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旅游

洛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洛阳金元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金以洛阳为中京,在隋唐洛阳城东城的遗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这座新城历经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阳城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时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元河南志》载:“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为中京,改河南为金昌府。筑城,东据瀍水,南接东城之南郭,西亦因东城之西郭,北缩于旧(城)一里。”洛阳城均宋土城,规模约为城的二十分之一。而元代洛阳为河南府,其地位不如金代的中京。明清两代仍继续沿用金元洛阳城。明洪武六年,明威将军陆龄督众将其筑成砖墙,并开挖城壕。城墙高4丈,壕深5丈。城墙上开有4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京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城门上建重楼,……[详细]
  寨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乡曹寨村寨湾村(自然村),分布于该村东北和东南两片,总面积约12.8万平方米。 遗址北段东临沙沟河(现为沙沟),南临铁村农田,西临村级公路,遗址内基本为农田,地势平缓,遗址平面略呈长条型,东北西南长约500米,总面积约5.3万平方米,地面散落大量的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线纹,器形有罐、盆、鬲等。 遗址南段西侧为一泄洪沟,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地势较为平缓。在断崖上发现有多出灰坑,形状不一,有袋状、长方形等。灰坑内包含物丰富,有陶片和少量的烧土颗粒。在地表散落大量陶片,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及夹砂灰陶等……[详细]
  谢家庄石窟,原位于孟津县煤窑乡谢家庄自然村东南百余米处,石窟属于低山丘陵区,依山而建,坐南向西,开凿于砂岩石质的峭壁下,一条南北向山涧溪流经石窟前流过,整座石窟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因该石窟位于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内,为抢救保护该石窟,1999年11月,省文物局拨款90余万元,由龙门石窟考古研究所将谢家庄石窟搬迁复原至孟津县城黄河公园内。2000年8月1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谢家庄石窟是孟津县唯一的一座北魏小型摩崖造像石窟,石窟搬迁后坐北朝南,平而略成梯形,后壁宽3.80米,高1.66米,前壁宽4.60米,两壁长1.70米,总高约3.00米。石壁上方原有建筑遗迹(椽孔),即木构前……[详细]
  高崖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崖镇高崖村的东、西两端,伊河南岸的一、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105.5万平方米。遗址东段地势南高北低较为平缓,遗址平面形状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480米,总面积约为26万平方米。地表广种小麦,文化堆积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地表遗物较多。该遗址东北部的断崖上,有深厚的文化堆积,地层厚约3~4米,含有灰褐色土、烧土颗粒、草木灰等及大量遗物。采集标本主要有泥质灰陶、磨光黑陶、夹砂灰陶等,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内壁饰麻点纹,可辨器形有深腹盆、罐等。该遗址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遗址西段南距320省道约700米,207国道从其东侧穿过。遗址平面近似三角形,东……[详细]
  灰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南缑氏镇灰嘴村东,距市区约20公里左右。南依嵩山余脉青罗山,东靠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的浏涧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古代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该遗址目前分东西两部,两者之间被巨大的冲沟分开。东址长西宽各约3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址长宽各约20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压为商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仰韶文化层。三层总厚度约5米。如此三层叠压的情况,在黄河以南属首次发现,对研究三者承袭关系有重要价值。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发掘东址,并对西址进行了调查。2002年10月~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为研究“早期国……[详细]
  鹞店古寨位于孟津县平乐镇鹞店村(西北200米处)。建于六朝,现存建筑为清代重建。鹞店古寨内现有居民十余户,青砖瓦舍,古树掩映,石磨石碾处处可见,鸡犬之声时时相闻,俨然一处世外桃源。据民国6年(1917年)重修《二仙庙碑记》载:“庙建于六朝,元代至元年间,蒙古军人马宝保与村民共捐资新筑献台一个。清道光、光绪间亦曾修葺。民国6年第七师师长张伯英捐资七百银元重修”。2012年4月,孟津县人民政府筹资18万元,开展鹞店古寨南寨门维修工程。上世纪80年代,曾有《八百罗汉》、《黄河东流去》、《常香玉》、《心愿》等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鹞店古寨因东、南、西三面临沟,北连邙山丘陵台地,三面寨墙较低,大部分寨墙因……[详细]
