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运河古纤道,全长约1800米,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年间,所以又称“至正石塘”,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驳岸的巨型青石即为元代遗存。吴江运河古纤道,位于吴江汽车站的东侧。一位当地的王姓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原先遍布夹竹桃和杂草,没有路,也没有人。但,就在几天前,一些工人过来忙碌开来,除去杂草,才有了今天这段长约200米、宽5米的平整土地。这便是古纤道。斑驳的大青石,远远延去。这位村民很夸张地做了个纤夫拉纤的造型,说,几百年前,那些沉重的船只就是靠纤夫这样艰难地拉动。说话间,他又弯下身,说,身体放低了,才有力。历史不会重现。但青石板上凹与凸,倒也能让人有些联想──那些凹处,怕是纤夫粗硬的脚趾力透……[详细] |
大觉寺桥位于原吴县车坊大姚村大觉寺遗址前。桥始建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元至正十一年(1351)重建。梁式石桥,面为武康石,基础为青石,其金刚墙以块石错缝累迭而成。宽2.70米,长5.15米。桥面由五块略带拱势的长石条组成,中间三块较宽,两侧各有一块略高,组成沿口。沿口石侧面雕饰精美图案,东侧为二龙戏珠,西侧为宝珠、蝙蝠、仙人、天马等。梁头雕捧钵金刚力士,形象十分古朴。大觉寺桥是研究宋元财运雕刻艺术和建桥技术的宝贵实例。1995年4月19日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栖贤巷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相传该村曾是秦末遗民商山四皓之一东园公隐居处。现在存留的只是栖贤巷门,即是东园公隐居于此经常出入山上的一条街巷。巷门就在街巷的北端,巷门跨巷而建,砖木结构,硬山顶。面阔一间,进深四檩。四周设青石压沿,中间小砖铺地。立柱四根,下置青石扁平础,柱身略呈梭形,柱头带卷杀,上置栌斗,四角刻海棠曲线,施雀替,支承脊檩。柱前出一担梁及“丁头拱”挑起檐檩。前、后柱之间,以月梁和穿插方相连结。后柱柱头置栌斗,承檐檩。月梁梁肩正中施单斗雀替承檩。后柱旁有门臼,现门已佚,前后柱之间设坐板,供人憩息。听说村中建有东园公祠,门楼正面书“东园公祠”四字楷书大字,背面横额为“商山领袖”四字……[详细] |
涵村店铺位于村中街上。店铺面阔3间,宽10.28米,进深七桁带前后廊7.08米。硬山搏风造,板瓦顶,柱圆作,柱头有覆盆形卷杀,无坐斗。檐柱系梓木,础为青石提灯形,金柱楠木质,径28厘米,高3.45米,木质柱础。山柱均落地,柱础木质。梁系银杏木,扁作、月形、刻纹。五架梁镶嵌在步柱槽中,下置垫、丁头拱。五架梁上施斗拱,垫荷叶墩,承支三架梁。山架梁上施方童柱、斗拱,以承脊桁。童柱四角刻有花瓣纹,鹰嘴作圆弧形刻卷草图案,山间饰不透雕的山雾云。金、檐柱之间,有扁薄月形步梁连接。山柱间亦以单步月梁、枋子相攀连。梁、斗上均搁置桁檩,间嵌水浪儿形式的替木或托桁枋,附以方椽,组成了整个梁架结构。铺面往里缩进一架……[详细] |
五峰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众多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园林之一。五峰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耸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岩洞等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该园屡易其主,惜抗日战争前后既散为民居,年久失修,现已荒芜,建筑坍,水池填塞,古树枯死,二座石峰倒地。1983年曾对峰石进行过保护性维修加固。2002年10月22日,五峰园……[详细] |
王锡爵故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现存门屋(俗称“太师第门楼”)与王氏宗祠三进,门楼面阔五间,门厅左右为上下二层,这种门楼的式样在江浙一带是绝无仅有的。该建筑为明代万历首辅王锡爵的府邸。王锡爵(1534—1601),字元驭,太仓人,是明代万历朝较有影响的相国。王氏一门英才辈出,王锡爵曾孙王掞在清康熙年间亦官至大学士,人称“祖孙宰相”、“两世鼎甲”;王锡爵之孙王时敏、王时敏之孙王原祁是名闻海内外的娄东画派“四王”中的代表人物。此建筑也是“四王”领袖和娄东画派创始人的出生地。因此该建筑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故居还内设有太仓历代碑廊,保存有元代赵孟頫书法石刻。2002年10月22日,王锡爵……[详细] |
申时行墓在苏州历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且保存较完整,在江南罕见。申时行(公元1535~1614年),字汝默,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在苏州出生的大官僚(明苏州状元)。申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考中状元后,步步高升,官至礼部尚书兼大学土,卒后加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等职。万历本年为立太子问题遭人弹劾,辞官回苏,投后称申文定公。申墓坐落在吴山东麓周家桥西,群众俗称申家坡。这座墓占地百亩以上,封土高出地面丈余,前有石砌的空层石阶,原来墓道两边列有墓表牌坊及石人、石鲁,墓铜门正中为神道碑亭和享堂,神道碑亭内树巨碑,上 书“明太师申文定公神道”,碑亭后享堂五间均是明代建筑,堂内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详细] |
