金川古道”——自金川向东南经瓦寺土司领地,越鹞子山,经水磨、老人村、漩口、麻溪,过二王庙前安澜索桥,再循“灌松茶马古道”进灌县西门而来的回族商旅而建造的。据罗树凡先生总纂的《灌县志》(1991年版)记载:“宝瓶巷清真寺(也称懋功寺或宝瓶寺),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为懋功(小金)籍教徒所建。该寺连同西北马坊,共房屋两院……”据考,同治初年(1862),懋功发生-,部分回族同胞迁徙到灌县居住。宣统三年(1911),在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在灌县漩口袍哥舵把子姚宝珊的斡旋下,小金回族同胞跟随姚宝珊下成都,积极……[详细]
  普照寺地处于茂密森林的青峰山,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现在的普照寺是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后重建的,但依然保持了仙气之感。一进入普照寺让整个人都有一种遁入仙境的感觉,这里不想前山的那样多的繁华,这里拥有的只有那一草一木,一花一人。这里的没有过多的粉雕玉琢,有的是尽力的保存下这里最自然的样子,很多建筑都是依山而建,不破坏周围的一草一木,所有才有了那千年的白果神树。信佛之人都认为在青山幽深处的寺院最具灵性,因此普照寺的出名之处也许就在于灵气纯正。在寺院内的树木虽然十分高大,而且树龄很多已逾百年,但都一样的笔直高耸,从树木可以看出这寺院内风很少,所以灵气很净。真是这些信佛或者佛教研究……[详细]
  宣威门古城墙(都江堰市)灌县城墙,为原灌县县城城墙,位于中国四川省都江堰市。现存宣威门及部分墙段。2012年7月16日,宣威门古城墙列入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弘治年间,知县胡光将原夯土城墙改为石墙,奠定了灌县县城基本格局。城墙简史唐宋据《灌县志》记载:“唐、宋时城以巨木为栅。”就是用粗大的木材作栅栏,代替环城的城墙。木材容易腐朽,需要经常更换,于是到了宋朝元祐年间,一位叫刘随的官员被朝廷派到了灌县。冥思苦想后,刘随下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界线。”《灌县志》上记载了刘随围城植柳的事:“今白沙杨柳坪至杨柳河是当时遗迹。”这样一来,既免除了更换栅栏之苦,植下的数十万株杨柳又成了……[详细]
  上清宫是青城山里位置最高的道观,宫内有老君殿、三清殿、文武殿和道德经堂,香火旺盛,大多数游人到这里都会烧香祈福。道观门口有观日亭,适合观赏日出。上清宫位于青城山第一峰、距峰顶约500米的半坡上,始建于晋代,现存殿宇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山门外西侧石壁上刻有黄天鹄所题“天下第五名山”、“青城第一峰”刻石。道观门楼匾额上的“上清宫”三个大字,是蒋介石1940年手书。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纯阳祖师和三丰祖师;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道德堂有楠木板壁,上刻《道德经》全文;文武殿内祀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宫内还有麻姑池、鸳鸯井等传说遗迹。不远处有跑马坪、旗杆石,传为明末张献……[详细]
  青城山天师洞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青城山中心)。天师洞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名延庆观,唐代改常道观,宋称昭庆观,清代始用今名。现存建筑主要系清康熙间重建,占地面积8132.5平方米,建筑面积5749平方米。建筑群坐西向东,不强调中轴线,依地势和使用功能在总体上分为四个区域,在纵向和横向布置成十多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气氛有别的院落,由曲折环绕的石道连接成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天师洞在选址、平面布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及功能使用方面,均有较高成就;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的发展、演变,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建筑的营建,具有一定意义。地址: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景区内类型:道……[详细]
  名称:马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5008.93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下层窑具以支钉为主,下层以垫圈为主。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废弃窑炉。废弃窑炉突出于地表,保存状况良好。烧造方法以沙粒加支垫迭烧为主,器物内底多粗沙痕而极少支钉痕。此期出土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有碗、钵、注壶、盆、匜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姜黄、青、浅绿、酱……[详细]
  罗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2439.66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下层窑具以支钉为主,下层以垫圈为主。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废弃窑炉。废弃窑炉突出于地表,保存状况良好。烧造方法以沙粒加支垫迭烧为主,器物内底多粗沙痕而极少支钉痕。此期出土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盏、双耳小罐、注壶等。釉色有青、绿、蓝绿、浅绿、酱……[详细]
  从四川青城山访宁桥右行,经卧云亭,就能到大小朝阳洞。小洞仅容十余人,大洞可容一二百人。洞穴正对东方,清幽雅致,传为上古宁封栖真处。清光绪年间,四川按察使成都知府黄云鹄乐此清幽妙境,小住洞中参易。曾撰联云:“天遥红日近,地仄绛宫宽。”并称颂此地:“朝晖暮霭,溪月松风,大野平畴,连峰迭山献实能移人情志,而荡涤秽浊。”他在《小朝阳洞记》中说:“青城胜概,不可枚举,而余独爱朝阳洞。于西侧一山洞尤爱之,以得朝阳最早故也。”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城山道教协会于此处依岩傍洞,扩建宫观及琅,环仙馆。洞口门楼为悬空古建,洞中仍塑宁封真君及吕祖、邱祖、三官神像。抗战期间,蒋介石曾来此暂居。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为……[详细]
  青城山真武宫年代:清光绪年间(1875—1908) 类别:古建筑 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真武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前山景区西部、轩辕峰东绝壁下,东距天师洞400米。创建于唐,名清都观、洞天观,清乾隆十七年重建,改称真武宫,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1875—1908)所建。建筑群占地1840平方米,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沿轴线依次为山门、三官殿及左右厢房;建筑形式为混合式木梁架、悬山顶。三官殿面阔三间12.6、进深三间7.7、高6.49米;混合式木梁架,悬山顶、小青瓦屋面。建筑群右边跨出台地部分,采用了一列吊脚楼支承。……[详细]
  东岳庙喜雨坊年代: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 类别:古建筑 地址:灌口镇灵岩村9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喜雨坊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灵岩峰东南麓、灵岩寺东北500米处,修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该牌坊坐北朝南,青石材质,重檐歇山顶,面阔四柱三间7.5米、通高6米;中间为三重檐,左右依次递减重檐、单檐。中间上额为“仙都”,中书“喜雨坊”,下题“第五洞天”。石柱前后均刻对联,坊楣、撑弓浮雕、镂刻人物、花草图案。坊前7米,左右各立华表状盛露盘1个,通高5米,上有“大清嘉庆二十二年”等题记。据东狱庙碑文记载,清嘉庆甲戍年(1814年)蜀中大……[详细]
