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员会旧址,1947至1949年建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江东村122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桂林市城工委旧址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桂林市城工委在中共广西自治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带领桂林人民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积极开展护城迎军工作,为桂林的解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陈列馆内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资料和革命文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反映了革命前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赴汤蹈火的战斗历程。……[详细]
  连科坪荣封第位于灵山县太平镇永安村委连科坪自然村,年代为清,类别为文物建筑。2017年12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整座主体建筑四周墙基为基线,大门前至半月塘的弧顶外延25米,其他三面以屋檐滴水处向四周外延15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向北外延100米,向南外延30米,向东外延30米,向西外延30米范围内。……[详细]
  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市区翊武路南段东侧,是该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此纪念碑以青石砌筑而成,布局典雅庄重。碑座设计为三层踏阶,每层边长为2.75米,高度为0.8米,稳固坚实,承载着历史的重量。纪念碑主体为四方形椎柱体,通高达到4米,线条流畅,凸显出庄严肃穆的氛围。碑体正面镌刻有孙文的题字,其深沉的笔触与丰富的内涵,为纪念碑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而碑体的其他三面,则刻有胡汉民撰写的纪文,这些文字记录了蒋翊武的生平事迹和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蒋翊武就义处纪念碑不仅是一座纪念性的建筑,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蒋翊武的英勇牺牲,以及他为国家和民族……[详细]
  泗峡坳抗日烈士墓园位于灵山县太平镇镇南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非文物建筑。2009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张曙墓位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七星岩下灵剑溪畔,年代为1938。张曙是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创始人之一,1939年疏散到桂林,年底遭日机轰炸遇难。张曙墓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明堂墓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米厘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非文物建筑。1994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黄明堂墓碑为基点,向四周外延10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延100米范围内。……[详细]
  豫园围屋位于浦北县寨圩镇兰门村委龙潭坡自然村,年代为民国(1937年),类别为文物建筑。2016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坑古运河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西坑村委龙眼山村,运河东通大风江,向西南经九河渡、龙眼山、河山框(岭),流向大灶江连通钦州湾。其中龙眼山-河山框(岭)段为人工开凿河段,该河段全长约1.3公里,人工开凿痕迹明显,运河原有风貌保存较好。2012年钦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西坑古运河为钦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联保小学堂位于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小董居委会文化路8号,年代为当代,类别为文物建筑。1999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沙尾街冯子材故居位于钦州市钦南区沙尾街133、144号,年代为清代,类别为非文物建筑。1999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柳城窑址位于美丽的柳城县县城融江河畔,分布范围长约四五公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面积27万多平方米,是柳城县众多窑址中最早发现、最具典型性的窑址,是迄今广西境内发现的规模较大,烧造时间延续较长的一处古窑址,烧造时间跨越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1981年8月,柳城窑址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发掘并出土文物5000多件套,收藏于柳城县文物管理所文物库房。……[详细]
  三街镇在1954年以前,是灵川县的县治所在地。灵川自唐代初期建县,至今已有1350多年。三街古城作为一座封闭式的城池,建有五个城门,这是有别于其他古城的。三街四座城门的命名,据先生考证,为明成化五年(1469年)广西巡按监察御史袁凯督建灵川石城即将完工时,召集众乡绅议定:东门取“东胜”,是为纪念当年县医学训导陆汉率乡民东出奋勇杀贼,夺回被流寇掠走的众多人、畜,大胜后贼人不敢再犯;西门曰“西化”,为纪念明天顺七年(1463年)知县曾铎到任后,每月十五,便召集西边六峒各瑶寨的寨佬于西门外开导,恩威并施,数年间各峒瑶民向化,四境安居乐业;南门取“镇南”,为门对南面之尧山,巍然屹立,为一方巨镇;北门叫……[详细]
  廉州孔庙亦称廉州府学宫,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旧城区青云路北段,坐北向南,为中轴线对称砖木结构底院落式庙宇建筑。现存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和东西两庑和围墙。南北长87.5米,东西宽29.5米,总占地面积2581.25平方米。原有学宫部分的建筑均无存,仅存孔庙,是明、清代廉州府祭祀孔子、选拔科举的场所,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重建,具有岭南建筑风格,外墙涂朱红色浆,故俗称“红庙”。对研究北部湾地区古代的文化教育、科举选拔和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2017年12月8日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安桥清道光大安镇镇大街以桥长35米中心为点前后左右40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粤东会馆时代:清道光地点:大安镇镇大街保护范围:前至镇东街,后至镇中街,右至惠福夫人庙为保护范围与控制地带。……[详细]
  东坡井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城旧城区东北合浦师范校园内,井圆形,井口外径0.95米,占地面积0.71平方米,深5.3米。井口石凿,圆形,突出井台,井壁砖砌。相传为北宋苏东坡所凿的水井,于清代重建。2000年7月19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白龙城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社区,白龙城(又名珍珠城)建于明代洪武初年,城“周三百三十丈有奇,高一丈八尺”,当时设专官、内监并驻水师镇守。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城为长方形,南北长320.5米,东西宽233米,周长1107米,城基宽6米,原城墙高为6米(已毁),面积约为74676.5平方米,城墙内外均以条石为脚,火砖为墙,墙中心为一层黄土一层珍珠贝壳夯打构筑而成,分东南西三个城门,并设有城门楼监视海上及城外动静。城内设有采珠太监公馆、珠场司巡检署及盐场大使衙门和宁海寺。珍珠城的大部分城墙和城门一直保持到20世纪30年代,至抗日战争时期才被拆毁,剩下的一道南城墙和……[详细]
  溯河码头遗址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 1868年)的岭南镇溯河码头,位于市城西北 3公里处,南靠红水河。此处曾是忻城、迁江县交界处。水路上至都安,下达梧州、广州等商埠。这里曾成为合山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 2013年 6月 19日列为合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 12月 8日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0-古炮台遗址,位于企沙镇炮台村西海岸的石0-山丘上,是防城港市重要的历史文物,也是防城港三处清代古炮台中最古老的一处。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抵御倭寇骚扰,由当时的总督杨琳奏请设沿海炮台,提督王文雄受命勘察和修建,将炮台建在一座20多米高的独立小山上,因山脚海滩上有块凸出的青黑色大礁石形似大石龟的0-,故取名“石0-炮台”。石0-炮台与江山乡白龙炮台对称,据守暗埠江出海口,故有“龟蛇守水口”之称。炮台遗址附近有石如龟状,其周围是岬角状的岩礁,饱经沧桑,显得古朴而神秘。保护范围:以炮台遗址所在的石0-山体边沿及山体脚下水塘岸边外延3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界线为基线,外……[详细]
  茅岭珓杯墩遗址 位于茅岭乡小陶村梁屋附近,是个海岛,由相连的两个小山丘组成,长150米,宽80米, 高出水面10多米, 形似一双“珓杯”,故称珓杯墩。该遗址是1959年7月由广东省湛江专区 文物普查工作队发现, 1960年4月经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考察鉴定,定为新石器时代晚 期贝丘遗址。1961年,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定为省级文物重点。1973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物馆曾先后几次派人采掘,遗物有剖贝石斧为多。1978年防城县按自治区文化厅的指示竖 碑保护,确定保护范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