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龙州水口业秀园亦称陆荣廷旧居,位于龙州县水口镇旧街,修建于1919年,是陆荣廷担任广西都督期间,宴请宾客、会晤外宾的堂室。陆荣廷当年修建时为纪念其父陆业秀,取名业秀园。陆荣廷是广西壮族史和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颇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传奇的人生起点在龙州县水口镇,业秀园见证了他从初露峥嵘到登上事业顶峰的传奇经历。1996年,业秀园被龙州县人民政府列为龙州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元月起,在龙州县有关部门的积极争取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业秀园投资900多万元按历史原貌进行维护修缮,并不断充实有关文物,修缮工程于2012年4月竣工。业秀园陆荣廷旧居原为清末总衙署旧址,由主楼、前后庭院、门楼、戏楼组成,总占地……[详细] |
![]() | 称作“人间仙境”的龙州县上金乡左江段沉香角。沉香是一种名贵药材,是沉香树或白木香树的树干上变异出来的,叫结香,具有降气纳胃、调中平肝、下气附痰、暖精壮阳等功能。传说此处水底下曾有一棵沉香树,其香无比,鱼0-其皮、肉变得格外鲜美,人们叫此鱼为沉香鱼,视为珍品,此山由此而得名沉香角。沉香角坐落左江左岸,隔江为荷村。是一串连绵不断的大断崖,横空排列如铜墙铁壁。山脚下巨石垒垒。山前,一个大沙滩平平展开,面积近70公顷,左江两岸翠竹相依,农舍小院点缀其中,农田交错,环绕四周的山将左江、农舍、农田环抱,呈“盆地”状,构成了一幅色彩和谐、仪态万千的原生态山水田园画,形成了自然资源与农耕文化诗意般的田园牧歌组……[详细] |
![]() | 伏波庙,是专祀伏波将军的祠庙。位于龙州城南利民街东端临江高坡上,处在龙州(旧)八景之“古塞遗祠”。该庙坐东朝西,占地2000平方米,主体工程600平方米。分前后殿,呈凸型,前后对称,砖木结构,地台边上砌雕花石板,镂花屋檐,屋脊镶嵌台湾陶艺,前殿石柱刻有对联。当地民众为纪念伏波将军马援征战平叛惠利于民而树碑立庙,庙内有将军塑像,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历经数次重修,立有碑记。每年农历四月十三为“伏波诞”,善男信女等香客聚至,为地方盛世。1986年5月2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至龙凭公路边,西北面至河边,东面距庄蕴宽纪念碑外4米处,从公路至河边划一直线(1986年核定公布所示图),为……[详细] |
![]() | 上金汉代庭城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委会舍巴屯东北面约500米。该遗址地处河岸三级台地上,东西长49—61米,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度0.45米—1.7米,遗物丰富。地面发现绳纹板瓦、筒瓦、陶罐残片以及石斧、石砍砸器等,是广西西南地区首次发现的汉代遗址,填补了该地区汉--古的空白,为研究汉代广西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陈勇烈祠位于龙州镇南门街,南临水口河,北邻龙州粮库,东西面为民居,又名“追忠祠”,是为记念在中法战争中牺牲的名将陈嘉而建的祭祀专祠。阵嘉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后因旧创复发于1885年死于龙州。陈嘉生前获赏穿黄马褂,死后,清庭赐溢勇烈,国史馆立传,广西提督苏元春奉旨择址并亲自督工修建其祠,于光绪23年(1897年)建成。该祠占地近万平方米,现存前殿、揽秀园和昭忠祠及前面大院,有石砌宽台阶直通河边,大门旁的古炮尚存两门。该祠气势威武,飞裙盘龙,门首雕花,典型中国古建筑风格,是一座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清代建筑,一九八一年八月定为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勇烈祠一直以来都向游人开放,……[详细] |
![]() | 对面山岩画位于上金乡两岸村大岸屯西南9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对面山岩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对面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三洲头山岩画位于上金乡卷逢村白雪屯东部偏南12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三洲头山岩画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三洲头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三洲尾山岩画位于上金乡卷逢村白雪屯东部偏南13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三洲尾山岩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三洲尾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楼梯岩岩画位于上金乡两岸村小岸屯东北10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楼梯岩岩画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楼梯岩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岩敏山岩画位于上金乡