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在廷故居位于宣威市西城下街57号。建筑坐东向西,由大门、前院、二门、正厅、对厅、厢房、佛堂、雕像组成一楼一底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图片大门,位于故居东南角,为垂花门,歇山顶,小青瓦屋面。大门上方悬挂题有“浦在廷故居”的牌匾。前院,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8米。院子西半部为绿地,种植花木、草坪。院子东端临街建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一层瓦房,2开间,通面阔7.2米、通进深5.7米。二门,设于南厢房明间后檐墙上,属“随墙门”,上方悬挂“少将第”匾额。在护国运动时期,浦在廷积极支持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领导的护国运动,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北伐运动,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厅,单檐悬山顶穿斗式土……[详细] |
三台洞古建筑群位于宣威市西泽乡西泽村委会黄家台子村回龙山东南面。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依石灰石山岩用铁链将木柱固定于岩石之上,分别由玉皇阁、文阁、武阁组成建筑群。因回龙山东麓岩壁有5个天然石洞,纵横均分为3层,当地群众依洞就岩建立寺庙,故称“三台洞”。玉皇阁,位于三台洞古建筑群中部,五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5层,28.3米。底层为斋房,10开间,通面阔27.5米,与武阁通连;二层为大雄宝殿,3开间,供奉佛教三世佛像,左后侧洞中塑十八罗汉神像;三层为财神殿;四层为观音殿;五层为玉皇阁。三至五层通面阔均逐层向上递减。文阁,位于玉皇阁建筑群右侧,四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4层,24.12米……[详细] |
攀枝嘎“农业学大寨”旧址位于宣威市普立乡攀枝嘎村委会驻地。旧址由招待所、礼堂、大寨地等组成,分布面积约566950平方米。招待所,坐南向北,单檐悬山顶石木结构,共2层,7开间,通面阔29.4米、进深10.15米。礼堂,坐西向东,单层石木结构,通面阔19.4米、进深11.9米。南面设有宽约5.8米、高0.71米的半圆形主席台。礼堂可容纳观众400余人。大寨地分布于村委会周边山上,总面积约850亩,均在喀斯特地貌的坡地上靠打、炸、砌、挡开辟而成。攀枝嘎“农业学大寨”开始于1969年,经过4年艰苦奋斗,粮食总产量翻番,经济收入增长83%,成为云南省乃至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云南省基层干部纷纷到此……[详细] |
尖角洞是3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原始人遗址,位于集镇南500米处的小红山腰部,系石灰岩溶洞。1983年7月,文物普查组在洞内发现一批石器和陶片,并采集石器3件,石锛6件,穿洞石刀1件,打制石器1件,均为磨光石器。经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认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洞中文化大体分为两层,上层为近现代堆积层,在大量的石灰岩角砾碎块和石灰华碎块中混入大量陶片和石器;下层多为器物碎片,炭屑和动物骨骸,黑褐色砂质土中杂入少量石灰岩角砾碎块和石灰华碎块,洞内分为生活区和住宿区,是云南发育完备、保存得较好的文化遗址之一。从出土石器、陶片的形式可看出,尖角洞遗址具有滇池和昭通两种文化的特征,属于滇池区域向滇东北过渡……[详细] |
东山寺位于宣威市以东5公里处的东山山腰,是一座佛教、道教两教合一的建筑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风景区。东山寺又名松鹤寺,始建于明初,由祖师殿、灵官殿、大士阁、白斋洞、回廊、海会塔等主要建筑物构成。游览东山寺最好是沿着小路蜿蜒而上,虽然道路坎坷,却有着无穷的妙趣。据说游东山寺,能使人吉祥快乐,所以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游东山已成为宣威当地的一种习俗。云南曲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