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寺石窟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共和村西300米。又名开元寺,据载:元至正十九(1359)年凿窟修殿,明万历十二(1584)年扩建,清乾隆二(1737)年创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毁,现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凿门阙,进深8、宽6米,券顶,门宽2米,崖前木建为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卷棚顶殿堂建筑,窟内有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保持基本较好。对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区西北部的共和镇境内,省道308线可直接到达。红山寺亦名开元寺,因座落在红岩石山上,故称红山寺。据寺内石碑记载,红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明弘治扩建石窟,修大雄宝殿,……[详细] |
大靖财神阁财神阁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1987年依式进行了重建,依东南西北,阁上有我省著名书法家重写的节荣金管、恩施泽沛、永锡纯嘏、峻极天市四块匾额。字体遒劲有力,风格各领千秋,现将匾文寓意浅释如下,以飨读者。匾文寓意节荣金管节:气节,节操。荣:荣耀。金管:金制的笔管,是指金管笔。《太平广记》卷二百引孙光宪《壮梦琐言》:梁元帝为湘东王时……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以银管书之;文章赡丽者,以斑竹管书之。此匾寓意是:大靖民风淳朴,人民敦厚,人才辈出,德行高远,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有气节或节操的 人物,这些人物的事迹值得用金管之笔大书而特书。永锡……[详细] |
五佛沿寺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时续修过。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内两旁有小佛千尊,俗称千佛寺。石窟进深9米,宽7米,中间有5米宽方形柱直抵窟顶,塔柱四面开龛,龛内各塑像一尊。前面释迦佛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其余三尊形态各异神态自若,腰细面圆,方颐突出,属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束腰莲座之上,较前者造型高大,金面丰腴,体态端庄,均内着“僧祗支”下着裙,外着袈裟,其造像特点大抵为晚唐和五代遗存。南北两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七至九排,计有千尊,置于泥塑假石台布之上,故有“千佛洞”之称。前面表层壁画四个菩萨为清代作品。窟前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紧接石窟……[详细] |
介绍罗什寺塔矗立在武威市北大街,是为了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在武威弘扬佛法、翻译经典的功绩而建造的。罗什寺塔最早建于后凉(386年~400年),塔及寺院在唐时大力扩建,明、清皆有修葺。其间于明代成为陕西凉州大寺院,英宗正统十年二月十五日,为罗什寺院颁发了大藏经,并下圣谕道:“刊印大藏经,颁赐天下,用广流传,兹以一藏,安置陕西凉州大寺院,永光供养”。此谕现完好保存于文庙内。现存罗什寺塔八角十二层,高32米,全以条形方砖砌成。从下起第三、五、八层均设门,顶部是葫芦形的铜质宝瓶,最上层东西各有小佛龛,龛内有佛像。巍然屹立的罗什寺塔,象征着武威古城悠久而文明的历史,也是15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详细] |
平堡古建筑群包括平堡隍庙、平堡隍爷寝宫、灯山楼、蜂窝楼、贞节牌坊。平堡隍庙位于靖远县平堡镇平堡村中心街北侧,始建于明正统三年(1438年),清康熙二年(1662年)重修,由堡子山迁至中心街,现存建筑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遗存。坐北向南,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由二堂、大堂、屏风门、大门自北向南组成完整院落,整体布局严谨,风格典雅,保存较完整。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平堡隍爷寝宫位于靖远县平堡镇平堡小学院内,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建筑坐东面西,硬山顶砖木结构。前檐四柱露明,廊两侧壁各设宽1米的小门,槛墙有两块原存砖雕,为蝙蝠、麒麟等图案,廊前悬挂清代……[详细] |
文县文昌楼文县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最为耀眼的是文昌楼,又称“魁星楼”,成为千秋阴平标志性象征,小城春秋的见证,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楼位于文县城东南角,雄踞10多米高的古城墙系明代初年所建,其造型雄伟、工艺精巧,蔚为壮观,为古建筑之精华,被誉为“白水江上第一楼”。文昌楼,坐北朝南,面临浩瀚大江,昂首万里云天,为木石结构的塔式楼阁,共三层,一二层为四角,有阁有廊;第三层为六角,有穹窿式阁厅。门雕窗花,精细玲珑,绚丽夺目,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楼的四壁镶嵌有古史题材的绘画,楼顶用彩陶琉璃瓦覆盖,楼角上悬着风铃,风吹穗摆,铃声悠扬,悦耳动听。文昌楼上有许多文联、匾额。王紫瞻先生撰写、书法家侯正……[详细] |
