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兖州区旅游

兖州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郑氏庄园位于颜店镇,原有三处大型庄园,现仅存洪福寺、郑郗村二处。郑氏乃滋山一带豪门望族,明末清初时便富甲一方,后建庄园。据新近发现的郑郗村庄园碑文记载,清嘉庆年间,该庄园雄居乡野,规模壮观,由此可知,郑氏庄园最晚建于清朝中期。下面将二处庄园分别作一简介:洪福寺郑氏庄园位于嵫山南侧,洪福寺村。清道光年间,庄园主郑橡为防捻军及匪患,加修三道围墙,将村及滋山西峰包括在内。民国年间,这里成为其后裔郑培太的别墅。而郑培太另二位胞弟,分别居住在颜店、郑郗村二处庄园内。作为郑氏祖居的洪福寺庄园,不但巍峨壮观,而且其规模和建筑风格也颇具神秘色彩,民间传说按八卦图设计,盗贼进入,往往迷路遭擒。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详细]
  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文东社区,1968年建,属全县各阶层人民群众献忠心的产物。1972年改为兖州县文化馆。展览馆坐北朝南,面阔19间宽72米,南北进深17.6米;以二层为主,局部三层,砖石结构,白色水刷石墙面。展览馆南侧广场中央立有毛主席的塑像,塑像立于正方形底座上,底座边长2.8米,高2.5米,像高约5.5米,水泥雕塑,水磨石抛光,呈粉红色。毛主席像身穿军大衣,伫立风中,左手拎帽,右手挥舞,栩栩如生。展览馆属文革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其结构特征仍保留原有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经过几次维修现保存完好,成为人民群众缅怀毛主席的最佳场所。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详细]
  安家庙遗址位于兖州市大安镇安庙村南面的田野里,地势略高,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5米,地面暴露有大量黑陶片、灰陶片等遗物,采集的标本主要是龙山文化的陶器残片。通过地面暴露的器物判定,安家庙遗址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遗址上现有蔬菜大棚,其他为农田,保存较好。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150米,向西50米,向南100米,向北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1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安家庙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琉璃厂遗址位于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办事处琉璃厂村东500米,泗河西岸两侧,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传说有72座之多,现保留有6处残窑壁,其中泗河东5处,西1处。残窑壁由砖砌成,弧形,耐火砖砌筑,直径约为3.2米。壁内有一层琉璃,呈红色,坚硬如铁。地面暴露大量板瓦残片,其中板瓦较大,宽29厘米,厚2.3厘米,多施绿釉。据史料记载,据史料记载,此窑场专供当时兖州鲁王府及曲阜孔府修建之用。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琉璃厂窑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滋阳山遗址位于兖州城西嵫阳山南坡,西邻洪福寺村,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50米,文化内涵丰富,堆积厚约3米,为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有泥质红陶罐、壶,夹砂红陶鼎、罐,泥质灰陶壶等陶片,还有石铲、石斧等遗物。遗址保存完整,197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在遗址西约200米处曾发现过商代晚期的土坑竖墓穴,出土有爵、觶、刀等青铜器,爵上带有“羊”字铭文。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100米,向西100米,向南150米,向北至标志碑。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100米。2013年,滋阳山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详细]
  马楼遗址位于新驿镇马楼村南约100米的高地上。1981年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为岳石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厚约2米,地面暴露有灰坑、红烧土等遗迹。采集标本有泥质黑陶尊、盆、盒等;夹砂灰陶、红陶鬲、碗、器盖等陶片,还有个别彩绘陶。遗址东部因用土局部遭破坏。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20米,向西150米,向南100米,向北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范家堂遗址又称六里井遗址,位于新兖镇范家堂村西约200米处,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是一处以大汶口文化和东周文化为主的遗址。遗址平均深度为1.7米,有大汶口时期和东周时期的墓葬15处,水井10口,在井中还出土有陶罐等文物。墓葬形式大都是东南西北向,有简单的随葬品,并发现有用陶罐安葬头骨的习俗。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属大汶口文化的有陶鼎、觚、豆、钵、杯、壶、纺轮、陶镯等;属东周时期的有陶鬲、罐、豆、甑、瓮、杯、碗、器盖等。在遗址的北部,还发现有宋代的石棺墓,未发现随葬品。1991年9-12月国家文物局在此遗址举办了第六期全国田野考古领队培训班,开探……[详细]
  兖州侵华日军碉堡位于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年代为1938年。2015年6月23日,兖州侵华日军碉堡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位于济宁市兖州区酒仙桥街道,年代为1938年。观象台位于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办事处三河村原胶木厂内,建于1938年,为日本人占领兖州后所建,为观象辅助设施。台为楼房,三层,南北向,面阔三间长8.8米,东西宽5.5米,台底为库房,台北侧为楼梯间至台顶,木质楼梯,多已腐朽,不堪负重,墙皮多已脱落,一、二层顶棚已塌落,顶为平面。其他配房十余间,现为玻璃厂职工宿舍所用。观象台是日本人为飞机场的配套建筑设施之一,也是日本人侵华重要佐证。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23日,兖州侵华日军观象台被……[详细]
