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岳麓区旅游

岳麓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岳麓山忠烈祠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赫石坡,今湖南师范大学校区内。忠烈祠原是纪念岳飞的岳王庙。抗战时期,湖南作为抗战主要战场,先后有近10万民众参加抗日游击队和自卫队,有100万民众直接支援守军作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中,30多万将士献出了生命。国民政府第10集团军总指挥、第4路军总司令刘建绪为纪念和祭祀第4路军抗日阵亡将士于1939年进行改建,称为第4路军阵亡将士麓山忠烈祠。第4路军系在1929年春蒋桂战争中产生的湖南地方部队。九一八事变后,第4路军将领联名通电请缨抗日,1936年8月,刘建绪奉命率第4路军第16师和第19师由湘西开赴前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下……[详细]
  在长沙潇湘大道上,从银盆岭大桥西桥头沿潇湘大道南下至营盘路过江隧道出口之间,一组掩映在风景入画的潇湘风光带之中的黄色建筑群。这组黄色建筑群就是曾被称为“湖南第一纱厂”的长沙第二批近现代保护建筑——裕湘纱厂,是长沙保存最好的“工业遗产”。湖南第一纱厂是1912年由老同盟会员、湖南都督府参议员吴作霖创建的,最初为官商合办的经华纱厂,1932年才改名为湖南第一纱厂。解放后在湖南第一纱厂旧址上建起来裕湘纱厂,在裕湘纱厂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沙纺织厂。至今保存完好的西式纱厂门楼为1919年建成的,显示民国初年风貌。80多年过去了,裕湘纱厂门楼还完好无缺地保存在岳麓区银盆岭湘江河畔。外观为浅黄色的方形的门楼,一……[详细]
  大禹碑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左峰,此为广布全国各地的奇碑之一。 禹碑原在南岳岣嵝峰,故又名岣嵝碑,相传为夏禹王遗迹。宋嘉定九年(1212),何致游南岳,即摹拓全文,复刻于岳麓山左峰石壁,面宽140厘米,高184厘米,共77字,每字径约17厘米。明嘉靖三十年(1551),,太守张西铭建护碑亭。崇祯二年(1630),兵道石维岳维以石墙,南北设门。民国24年(1935)周翰重修碑亭,并刻“禹碑”额。碑两侧有刘汝南题《夸神禹碑歌》,陈兴亚题“虞夏遗风”等石刻。 南岳禹碑始见于《吴越春秋》,其后郦道元《水经注》等均有记述,确凿可信,惟字体奇古,昔人曰为蝌蚪书,不类殷周鼎款识,无偏房义事可寻……[详细]
  麓山寺碑时代为唐。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教学斋后山坡上。此碑为国内名碑之一。碑文为唐代书法家李邕于开元十八年(730)撰并书。碑石通高400厘米,宽144厘米。碑额篆“麓山寺碑”4字。阴刻碑文28行,每行56字,行楷书,左方断裂一角,右下角脱落一小块,损缺的三分之一,毁361字。上半从16行起,只字不存;下半尚存90字。清陶澍《观麓山寺碑旧拓本诗序》中,谈及碑断裂原因:“嘉庆初年,有达官遣吏拓取,不以法,碑遂裂,或云达官欲题名,曳碑倒将以摩刻,故遂折裂。长沙知府和油灰集残字(共九十四字)复置碑侧,不能变旧观矣。”清光绪《湖南通志》载:“此碑共一千四百十三字,断裂漫漶者二百七十一字。”经查对,……[详细]
  陈天华、姚宏业墓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为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烈士陈天华、姚宏业墓冢。 此为合葬墓,共茔分冢,坐西北朝东南,茔地面积60平方米。墓身为花岗岩石凿成的长方形石棺,棺长2.5米,宽1.02米,高0.76米。墓围内侧立4块汉白玉石碑,北刻“陈烈士天华之墓”,南刻“姚烈士宏业之墓”。墓前青石坪上置石桌、石香炉各一,两旁各立石鼓一对。墓北侧为一长方形青石碑,阴刻楷书“陈天华先生墓碑”,此为1921年树立。 陈天华(1875—1905)字星台,湖南新化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参与创立华兴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发起同盟会。先后著《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详细]
  长沙海关公廨于1911年投入使用,当时由英国人把持,这里曾是海关官员们办公住宿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历经百年沧桑的长沙海关公廨出现基础下沉、内外主承重墙体多处倾斜开裂的状况,被鉴定为随时可能坍塌的最高等级严重危房。从上个月开始,施工人员进场对长沙海关公廨做修护维缮。长沙海关公廨旧址坐东朝西,是典型的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墙面陈旧斑驳,侧墙甚至出现倒塌。2002年,公廨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由于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丧失海关自主权,中国海关由1000多名分属约20个国籍(英籍人员超过一半)的洋员位居要职。长沙在1904年被辟为商埠后,外国殖民者选择了既具“清寒水气,萧疏落木”的宁静、又可观“隔江繁灯”……[详细]
