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京口区旅游

京口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崇贤里王氏宗祠位于镇江市新区大路镇,是当地王氏族人建造家族祠堂,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新四军山北县圌山区文工团驻地。王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明崇祯三年移建今址,整体结构保存较好。宗祠门东向,中路分前、中、后三进,每进五开间,共占地面积1490平方米。第一进为门厅,进深七檩6.5米,斗拱木雕梁柱保存完好。第二进前有仪门,正反面都有砖雕。入内为二进庭院,享堂前有青石月台,享堂进深十檩6.5米,梁柱、屋面、木雕保存完好。三进为寝堂,进深八檩6米,由大堂后墙两侧便门可进入三进庭院,寝堂有檐廊。另有北路三进,南路一、三进辅房。王氏宗祠是镇江地区年代古老和规格较高的祠堂之一,现存建筑格局完整,是研究镇江地……[详细]
  焦山炮台遗址位于焦山东北角,从南步入,首先看到的是门楼一座,上有横匾,刻有“焦山炮台”四字。门楼西侧有弹药库一座,外为黄泥石灰材料,内层为水泥砂石材料。门楼内有平地约3000平方米。平地东面是炮台基地,它长约80米,宽在55米左右,呈扇形,有暗堡式炮位8个,块石基础,黄泥石灰质地。该炮台严重失修,1978年以来,国家多次拨款整修,现4号,5号炮堡已修复,重修了六间一披营房。对焦山炮台建造年限问题,学术界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建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另一种认为是同治13年(1874年)。如果是第一种,该炮台则是参加抗英的,如果是第二种,则不是,那就是另外的炮台。……[详细]
  定慧寺始建于东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初名普济庵,距今已1800余年,是全国著名寺庙之一。宋代普济寺曾易名善济寺,清康熙改称定慧寺至今,取“由戒生定,因定发慧”之意。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宝寂和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在此创建了大雄宝殿和佛堂;宋代佛印、枯木、无门等高僧先后扩建了寺庙,谈禅说法,研讨佛事,使其声名大振;明清以来经历代住持的不断修葺形成了“一寺十三房”的大丛林和“禅净双修”的宗风。定慧寺以研究佛学著称于世。1981年鉴真大师真身从日本归国省亲,日本森本长老专程前往定慧寺礼佛,并书赠“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幅,住持茗山法师酬以“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此偈说的是唐朝日本长屋王太子来中国学佛,……[详细]
  第一进为楠木厅,第二进为斜厅,第三进为0厅,均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平房。楠木厅系明代建筑,梁架、立柱均为楠木,梁架用才硕大,立柱呈棱柱状,顶部有卷刹,做抬梁,次间山面无脊柱。这种宋元遗制实例甚是可贵。斜厅建于清代前期,整个屋身斜形而立,与楠木厅不在一条中轴线上,颇具个性。0厅与斜厅依回廊相连,东西间附建0,颇为独特。藏书楼亦名游经楼,两层,取陶潜诗“游好在六经”之意,建于民国,为陶蓬仙藏书、写作之处,他曾在此编纂《润州--集》等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明清民居建筑群五柳堂位于市区演军巷,前后共七进平房及一座藏书楼,现原地保护三进平房和一座藏书楼,系省文物保护单位。五柳堂建筑群延续明、清及民国三个历……[详细]
  张云鹏故居紧挨五柳堂,占地近600平方米,建于光绪年间,前后四进九间,四周围墙,正门朝南。进门见小池,左首为雅室,内置古物字画,右进回廊与后院相连,后院有半亭、亭台、月亮门等建筑。主建筑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雕花门窗,花园内置元宝石、八仙门墩、双龙戏珠条石、石桌、石凳、假山等,种植花草树木数十种,如紫藤、爬山虎、翠竹、腊梅、桂花、月季、黄杨等。尤其是一棵百年香圆树与古井形成“橘井流香”意境以及一个半亭与芭蕉构成的“听蕉小筑”景观,格外地引人入胜。进入这座老宅,给人一种曲径通幽、小巧玲珑、雅致含蓄,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张云鹏(1900—1958),又名翼元,镇江名医,出生于中医世家,1923年加入……[详细]
  焦山摩崖题记及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焦山摩崖题记及石刻六朝至唐宋镇江市焦山1988年,“焦山碑林”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宝墨轩,位于镇江焦山定慧寺东,由摩崖石刻与碑林石刻组成。摩崖石刻环集于焦山西侧峭壁,绵延200余米,气势磅礴,存有六朝以来石刻一百余方,真草篆隶,各具风采。历代书家尊称“大字之祖”的《瘗鹤铭》原址,即位于此。摩崖上现存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壮观亭址瘗鹤铭》、《米芾题名题刻》、《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碑林陈列始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所建宝墨亭,明代扩建为宝墨轩。镇江市于1991年在此设焦山碑刻博物馆……[详细]
