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旅游

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青崖子沟岩画位于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大坝图村。岩画分布在长约100米、宽约20米的山沟中,共计3处、总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各种图案300余幅。岩画主要以凿刻技法制作而成,内容包括人物和动物两类。青崖子沟岩画时代跨度较大,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古代祁连山岩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的宝贵图像资料。2012年被酒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岩画所在三块岩石四周边缘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详细]
  吕家坪遗址 位于陇西县首阳镇。分属上、下吕家坪村。是两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遗址。上吕家坪村西500米渭河南岸台地上。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暴露有白灰面居址。采集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器表以素面为主,彩陶纹饰有黑彩条纹、旋涡纹、网纹纹,器形有尖底瓶、盆、钵、罐等。下吕家坪村西北300米 。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断面暴露有灰坑。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条纹、旋涡纹、网格纹,器形有旋涡纹尖底瓶、双耳罐、盆、深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详细]
  屈吴山朝云寺位于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清代多次维修。寺院为佛道合一寺庙,三面环山,依山而建,阶次分布,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寺院现存三官殿、白马殿、大佛殿、八佛殿、三清宫等建筑,建造精良,风格独特,保存较好,对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建筑特征、建筑工艺技术等有重要价值。1988年被靖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庙沟东侧山脊线,西至庙沟西侧山脊线,南至朝云寺大门基座南侧底边以南30米,北至戏台北侧山脊线。……[详细]
  秦安张氏民居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大城社区文化广场,始建于清代,布局为四合院,北面为主房,南面为侧室,东、西为厢房。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385.82平方米。南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布瓦顶,结构为五架梁,用两柱,前柱檐施额枋,平板枋,杭头及补间各用一斗。北房的建筑风格原来同南房,后改成单坡布瓦顶,结构为双步套单步梁,前后用两柱。东西厢房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该民居四合院样式保存较完整,保存着清代建筑风格,对研究秦安地区清代四合院的建筑形式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0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店古建筑群位于陇南市两当县杨店镇,主要由明清时期修建的何家作坊、米店、药房、银匠铺、车马店、余圣宫、福兴客栈等17处古建筑组成,分布在杨店全长700多米的主街道两侧。杨店古建筑群保存完整、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特点,较为全面的体现了古镇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宗族文化、商旅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红崖河沟底中心线以东5米,南至晒麦场南侧以南10米,西至国道316线东侧,北至杨店学校路北侧以北10米。……[详细]
  北城滩城址位于靖远县双龙镇仁和村西南3.5公里。地处黄河上游交通、军事的险关要隘。面积约3万平方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95米,南北宽155米。黄土夯筑城垣,夯层厚0.12--0.14米。墙基宽5.8米,残高3.3米,顶宽1米,南设城门,并有凸形瓮城,门外即为波涛汹涌的黄河。瓮城城墙夯层内夹有小砂石层,夯土层厚0.14米,夹砂层厚0.03—0.04米。城的四角都有墩台,北墙、东墙各有马面三个,西墙有马面两个,城内有道路、房屋遗迹和盆、罐、瓶、莲花纹圆瓦当残片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唐代军事防务和城建史有重要价值。……[详细]