  黄爱、庞人铨墓 时间为1922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麓小桃源山上。此为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黄爱、庞人铨之墓冢。 墓围花岗岩砌成,呈正方形,坐西朝东,四角各立圆形石柱。墓上用青石砌成方形平顶塔碑,正面楷书阴刻“黄烈士爱、庞烈士人铨之墓”。墓、塔通高6.7米,墓前有石桌,前有用条石围成半圆形的石栏,外侧有碎石坪,墓后砌青石围,茔地面积100平方米。 黄爱(1898—1922),湖南常德人。1919年在天津高等工业学校读书时,积极参加“五四”运动,次年返湘。庞人铨(1898—1922),湘潭人,曾参加驱逐军阀张敬尧的运动。1920年11月,黄、庞接受湖南党组织的帮助,改组劳工会,并于次年加入……[详细]
  肖劲光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赵洲港29号,在岳麓山前,为一坐西向东的清末民居,房舍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泥土夯筑墙,正面三间,进深二间,并有两厢房。整个故居有正堂屋、退屋、两侧厢房和杂屋,共计14间。朱漆格扇雕花大门,青瓦双坡屋项,门额上方堆绘图案装饰。大门框上额“乾”字,两侧书“元亨”、“利贞”,南、北厢房门口分别额“福”、“禄”二字。前留坪地,后有竹林,东临湘江堤岸,西靠天马山嘴。1903年1月4日肖劲光就在厅屋北房呱呱落地,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学生时代。此故居解放前卖给了傅姓人家,后又卖给了刘姓,土改时分给了胡金陵等,1989年公布为原郊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岳麓区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地……[详细]
  北津城遗址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三汊矶。西依谷山,东临湘江,以水为防。整个城址呈三角形,面积约50万平方米。城址西北和西南有一道土筑城墙,长约2100米。夯土城墙南高北低,横断面呈梯形。南段城墙底宽约14米,上宽约7~8米,高约10米;北段城墙底宽约8米,上宽约4米,高约5~6米。城墙南北两方各有一自然缺口,俗称北门口、南门口。城墙外环绕一串水塘,当是原护城河的残迹。城内地势起伏不平,有一长片稻田自北门口到城南东折濒江,可能为原来城中水道之遗痕。1981年以来,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此处及其周围进行了多次调查和部分试掘,在城墙夯土中及城内城墙附近,发掘出一批战国至西汉初年的遗物,有战国铜?、西汉筒瓦、板……[详细]
  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时间为1927年。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此种佛塔式纪念塔建筑在国内为仅见。 此塔又名五轮塔,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为纪念北伐战争中的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塔为石结构,仿佛塔形式,分五层,高11.8米。所谓“五轮”是指“地、水、火、风、空”等,其形即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团点,用梵文写成,寓意世界是由地、火、水、风、空等五元组成。五轮塔也象征人体,是人体的一个缩影。五轮塔表现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又寓意北伐阵亡将士的英魂将与天地同在。 此塔不同于一般纪念碑,塔的形式,构造奇特,寓意深刻,为国内少见。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详细]
  半山亭,位于岳麓山半山腰,乃一座六方形凉亭,是游人上山常驻足憩息之所。关于半山亭,民间有一段有趣的传闻。据说很早以前此地为半云庵所在,为上下山必经之路,麓山寺的僧人下山买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当时,有一烧火僧以“半’字为题,赋诗一首。曰:“半山半庵号半云,半亩半地半崎嵌,半山茅块半山石,半壁晴天半壁阴;半酒半诗堪避俗,半仙半修佛好心,半间房舍半分云,半听松声半听琴。”诗传到主持方丈耳里,大为赞叹,不再令其烧火,而授以佛经,日夜持诵。此诗对仗颇工,句句用半字,用法自然流畅,气韵贯通,毫无结屈聱牙之弊。半云庵虽已久圯,而“半”字诗却流传至今,给人们增添游兴。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名胜……[详细]
  谭钟麟墓位于岳麓区坪塘镇白泉村荷叶塘的一处由东冲山与狮子山南北对峙而形成的约150米的山峡中,海拔77~95米,墓坐东朝西,西南距白泉村委1公里,东北距湘江3公里,西侧有白泉港水从南向北流入湘江。谭钟麟墓坐东朝西,墓封土堆直径5米,系用糯米混碎瓷浇筑,麻石砌边。祁阳石碑三通,麻石框边,主碑高约1.5米,宽约0.5米,上刻“茶陵谭文勤公墓”。两旁耳碑高约1米,宽约0.4米,右刻“清光绪三十二年仲春月款旦”。左刻谭钟麟子姓名。墓前两边立有石马、石狮、石翁仲、石羊、石兔、华表柱各一对。墓北200米处有一占地36m2的神道碑亭,亭为石构,呈六方形,高约6米,由六根大石柱承托水泥屋顶,中间又以30根石柱……[详细]
  林修梅,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者,湖南临澧县人。1921年10月15日病逝于中法韬美医院,时年42岁。林修梅将军病逝,孙中山大总统甚为痛惜,追赠上将军衔,恤典从优,并拟于首义区铸像建专祠以彰忠荩而慰英灵,并经非常国会议决为林将军举行国葬。1928年将林修梅将军遗体安葬岳麓山高坡。该墓于1987年由长沙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拨资修复,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0月30日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发文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该墓现保存完好,以便让后人更好德缅怀、追念、凭吊,并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详细]
