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宜昌市秭归县凤凰山,北枕高峡平湖,西和南依秭归新县城,东连三峡大坝,景区总面积33.3公顷,总投资3.3亿元。2013年1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接待人数达108万人次,其中外宾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内屈原祠原址在秭归归州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7月,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屈原祠迁建至归州镇向家坪,更名为“屈原祠”。2010年1月16日,三峡湖北库区规模最大地面文物屈原祠竣工,屈原祠等24处古文物已全部复建完成,三峡湖北库区文物……[详细] |
鸣凤西城墙是我县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完整的古城垣,也是我省县一级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现存城墙为南北走向,南起原县木材公司,北至老客运站,全长600米,城门门洞高3.45米, 底宽3.6米,呈拱型,门洞处城墙8.4米, 高4.2米,“城墙外为青砖砌筑,内侧则垒土围城”。 鸣凤城墙建于明成化二年至五年(1466-1469),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主要是为了设兵备御,至成化四年(1468),县治从亭子山(今旧县镇)南迁于此,遂大规模筑城建镇,取名“鸣凤”。据史料记载,当时县城“城墙砌以砖石,高一丈二尺,周八百余丈,设四门”,“筑雉堞环列,因河为池,门四,东景和……[详细] |
万里茶道五峰段。(1)五峰精制茶厂(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钟岭路3号)。保护范围:自五峰精制茶厂文物本体墙基向外延伸,北抵钟岭路公路,东抵古潭路,南抵原渔洋关镇小学,西抵王青俊民居墙脚。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北延伸20米,向东延伸20米,向西延伸10米,向南延伸至下街街道。(2)汉阳桥(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曹家坪村八组)。保护范围:自桥墩基向北河道上30米,向东南河道下30米,西距桥头20米,东距桥头10米。建设控制地带:北南上下河道自保护范围向外各延伸100米,桥头东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桥头西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3)汉阳桥段古茶道(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详细] |
麻池革命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麻池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根据地之一。1931年2月24日,中共长阳县委根据湘鄂西特委的指示,成立“长阳县苏维埃政府”,地点设麻池,主席李金畲。长阳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肃反、土地、财粮、经济等办事机构,现存中共长阳县委旧址、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长阳县妇女协会旧址。中共长阳县委会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97.8平方米,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硬山顶。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66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顶。长阳县军事委员会旧址,为两层土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约150平方……[详细] |
杨家河兵寨群。(1)李家寨(宜昌市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四组)。保护范围:东至东寨门前20米,西至西寨门前50米,南至山寨悬崖边,北至寨子围墙边。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东寨门前山脚与马家寨交汇处,西向外100米,南、北至寨下山脚。(2)白马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白马寨中心为基点,南、北两面各向外延伸120米,东、西两面各向外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北起灰色塞山沟,东、西、南面以白马塞自然山沟为界。(3)大寨(夷陵区黄花镇杨家河村六组)。保护范围:以寨门为基点,向北延伸至与白马寨入0-汇处,向东、西延伸至大寨悬崖脚,向南延伸80米至大垭包……[详细] |
长乐城墙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香东村,清代城墙。长乐城址坐东南朝西北,面积10万平方米。据《长乐县志》载:“长乐自雍正十三年改土后,乾隆元年设县,二年始凭山涧相势与筑期竣工。周围六百一十二丈,设三里四分,高一丈五尺八寸。平地二百八丈,山上四百四丈,高九尺八寸。城门有四。东曰曦和,南曰薰风,西曰昭化,北曰镇安。”城墙及城门均用-青砖和打制青石条砌筑而成。现存西北山岭城墙和曦和门城台。城墙残长200余米,残高0.5米至2米,宽1.2米至1.5米。羲和门城台高5米,拱跨3.25米,宽5.64米,内高3.5米。该城墙对研究鄂西地区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民族融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 |
城背溪遗址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吴家岗村东北5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为城背溪文化命名遗址。1983、1984年发掘。发现灰坑、灰沟。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有斧、锛、凿、球、网坠等,骨器有针、锥、钎等;新石器时代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炭灰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红褐陶,纹饰有绳纹、压印纹、刻划纹及镂孔,器形有罐、釜、盆、盘、碗、钵支座等。出土商代石器有斧、锛、凿、钺、拍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和黑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觚、瓮、罐、豆、灯座形器等。(第三批)……[详细] |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村。1931年2月末,红二军团决定集二、六两军共万余人于枝柘坪地区整训。3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整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仲夏任政委。旧址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24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为门厅,后为堂屋,中间夹一天井,两边辅以厢房,硬山布瓦顶,布局对称。枝柘坪整编诞生的红三军,不仅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红二方面军的基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旧址是研究红三军孕育过程的重要实物。……[详细] |