遂高堂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横金桥。原是明代隐士王铨的住宅。王铨,字秉之,东山人。曾被选为杭州府经历,但他不愿做官,不去赴任。时其兄王鏊在京任职致词给他,其中有“输与伊人一着高”之句,遂将第宅命名为遂高堂。原有东望楼、远宣堂、遂高堂等多幢建筑,现剩布局于一条纵轴线上的门楼、遂高堂大厅和后楼等建筑。门楼为砖石建造。门框上方,以手-形的砖雕件出跳,并叠涩刨有枭混线的砖数层。上做花边滴水屋檐和细巧的皮条脊。照墙浑水做,上方部饰有类似“盘肠”的菱形纹和“笔锭”图案。大厅面阔五间17.1米,进深8.2米,各间面阔分别为:明间3.8米,次间3.2米,梢间3.45米。通进深8.2米。其中前廓深2米,……[详细] |
行春桥,是宋代修建,位于苏州石湖风景区上方山路的一半圆拱薄墩九孔连拱长桥。桥为东西走向,全长54米。中宽5.2米,中孔净跨5.3米,矢高26米,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越城桥西,跨石湖北渚,系九孔石拱桥,初建于宋。每逢农历八月十八,相传可见该桥每个桥洞中各有一个月亮映在水中,其影如串。“石湖串月”盛会已成吴地民俗。行春桥始建年代无考,南末淳熙十六年(1189年)重修时,诗人范成大作记。其地山清水秀,波光塔影,景色宜人。范成大《行春桥记》称:往来憧憧,如行图画间。凡游吴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末始游者无异。明成化、崇祯间再修。1949年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拆去桥东四孔,1953年修复,……[详细] |
陈墓区公所旧址位于锦溪镇天水街与下塘街转角处。民国初期,昆山县、吴县陈墓各设自治乡公所,由乡董主持日常事务。民国十八年(1929年),昆山县陈墓为第六区,陈墓另设镇公所。民国二十五年至二十八年(1936-1939),昆山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在陈墓乡。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1946),昆山县第十一特别区区公所设于陈墓。吴县区公所,另设乡公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公所用为基督教堂的昆山浸信会分堂。解放后,教会活动停止,现为民居。“陈墓区公所”从市保到省保陈墓区公所旧址现存有前后二层楼房两座,硬山式顶,占地面积220平方米。……[详细] |
玉龙桥位于昆山玉山镇东门外,跨古娄江。建于梁(公元527年-528年),在清顺治十二年(1655)重修。桥始建于梁大通年间(527-528),清顺治五年(1648)塌圮,顺治十二年(1655)由乡人周思、卢荣增出资修建,道光八年(1828)又重建。桥为花岗石质地三孔拱桥,长40米,宽4.3米,中孔跨度11.8米,两边跨度各7米,高7米,南北引桥为15.6米和11.5米。桥面中央桥心石上有八卦风火浮雕图案,反映了百姓信奉神仙,冀求吉祥的美好心愿。三孔石拱型结构,拱券作纵联分节并列砌筑。共砌石阶72级。两堍均有东西向石阶引桥。桥面中央雕八卦风火图案,中孔顶部雕二龙戏珠纹,16根望柱均雕纹饰。桥面中……[详细] |
张士诚纪功碑,位于人民路652号的报恩寺塔东北隅碑亭内,1957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吴门表隐》所载,此碑为元末江南富豪沈万三所置。近代金松岑等学者对图中冠服器物作索隐考证,断定其为元代雕刻,并认为刻的是至正十九年张士诚迎接元使伯颜的场景。张士诚纪功碑,亦名陵平造像碑、张吴王纪功画像石刻,又称报恩寺石堪造像,俗呼石家堂。原在报恩寺山门左,19l9年移人寺内,1924年建碑亭,1985年改建为石柱木梁攒尖顶方亭,1987年在碑四周加设木栅。碑高3.06米,宽1.46米,厚0.4米,青石质。自上而下画面可分四段。第一段,祥云缭绕中并肩立12人,身后张华盖七具。第二段,中为重檐歇山顶正殿,殿……[详细] |
毕厅位于昆山城内的柴王弄21号,南临柴王弄,后临东塘河,始建于清中期。解放后,毕厅由驻昆部队占用。原第一进沿街门屋以及第三进临河楼厅,毁于上世纪80年代的城建,现存的仅是第二进大厅。1991年6月15日,县政府与驻昆部队双方签定了调换土地的协议,毕厅划规昆山文联的书画院使用。“毕厅”昆山城区唯一的清中期宅第毕厅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积1345平方米。主厅“诚德堂”五间带东西两厢房,南北双坡硬山建筑,梁架扁作,前有廊轩,凤云纹云头。2012年,在主厅诚德堂的后面,增建仿古二层“桂峰小筑”,作为办公场所。现占地面积1507平方米,建筑面积940平方米。1991年,毕厅列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详细] |