  孙家村遗址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北距长江及吴国贵族土墩墓群所处的长江南岸山脉约10公里,东北距断山墩遗址约3.6公里。遗址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西侧有一条宁镇山脉余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遗址所在的镇江大港区域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分布着较多的高等级贵族墓、台形遗址,构成了吴国遗址群,孙家村位于该遗址群的南部。考古中发现,这一区域人文遗物、遗迹十分丰富,显示人口众多,可能是吴国的一个中心区域。结合孙家村遗址特殊的地理位置,特别的构造方式,考古发现与冶铸有关的遗迹遗物,说明孙家村遗址极有可能是当时吴国“国家级”的青铜兵器冶铸“工厂”。此次考古发现对于吴文化、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江下游地域文明研……[详细]
  铁瓮城又名子城、京城,始建于公元195年,形成于公元209年,是三国孙吴时期的建筑;晋、唐、宋、明、清均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缮治,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至顺镇江志》载:“铁瓮城在正峰前周府治,又名子城。”《建康实录》在建安十三年(208)条下有:“权始自吴迁于京口而镇之”,“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六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铁瓮城由孙权所建,是镇江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是六朝时代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建造最早的一处政治中心城市。京口铁瓮城比孙权所筑南京石头城和湖北的鄂王城都早,号称“三国东吴第一城”。多年来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了大批六朝时期的砖头和夯土层、地下通道及南城垣门墩等遗……[详细]
  油库墩土墩墓位于镇江市京口区谏壁镇江粮山,时代为西周—春秋。油库墩土墩墓位于谏壁油库东南,中盛粮油公司院内西南,北距临江西路50米、长江350米。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在距墩脚东南15米处立有保护碑,该处地理坐标:东经119o35′51”,北纬32o10′48.5”。土墩位于山体上,馒头状,平面圆形,直径60,高8米。墩体杂树、草丛生,植被茂密。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为江苏省国民政府在中正路南首(即今解放路17号现址)兴建新的馆舍,占地约14亩,全部用钢筋水泥、耐火砖构成,能防火、防潮、防震,书库三层,阅览及办公用房二层,“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匾额由当时全国著名的大藏书家傅增湘所题写,字迹端庄典雅,似有唐碑笔意,于俊秀中添加豪气,在转折处颇见功底。2006年6月5日,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敦睦堂,位于姚桥镇兴隆村夹沟自然村,是张氏的祠堂,传说是汉朝张良后裔张贺于嘉靖年间到此定居后所建。在门前的匾额上刻有“光前裕后”石刻。进入第一进,抬头往上看,可见张玉书所书的“義門”牌匾。史料记载,张玉书曾任兵部及礼部尚书,并参与《明史》、《康熙字典》的编写,辞官退隐后曾居住在此。2019年3月,敦睦堂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解氏宗祠正厅葛村解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解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被市文管办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授牌。葛村有建于明清两代的解氏宗祠、榜眼门、大宅门、解朝东故居、更鼓楼等76处古建筑,计11300平方米。2019年3月,解氏宗祠正厅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家花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落成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王家花园是俗称,原名是“爱吾庐”,位于镇江谏壁月湖村,是以前上海金融巨子王耀宇的住宅。王家花园的原址为秦家村,清咸丰年间遭兵乱,秦姓庐舍被焚毁。王家于民国十八年买下秦家地基。王耀宇建爱吾庐用去地基西面的一半;东面的一半至尤家沟边,其兄王锡孚准备建一幢与爱吾庐同样的住宅,后因日军侵华而未能如愿。花园与住宅并列呈三路,建筑面积约3835平方米。住宅为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颇为精巧;花园内有八角亭、假山竹园、荷花池及名贵花木。花园仪门上部磨光的墙壁上刻着福、禄、寿三星和梅、兰、竹、菊等图案。燕誉堂是王家办红白喜事和祭祖的正厅,前……[详细]
  江苏镇江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坐落着古代13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大型粮仓,是镇江作为运河漕运枢纽的实证,该项目也因此入围了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然而2010年7月,这片遗址已经被开发商毁掉建起了楼盘。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合山炮台位于合山东部山顶,隶属镇江要塞象山炮台管辖。快炮台一组四座炮台,呈南北偏东向排列,每座各间距27.2米,全长约100余米,各炮台后均有掩蔽体通道,与地营式弹药库通联。2019年3月,合山快炮台遗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角墩土墩墓群,原有6个,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发掘了其中5个,还有1个。位于四脚墩遗址西约200米,西距张许通往丹徒镇的水泥路约50米,西有一养猪场和小窑。三号墩平面呈圆形,馒头状,底径约28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