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积山石刻分布于华景洞,现存石刻25件,其中宋代14件,明代8件,清代3件,以宋代嘉祐三年宋咸等7人题名为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 南宋咸淳年题刻。 南宋淳熙年间的题刻。……[详细] |
桂州城图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城北鹦鹉山南麓石崖上,高3.4米,宽3米。刻图时间是公元1271-1273年间。图中反映了主干街道11条,突出的地物是城壕、军营、官署、桥梁、津渡。城内各种军事地物与地方的官、民建筑之间互相沟通,融为一体。城门、城墙、城楼、官署、桥梁、山峰用写景法表示。军营用文字注记。此外,还用文字题记此城的修筑经过、城池大小及工料费用等。它是继《平江图》之后又一重要的城市平面图。……[详细] |
还珠洞摩崖造像:在桂林市微波山麓。唐代称东岩。洞门面江,由漓江渡舟出入游览。宋时开凿西洞口,解放后,在南麓增辟出入口。还珠洞玲 珑通透,临江试剑石尤为奇特。古人形容它“悬空而下,状若俘柱”。因离 地空隙,象用剑砍成,故名。游人到此莫口不惊叹。千佛岩内有唐代摩崖造 像三十六龛二百三十余尊,造像面容,身材清秀,袈裟轻飘,线条 流畅。以唐宋伯康造像和造像记为最著,刻于唐大中六年,距今一千一百多 年,是宝贵的佛教艺术杰作。洞内摩崖石刻甚多。最早的为唐咸通四年(公元 863 年)桂管观察使赵格和摄支使刘虚白的题名,宋代大画家米帝的自画 像,范成大的鹿鸣诗等,是研究唐宋以来绘画书法的珍贵资料。……[详细] |
叠彩山石刻及造像分布于风洞、碧霞洞(瞻鹤洞)、木龙洞、临江岩及登顶山道旁,形制为摩崖。叠彩山计有摩崖石刻据统计有230余件,以明清石刻为多,保存较为完整。摩崖石刻造像是叠彩山景区内的一大亮点。这些石刻分布在风洞内,是唐代的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石刻造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有的宁静端庄,和蔼可亲;有的金刚怒目,气魄雄强。它们展现了古代匠人的高超雕刻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桂林历史文化的机会。……[详细] |
桂林虞山石刻位于桂林市叠彩区虞山,年代为唐-清。虞山的碑刻不仅数量多,而且多是精品,在桂林石刻中占有重要地位。韶音洞洞口石刻题记满布岩壁,较著名的有《舜庙碑》(又称“三绝碑”)、《南宋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张拭的《韶音洞记》、宋代方信孺《古相思曲》等,都是桂林山水石刻中的艺术珍品。桂林虞山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木龙洞石塔,中国佛塔。位于广西桂林木龙洞外的漓江岸边。塔用巨石雕成,高4.3米,塔基为须弥座,刻仰覆莲花纹。塔身四面雕拱形浅龛,东西龛内雕佛,南北龛内雕菩萨。塔顶为十二层相轮,顶部为六角形伞盖和葫芦形宝顶。石塔小巧玲珑,质朴古雅,是唐代遗物。位于桂林市叠彩山东麓的木龙渡畔岩石上。唐代喇嘛式圆形石塔。由塔座、塔身、塔刹、刹顶组成,通高4.34米。塔基须弥座由3层鼓形圆石叠成,鼓径1.4米,鼓壁有蝉翼纹和仰覆莲花纹浅浮雕。塔身形同宝瓶,四面有拱形浅龛,东西龛内刻佛像,南北龛内刻菩萨,均结跏坐于莲花形须弥座上。塔刹为12重相轮,上覆六角伞盖,盖上冠以葫芦形宝珠刹顶。六角伞形盖均有穿孔,原为悬挂铜铁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