张家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达浪乡郑家坪村张家坪社。遗址东邻马家沟,西接郑家坪社,南依张家山,北接沙坡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50米,面积约22.5万平方米。遗址断崖上有灰层,散落大量的人骨、陶片等,根据散落的陶片特征判断此遗址属齐家文化。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良好,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0、唐汪遗址唐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唐汪镇唐家村以西200米处的山顶上,地势陡峭,为丹霞地貌,遗址顶部为唐家村山神庙旧址。遗址东西宽约40米,南北长约30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1956年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组成黄河水库考察队来调查时,胡浪生产队队长唐占林捐献了……[详细] |
大崇教寺位于定西市岷县梅川镇马场村,包括过殿、山咀庄白塔和御制大崇教寺碑。从现存寺院遗址看,原寺规模很大。寺外筑有高五米,厚三米的院墙,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寺院现存过殿5楹,为抬梁式硬山顶,绘画为密宗风格系清代建筑,长23.15米,进深8.1米,高8.5米。过殿南面有明宣德四年立的青石灰岩《御制大崇教寺碑》二通,一为汉文,一为藏文,规格及碑文内容均相同。碑额高1.25米,宽1.60米,厚0.57米。碑身高2.55米,宽1.20米,厚0.47米。碑座高0.90米,宽1.60米,厚1米,通高4.70米。碑身两侧刻有单线云龙纹。碑额顶部呈半圆形,额刻篆体《御制大……[详细] |
兰州府文庙又称兰州孔庙、圣庙。清乾隆三年设立兰州府,为此,兰州孔庙又称“府文庙”。府文庙坐落于兰州城的南门内,西临酒泉路,南临城墙根文庙巷,东临曹家巷,北临武都路,也就是现在兰州二中的校园内,占地达30亩。于兰州府文庙,在《甘肃新通志》中记录了它的建立年代——文庙在府治东南,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知州姚谅建,为州学。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县学,明洪武八年(1375)知县黄镇重修;正统十三年(1448)复为州学;指挥李进重修;嘉靖三十八年(1559)兵部副使彭灿、万历二十九年兵部副使荆州俊屡修。从历史记载当看出,兰州府文庙在1345年时就已经存在,迄今有近700年的历史。兰州府文庙经过历……[详细] |
哈达铺红四方面军长征旧址位于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由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部旧址、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哈达铺苏维埃政府旧址3处院落组成。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军部旧址位于哈达铺镇下街村318号,始建于1913年,坐北朝南,为当地传统四合院形式,院落南北长32米,东西宽14.7米,占地面积472.75平方米,由正房、东西厢房及两层前厅组成。哈达铺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哈达铺镇下街村205号,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形式,院落南北长23.7米,东西宽16.4米,占地面积410.4平方米,院落北侧为临街两层前厅,西侧为西厢房,南侧接巷道有一处后门。哈达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哈达铺镇上街村,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坐北朝……[详细] |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马蹄寺石窟群中,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 金塔寺石窟开凿在大都麻乡刺沟内的红砂崖壁上。共东、西两窟,均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详细] |
金龙坝遗址位于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头坝村头峡河口,系明、清时永昌东河地区农田灌溉的水利枢纽工程,对研究明清时期地方用水治水历史具有很高的价值。金龙坝遗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进行加固维修,由南向北开凿了一条引水隧洞,用来分水提灌。现在遗址附近的石头上依然保留着维修金龙坝时留下的纪念石刻,分别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据《甘肃永昌金龙坝水利工程遗址调查》等相关研究资料中不难看出,由于头坝村地势明显高于东大河河床,头坝人空守一河之水无法取用,勤劳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势后,借助山势,修筑了金龙坝,有效提升了水位,这样既不阻断河流,又保障了农田灌溉。这里也被认为是清代河西地区……[详细] |
“新城苏维埃旧址”就位于明代洮州卫城之内,是一处既具八百年古迹景观,又有现代革命史地意义的胜地,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城苏维埃旧址,旧称鞑王金銮殿,始建于十三世纪的元代,最早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时的行宫。其后是当地群众祭祀天地及民族英烈的场所,又称为隍庙。现存主建筑殿宇四座,即正北大殿,东西两侧殿,山门楼台和东西廊房。均为典型的高阶深廊,飞檐斗拱、复瓦彩绘的歇山式木质中式建筑。使这座历史建筑有功于国家民族,成为远近知名的革命胜迹的是二十世纪的中国工农红军。1936的8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在-、张国焘、-率领下长征攻占临潭,总部就设在这里,领导临潭人民掀起了工农革命斗争,在这里……[详细] |
