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庙建于明初,根据志书记载,清乾隆、道光、光绪年间作过维修更新,民国时期亦曾作小的修理,为清中晚期庙宇建筑。 建筑群分主次轴线,主轴线上自南至北为门楼兼倒座台楼连前戏台、大殿,后倒座台楼连后戏台(原后殿等),前后院均有厢楼。大殿通面宽二十五点三五米,通进深十一点八米。明、次间抬梁式构架,为九架前后双步廊用四柱,余为抬梁、穿斗相结合构架。前廊卷棚顶。身内梁枋、垂莲柱等饰雕刻,前廊梁架与前檐柱头雕饰华丽,撑栱作圆雕倒挂狮、龙、凤,十分精美。前、后戏台建造精巧,风格各异,前台藻井斗栱叠涩,后台藻井假昂叠涩螺旋状收缩成形,保存基本完好。门楼前廊与后厢前挑檐廊亦为卷棚顶。庙之装饰,以木雕为大宗,辅以石雕、……[详细]
  该寨设置于明永乐年间,驻官兵二百五十人,为爵溪所管辖。民国《象山县志》载,游仙寨“城高一丈八尺,门一,有楼,四角置窝铺。正统八年,倭寇由此登陆,乃筑城。嘉靖三十一年,倭贼攻寨,失守。百户秦彪与弟豸举 兵来援,俱遇害。暨贼退,统兵刘恩玉乃增筑城。”至清道光年后渐废。寨城依山面海,东北紧靠大爿山,西北距海一公里。寨城东南、西北面城墙各长约一百二十一米,西南、东北面。城墙各长约一百五十六米。西南面城墙中部辟一城门并建瓮城,存残迹。寨城内面积一万八千余平方米(合二十七亩),纵横有路,鹅卵石铺成。兵营墙基残存,排列整齐可认。北有一井,口径0.78米,现填以碎石,深3.1米,干涸。是我县仅存的较完整的明代……[详细]
  西岙宋代拱桥共有惠德桥、祠堂桥、寺前桥三座,分布在同一条溪流上,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三座古桥同处一村,且结构稳固,造型精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5年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惠德桥惠德桥又称“山前桥”,建于南宋。根据当地人介绍,捐建惠德桥之人,应该是在外为官的西岙人,他们功名显达时,不忘报家乡之恩,故建此拱桥,家乡人感其情,故称“惠德桥”。桥全长11.5米、宽4.5米、矢高3.6米、跨度7.5米,北向正中券面石上镌有“惠德桥”三字。拱券由7条弧形石条分主辅券并列纵联构筑。桥面两侧各设覆莲望柱8个,现有缺失,桥梁狮头刻作刀法简洁,额头与鼻梁有方折感,眼球外突,狮毛……[详细]
  宁波市人民大会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公园路186号。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54年,主体建筑为大会堂坐西朝东,砖混结构,清水墙饰,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门楼朝东,重檐歇山顶,上有牛腿承托楼檐枋,檐前施彩绘图案。人民大会堂为老市区仅存的1949年以来具有民族风格的代表性建筑。自1957年6月宁波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起历届人大、政协会议均在此举行,是老市区举行节日庆祝活动和会议的重要场所。人民大会堂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建筑上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而且作为宁波市人大政协的主要会场,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葛竹王宅,又叫明德堂,坐落在奉化区溪口镇葛竹村高椅山脚。宅主王震南系蒋介石生母王采玉堂侄,曾任国民政府参谋部军法处处长。该宅建于1936年,1949年王震南去台后收归国有,上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归还王震南之子。建筑坐西南,朝东北,为三合院式二层楼房,占地1000多平方米,呈品字形分布。正屋三间,左右厢房二间一弄,前后为天井、楼屋内部结构紧密,构件精雕细琢,极具艺术价值。整幢建筑风格以传统形式为主,但受外来文化影响,渗和进一些新的元素,属近代改良性建筑,具备民国建筑的一些特征。该建筑目前保存完好,由宅主家乡亲属单乐水先生居住并负责管理。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柔石故居,位于宁海城西方祠前,系一旧式砖木结构三合院。西厢和西大房、厨房等半个院子为早年柔石父亲先租典、后相继购置的。柔石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27年,柔石和哥哥平西分家,分得西厢楼房三间。西厢北首间原是柔石与夫人吴素瑛在1920年冬完婚时的“洞房”,柔石在这里教夫人读书、识字。楼上南首间是书房,柔石平时在此读书写作。小堂前则是会晤亲友地方。故居东侧原有一小石桥,桥上镌有“金桥柔石”四字,“柔石”、“金桥”笔名由此而来。1928年夏,宁海亭旁暴-动失败,柔石为了探求更有意义的人生道路,离开故居,赴沪谋生。直到1930年冬为祝贺060寿诞返回故居,不久又匆匆离去,谁知这一次竟成为他与家乡……[详细]
