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旅游

常德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这里每年的3月28日举办桃花节,推出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如果你此时去桃花源,将会留下浪漫的回忆。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寻访桃花源,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详细]
  澧州文庙位于澧县澧阳镇古城西路,始建于宋代,明初迁建于今址,现存建筑系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四年(1844)重建,占地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00多平方米。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2A级旅游景区。开放以来,接待国内外观众100多万人次。2007年澧县文庙经过一次大的修缮。文庙景点头门,最早修于1882年,后被毁。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文庙经过较大规模的修复,头门也在这次维修中恢复。门前的一对石狮是明代华阳王府的遗物。华阳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曾经谪守在澧州。东边的字幅“德侔天地”是说孔子的思想主张给人类的好处如同天高地厚,功德能同天……[详细]
  秀峰书院,又名忠烈祠,天门书院之前身,自创建迄今已有235年。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1984年5月,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史沿革秀峰书院为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知县潘曙与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知县鲍启泌兴办。书院草创期间,仅有房屋二间,陈设简陋,但一时文风丕振,大为生色。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石门知县许耀祖(浙江会稽人)用俸禄及捐款重修书院,置以匾额,赐以嘉名,曰秀峰出院,有讲堂三间,二门二进,头门一栋,有正心斋、进德斋、时习斋、明道斋、诚意斋、居业斋、日新斋、正谊斋八斋房。清道光十年(公……[详细]
  索县汉代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东北15公里处鼎城区韩公渡镇城址村;俗名崆咙城,又名汉寿城.据《常德地区志·文物志》载:古城分为大小二城,坐北朝南向,东为大城,西为小城,中间有城垣相隔。大城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600米;小城南北宽600米,东西长约300米。两城总面积为54万平方米。残存夯土垣高3-4米,宽12-18米。东西南北均有城门。城的四角有瞭望台,残高7-8米。城的四周有护城河,宽约30米。城址内遍布汉砖、汉瓦、和汉代陶器残片。曾经有村民挖出有铭文“汉寿城”字样的古砖和陶器等。城外东南方向有较多汉墓,其中有的规模较大,传说中的楚平王墓遗也在其中。据史料记载,索县城始建于东汉,是……[详细]
  闯王墓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石门县夹山,此为在原址上修复的陵墓,作为明末起义领袖李自成的纪念建筑。 清《石门县志》卷十三《陵墓》载:“奉天玉墓在夹山大路旁西坡,以奉天玉和尚即李自成败后削发为僧,似可确信。旧有紫石牌坊,制造壮丽,为当事者所扑碎,并欲暴其骸骨报官,未果。”闯王陵于1993年修复,位于夹山寺之西侧,坐西朝东,占地30余亩,由陵卫、紫石牌坊、神道、陵寝、明楼、碑廊、野拂塔等组成,宏大壮观。 陵卫即大门,上拱下方,门额有“闯王陵”三字。红墙黄瓦,飞檐翘角。门后有永昌池、永昌桥,“永昌”为大顺年号。桥后上26级石阶为紫石牌坊,4柱3门,高约10米,额为“奉天倡义”四字,联曰:“捣碎……[详细]
  九里楚墓时代为战国。位于湖南省临澧县九里乡,此为楚国封君的一个特大型墓葬。1980年6—10月发掘,封土堆残高5.2米,墓口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2.8米,总面积1131.6平方米。墓口下有11级台阶,台阶宽0.6~0.9米,高0.75~0.9米。11级台阶下为竖穴墓室,墓穴底长13.7米,宽10米,左墓室四周壁边,备有一生土台阶,宽0.5~0.7米,从封土堆顶至墓室底部,深近20米,斜坡式墓道在东边,坡度18度,全长19米,墓道墓坑内填土分层夯筑,夯层为0.25~0.3米。墓有一圆形盗洞,盗墓年代约在秦汉之际。葬具规模大,外椁盖板外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8米,盖板上覆竹席。外椁高4.……[详细]
