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旅游

泉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通淮关岳庙位于鲤城区涂门街,是泉州古城祭祀文(孔子)武(关羽)圣著名古迹之一,主殿奉祀关汉亭侯、岳忠武王,配祀历代著名忠武将士24位,左为三义庙,奉祀刘、关、张、配祀孔明、赵云,右为崇光先殿,奉祀关羽三代祖先。庙存宋朱熹《正气》、明张瑞图《充塞天地》古匾等重要文物。交通:可乘坐公交3路、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6路、18路、19路、26路;开放时间08:00-17:30景点位置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详细]
  大兴堡,俗称“大兴土楼”,巍然屹立在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距镇址后房街约一箭之遥,北枕大兴山之险,西南望天马山之雄,南以大云溪为襟带,东扼五德公路咽喉,系乡人、邑庠生、大富户郑展枢(公元1679—1758年)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端月所鼎建。堡民系硕杰郑氏族人,多从事农业和陶瓷业。大兴堡大门坐西面东,为单檐歇山式之石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最长为64.5米,南北最宽为56.96米,高l0.2米,上为歇山顶屋檐。全堡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36平方米。城墙底部垒砌溪石,高达4.5米,宽达3.6米;上部运用传统的“大墙板”夯筑三合土墙(黄土、小沙石、……[详细]
  古檗山庄石刻的所在地为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类型为石窟寺及石刻,具体地址位于晋江市东石镇檗谷村。古檗山庄系清末民初华侨黄秀火良 营造的园林式家族陵园,面积1.7万平方米。营建时函请海内名流、书法家题咏。现存题咏石刻有楹联11幅、匾额9方、古檗山庄全景图1方及民国6年晋江公署立碑记1方,还有诗、词、联、跋、赞、题记等178方。1991年4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檗山庄位于东石镇檗谷村的古檗山庄,系旅菲华侨黄秀烺于清末民初,耗资银元25万两兴建的豪华山庄墓园。山庄占地1.7万平方米,整体四方圆角形,坐西北朝东南,讲究……[详细]
  泉州真武庙位于泉州丰泽东海(泛称“法石”)石头街万岁山南坡,万岁山与与紫帽、罗裳双峰遥峙,就如真武庙主殿大门楹联所言“脱紫帽于殿前,不整冠而正南面;抛罗裳于海角,亦跣足以莅北朝”。从万岁山向西北可眺山丘连绵直至与清源山相接,西南可望晋江下游北岸的金波如练,百舸竟发,通达后渚出海口,可见法石在海外贸易、捍城抗倭上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如《泽被海滨碑记》所志:“法石为要盖通南关外,外接大坠,实商渔出人必由之所亦远近辐揍咸至之区,故部馆、文馆、武馆俱设其处,所以稽查透越,盘察漏税,诚重其地也。”玄武大帝镇守于此,威慑妖邪,平息洪涛,护佑众生。泉州真武庙占地8600多平方米,主殿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依……[详细]
  陈埭丁氏宗祠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宗祠始建于明代初年,历经修葺、重建、扩筑,是福建省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回族祠堂。丁氏原系阿拉伯人,其先祖赛典赤瞻思丁(1222-1279)仕元,官拜平章政事。其后裔的一支于元代行商入泉。元明易朝,裔族避居陈埭,取其祖尾音“丁”字为姓。尽管陈埭丁氏回族在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汉化,但在其生活空间里,至今还不难看到伊斯兰教习俗的遗迹和民族意识的反映。这种既显现闽南汉文化的共性,又蕴涵伊斯兰教之遗俗而构成的文化特点,在其宗祠及其祖先崇拜的表征中,可以有助于我们作较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宗祠坐北朝南,建筑群体以廊院式组织,采用闽南传统民居……[详细]
  衙口施氏大宗祠又称浔海施氏大宗祠、浔江施氏大宗祠,位于晋江市龙湖镇钱江村(衙口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施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背倚万寿宝塔,右挹闽海碧波,左襟灵秀余脉,前布池塘七口,状犹七星拱月。并与鳌城、狮峰隔瀛侧对,互为鼎立,灵秀钟毓,蔚为大观。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施氏大宗祠坐北朝南,系五开间三进带护厝,前设石庭,后附花园,系典型闽南硬歇山顶皇宫式建筑,整座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木构架。中轴线由照墙、前埕、大门、中埕、前厅、后埕、后厅组成,左右有两廊,左边有火巷隔开,还有一……[详细]
  瑞像岩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左峰。岩下山径迂回,岩前奇石突兀,排列如僧人群立,称之罗汉峰。附近岩石林立,有石龟、石蟒、石城、石窗、石门诸胜,惟妙惟肖。因有释迦瑞像石雕一尊,故名。鉴尊石像乃就天然岩石依崖凿而成,高4米,宽1.5米。左手下垂,掌心朝外,明成化年间建有石室,用以保护石像,石室纯用花岗岩筑成。石像、石室同为岩中主要文物。赐恩岩的白衣观音造像,雕于北宋元右年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清源山的泉有一百多眼。著名的叫“孔泉”,也称“虎浮泉”,泉从一斜卧大山石孔隙中迸出,细流清清,常流不绝。清源、泉山因此得名。弥陀岩侧的“泉窟观瀑”。在雨季有“虹雨千层吹不断,琉璃万斛涌还多”的景象;而……[详细]