卷逢村白雪屯西南5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岩敏山岩画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岩敏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宝剑山岩画位于上金乡进明村荷村屯南10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宝剑山岩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宝剑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沉香角岩画位于上金乡进明村荷村屯东600米,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沉香角岩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沉香角山及山脚下30米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延10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棉江花山岩画位于响水镇棉江村伏荷屯以南700米左江西岸,时代为战国-东汉时期,为广西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整座花山(高90米,宽180米)为保护范围。……[详细] |
![]() | 舍巴贝丘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舍巴屯东北面约300米左江南岸,为河岸丘地遗址,面积约47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为5-6米,文化遗物主要是螺蛳壳、蚌壳以及石斧、石锛、刮削器、砍砸器等。大部分是磨制,少部分是打制,制造石器的原料主要取材于天然砾石。该遗址保持完整,为广西地区迄今发现的同类遗址中所罕见。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棉江花山岩洞葬,位于龙州县响水镇棉江村伏荷屯南约700米,在棉江花山岩画第四处下方,洞口向北,洞中仅存不完整园木棺材3副,长约1.8米,宽约90厘米至120厘米,墓主无考,棺内无骨骸,无随葬品。上下两块棺木之间设有子母口套合,棺木两端修凿呈上下对称的牛角形扁木角,根部上下各凿一小孔,插入木栓,将上下两板固定为一体,形式颇为独特别致。木棺经地质矿产部桂林岩溶研究所作碳14年代测定,为距今1512年,年代相当于晋朝或南朝。该文物点为第二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点,尚未核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
![]() | 上金宋代窑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中山村上金新街西北面200米的左江河岸。两个窑址均坐东向西,相距50米,总占地约500平方米。根据窑址的形状初断为龙窑,但窑址被毁严重,只剩土堆,窑址周边地标散落大量的陶瓷碎片,窑址东面约10米处堆积很厚的陶瓷碎片,主要碗、碟、灌等制品。窑址的发现对研究龙州乃至西南地区的宋窑有重要的价值。2012年5月4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天主教堂,位于龙州县利民街县气象局院内。教堂建于清末公元1896年,哥特式建筑,原为三层,长21米,宽5.4米,高12米(为现有高度,不包括已被拆掉的尖顶),占地面积113.4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洗礼池面积约30平方米,原有建筑占地约一亩多(含教堂、洗礼池)。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龙州开辟为通商口岸,设立海关、领事馆等。中法战争使龙州突破了传统现代化发展递进规律,成为广西最早感受国际化气息的城市。天主教堂也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和代表性建筑之一。2005年3月25日公布为龙州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紫霞洞摩崖石刻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中山村河抱屯南面750米明江西岸,年代为清。紫霞洞摩崖石刻为第七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
![]() | 宝剑山A洞洞穴遗址,位于龙州县上金乡两岸村小岸屯左江右岸、宝剑山岩画南面约5米的崖壁下岩洞内,北距宝剑山B洞洞穴遗址约80米。遗址所处的宝剑山为南北向的峰丛,东面临江,隔江为左江江岸一级台地。东北隔河距小岸屯2公里,北距荷村1.7公里,距离上游沉香角岩画点及沉香角遗址2.3公里,下游1.2公里处是水岩山岩画点。洞口距江面约10米,洞口方向朝东南。洞内面积约12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堆积很厚,保存现状好。从2013年9月初试掘情况来看,洞内堆积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上部堆积为岩洞葬,下部堆积为贝丘遗址,两个时期的文化大致衔接。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和水陆生动物遗骸。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蚌器等。锯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