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古城墙AAAA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同古城墙据明正德十年(1515)《大同府志》载,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在唐、辽、金等旧土城基础上增筑新城,平面略呈方形,……[详细] |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台上,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每间两朵。转角斗栱繁缛复杂,柱网排列为减柱做法。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栏围绕,栏杆中间嵌有宣武岩石刻。栏杆中的石刻上雕刻着我……[详细] |
西册田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西册田村西北约2500米处西册田遗址,地处大同县东部,许堡乡中南部,桑干河段之册田水库南岸,遗址正南10000米处为六棱山脉,正北百米处即大同县册田水库。该遗址处在一个位置稍高的平坦缓坡上,遗址内及周边地貌以植被为主。本地村民称“法门寺”遗址,该遗址东西约287米,南北约229米,分布面积约6.5万平方米,应是一个北魏时以烧制砖瓦为主,兼有大量房屋建筑群的综合体北魏遗址。遗址范围内的田埂多由残瓦碎砖集成,堆积多者形成堆丘,此种状态当是耕作者多年耕种挑拣所致。断崖处发现两处文化层,长约10米,厚约0.7米,由砖、瓦、罐残片和木炭灰烬组成。……[详细] |
翟疃三身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广灵县壶泉镇翟疃村三身寺始建年代不详,寺院坐北向南,整体院落为二进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正殿。天王殿东西两侧为掖门,东掖门前置关帝殿,正殿前为东西配殿,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为1471平方米。现寺院内存石碑1通,蟠龙碑首1块,残损经幢1座。山门面阔一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中置板门。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架梁通达前后通檐用两柱,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后檐明间均施六抹隔扇门各四扇。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次间施隔扇窗。东山墙上现存……[详细] |
安坚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广灵县加斗乡东留疃村安坚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均于明代,寺院坐北向南,原为两进院落布局,现存一进院落,中轴线依次为过殿、正殿,正殿前为西配殿。占地面积970平方米。现寺内保存清代壁画153平方米、石碑2通、石碣2方。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椽头卷刹明显。前檐明间置板门,后檐明间施六抹隔扇门四扇,次间施四抹隔扇窗各四扇。前檐两次间及两山墙绘有“曹操赠马、白马山前斩文丑、黄河渡口斩颜良、华容小道挡曹、峪阳关斩韩福”等三国演义故事壁画,共约35平方米。西山尖墙绘花鸟树木等水墨画,共3平方米。正……[详细] |
大同清真大寺座落在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院西向,建筑古朴。门额用汉文雕塑。全寺占地20余亩,面积呈长方形。从寺门到礼拜寺形成一个下坡。全寺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洁净肃穆。中轴线上有正门、十字穿心楼阁、石桥、礼拜殿,轴线左右有配房、沐浴室等。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厦,最后一组则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的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外形檐牙起伏,富于变化,既保持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又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据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据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详细] |
北宋庄龙母寺(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南郊区古店镇北宋庄村北宋庄龙母寺始建年代不详,坐北向南,一进院落,现仅存正殿和玄天殿为清代遗构,龙母寺现存清代壁画118.5平方米。其余建筑为村民新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出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门各四扇;正殿三间,其中在明间梁架下以砖砌体分割,明间为龙母殿,后檐及两山墙绘龙母及四大龙王。东次间为关帝殿,后檐墙绘有关公像,两山墙绘“单刀赴会、义释华容、活捉王忠”等三国演义故事彩绘壁画。西次间为三观殿,后檐墙彩绘尧、舜、禹三帝,两山墙彩绘为出行图、回宫图。壁画面积共105平方米。玄天殿面阔一间,进深两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详细] |