  南禅湾晋墓群位于黄山头镇,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位于墓群西侧的刘弘墓,该墓距今约2000年,占地面积15000米。该墓是已发掘的西晋高级贵族大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之一。刘弘墓的发掘还是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刘弘,西晋名将,字和季,沛国相人,生于公元236年,于公元306年病逝于湖北襄阳军中,享年70岁。爵封宣成公,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车骑大将军等职。葬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安乡黄山头主峰东南麓的南禅湾。1991年4月经省文物部门批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出文物78件。1991年8月1日,《中国文物报》在头条头版位置报道了这一重大的考古新发现,刘弘墓在当年被评为全……[详细]
  每当夕阳西下,沐浴在彩霞余辉中的常德城“满城尽带黄金甲”,唯独抗战时期幸存的几座水泥碉堡呈现血染的风采。它镌刻有中国军人与常德民众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色印记。它是无字的丰碑,因而特别令人瞩目。高山街口碉堡它位于现在的人民路清真第一春宾馆的东侧。解放前这里是同华金号,解放初是汽车货运站。高山街口的碉堡比较隐蔽,高度不足0.8米。它上面是个木质的“交通岗亭”。碉堡乍看像岗亭下面的台基。这座碉堡靠近地面有三个射击孔。一个对着东面的城门口,一个对着西面的下南门十字街,还有一个正好对着高山街。碉堡的进出口藏在汽车货运站的地下,厚重的枕木将它盖得严严实实。常德会战时,日寇的平射炮描准碉堡的射击孔疯……[详细]
  “庹家岗”顾名思义,就是庹姓人家居住的山岗,安乡的庹姓人家最初由外地迁入在此休养生息。而中国“庹”姓的人数不多,百家姓没有这个姓氏,在全国排序300名之后,因此,在这个地方开始命名遗址时还误称“度家岗”。庹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障乡遵保村三组,属古县城范围,与县城地望一致。附近一带有狮子山、会子岗、黄山岗、罗井岗等。主区堆积面积为2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遗址高出周围田地1-1.2米,文化堆积约2米厚,保护范围外延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04.3”北纬29°25’58.3”,海拔高程36米。北连狮子山南端,南至南排水沟南150米,遗址东西向排水沟渠贯穿南部,沟北为旱地,沟南为村舍和农……[详细]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常德市城区人民路、青年路和建设路之间。1943年的常德城保卫战历时15天,57师8000多官兵几乎全部牺牲于阵地上。日军也伤亡惨重,约近万具日寇的尸体倒在常德城内城外。仅日方资料记载,就有4名联队长以上高级军官和5个大队长、4个中队长死于此役。57师爱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15天时间,为各路援军争得了宝贵的战机,得以形成对常德城的反包围,迫使日寇在常德城只呆了不到7天,连尸体都未及烧完,就仓皇北逃,最后跑到长江以北才惊魂初定。1944年,常德会战结束后,由常德县政府配合74军留守处,在常德城收敛了阵亡于城内的千余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遗骸,在当时以一个重磅炸弹坑为基础,……[详细]
  新洲古城遗址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5公里的新洲镇,城址东濒澧水、南临嘉山及豹鸣山。新洲设治据史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直隶澧州志》引《世说新语》曰:东晋南平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澧阴,见允于幼童中。《澧志》谓:“澧阴当即今新城,(车)允产于新城,新城旧隶南平,今治于澧。”而新洲有城的最早记载为唐大历年间,“新城在州治东四十里,车胤读书处。唐大历间,李泌筑。”元末明初,澧州治所曾一度移于此,明以后城遂废弃。 新洲古城平面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西南段及向西北拐角、东段及向北拐角尚保存较好,西、南两面护城河也保存较好,北面局部尚可辨护城河形迹。现城址东南部仍为新洲镇政府所在地集……[详细]
  梯云塔位于石门县楚江镇宝塔居委会境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由时任知县杨云材兴建。修建此塔的本意是“以堵风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此塔遭到雷击,上部三层毁坏。清道光三十年(1840年)举人王大猷督修,首土生员贺安帮、廪生邢坤、武生王祈太为监修,倡首国学生唐思贤捐钱伍仟串;将塔上三层拆除重修。用料仍为花岗岩石砌成,用石灰浆水作为粘合剂。梯云塔为八方七级,每层有檐,仿楼阁式,攒顶宝葫芦为刹,为中空花岗岩石塔。塔高34.15米,底层直径7.65米,每层塔檐角大幅度起翘,底部檐边长3.9米,每层四拱门,拱门屋与层之间错开,显得错落有致,每层四拱门巷道均通向塔中,形成正十字形塔……[详细]