高台烈士陵园由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亭,烈士公墓,纪念碑等纪念建筑物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坐落于有“塞上水乡、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城,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现占地面积200亩,馆内掩埋着红西路-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是目前全国反映中国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6万人(次)。2008年,纪念馆……[详细] |
西道堂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关镇西河滩村的西风山麓。大殿为20世纪90年代所建,系砖木结构,由前殿、大殿、小殿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以木起脊,歇山造屋,三殿各有特点,建筑面积约1073平方米,大殿廊宽4.5米,由40根直径60-75厘米的大廊柱回环,在大殿北侧有一栋两屋经书楼,面积约200平方米。尕路田大房子位于临潭县古战乡尕路田村。始建于民国32年(1943年)。大房子采用当地藏族传统“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风格倚山而建,坐北朝南,为四合院式的二层楼房,平面布局与藏式民居相似,但整体呈现出“回”字形结构。外部不施以其他装饰,充分利用生土材料和建筑形体上的起伏变化。大房子总计有大小房间54间……[详细] |
王进宝墓位于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玉湾村,坐北向南,处于东北高、西南低的滩地中,当地人称“将军坟滩”。墓葬及所存石雕建筑延伸约200米,神道宽约20米,原有17道石雕、建筑和造像,现存自北向南依次为:封土1座、神道碑1通(龟趺6只,螭首5块)、石牌楼遗址1处、石狮1对、文官石像1对、石马1对、石牌楼1处、龟趺1对、狮座2块、器械座1对、东西两处石亭遗址2处、石牌楼遗址1处、石狮1对、旗杆座1对、上马石1对。墓葬封土为圆形双丘,底径14米,高约3米,为与原配孙夫人合葬墓。另有家族墓距该墓6公里。王进宝墓初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历时三年建成,现存石雕及建筑惜毁于文革,但残骸基本完整,图案纹……[详细] |
白塔山建筑群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公园内。保存有白塔寺、三星殿、法雨寺、三官殿、凤林香袅牌坊、云月寺6处明、清建筑和1558年迁建、新建的一台“九曲安澜”敞厅(包括与敞厅相连的一、二台的亭、廊)、二台牌坊、三台大厅,以及凸起于峰峦之上的百花亭、迎旭阁、喜雨亭、驻春亭、五角亭、六角亭、东风亭、金山大殿十组建筑等,建筑面积约3021.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7826.19平方米。 白塔山因山顶明代白塔得名。建筑群始建于元代,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建。之后,明景泰及清、民国四百余年间,依山就势,建起三星殿、慈恩寺等十余组建筑(其中金山寺等已不存);1958年,市政府将兰州旧城改造中拆除的部分……[详细] |
地巴坪遗址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祁家集镇黄赵家村地巴坪社西50米处的山地上,其分布范围北至地巴坪台地边缘,南靠颠山,西至西沟与陈王家坪隔沟相望,东接东沟与黄家坪相邻,遗址南北约400多米,东西约800多米,总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1973年时由省博物馆文物工作组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墓葬66座,出土器物756件,其中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达399件,分别为骨器、骨珠装饰品等,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器物,有罐、壶、瓮等,施黑红彩,纹饰为圆点纹、弧线纹、旋涡纹、网格纹等,均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同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0月由州文物普查队进行复查时,在遗址地表上发现了少量的……[详细] |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1239年,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凉王。其久攻西藏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四祖萨迦·班智达来凉和谈。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和谈”。至此,西藏归顺于元,使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0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萨班居凉州白塔寺,并将其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使之成为凉州四寺之首,名“东部幻化寺”。萨班圆寂后,……[详细] |
陇西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南安乡李家坪村东50米。是一处周代文化遗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1965--1966年曾先后两次进行局部发掘,发现有墓葬、窖穴和灰坑,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夹砂灰陶绳纹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周文化的分布区域与发展有重要价值。西河滩遗址位于陇西县县城西郊西河西北面的一级台地上。台地高20米,上5米为黄土堆积,下15米为冲积沙层。遗址南临西河,北至台地边沿,西接西北铝加工厂,东至李家坪村。东西宽300米,南北长400米,文化层深0.5米左右。暴露遗迹有灰层、灰色绳纹陶片。出土文物有灰陶吊、盆、罐、骨、石器等,为西周文化遗存。1963年2月11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