恒山建筑群恒山建筑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浑源县恒山主峰天峰岭阳面脚下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北岳恒山历史悠久,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之华誉,其主峰海拔2016.8米,是中国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和重要的道教发祥地之一。恒山建筑群始建于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后经唐、金、元重修,到明清时仅主峰即有大小祠庙60余处。但惜多数已不存,现仅存20余处,为明清所建。整个建筑群占地范围东西1400米,南北900米,主要殿宇有:恒宗殿、寝宫、会仙府、九天宫、纯阳宫、关帝庙、文昌庙、灵官庙、龙王庙、山神庙、疮神庙、马神殿、十王殿、得一庵、阎道祠、紫微阁、……[详细] |
大同纯阳宫景区位于大同鼓楼西街,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创建于金末元初,明代洪武四年重修,是我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派寺观,在大同和晋北地区影响较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纯阳宫坐北朝南,完全按照全真教的仪轨所造,平面布局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祖师殿、献殿和三清殿,两侧依次有钟鼓楼、三官殿、奶奶庙、配殿和东西耳楼,内有精美塑像和壁画。主院的西跨院为园林式建筑,整个道观既有宗教的庄严恢弘,又有园林的秀美和精巧。纯阳宫沿中轴线共有三重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这里的景色变化万千,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特别是在仲夏夜之际,坐在六角攒尖顶的听雨亭内,或观景,或下棋,或操……[详细] |
吴官屯石窟(第五批省保)年代:北魏地址: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吴官屯村西约100米吴官屯石窟是北魏时期营造,东西长60米,高约3米,分布面积约1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开凿,现存窟龛32座,多为小型洞窟,或四壁三龛式洞窟。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及造像特征判断为北魏晚期雕凿,主尊造像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交脚佛为主,两侧雕胁侍菩萨。吴官屯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其中人物造型消瘦,佛像一律褒衣博带,“秀骨清像”,菩萨衣服下部的纹饰更加重叠繁缛。窟顶形式多样,龛面雕饰富于变化,龛面上方两隅多雕佛传故事,窟口上方崖面流行雕饰忍冬龛面,较晚阶段圆拱龛龛楣流行雕饰折叠格,格中雕坐佛,窟口外崖面出现幔帐雕饰。……[详细] |
许从赟墓许从赟墓(第三批省保)时代:辽地址:大同市城西南7公里新添堡村为辽代景宗乾亨四年(982年)大同军节度使许从赟夫妇合葬墓,1986年8月发掘。墓为仿木结构建筑的砖砌单室墓,坐北朝南,由墓道、高大的墓门楼、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平面呈圆形,苍穹顶,高5.20米,底径4.92米,顶部绘有残存的天象图。墓室周壁为仿木结构,用柱六根间成四面,四面中间各砌一个门,南面是墓门,其它三面为假门。柱头及铺间均用了比较规整的斗栱,柱头铺作的栌斗直接放置在柱头上而不用普柏枋;斗栱为五铺作,批竹昂及替木等;在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之间的空隙,绘出了人字栱及柱头枋上隐刻的小驼峰。墓室周壁有彩绘壁画,绘有文臣、侍女像……[详细] |
焦山寺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高山镇高山村焦山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年间,辽金时期在窟前增建木构窟檐,2003年开发旅游业的焦山石窟寺,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复,整体建筑依山而建。寺址坐北朝南,依山势辟五层平地,窟龛分布在东西长约60米,高约15米的崖面上,分布面积约900平方米。北魏窟龛主要集中在三至四层,洞窟形制有大像窟、僧房窟、禅窟等共有11个洞窟。窟内造像主要有坐佛、二佛并坐题材,但是造像均已风化。五层寺院的制高点建塔1座,为六角三层楼阁砖塔,通高10米,各层正面砌拱券门,檐部雕三踩仿木斗栱,内砌梯道可以登临。焦山寺石窟其中位于山体东侧的第6窟规模最大,平面为马蹄形的……[详细] |
辛寨村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云冈区口泉乡辛寨村辛寨村龙王庙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50.5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为51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原一进院已毁,仅存二进院,现存建筑有5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现东耳殿已毁,倒座戏台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掖门1座。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1989年对正殿、戏台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各四扇。正殿前月台有如意踏跺,两侧设石旗杆1对,青石质地,雕……[详细] |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赵彦庄龙王庙建筑为清代遗构,梁枋构件保存完好,正殿两山墙及后檐墙……[详细] |