  后梁宣陵类别:古墓葬时代:后梁地址:伊川县白沙乡常岭村公布时间:2000/9/1公布批次:第三批后梁宣陵(朱温墓)位于伊川县城东10公里的常岭村北的高台地上。南为常岭村,北为郑潼路,东为沟丘岭。西为常岭村南北路。朱温生于851年,卒于912年,为后梁第一代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公元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公元882年9月,他投降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详细]
  新安文庙位于新安县老城东大街87号,建筑面积1124平方米,占地面积1124平方米。早期的文庙比较低矮,很不显眼,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县邱峨重修,墙柱增高二尺,加柱础十八个,殿前修了月台,使大殿更加雄伟,现整体结构仍为清代结构保存仍为清代乾隆年间的样式。最早临街有牌坊等附属建筑多处,是除县衙以外古城中最为壮观雄伟的建筑之一。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现存大成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店内墙柱高4米,该殿为四面起坡,面覆灰色筒瓦及琉璃瓦。挑檐,檐下斗拱结构,歇山式建筑。该庙原为学宫,嘉靖九年改曰“文庙”,明朝嘉靖44年(公元1530年)知县王训重修,万历15年、崇祯、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多……[详细]
  洛龙区壁画墓位于洛阳市洛龙新区关林路与金城寨街西南,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定鼎门门址西南。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龙盛小学基本建设时发掘清理一座五代壁画墓,编号为C7M5722。该墓葬为长方形台阶式墓道砖券墓葬,方向180°。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为砖雕仿木结构,墓室壁上有砖雕的门、窗、桌子、椅子、灯擎、柜子、衣架。在砖雕以外的墓室及甬道壁上均为白灰抹壁。该墓葬壁画及砖雕结构被倚柱分成九幅画面。墓室内壁总共有四幅,用彩色线条在白灰壁上作画,色彩鲜明,分布于甬道东壁、西壁、墓室与甬道相接处的东西墓室壁上。该墓葬被盗扰严重,出土随葬品极少。共计出土遗物39件,包括有铜镜、……[详细]
  潭头河南大学旧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潭头村、党村、张村、古城村、大王庙村一带。受战事影响,1937年-1939年,河南大学曾先后随迁豫西南镇平和鸡公山及豫西伏牛山区潭头镇。潭头人民积极支持河大发展,纷纷把自家住房让出,作为河大师生的教室和宿舍,并捐送桌椅凳、生产工具等物资和粮油、肉、蛋等生活用品。县立高小腾房50余间,做为文、理、农学院的公共教室和图书馆,关帝庙20多间房改为校本部办公用房。文学院设在古城村、石门村,占有8个院落,资料室另设于上神庙;理学院设在党村,使用了6个院落;理化实验室、仪器室,生物标本室、电厂共占民房40多间;农学院设在大王庙村,占有8处院落,设有种子库和仪器室。当……[详细]
  上戈乔家大院位于洛宁县上戈镇上戈村,为清代安微巡抚乔致南府邸,坐北向南,共有宅院5所。一、二宅均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有上房、东西厢房和临街房组成。一宅上房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东、西厢房山墙上有砖雕壁画,厢房门上有木雕。二宅临街房门口有石狮一对,但都有不同程度残损,上房也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砖木结构,檐椽外加飞椽,有龙头斗拱穿插梁头装饰。三、四宅上房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左右均有厢房,整体保存一般;宅东约20米有东厢房,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房檐有木雕饰,为莲花垂柱,做工精良。窑院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木门两侧有左宗棠赠给乔家的一幅对联,为“浩落古今同一体,风流儒雅亦吾师”,现保存在……[详细]
  蝙蝠洞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高崖头村大夹沟村道路东侧的低山山头顶部,由于以前曾有成群蝙蝠聚其洞内,故称“蝙蝠洞”。此洞口朝东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洞口位于山头的一块大型岩石之下,宽1.4米,高1米,地理位置为东经33°45′58.″,北纬111°41′49″,海拨高程816米,洞口方向为240°,洞口底面高出洞前沟底15米。 2000年,当地群众探寻溶洞开发旅游,在原洞口下部炸开一大口,将洞内的积土挖出,从中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化石,因群众无知,将其化石当作龙骨哄抢待尽,大部分已被出卖转移,仅有少数仍保存于个别群众家中。该洞为多层洞,暂已挖开两层,上层洞分前后两段,前段宽3米,进深12米,高3……[详细]
  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顾刘路从遗址东侧通过,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东西长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地面散落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陶片主要出自马涧河南岸上现代人挖坟取土翻出来的土堆之中,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和磨光黑陶,纹饰有绳纹、素面,器形有杯、罐、盆、尊等。从发现的陶片来看,该遗址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详细]