  湖头贤良祠位于安溪县湖头镇安溪第三中学内。安溪县湖头镇安溪县三中校园内。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称榕村书屋;雍正十一年(1733年),为表彰李光地而改今名。祠坐西朝东,3进四合院式。一进已废。二进为祠堂,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面阔、进深各3间。厅堂外墙嵌大理石碑,镌刻康熙御书“太极图说”及“巡子牙河建坝诗”等,有雍正谕祭文碑;原有碑亭、驮龟已废。第三进为藏书楼。贤良祠的前身为“榕村书屋”,是李光地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其长子李钟伦建造的,古人形容共“襟带蓝水,背负阆峰,山川灵秀,人文所钟”。李光地曾在此“讲授性理之学,诵读圣贤之书”,留下一段学林佳话。雍正十一年,皇帝为表彰光……[详细]
  泉州承天寺,又称月台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崇阳门外东南。在五代时,此地为节度使留以效的南园。后周显德年间(954-960年)改建为佛寺,初名“南禅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一度改称“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复名“承天寺”。宋时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伟,有榕径午阴、偃松清风、塔无禽栖、瑶台明月、卷帘朝日、推蓬晚雨、方池梅影、啸庵竹声、鹦山暮云、石如鹦鹉十景。寺的中轴线全长300米,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东侧重建有禅堂、祖堂、龙王殿和僧舍等。承天寺的山门面西,高悬“月台”两匾额,为硬山顶三开间建筑,传说历史……[详细]
  郭氏家庙是红四军前委机关驻地和朱德召开群众大会旧址,又名岑楼大宗,位于永春县横口乡福中村。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3000多人进驻永春县福鼎乡(含现横口乡福中、福联、环峰3村)休整,将前委机关驻地设在郭氏家庙。红四军在郭氏家庙召开群众大会,朱德亲自到会,站在家庙大门前石阶上演讲,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权。郭氏家庙的三间房屋设为红四军临时印刷所,住有20多名女战士,负责印发宣传材料,刷写标语,张贴文告,宣传红军宗旨和革命真理。现在郭氏家庙墙上仍完好地保存着两条红军标语:“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共产党打倒帝国主义……[详细]
  富美宫供奉我国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俗称萧阿爷,白鬃公。配祀廿四司、文武尊王等。原为属地保护神、后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香火兴盛、分灵遍各地。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头之一。是连接内地与出海贸物集散的重地,邻近的“聚宝街”在宋元时是外国商贾经商贸易之所而得名。明代永乐三(1405)年附近的车桥村,建有“来遗驿”专为接待国外使者、客人之用。清代,民国期间城南仍是泉州经贸金融活动的中心。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特别是瘟疫的肆虐,人们为抗御灾祸、摆脱恶境,以求生存,于是民间纷纷建立小祠,供奉保护神、岁时典祭、企求神灵保境安民。在沿江沿海地带所设的小祠则多奉祀“王……[详细]
  靖海侯府即施琅纪念馆-施琅将军的故居。古大厝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承袭明代简朴大方的建筑风格,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典型清初闽南建筑。晋江市深沪湾畔的衙口村,原称浔海,因清靖海侯施琅在家乡建将军府,声名显赫,故相沿成为俗称。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成功在台湾病逝后,施琅于清廷力主收复台岛,痛斥放弃台湾的谬论,率军渡海征台,收复台湾。施琅为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此而受封为“靖海侯”。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施琅卒于任上。清廷为表彰其功勋,敕建祠于故里,后代有重修,于今保存较为完整。祠宇三进,砖木……[详细]
  东关桥东关桥在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的湖洋溪上,民间盛传此处观音十分灵验,建桥后年年香火不断,故又名通仙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清光绪元年(1875年)复建,民国18年(1929年)里人李俊承母子重修。该桥较完整地保留宋代桥梁的建筑特点,为福建少见的长廊屋盖梁式古桥。泉(州)永(春)公路通车以前,这里是大田、德化、永春通往泉州的必经之地。桥长85米,宽5米,用辉绿岩和特大木料构筑,有二台、四墩、五孔。墩呈船形,用石条逐层丁顺配搭,互相叠压而成,两头俱作尖形,以分水势;墩下以大松木作卧桩,承载整座桥梁,古称“睡木沉基”,枯水时水清木现;墩上用巨石叠成三层支架大梁……[详细]
  永宁城隍庙座落在福建石狮市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为永宁至今保留较完整的一座古寺庙。该庙居高临下,放眼远眺,深沪湾历历在望,故有背五虎(山)而面金狮(深沪山)之称。其以气势之雄伟,庙貌之壮观,被誉为“永宁福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永宁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道光十五年(1835)经由乡贤蔡名标发动各方善信,捐资进行扩建。清·光绪年间,再由港边村乡贤佘马堆前往菲律宾,向乡侨筹募资金加以整修、挺高门楼,方形成今日之大观。永宁城隍庙座北朝南,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占地2800平方米。以中轴线为基准,由门楼、前殿、戏台、拜亭、主殿、和左右厢房组成。主殿面……[详细]