  头天门牌坊位于定西市陇西县巩昌镇北关一心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光绪九年(1883)重修,建筑面积45平方米,坐西朝东,四柱三门,面阔9米,进深5米,主体建筑高7米,为木构单檐悬山顶门楼。梁枋上方悬挂楷书“北天第一门”匾额。头天门牌坊结构匀称和谐,地方特色浓郁,木雕、砖雕雕刻精细,是见证巩昌府历史演变的实证之一,对研究清末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8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牌坊基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细]
  天齐庙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徐家山森林公园内。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嘉靖十二年(1533)重修。原址位于城关区张掖路山字石,1988年因旧城改造迁建现址。依原布局分布,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中殿、后殿组成。其中后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悬山顶,前抱厦勾连搭。比例适宜,造型美观,气势宏伟,保留了早期建筑特征。1984年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庙围墙外侧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细]
  通渭中学木楼位于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城关村中学,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通渭籍教育家阎文丞在创建通渭中学时修建。建筑面积536.64平方米,坐东朝西,为单檐前出廊卷棚硬山顶式建筑,共2层,面阔7间,通长25.8米,进深2间,通宽10.4米,通高8.6米。该建筑是通渭县唯一的民国时期木结构建筑,也是通渭教育发展史的历史见证。2015年被定西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木楼基座四周底边为基准,向东、南、西、北各延伸20米。……[详细]
  华年城址位于舟曲县立节乡花年城村东南约1.5公里。又名华严城、华阳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390米。面积17550平方米。尚存墙垣总长400余米,墙体夯筑,基宽7米,残高4.7米,顶宽3.5米,夯层厚0.1--0.18米,夯层中夹横木。城四角有烽火台7座,最大一座为四棱台体,底边长16米,宽8米,高9.8米,其余均为正棱台体。底边长4米,残高6--9米,烽火台均为石块垒砌而成。城周围采集有泥质绳纹灰陶罐、板瓦、“天当司马”铜印、铜镞等。城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城建史和建筑技术有重要价值。……[详细]
  李虎墓位于天水市清水县白沙镇鲁湾村,为隋代上州刺史李虎之墓,坐北朝南,墓冢封土呈圆锥形,底面为边长7米、高0.5米的正方形基座。出土墓志及墓志盖,现存于清水县博物馆。其中墓志铭曾于清道光五年(1826)被掘出,后被回填墓中,1929年省通志局对李虎墓进行清理并录入墓志内容。墓冢前现有石碑1通,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大隋使持节骠骑大将军慎政公讳虎之墓”,另有1993年复制的墓志铭立于墓前。李虎墓保存完整,墓志铭文清晰,对天水地区隋代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1982年被清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葬基准点为基点,向……[详细]
  新堡庙位于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新堡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光绪年间多次修复,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由玉皇楼、菩萨楼、三阴宫、偏殿、小配殿、大配殿分前中后三院组合而成,共9处22间。新堡庙布局科学合理,造型小巧别致,时代特点明显,石刻浮雕、砖雕技艺精湛,保存完好,是研究陇东地区清代建筑形制、布局、彩画、雕塑的实物依据。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东侧配殿东墙外侧以东10米,南至玉皇楼南墙外侧以南30米,西至西侧配殿西墙外侧以西10米,北至菩萨楼北墙外侧以北10米。……[详细]
  人民街古建筑群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南关社区人民街,为清代商贸街建筑群。由街道、临街商铺及院落构成,街道东西长454.8米,南北宽8.4米,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沿街分布商铺59座180间,其中南侧26座81间,北侧33座99间,较大的商号有“万顺马”、“复兴成”等20余家,此外还有其他民居9处15座,总建筑面积约5500平方米。临街铺面多为单坡硬山顶,三开间或五开间,铺面后连接四合院。人民街古建筑群我省现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商业街区,对研究当地清代以来商业发展史、商贸活动、商铺建筑及民居等有重大价值。包括1—11号、15—21号、26—41号、45—69号、73号、74号、76—80号、87—……[详细]