吉家庄遗址吉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吉家庄乡吉家庄村东南约0.5公里吉家庄村南临殿山北麓,桑干河南岸。遗址位于桑干河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大部分现为农田耕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面残存遗物非常丰富,东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沟,从断层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层。灰层厚达2.5米至3米左右,遗物数量不少,未发掘。根据地面的遗留物辨认,初步认为:遗址中的陶器质料主要是夹砂陶、泥质陶两种。大部分为灰陶,还有一些红陶和黑红相间的彩陶。陶器上的纹饰主要有粗绳纹、细绳纹、磨断绳纹、兰纹、弦纹及素面纹。器型有:大口瓮、罐、盆、石锛、石斧、石杵等。器型口沿有侈口、敞口、直口几种,有很多……[详细] |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左云县城东北5公里三里屯乡后八里村东南1公里处汉墓群距汉代武州古城(王莽时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为当时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区范围包括六处:(1)古城墓,现存地面无封土。(2)后八里汉墓群,现存地面无封土。(3)双官屯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4)云西堡汉墓,现存地面无封土。(5)旧高山汉墓,地面封土堆一个。(6)乔家窑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在六处汉墓群之间分散有许多汉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在兴修水利工程时,曾发现1座汉代砖室墓,墓0土了2件灰色陶罐,素面,高约17厘米。在古城村中的废墟中发现有许多汉代的陶片、砖及一些生活用具和建筑材料。……[详细] |
千福山汉墓群千福山汉墓群(第四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广灵县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为汉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显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间俗称“谎粮堆”。墓群占地面积约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东西向并穴。其中1、2号和3、5号墓封土直径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径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1984年清理两座砖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楼、壶、罐、案、勺、盘、人佣、猪俑和部分铁器、铜镜、钱币等。1988年清理一座石圹木椁墓葬,出土器物有铜鼎、洗、鑑、镜勺、骰、鎏金弩机和少量陶器等。……[详细] |
界庄遗址界庄遗址地处浑源县城东南18公里界庄村西南。窑址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堆积厚约2米左右。窑址区已被民居蚕食。1997年试掘。文化面貌比较单纯,全部为中晚唐遗物。器型有碗、钵、瓶、罐、盏托、注子、炉、研磨器、玩具等。釉色有白、青、黑、三彩、绿釉5种,还有绞胎器物盏托、碗、瓷塑等。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璧底、环底3种。玉璧底、环底碗的底心均施釉。钵有白、黑、青等几种,钵口部皆有一唇,鼓腹平底,均施半釉。注子分黑、白、青、三彩4种,皆短流,平底,施半釉,个别器物的短流作兽首状。界庄窑是目前所知唐代烧造三彩器、绞胎瓷最北部的一个窑口。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乡古磁窑村……[详细] |
鲁班窑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云冈石窟西北鲁班窑石窟创建于北魏,辽代曾有修建。洞窟坐西朝东,南北长约60米,高约4米,分布面积约240平方米。现存洞窟3座,平面呈椭圆形,穹隆顶,四壁雕千佛,下层雕力士。根据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该石窟与北魏云冈二期雕凿风格相同,时间相近。造像有千佛、力士、供养天人等。对研究大同佛教史、石窟史具有一定的价值。鲁班窑石窟创建于北魏,现存洞窟均为穹隆顶。根据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该石窟与北魏云冈二期雕凿风格相同,时间相近。造像有千佛、力士、供养天人等。对研究大同佛教史、石窟史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
盘山石窟盘山石窟(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天镇县玉泉镇滹沱店村明弘治五年(1492年)由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开凿。石窟凿于盘山东山崖上,坐东朝西,南北两窟。俗称大石洞、小石洞。北边一窟为大石洞,亦名“仙人洞”。洞口凿在峭壁上,形势险要,攀登艰难。入洞需过栈道独木桥即“仙人桥”方可进入。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南边一窟为小石洞亦名“观音洞”。洞宽3.25米,深3.7米,高2.58米,神台高0.69米。洞内壁面皆为高浮雕像。正壁雕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两侧雕十八罗汉,保存完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