  惠安文庙,即惠安孔庙(惠安县学),坐落于惠安县城中山北路西侧,庙祀孔子,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安文庙是惠安宋至清代祭祀孔子及历代名宦先贤的地方。文庙建筑布局规整,气势宏大,建筑技艺精湛,石木砖雕工艺精美,集中体现了来自中国建筑之乡、雕艺之乡的惠安匠工们精湛的建筑、雕刻技艺,是研究宋元时期孔庙建筑规制和古代建筑雕刻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1984年公布为惠安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立于1987年的惠安县博物馆也设于文庙内,收藏有历史文物、民俗文物、石雕工艺品等。庙前十里外有一座山峰,山巅原为三块大石对拱,旧称香炉山。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详细]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六胜塔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六胜塔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史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2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根据民间传说,1276年,南宋端宗赵昰被拥于福州,受元军所逼,--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石湖,并在此建行宫,后由石湖出海,死于硇洲(今广东吴川县南海)。石湖因而遭到元军报复性的洗劫,六胜塔亦未能幸免。嗣后,海上贸易继续发展,蚶江再度繁荣,民居稠密,番船所经,风樯林立。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详细]
  仙岭德兴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著名商人沈逢源于1937年开始兴建,1941年落成。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34.13平方米,建筑面积1068.51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二进砖石木结构,由前埕、门厅、两厢、正厅和东西护厝等组成,共有32间房,5个天井。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五柱,设有神龛,祭祀祖先牌位,正中悬挂有“德兴堂”牌匾一方,系国民党元老林森所题。堂内还有于右任、梁披云等多位知名人士的题字。2020年11月,仙岭德兴堂被列入福建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阿苗故居位于鲤城区江南镇亭店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历时13年,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杨阿苗,名嘉种,菲律宾华侨,宅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宣统辛亥年(1911年)全部完工,历时18年,三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屋前大石埕围以三面砖墙,主体建筑前辟一大庭院,两侧的东西梢间与东西厢房之间又各自形成两个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称“五梅花天井”。整座建筑显得美观大方,宽敞明亮。房屋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详细]
  诗山塔,位于南安市诗山镇山二村。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建。阿育王式塔,置于数米高的基座上。全部用辉绿岩砌筑。宝箧印经式,平面方形,通高七米左右。塔下为一条由石砌成的方形高台,高二点七米,底边长二点六米,顶端筑有护拦,上阴刻楷书“宝祐四年丙辰春立”八字。高台上置一条由石砌成的方形基座,高零点八三米,边长一点四米。基座上为方形须弥座,束腰四面分别浮雕双狮戏绣球、三狮戏绣球、折枝石榴、荷花。座上迭涩三层,向上逐层分收,底层挑出,四面浮雕仰莲纹。塔身为方形柱,四面各雕一拱形佛龛,内各浮雕一端坐于莲花座上的佛像,手印各异;四边角各浮雕一手持不同法器、姿态各异的金刚力士立像。塔顶方型翘角挑出,四面各浮……[详细]
  施琅墓位于惠安县黄塘镇与洛江区河市镇交界的虎窟坡地上,系施琅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茔。整座墓规模宏大,布局严整,石亭、石碑、石雕工艺精致、宏伟壮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碑中刻“皇清光禄大夫太子少傅靖海将军襄壮施公赐茔”,两侧刻“一品夫人王氏,一品夫人黄氏”。此墓为石结构,墓翼逐层外扩,共三穴。墓坐北朝南,占地6.85万平方米。墓区由北而南,上下分5个坪台,依次立有文武翁仲四尊,马、虎、羊、狮、华表各一对,以及康熙三十七年(1698)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趺碑亭。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他容貌魁奇,勇力过人,善于带兵,且“习海上事”,是一位颇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