  青莲阁位于城东泗河西岸,李白号青莲居士,在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青莲阁。阁为砖木结构,3间2层楼阁式。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始建无可考,1522~1565年(明嘉靖年间)知县李知茂重修,清道光年间邑令冯云剜又重修,并题对联一副镌在立柱上,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著名诗人张性梓曾赋《青莲阁落成》,记叙此阁的建成。冯云鹓在阁门立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青莲阁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详细]
  兖州毛泽东思想胜利展览馆位于兖州市鼓楼街道,年代为1968年。2013年10月10日,兖州南大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酒仙桥位于兖州城区府河上,明代建筑,单拱孔,砖石结构,石砌桥面。桥面两侧有石雕护栏。酒仙桥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命名。“李白寓家兖州二十年,兖州是李白第二故乡”,这是在1994年“李白在山东”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名的,酒仙桥成为佐证之一。20世纪40年代在城老东门处曾出土一古碑,俨然镌刻“酒仙桥”三字。可知“酒仙桥”方正宗桥名,而古来酒仙应首推李白。作为李白第二故乡兖州的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寓居兖州(沙丘)达二十余年,出于对酒仙的热爱与纪念,后人遂称李白故居东鲁门的一座石桥为“酒仙桥”。2001年3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桥体外缘向四周各延……[详细]
  贾凫西墓位于兖州市龙桥街道办事处牛王社区南面的绿化带里。墓呈圆形,用青石砌筑。墓北侧立一石碑,上 书--“明末清初曲艺泰斗贾凫西长眠于此”。贾凫西,名应庞,字思退、亚藩,号凫西、澹圃,又称木皮散客或木皮散人,约生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卒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享年八十余岁。此人熟读经史,擅长诗词,性情豪放,酷爱说唱,著有《历史鼓词》等。2001年3月贾凫西墓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是从贾凫西墓外缘向四周各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机务段水塔位于兖州市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兖州机务段院内,1912年德国人建,典型欧式建筑,为当时兖州府站的配套用水附属设施。水塔塔体为石混结构,高约35米,基座周长25.9米,铁质攒尖顶,塔体中部环绕分布7个嵌入式小窗,蓄水池下部为一周石枋柱头。虽历经多次修缮维护,仍然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原兖州府站早已不复存在,唯有水塔独存,而且仍然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供水功能。该水塔作为本地区典型欧式建筑和兖州铁路建设事业肇始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大桥位于城南泗河上。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由鲁宪王倡建,至161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历经5载建成。桥为石料砌成,长70余丈,广3丈8尺,15孔皆拱形。桥面两边设石质栏杆72柱,每个栏杆和栏板都雕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桥的北端原建有石坊,上题“鲁国长虹”4个大字。桥的两头还塑有石狮、水兽各1对。1966年政府拨款重修泗河大桥。在原15个孔的基础上,两端各增建4个大桥孔,1968年竣工。成为南北交通要冲。南大桥1984年被公布为兖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顿村遗址位于兖州市新驿镇东顿村东南约500米处,是一个隆起的土丘。1973年文物普查发现。遗址堆积最高处4米,南北长40米,东西宽40米。为汉代故城东南城角。堆积的断面上较明显的表现出城墙的夯筑痕迹。夯窝每七个一组,夯层厚度约4~6厘米。夯层中伴有春秋以前的遗物。这与史书记载的汉代故城基本相吻合。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第二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桑园遗址位于小孟镇西桑园村西约200米处的一片高台地上,中间有一古沟。197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为北辛文化遗址。1990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对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文化堆积厚约2.5米,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器物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器型主要有鼎、钵、小口鼓腹壶、支座等。西桑园遗址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府河北今防空办院内),台长、宽各约40米,高12米。公元742~756年(唐天宝、至德年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其父亲(兖州司马),曾登兖州城南楼,举目远眺,不胜感慨,遂写下首著名诗《登兖州城楼》。1370年(明洪武三年)升兖州为府,城向南扩建。在杜甫登城楼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砖砌台阶,遂称“少陵台”。清顺治年间,知县赵惠芽在台上建八角凉亭一座,并刻“杜公造像碑”树立亭中。少陵台成为明清时期兖州名胜“南楼秋月”,即八景之一。1956年台上八角凉亭被某部队通讯连拆掉改建成报警岗楼,台下挖成防空洞。“杜公造像碑”运至博物馆收藏。1997年修九州路时,将少陵台南坡修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