  大隐是浙东地区重要的石材开采地之一,相传自汉代即已开宕取石,延续至今。因所产石料质地好、适用性广,在宁绍地区广为使用,称为“大隐石”。长命山石宕自明代开采至今,东西绵延约2公里,由英节宕、荷间宕、九层楼宕和蝙蝠宕组成。已废弃的采石遗存表面开宕凿石的痕迹清晰可辨。山王庙初建于唐代,系大隐石工为祀山神秀公而建,庙内配祀财神和鲁班,每年春秋两祀。现存山王庙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正门东向。现存山门、前殿、大殿、厢楼及商铺、办公楼等建筑,格局基本保存,是大隐石宕业者祭祀、议事、经营之场所。古石宕遗址及山王庙是大隐石文化的见证,动静两态反映了大隐石宕业、运输业的历史。……[详细]
  陈家墙门位于宁波市江东区彩虹北路49弄21、22号,毗邻彩虹北路59号王宅,据口碑调查,二宅为商人陈姓两兄弟共同出资建造,均为独立院落但共享花园。陈家墙门共有两进院落,后天井有门通花园。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前天井两侧厢房、前进、后天井东门楼西厢房及后楼。前进为重檐硬山顶楼房,面宽三开间,明间设楼梯通二楼。穿抬混合梁架结构,前檐檐柱设十字斗拱,饰如意云纹等。用材较考究。后楼格局同前进,用材及装饰略逊。清水外围墙及墙基界碑石保存完好。该建筑整体格局保存完整,与隔壁王宅既相通又相互独立,是宁波市清末民初传统建筑的典型。2010年被江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百丈岩画位于象山县鹤浦镇大百丈村坑门里山北面山腰,临坑门里溪而刻,面积达20多平方米。岩画内容丰富多样,可辨认的有神像、鱼、船、驴等纹饰,线条简洁、流畅,造型准确、生动,但部分纹饰已模糊难辨。岩画具体年代尚不确定,根据元宝船的特点初步推断其为宋元时期作品。众多不同纹饰组合在一起有何含义需进一步研究、分析,此岩画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在象山甚为罕见,为象山古代石刻艺术研究和渔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被评为2008年度“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1年1月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私立甬江女子中学旧址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和义路106号,姚江南岸,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原建筑有教学楼和体育馆,建于民国十一年。为坐西朝东的西式风格近代建筑,体育馆是宁波市第一所室内体育馆。私立甬江女中的前身是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派阿尔德赛女士于1844年设的女子学塾,是外国传教士在我国设立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甬江女中在我国教育近代化历程中起到了开路作用。私立甬江女中旧址是研究宁波教育史的实物资料,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为宁波教育博物馆。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清真寺位于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天一社区后营巷18号,2011年,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初建于宋咸平年间(998-1003),几经毁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重建于今址。寺坐西朝东,布局呈长方形,以中轴线和对称布局为主,注重平面组合,由头门、望月楼等组成。 自宋代以来随着宁波(明州)港口的对外开放,很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到宁波从事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一部分人在宁波定居,同时把他们信仰的伊斯兰教传入宁波,故清真寺也是宁波港口城市的历史见证。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金鸡山炮台坐落在金星金鸡山村前的金鸡山顶。据考证,炮台为清代建筑。民国《象山县志》载,金鸡山设有隘口,委官一员,配兵三十名。炮台东南临石浦港,与高塘岛隔港相望,扼守三门口海道,地理位置险要。炮台台基呈长方形,占地约118m2。台身为梯形,高3.8m,东北西南两面底宽8.5m,顶宽7.6米,西北、东南两面底长13.85m,顶长13.5m。四面均由条石砌成,共19层,每层条石直横相间。条石厚18cm,宽28cm,长则60cm至225cm不等。该炮台对研究清代军事设施有一定实物资料价值。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符卿第始建于明代嘉靖间,是南京尚宝卿陈鲸故居,座落在慈城发权路29号。该宅分前后二进,两厢房。大门、二门朝东、大门前后有轩,倒抱鼓石,南院墙是照壁。前面天井隔壁墙分三段空间。前进和后进之间,有大天井,坚砌二隔墙分为三段,两侧为厢楼,后楼七开间,楼上明间以外皆有船逢式天花板,还有一狭长的后天进,后墙正中有后门。前进共九间、中五间为厅堂,两侧为楼屋,厅堂结构为五柱,下檐九檩,上檐七檩,有草纹袱二层,明袱用六架梁和五架梁,没有三梁果而用孤形之对子梁顶住雷公柱,下悬花斗,斗拱皆呈花篮式。明袱上做假屋面,故有重檐,椽子有上下二层。后楼重檐,七柱,上檐10檩,下檐另外一檩,施中柱,楼有朗,除有廊,除明间外……[详细]