虎牙山盐运纤道位于宜昌市猇亭区虎牙滩村西100米。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荆州知府邱天英主持修建,同治十二年(1873),兵部尚书、湖广总督李瀚章为提高盐输入量增加税收以资弥补军费支出而重修。纤道位于长江北岸虎牙山下,东起鹰子坳,西至狮子头,全长约1500米,宽约2米,临江岸边有石柱护栏。纤道西螺丝山立有“重修宜昌府虎牙滩碑记”石碑一通,青石质,圭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通高2.76米,宽1.07米,厚0.17米,碑文楷书28行850字,记李瀚章视察虎牙滩并拨款重修事。囗希钟撰文,王肇基书丹。(第三批)……[详细] |
万福垴遗址位于宜昌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周代遗址。南北长约980米、东西宽约575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2012年6月基建过程中发现铜鼎一件、编钟十一件,其中一件编钟刻有铭文“楚季宝钟厥孙乃献于公公其万年受厥福”。随后进行了发掘。出土陶片以夹细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主要为灰胎褐陶、褐胎黑皮陶、灰黑陶、磨光黑陶等,纹饰以绳纹最多,网格纹次之,少量弦纹、暗纹、乳钉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豆、簋、盆等;石器有石片、石球、牌型器等;铜器有箭镞等。该遗址面积较大,内涵丰富,为研究早期楚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详细] |
肖家山墓群位于枝江市七星台镇肖家山村,东周、汉、晋代墓群。包括肖家山墓地、杨家山墓地、谢家山墓地。肖家山墓地位于七星台镇肖家山村二组,面积约10万平方米,墓葬分布密集,已发掘23座东周、汉、晋时期墓葬。杨家山墓地位于七星台镇肖家山村三组,面积1.3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泥质灰陶豆柄、器口沿、器腹片等,属东周时期墓地。谢家山墓地位于七星台镇肖家山村四组,面积2.8万平方米,地表暴露墓葬7座,皆为竖穴土坑墓,为东周时期墓葬。该墓群面积较大,墓葬数量较多,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赵家湖古墓群位于当阳市河溶镇赵湖村东。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赵家湖墓地、金家山墓地、郑家洼子墓地、李家洼子墓地、杨家山墓地组成。1973年至1979年发掘294座中、小型竖穴土坑墓。墓葬形制有一椁一棺、无椁并棺、无椁单棺、无椁无棺四类?,葬式均为仰身葬。237座墓出土随葬品,按质地划分有陶器、铜器、锡器、铁器、玉器、石器、料器、水晶器、漆木器、竹器及丝麻织品等,以陶器、铜器为主,共计2500余件。墓群时代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晚期。(第三批)……[详细] |
归州城遗址位于秭归县归州镇。明、清代遗址。归州城是明清时期秭归县治所在地,整体形似葫芦,俗称“葫芦城”,以红砂岩条石沿山势起伏而筑。现存城墙是嘉庆九年(1804)所建、光绪年间重修。三峡工程蓄水前,可见长度约1500米的城墙和“迎和”、“景贤”两座城门。三峡工程兴建后,两座城门被搬迁至茅坪凤凰山,城池大部分被水淹没,北部部分城墙暴露在水位线上。归州城遗址是三峡地区现存保存较好的古代县城,体现了三峡地区的传统文化风貌,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详细] |
杨守敬墓,位于宜都市花庙乡龙窝村。1915年,杨守敬在北京去世,第二年遗体归葬于此。原墓1960年被毁。现墓为1987年当地政府重建。墓呈半圆形,底径2•5米,封土高1•7米。墓前立三厢碑一座,碑东向,高3•1米,宽1•95米。碑首刻杨守敬遗像,碑阳刻“杨守敬先生之墓”,两侧刻“重修杨守敬先生墓碑记”。碑前有石香炉、拜台各一个,左右立石狮一对。墓地占地面积130平方米。……[详细] |
圆通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界岭村。始建于元代,清康熙、光绪年间重修。现仅存山门、主殿及数通碑刻。山门,面阔三间14.3米,进深一间7米,抬梁式构架,硬山布瓦顶。门额嵌石匾,阴刻楷书“圆通禅寺”。后殿,为寺主体建筑,面阔三间14.85米,进深三间11.86米,抬梁式构架,悬山布瓦顶。殿前有石经幢一对,形制相同,通高1.94米。该寺是三峡湖北地区显见的禅宗寺庙,对于研究佛教在三峡地区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
鸣凤塔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龙舟坪村,清代石塔。清同治二年(1863)至四年(1865)知县景汇、陈维模率乡绅刘文源、方可儒、李芹芳、李植达等人修建。八角七级楼阁式,通高27.5米,塔基边长4米。塔门面南,拱形,高2.2米,门额嵌楷书“鸣凤塔”石匾。二层以上每层交错设二拱门,余壁设龛浮雕坐佛。该塔设计精巧、风格独特,佛像雕刻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详细] |
秭归楚王城遗址位于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村东南100米,东周遗址。地处长江南岸山顶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址平面近椭圆形。残存城垣约100米,底宽3米,残高4·2米左右,其中部有宽约2·5米的缺口。城内西北部有一不规则形台基,残高3米,面积约3600平方米。城内采集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鼎、钵及筒瓦、板瓦等。(第三批)……[详细] |
石门洞石刻石门洞位于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干溪村,又名龙王洞,为宜昌八景之“灵洞仙湫”,明初被太祖朱元璋“敕赐灵济”。洞口朝南,宽76米,高22米,深75米,因自然力作用而形成三级阶梯状。洞内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碑刻40余通。其中以“列岫丛青”碑、“游石门洞记”碑和“重建灵济殿记”碑等最为著名。该洞是明清时期鄂西重要的道教文化活动场所。(第五批)……[详细] |
王家祠堂位于兴山县峡口镇建阳坪村。清代建筑。四合院式布局,面阔三间13.5米,进深16.37米,由门厅、堂屋、厢房、天井组成。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青瓦顶,两山设如意山墙。正立面采用灰塑牌楼装饰贴面。祠内存有“王氏宗祖历代昭穆位”碑和王氏第十一世王尧祚墓碑二通。该祠堂历史沿革清楚,对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五批)……[详细] |
桃源塔位于秭归县茅坪镇陈家冲村,清代砖塔。坐北朝南,六角七级楼阁式,高约15米。塔门面南,拱形,门楣上方刻“古桃园”三字,落款:“陈姓、黎姓修建于清同治三年”。门内有阶可上至第六层,除第一层设大门外,每层在不同的方位各开一小窗。塔顶六角均吊有铜铃。该塔是目前秭归仅存的两座古塔之一,保存较为完好,为研究秭归古代塔类建筑提供了重要资料。……[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