  洛宁香山寺位于洛阳市120公里,在洛宁县罗岭乡罗岭村,在山之半腰,群山环抱,环境幽雅。2008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洛宁香山寺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早于洛阳白马寺(一说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洛宁香山寺是佛教寺院,早年香火兴旺,在当地很有名气,在附近省市也很有名。后由于战乱等原因香火渐稀。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罗岭村小学,成为不太受重视的寺院。小学搬迁后,香火得以延续。“法幢正宗祖庭”是香火历2000年的原因。如今,寺院内2000年龄的柏树是寺院的宝贝,柏树称扭劲柏,原有三大枝,有一枝原在房顶上,上世纪一次大风将其折断,巧的是,折断的树枝并没有伤及房屋,而是落……[详细]
  玉帝阁位于偃师市山化镇寺沟村(凤凰山南麓),曾是北宋行宫会圣宫的一部分,俗称“红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康熙四十二年重修。玉帝阁屋面为歇山顶屋顶。坐北向南,底部长宽均约7.5米,成空心四面体,下宽上窄,分两层呈宝塔状,砖木结构。屋面筒瓦覆顶,下层正面做出装饰性屋檐及六组砖雕五踩斗拱,南边正中有一拱形门。阁内部有木制楼梯通往上层,上层墙壁四周均彩绘有明代人物肖像画,神态饱满,颜色鲜明,但由于年代久远,部分有脱落,南边正中也开一门,门框上部两侧雕龙形饰,门上方有一青石质明代石匾,上 书楷体“玉帝阁”三字。阁内顶部檩、梁结构复杂,四角斜梁上皆彩绘,梁下有一高约3米的木制屏风帘支撑……[详细]
  【邵雍墓】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城南约35公里处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西部的紫荆山中,墓地东临伊水,西依紫荆山。周围群峰拱围,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静谧幽,确实为风水宝地,安乐佳城。现状邵雍墓坐北面南,墓前石系清乾阡七年(1742)嵩县知徐玑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石梁横连四柱上筒苡状,犹如房俏。石梁两头各一石龙头,有吞云吐雾、气壮山河之净,石梁之下嵌精石,中书楷体字“安乐佳城”,既描绘墓地物华天宝之地利,也表述墓主修身处世之哲理。邵雍墓地现存建筑物有石坊、山门,飨堂等,四周建有围墙,并保存有石雕,石刻。石坊位于邵雍墓南,距山门20米。由青石砌成,底柱四根,呈正方形,底柱之座双侧均有石墩夹持……[详细]
  大阳河遗址位于瀍河北岸丘陵台地,即城关镇寺河南村大阳河自然村,地处瀍河北岸的台地上。2000年8月1日,孟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南北长420米,东西宽410米。在以往的文物调查中发现有龙山文化遗存,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采集的遗物主要是一些轮制灰陶残片,陶质较硬,火候较高,纹饰有较细的绳纹、弦纹、附加堆纹,有的陶片为绳纹和附加堆纹兼施,器类有:带鋬罐、卷沿罐、小口尊、卷沿盆、圜底罐、卵形瓮等,另见石铲残块。采集到的遗物均属二里头文化的中晚期,当是一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址。大阳河遗址分布范围较广,保存比较完好,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堆积明显,是研究伊洛地区邙山丘陵……[详细]
  柿林遗址位于孟津县白鹤镇柿林村西北,黄河南岸丘陵台地上。遗址西面临沟,北临黄河故道,南接邙山丘陵台地。1975年7月28日,洛阳市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柿林遗址东西长310米,南北宽223米,面积61465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采集到的遗物分为两大类:生产工具的石器和生活用具的陶器。石器种类有石片石器、石刀和纺轮,其中石片石器的刃部有明显使用痕迹,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石刀为平面呈长方形的穿孔石刀,纺轮为圆形饼状,石刀和纺轮通体磨光,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属于仰韶文化晚期的陶器种类有鼎(凿形足)、泥质红陶单耳杯、夹砂褐陶敞口钵等。龙山文化的器类有夹砂褐陶折沿罐、泥质灰陶双腹盆、泥……[详细]
  回洛仓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周边设置的“国家粮仓”,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回洛仓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从中横穿。2013年1月,“浮出”地面的整个隋朝回洛仓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回洛仓内各个仓窖的大小基本一致,内径10米,外径17米,深10米的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约有700座,每个仓窖储存的粮食在50万斤左右,整个仓城的储粮总数可达3.55亿斤,可谓规模巨大,气势恢宏,是目前已知隋唐时期粮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整个仓城由仓窖区、管理区、道路和漕渠等几部分构成。其中,管理区位于仓城南侧,仓城内有……[详细]
  位于洛阳市西郊史家湾村东的台地上,东西宽约270米,南北长12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南部断崖下的涧河由西南向东北环流而过,隔河与王湾遗址相望,相距不足一公里。该遗址没有进行过发掘。据勘探得知,在遗址东部距地表0.3米以下,有大面积的居住面,土质坚硬,夹以杂物,该遗址南北长60米,东西宽约40米。从台地上和断崖中暴露出的灰层中,发现不少陶器残片,陶片为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和夹沙灰褐陶。纹饰有线纹、弦纹、宽带纹、三角纹、粗、细绳纹、蓝纹、斜格纹、乳钉装饰及彩绘等。可辨器形有小口尖底瓶、豆、钵、盆、罐、杯等。还采集到石斧、石刀等遗物。在遗址北部缓坡道路处,新发现新石器时代的路土面二层,土质细末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