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港南区旅游

港南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位于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君子垌,该围屋群的围屋建筑最早建于清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围屋群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一处客家围屋群,分别由段心围、济昌城、茂华城、隆记城、祥合城、奎昌城、紫金城、火砖城、寿光城、茂隆城、元隆城、云龙围、桅杆城、畅记城、达记城、同记城、盈记城、显记城、谷坡城共19座(围)城组成,单座面积在2500至4950平方米之间。以段心围、桅杆围和云龙围最具代表性,建筑严谨,左右对称,以宗祠为中心,分上厅下厅,中间为天井,两边为厢房,下厅前为晒谷场,晒谷场前为宅门,宅门两旁为栏脚屋,宅门外为半月形池塘。现存17座,有2座仅……[详细]
  漪澜塔,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是当时知县林大宏所建。塔高九层约30米,底层周长36.62米,墙厚1.9米,塔身呈八角形,共有35个形状不同的窗口,门额有“漪澜塔”铭文。当时县衙门前有一条大江川流而过,横贯县境数百里,上游河水流速急直,到下游罗泊湾江水受阻流速变慢,每遇暴雨必然河水上涨,泛滥成灾。清代知县林大宏为把河镇住,造塔代山,同时发动百姓治理江河,减轻水患,故此塔又称“安澜塔”,意即把河镇住,把水锁住,让河水不再为害。后来林知县命名为“漪澜塔”,意为把凶恶的洪水化为善美的浪花,为民造福。此塔坐南向北临江而立,建筑风格独特。在塔的东面有伏波寺,相传是为纪念东汉历史人物伏波将军……[详细]
  南山寺内外壁洞现存有宋、元、明、清、民国的诗词、对联、题字、游记、碑文以及石头造像等摩崖石刻100多处,是古代华南地区金石艺术制作的精品。南山寺摩崖遍布于遍布寺山(狮头山)上11个大小岩洞内外,这是一部以石头为页,用隶、篆、草、行、楷诸字体镌刻的一部石书,作者包括皇帝、郡守、州官、县令,被谪迁抵贵的达官要人,途经贵境的骚翁雅士,以及邑绅才子、寺僧居士等。南山寺文字石刻(含拓本)现存宋代23件,元代2件,明代16件,清代56件,民国7件,朝代待考6件,石刻形式有诗词、题记、题额、序跋和修葺捐资题名碑等。现存年代最古的是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贵州州学教授刻于观音岩石壁上的陈待制《南山一首》。南……[详细]
  黄氏祖祠位于南江上黄村,原名南街七星岗,又称七星伴月,北距郁江约300米,是明洪武年间,皇帝诰命恩准南街(今南江村)上黄一世祖彦贵公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贵县志》载,公元1848年广东人张嘉祥在横州(今横县)起义,攻贵县木梓,贵城南江人黄祖喜、黄全义,大井头王星福,在南江黄氏祖祠结盟--起义,可见该祖祠又是革命的摇篮。每年春节、清明等重大节日,黄氏宗亲齐聚一堂,作祭祖仪式,进一步增强宗族凝聚力。南江黄氏祖祠位于贵港市港南区南江社中村小区内,坐落于郁江南岸河畔。其四面环山,东有东山,西有独山,南有南山(南山寺),北有龙山(龙头山脉)。北面郁水环绕,南面有南湖明镜相映,地处七星伴月,东……[详细]
  贵县古墓葬群位于贵港城区范围内,是自治区人民政府1963年2月26日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分布范围大致南起郁江右岸南江村,北到南梧二级公路北边耕地,西达贵糖原址、西江农场场部,沿风流岭、大公塘,经旧飞机场,迤东至罗泊湾、南斗村和铁路桥,南北约4.5公里,东西约7.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古墓群分布密集,数量众多。古墓葬群年代上限可至西汉,下限至清代,其中以汉代墓葬为主,规模、形制多样,有的古墓还留有高大的封土堆。到目前,已累计发现或发掘古墓葬10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是自治区博物馆、贵港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主要来源。……[详细]
  贵港南江古码头遗址位于港南区江南街道办事处南江社区的郁江岸边,由南江渡口石级、中山公园驰道牌坊、驰道、明清古民居群、亚魁牌坊等组成。南江古码头是东西流淌的郁江与南北走向的古驰道的交会点,是郁江南北两岸过江的主要通道。码头石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贵县乡绅罗上锦募银一千多两在原有土码头的基础上建造而成。该石级原有石阶90多级,长120多米,宽5米,坡度37°,两边护石砌成双纵线,护石为青石板,每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厚40厘米。中间为横铺红砂条石,每块宽35厘米、厚25厘米。中山公园驰道牌坊北接渡口码头,南连南江旧大街和古驰道。该牌坊建于民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