维新遗址是位于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维新村的一处古文化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2003年维新村基建时在郏家屯土墩发现,之后太仓市政府收回土地,停止基建。经考古研究,冈身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形成,这是太仓首次发现石器时代的遗址,大大向前推进了太仓的人文历史。2007年启动了占地约1.5万平方米的保护工程,并修建了建筑面积630平方米的遗址陈列馆。良渚文化时期的土台和红烧土遗存是维新遗址的主要遗存,出土文物有陶器、骨器、石器等。在T1525探方的第七文化层发现的石箭镞是当时的远射武器,约公元前2500年,为冷凝岩制成,扁平柳叶状,良渚文化遗存。在T2413探方的红烧土堆积下层发现了几何印纹灰陶罐,约公……[详细] |
楠木厅位于东山镇中心,厅名念勤堂,原属宋姓所有,全宅以厅历史最早,惜无文献记载,不知确建年代。从其形制可称明代建筑。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厅均用楠木为材,故又称“楠木厅”。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12米,前轩后廊,平面呈矩形。外观为二坡硬山顶,山面墙顶饰以博风装饰。屋面坡度平缓,立于台庭之上,施石踏级二步,整个建筑稳重又壮丽。檐柱做抹角方形,下置青石仿木柱础,称“提灯形”,其他均做园形直柱,鼓形石础柱下用木櫍,柱头做卷杀复盆形。梁多做月梁,梁架、柱、檩间的搭接处多置大斗或加斗拱,或大梁下置木雕荷叶墩及驼峰。六架梁下两端用垫木和斗拱承托,拱首左右横出木雕透空花板,脊檩两端加有三……[详细] |
蔼庆堂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王洗马巷7号,即万氏宅园。是带有园林风格的典型民居庭院,始建于清末,传为光绪年间河道总督任道镕的别墅,后归万氏所有,因此也称万氏花园。坐北朝南,原为三路四进,从大门入内,依次是中路的门厅、轿厅,再往里,中路、西路各存一座五开间的楼房。此处宅园的精华包括东部的园池和东南一隅的书斋庭园。现有建筑面积2340平方米。中、西路今各存五开间楼一座,东路庭园中山池虽废,建筑犹存。花蓝厅面阔三间10.4米,进深10米,满堂轩,格扇、挂落均为银杏木雕刻。水榭装修亦佳。书房一隅自成院落,占地近300平方米,厅、廊、假山、花木具备,迂曲而有层次。书斋四周设置格扇和槛窗,四面均可赏景。靠东墙堆……[详细] |
熙庆堂熙庆堂位于东山杨湾镇。原有门厅、大厅、门楼、前楼、后楼及附房等建筑组成。现还剩建筑年代较晚的前楼,砖雕门楼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后楼等建筑,楼内居住着18户居民。门楼:比较高宏,砖木结构,哺鸡脊。做法精细,定盘枋和斗盘方上贴做细方砖,雕刻变体如意头纹,转折都成直角,线条都用直线。枋下的“垂云”,也为直线如意云纹。中间原有带记年的门额(现字已被铲平,不可辩认)。兜方中饰“八宝”图案。后楼是该堂现存建筑的重点。平面:通面阔17.40米,五间。通进深8.50米,楼下前廊深1.80米,明间前施踏步一级。后廊深1.20米,明间后廊设楼梯,楼上前廊深1.10米。楼下各间之间均立墙隔断,楼上明,次间一统……[详细] |
张陵山遗址,在吴县甪直镇西南2公里处。1956年发现,1957年南京博物院复查。张陵山实为东西两座相距约100米的土墩,俗称东山、西山,面积各约6000平方米,高出地面约6米。1977年和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在西山进行了两期发掘。1982年和1984年对张陵山东山遗址进行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8.4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共14座、吴文化墓葬1座和两晋砖室墓5座。新石器墓葬包括崧泽文化墓葬8座,早期良渚文化墓葬6座。崧泽文化墓葬出土的遗物中有:穿孔石斧、石锛等磨制精细的生产工具;璜、琮、瑗、镯、环、管、坠、珠、佩、觿等精美的玉饰品;鼎、匜、豆、壶、碗、罐、盆、杯、瓮、缸……[详细] |
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香山帮”匠人的鼻祖蒯祥墓,在吴县胥口乡渔帆村南。墓坐北朝南,面向太湖,右前方立有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朱祁镇赐给他祖父蒯明思、祖母顾氏的“奉天诰命碑”。蒯祥死后,归葬祖茔。蒯祥于明永乐年间参加北京城九门、两宫的建筑,正统中又领导过重建三大殿以及五府、六部衙署的工程。京城中文武诸司的营建,也都出于他的擘划,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甚至把蒯祥的像都画在上面。对于蒯祥的建筑技艺,当时就有极高的评价。同行叹为“鬼斧神工”、“违其教者,辄不称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鲁班呼之”。蒯祥晚年还经手建造过明十三陵中的裕陵。到宪宗成化年间,他已八十多岁,仍执技供奉,享受从一品的俸禄,保持着“活鲁……[详细] |
锦绣堂位于代苏州市西山镇东村。年代为清。2002年10月22日,锦绣堂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