  青城山建福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赤城阁)西偏北1.05千米青城山山门北侧,建福宫为青城山道教主要宫观之一。始建于唐,称丈人观。南宋淳熙二年范成大奏请改为今名,宝祐间毁于地震引发的滑坡。清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建筑群布置在清溪沟侧一台地上、依地势由东向西纵向展开,占地2753平方米,建筑面积1119平方米。沿轴线依次为山门、正殿、后殿及厢房等穿斗式木梁架、歇山顶建筑,东北部为园林,与环境配合的自然贴切。宁封殿面阔三间13.6米,进深五间12.1米,高9.4米,三重檐悬山顶,穿斗式梁架。老君殿面阔五间24米,进深三间14.5米,高10.2米,歇山顶。建福宫在选址、总体构成……[详细]
  名称:李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593.65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器物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瓷器有碗、盘、钵、炉等器型,以碗、盘最多。釉色有米黄、姜黄、浅黄、白、青、绿、青绿、浅绿釉和天青、蓝绿色色乳浊釉,以浅绿、青绿色釉和绿色乳浊釉较为多见。窑具主要有支丁、垫圈、垫板、垫条和垫筒,还可见托盘和泥饼。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详细]
  青城山山荫亭年代:1940年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青城山镇青城村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城山山荫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青城村(赤城阁 )西偏北1.8千米、青城山景区天然图画至天师洞之间,西距天师洞1.2千米,东离“天然图画”100米,是青城山最具代表性的“茅亭”建筑之一。该亭始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占地面积42平方米,亭边长2.05米、对角线5.36米、通高6.8米,建筑面积26.8平方米。抬梁式木梁架、八角重檐攒尖顶,树皮屋面。保存较为完整。该亭在选址、建筑空间处理和艺术特色及与环境协调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成就;对于研究青城山道教……[详细]
  藏经洞位于灌口镇灵岩村9组灵岩山中。 藏经洞均为石刻经版青砂石质,上藏经洞在灵岩寺后陡崖间,为竖井砖砌地窖,长、宽均1.8米,深2.5米,1971年发现。下藏经洞在灵岩寺前竹林寺后,为洞穴,长2.9米,宽2.65米,深5.9米。清光绪初下藏经洞被发现,1931年邑人蒲春蔚于原址清理出大量佛经。佛经沿洞壁依次重叠,每版间垫唐开元钱币数枚。上藏经洞于1995年发现,发现后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清理,发现残存的经板约有160块,长0.8米,宽0.4米,厚0.04米。两面刻-,版侧刻经名、卷数、版数。在经板旁出土几枚保存完好的“开元通宝”钱币,由于经板长期重压及风化严重,导致无法揭取,因此采取就地掩埋处理……[详细]
  名称:何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374.55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匜、碟、注壶等。釉色有青、黄、酱、白和绿、浅绿乳浊釉等,以绿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多见,浅绿色乳浊釉的釉面均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筒、支丁、垫条。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详细]
  名称:唐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374.55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分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器型可见碗、盘、匜、碟、注壶等。釉色有青、黄、酱、白和绿、浅绿乳浊釉等,以绿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多见,浅绿色乳浊釉的釉面均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筒、支丁、垫条。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详细]
  名称:东罗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罗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004.00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器,还可见少量外地窑口的瓷片。瓷器有碗、盆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白、青、绿釉和绿、蓝色、浅绿色乳浊釉,以白釉较为多见。窑具主要有支丁、垫条和垫筒。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细]
  名称:东刘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10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刘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10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3191.19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遍地均是废弃的青瓷片和窑具,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器物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瓷器的可辨器型有碗、盏、钵、盆、罐、盘等。釉色有青釉、黄釉、酱釉和浅绿、绿色乳浊釉,以青釉、黄釉和浅绿色乳浊釉较为多见。窑具主要有支丁、泥饼和垫板。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详细]
  名称:东杨家窑包年代:唐、宋 类别:古遗址 地址:玉堂镇凤岐村9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杨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村9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390.62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品种主要为瓷器和窑具两类,有少量陶器。瓷器有碗、盘、注壶、钵、罐、盆等器型,以碗最多。釉色有绿、黄、白、浅绿、酱等,以绿色多见,釉面多有细小的开片。窑具有垫板、垫筒、垫圈、支丁、垫条,以垫筒和支丁最为常见。玉堂窑址对于研究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的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研究四川地区汉民族与藏羌民族的交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釉下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