  甘肃举院位于兰州市城关区临夏路北翠英门。是陕甘总督左宗棠为解决甘肃乡试,经批准陕甘分闱而于承兰州翰林曹炯募银修建的。光绪元年(1875)建成。原占地13万平方米,坐东朝西。现存观成堂和贡院至公堂。观成堂占地323平方米,坐东朝西,面阔三间(19米),进深三间(12.5米),灰瓦歇山顶,高14米。至公堂占地600平方米,坐东朝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十六檩四步廊悬山式,高15米,青瓦顶,前檐用一翘一升斗拱,不用座斗。门楣悬左宗棠书“至公堂”木匾。陕甘分闱与甘肃举院的建立,为发展甘肃文化事业起了很大作用。……[详细]
  嘉峪关酒泉航空站旧址位于嘉峪关市新城镇横沟村西侧,由前苏联帮助设计的通导塔台、候机室、生活区(15套房屋)组成,建筑面积2501.79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是西北现代航空史上建设较早的机场之一。1936年,为打通苏联援华物资进入的空中通道,国民政府空军在酒泉城西北50里处的横沟屯庄选址修建“国民政府空军第十四总站”军用机场(该地今属嘉峪关市所辖)。抗日战争期间,该机场作为苏联支援中国人民抗战的重要交通枢纽,承担了苏联援华作战飞机起降停留、物资运输和中转加油等工作,为兰州空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丈地均粮碑 位于舟曲县城北街。大理石质,圆首,座佚,碑高1.7米,宽0.76米,厚0.17米。大明万历十年(1582)立。碑阳额篆“丈地均粮碑记”,边刻麒麟图案。碑文楷书竖行20行,每行38字,记载巩昌府策奉陕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之命,在西固境内丈量田亩和依规纳粮的情况,详载了面积和富地、民地各纳粮的数额。碑阴额篆“碑阴之记”4字,碑文楷书竖行29行,每行49字,记载实行丈地均粮的原由、经过。欧阳策谨识,杨松同立石,杨居书丹并篆,石匠孙凤歧。碑文保存完整,对研究明代后期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有重要价值。……[详细]
  苏家台遗址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柳湖乡吊庄村西600米。是一处河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甘肃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陶片为泥质和夹砂红陶,饰细绳纹,彩陶纹样有弧线三角纹、网格纹,器形有尖底瓶、碗、罐、钵等;齐家文化陶片为泥质、夹砂红、灰陶,饰绳纹、篮纹,器形有单耳杯、罐、豆等。另外,该遗址曾出土陶祖、陶网坠;石器有斧、纺轮、石球,此外还有骨锥。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庙底沟类型的分布、发展及其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老道呼都格岩画分布于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共计12处、118组、590余幅图案,制作技法包括凿刻、磨刻和线刻三种,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物和各种神秘符号等三类。这些岩画意境古朴、形象生动、粗犷有力、风貌独特,活的情景,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古代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古代河西走廊境内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宗教、艺术提供了材料。2017年11月8日,入选甘肃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老道呼都格井为基点,向东延伸2500米,向南延伸200米,向西延伸1005米,向北延伸1000米。……[详细]
  治平寺天圣铜钟位于平凉市崆峒区治平寺。寺院已毁,不知原址,仅存钟。抗日战争时期,钟移至东门楼,用为报警,解放初期迁至柳湖。1981年移宝塔院(现区博物馆)建亭保护。钟为北宋天圣七年(1029)铸。高1.7米,口径1.14米,沿厚0.85米,为青铜质,重约1500公斤,钟顶有兽首钮,口沿为连弧六角形,钟身有莲瓣纹、团云纹、圆形纹饰和“皇帝万岁”、“乘佐千秋”、“国泰民安”及当时地方官员名称及佛像、狮子、天王等图案,造型古朴,浑厚大方,图案形象生动,刻工精美。保存较好,对研究宋史和宋代铸造工艺有重大价值。……[详细]
  地埂坡墓群位于张掖市高台县罗城乡河西村西南2.8千米黑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初步统计,在320万平方米范围内分布有墓葬30座。2007年9月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群中5座被盗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葬结构大致相同,由墓道、照壁、墓门、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等构成,有的前室附设有耳室,大多沿斜坡墓道向下横向在生土层开掘墓室。已发掘墓葬多在生土上直接雕凿仿木结构墓室,三座绘有壁画。出土金博山、铜连枝等构件、铜车马器构件、石龟、骨尺等文物。地埂坡墓群对研究魏晋时期的丧葬礼俗提供了实物依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