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 > 安阳县旅游

安阳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时代安阳县渔洋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漳河岸边,北望河北,东有平原,西为丘陵。四周村村相连,远远望去,渔洋村与其它村子没有什么不同,是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们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鹅卵石搭建的古寨门。从寨门上依稀可见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门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过,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于何年,已无从确考。再看那脚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一切的残破和沧桑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小村的古老与神秘。龙振山在渔洋村号称土博士,因为他收集来的文物和考证的结论,是一部得到了考古学家确认……[详细]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总干渠里程728公里处,海拔87—93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发掘时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此墓地虽然涉及朝代多,纵跨时间较长,但是仍以北朝时期墓葬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齐和东魏时期的墓志砖,故其年代比较清楚准确,器物组合完整,且多为平民葬。这……[详细]
  渔洋古村落位于安阳县西北22公里处,归安丰乡管辖,现全村共有3300多口人。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水,尽得“倚峰临水”之地利。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支考古队进入该村进行考古调查,证实该村建于仰韶文化时期,其后历经龙山文化时代、下七垣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6000年来一直烟火未断,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该村村民龙振山,30多年来从地里沟边捡回家中数千件文物标本——即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各种陶器、石器、瓷器、蚌器、骨器、钱币、瓦当等,尽显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华北古村落的历史沧桑。2004年……[详细]
  小南海石窟,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由于它凿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建造。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西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积为2.4平方米。正中雕释迦牟尼佛一尊,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左右为胁侍菩萨二像,两侧壁各镌刻菩萨三立像。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正中雕释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内浅刻腾空飞舞的飞天6个,左右刻……[详细]
  小南海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安阳县 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东麓,洞口朝东,洞穴宽 2 米~3米,高2.5米~3米,深约50米,为一岩溶洞穴。该洞穴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其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地质学上属更新世晚期。 该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器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与我国其他旧石器时……[详细]
  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省的安阳县境内,是一处东魏时期(534年~550年)至宋代(960年~1279年)的石窟及塔林群。灵泉寺原名“宝山寺”,隋文帝(581年~604年)时赐名为“灵泉寺”。灵泉寺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止于宋代。现存有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余处,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灵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编排,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堪称中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即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位……[详细]
  大寒遗址 商代 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门豹祠,又称大夫祠,位于河南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北丰村。西门豹祠属于古邺城遗址的一部分,现由于西门豹治邺有方,深受人民爱戴,后人修祠建庙,以为祭祀。西门豹祠堂,今俗称西门豹庙。历史上曾称为西门豹祠、西门大夫庙、邺二大夫祠等。建于东汉年间,北齐后来修葺。该祠于1924年毁于战火,现仅存宋、明、清和民国时的石碑,但是大部分石碑上字迹漫漶,难以辨认年代。西门豹祠是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典型景点。西门豹祠是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门大夫庙记 宋 安阳县 《西门大夫庙记》碑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西门大夫庙记》碑,一九六三年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的拓本曾于一九七四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碑刻画象石拓片展览赴日本展出,因此驰名于中外。……[详细]
  楼上坡瓷窑遗址 宋代 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 位于安阳县善应镇东山村楼上坡,唐代创烧,元末停止烧造。地表发现有多处红烧土,散落窑具、瓷片等。瓷片质地粗糙,胎厚釉浓,色彩素净。还有少量米黄,紫红色及“冰裂纹”。器物大多上半釉,施釉不匀,属民间瓷窑。该窑址延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内涵极为丰富,对研究我国瓷器制作艺术具有重要价值,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泉寺和尚塔(含附近碑碣石刻) 唐 安阳县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 灵泉寺和尚塔,位于安阳西南25公里灵泉寺旧址上,塔道高 3.5米,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雕饰朴素,是道凭法师的烧身塔。建于大齐河清2年(公元563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详细]
  姚氏塔楼,位于安阳县都里镇上寺平村。为清朝末年当地望族姚金德所建,该建筑较好的融合了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有望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姚氏家族在当时属名门望族,姚氏民居原有建筑200多间,建筑原貌保存完好的仅剩姚氏塔楼一处。姚氏民居整体建筑考究,雕饰美观,是当地保存较好且历史、艺术研究价值颇高的民间建筑。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跃进渠人工天河跃进渠位于安阳县西部山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安阳县人民在没有任何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血肉之躯在千里悬崖峭壁、在巍巍太行山上创造出的人间奇迹。跃进渠始建于1958年,1977年竣工,因动工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故名“跃进渠”,该渠设计引水1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30.5万亩,属全国大型灌区之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跃进渠工程于1958年动工,1966年、1968年两次复工兴建,全区人民历经十年艰苦奋战建成了宏伟的跃进渠,工程于1972年开始引水灌溉,1977年全部竣工。跃进渠引水工程有总干渠和东干渠、南干渠,全长147公里。桥闸涵渡各种建筑物572座,其……[详细]
  英烈村原名万感村,位于安阳县安丰乡,黄烈楼原名三节楼,下为3间砖券洞,二楼以隔扇开间,三楼为通间。1949年1月17日夜,磁县保安团等部千余人突然包围了万感村,联防民兵与敌展开殊死的战斗。最后46名干部和民兵被迫登上三节楼,激战数小时,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敌人恼羞成怒,向楼上发射炮弹,并在楼下堆放柴草,放火烧楼。英勇的民兵坚持战斗,除5人跳楼突围外,其余41名干部、民兵壮烈牺牲。为纪念死难烈士,改村名为英烈村,楼为英烈楼。1963年10月,被安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0年修建了烈士亭,立纪念碑。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