  长沙会战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指挥所旧址(含长沙会战碑)时代1941年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04—0032公布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11]21号)文件《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保护范围:以墙基和护碑亭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详细]
  刘道一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青枫峡上,为刘道一与夫人曹庄合葬墓。1912年3月,自湘潭迁葬于此,其夫人曹庄与之合墓,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墓呈半圆形,底径3米,高0.5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碑三通,主碑刻谭延闿书烈士刘道一曹庄墓八字,高1.41米,宽0.52米;左右附碑刻刘道一胞兄刘揆一所撰碑记,高1.3米,宽0.45米。墓前有石凳、拜台、香炉、石方柱置于左右两侧,四周阴刻小楷,书刘道一生平事略。登山石径由墓左斜穿而过。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作新墓是近代民主革命者陈作新的墓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陈作新墓在黄兴墓庐的东南角。1911年10月22日,陈作新率新军攻占长沙,10月31日,新军管带梅馨发动兵变,陈作新与焦达峰同时被刺牺牲1912年葬此。陈作新墓占地面积约145平方米。墓呈圆形,花岗石墓基,三合土盖顶,封土堆底径3.2米,高0.3米,片石圈围。墓后立祁阳石碑三通,主碑刻“恤赠左将军湘军首义都督陈公作新府君之墓”19字,高1.5米,宽0.56米;左右附碑高1.3米,宽0.42米,分别刻“孤子基立”、“民国元年十一月谷旦”字样。墓前原铸塑铜像一尊,文革中被毁,有石径直通墓地。1983年公布为湖南省……[详细]
  国民革命军第73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师大社区岳王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侵华日军先后3次大规模进攻长沙。73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将士作战英勇,使日军进攻受挫,伤亡惨重。为纪念73军抗日殉国将士,1946年在岳麓山赫石坡修建公墓。公墓由公墓区和南、北两处纪念设施构成。公墓区由忠义观、陵墓、纪念碑、石阶、墓庐等组成,忠义观内供奉73军阵亡将士骨灰。公墓是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麓山寺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腰,此为省内最古老的寺庙建筑之一。清康熙《岳麓志》曰:“岳麓寺在风云亭右,西晋秦始四年创建,历代主持禅灯不替,昔称长沙第一道场,隋唐以前,塔庙尤盛……”。光绪《善化县志》:“岳麓寺旧志作万寿寺、古鹿苑、慧光寺。”历经圮建,保存至今。南朝刘宋元徽元年至四年(473-476),湘州刺史王僧虔重修。梁绍泰二年(556),湘州刺史王琳开甘露门,重修殿宇。隋开皇九年(589)建感应佛舍利塔,宋元祐六年至八年(1091-1093)重建殿宇。明末毁于兵火,清顺治十五年(1658)重建麓山寺。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斋堂等组成。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1944年被……[详细]
  禹之谟墓时代为民国。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此为同盟会湖南分会著名烈士禹之谟之墓冢。墓石制,长方形,平顶,呈三级台阶状。长2.5米,宽1.6米。坐西北朝东南,花岗岩石砌圆形墓围,后置汉白玉石碑3块,中碑竖刻“烈士禹之谟墓”。右碑刻墓志铭,左碑刻禹之谟狱中《遗在世同胞书》。墓前为碎石坪,上有石桌、石香炉及石鼓4。茔地29平方米,周有松竹环绕。禹之谟(1866—1907),湘乡县青树坪(今属双峰县)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参加自立军活动,失败后去日本,三十一年(1905)加入同盟会,为湖南分会负责人之一,后参加湘乡学界反对增加盐价斗争,八月十日遭逮捕,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六日在靖州被……[详细]
  蒋翊武墓,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半山亭上方、麓山寺正门下约20米处。1916年9月,自桂林迁葬于此。墓区为一空旷平地,占地约400平方米。墓冢居中,花岗石砌平台四级,上建有方形顶碑塔,高约4米,花岗石琢成,中嵌汉白玉墓碑,高2米,宽0.7米,碑心朝东,楷书蒋公翊武之墓六字。墓前有片石山道导入。墓后青松赤枫。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