  沙孟海故居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二进四开间砖木结构旧式楼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曾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科教授、西冷印社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一生亲历自民国以来现代书法的发展,积七十年之书-力,被尊为当代书法泰斗。50岁以前,他的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书、草书。他的书法气势磅碑,雄浑厚重,刚健有力,自成一体,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详细]
  公屿烽堠位于象山县爵溪街道东的周家山小山顶上。该台1999年调查确认为清代建筑,是爵溪所管辖之烽堠之一,与城西另一烽火台(无存)成犄角之势,为防倭报警而设。目前建筑实体基本完好,背山面海,视野宽阔,台基近方形,占地约一百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乱石砌成,内实泥土。台高5.6m,东西两面底宽各10m,顶宽各5.9m,南北两面底宽各10.6m,顶宽各6.3m。台顶中间略显凹形,未见其他遗迹。2011年1月被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该石亭座落在月楼岙村北路口,建于清咸丰元年(公元1853年),为一正方形四柱两层全石建筑体。正面朝南,额刻“钟郝遗徽”四字,四柱刻有楹联,亭中立一石碑,高173cm,宽82cm,厚18cm,上刻“坤德永员”四字,款为“浙江巡抚部院、布政使司,宁波府正堂,象山县正堂所立字样。据民国《象山日志》记载,该石亭为庄耀亭妻黄氏而注。“钟郝遗徽”石亭虽为封建礼教产物,属贞节牌坊一类。其结构奇异,造型独特,是我县全石建筑珍品。……[详细]
  周家山防倭烽火台在爵溪街道东的周家山小山顶上。该台1999年调查确认为清代建筑,是爵溪所管辖之烽堠之一,与城西另一烽火台(无存)成犄角之势,为防倭报警而设。目前建筑实体基本完好,背山面海,视野宽阔,台基近方形,占地约一百平方米。台身呈梯形,四面乱石砌成,内实泥土。台高5.6m,东西两面底宽各10m,顶宽各5.9m,南北两面底宽各10.6m,顶宽各6.3m。台顶中间略显凹形,未见其他遗迹。……[详细]
  浙东区委旧址,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堪头。中国0浙东区委员会1942年7月(一说8月)成立于三北,下辖三北、四明、会稽、浦东四区的地委,统一领导浙东地区的党、政、军工作。1943年4月下旬进驻梁弄。旧址是一木构旧式民房,有正屋9间,厢房4间,都有楼。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第一次浙东人民代表大会、鲁迅学院浙东分校等旧址亦在梁弄附近。旧址经修复后对外开放。景点位置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详细]
  孙传哲故居,清代建筑,其二原为藏书楼,名曰“蜗寄庐”,是甬城为数不多私人藏书楼之一,孙氏后裔将藏书分别捐献给天一阁和宁波大学。孙传哲(1915-1995),系我国著名邮票设计大师,1980年全国评选建国30年最佳邮票时,其设计的入选作品占三分之一,并曾赴维也纳参加世界邮票博览会,获大会授予的荣誉证书。孙传哲故居,位于宁波天封塔南边的塔前街。2001年为海曙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孙传哲故居居住过孙传哲祖孙三代,对社会各有所建树。孙家桂,字翔熊,号蜗寄庐主人。喜欢藏书。在二十世纪的兵荒马乱之中,孙家桂先生竭力抢救收藏行将灭绝的善本,甚于包括天一阁、卢氏抱经楼、徐氏烟屿楼散失于民间的珍本……[详细]
  戊己桥位于宁海县胡陈乡,东西向横架于胡陈港尾部的大麦塘中堡溪上,距县城23公里,桥北二里为西张村,桥南二里为田岙村,为宁海到胡陈、长街的古道,至今仍是力洋和西张村通向桥南车家村的交通捷径。据《宁海县志》记载,戊己桥始建于清代道光戊申年(公元1848年),成于道光己酉年(公元1849年),各取起迄旧式纪年中的第一字作桥名,因名“戊己”。桥为跨海柱石石板平桥,初建时可通航。桥体全长150米,有48孔,又称“四十八洞桥”。后在建造公路时被填了一个桥孔,现仅存47孔。现桥体全长137.5米,宽1.65米,高2.65米。桥面由长约3米、宽约0.5米、厚约0.3米的三块条石并排合成,两端搁置在三竖一横一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