  乌鸦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澧南镇高堰村。旧石器时代遗存就埋藏在澧水支流道河左岸二级阶地上覆地层的红土中,相对高度为25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2年底正式发掘。乌鸦山遗存的石器原料以硅质岩为主,砂岩次之,还有石英、燧石、石英岩等。石器组合有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等。石器可以划分为大型与小型石器。大型石器包括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石锤等砾石石器,但比鸡公铛文化同类石器要小,数量也不多,所占比例不足30%。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小型石器的原料均来自硅质岩砾石。石片石器占绝对多数。制作方法……[详细]
  蜚云塔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澧县城郊,蜚云塔内外浮雕佛像117尊,此为省内所罕见。 明天启初年(1621)建塔三级,清嘉庆十六年(1811)易砖为石,后停工,嘉庆二十二年(1817)续建落成。塔为七重楼阁式石塔,八字形,飞檐起翘,高约33米,底径12.5米,高约5.9米,以上各层均递减,顶层高3.2米,直径6.4米。塔顶为八方台阶形攒尖式,上设莲瓣一圈,中置三节葫芦形宝顶,上下衔接处置一圆形盘,上小下大。一层西向辟一门,余六层均为四门。设十字巷道。门顶拱形,内有旋梯108级直通七层,七层呈穹窿顶,中置一四方石柱,四面有铭文,南曰“皇图巩固”,北曰“文运光昌”,两为“皇清嘉庆十六年知澧州直隶……[详细]
  帅孟奇故居坐落在湖南省汉寿县坡头镇陈家湾村,始建于光绪21年(1895年),“文革”期间,该故居做了生产队队屋。“文革”结束,散队后该房屋分给了帅又来,一直保存至今。2009年至2010年,汉寿县文物管理所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曾二次对故居进行了修复。故居呈“凹”字形,坐南朝北,三间正屋为四柱五棋,两头横屋为三柱四棋,木质结构,屋顶全部是小黑瓦。故居规模不大,结构简单,具有本土民族建筑风格。帅孟奇就诞生在这栋平凡的房子里并度过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故居内其生活、生产用品保存较为齐全,帅孟奇养女舒炜及其他后人为帅孟奇故居无偿捐赠了不少珍贵历史文物。故居建筑面积250平方米,原址保护面积6700……[详细]
  晋墓 时代为西晋。位于湖南省安乡县黄山头,此为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晋代大墓之一。 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墓道残长6.2米,甬道用砖砌成券顶,封门砖有三层。墓室平面近方形,每边长3.6米。中央横砌棺床,墓顶为四隅券进式,作穹窿形,高4.2米。墓内有铁帐架,可能原有帷帐。随葬品81件,金器7、玉器17、银器1、铜器8、铁器7、青瓷器37、漆器1及其他6件。金器中有龟钮“宣成公章”、龟钮“镇南将军章”,约2.5厘米见方,分别重165.8克、131.5克。另有“刘弘”、“刘和季”双面玉印。玉器有玉尊、玉璧、玉佩等。铜器有镏金弩机、刀、剑、盒、瓶等。铁器有贴金匕首、刀、剑、戟等。青瓷器中有……[详细]
  位于壶瓶山市集中心、渫水南岸、略显沧桑的清代晚期两层砖木结构的民间建筑,就是因生产“宜红茶”名扬海外的泰和合茶号,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和合茶号由被誉为晚清湖广第一茶商的卢次伦创建。他生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广东中山县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他到湘鄂两省交界的石门南北镇附近的九台山开采铜矿,后因发生产权纠纷而停产,一次偶然机会,他品尝到了当地的白毛尖,决定留在这里开办茶厂,还专门从安徽祁门聘请制茶师傅,将白茶改良为红茶,将红茶外销到英美及俄国,赚取外汇振兴民族经济。茶号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春建成。据台湾吴恭亮所著《卢次伦传》记载:……[详细]
  《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 时代为宋。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博物馆内。此碑雅丽勒之金石,以存佛教故事。 碑原存德山古乾明寺内,1979年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迁至滨湖公园内,1994年再迁入常德市博物馆内。宋碑原在的古乾明寺始建于唐代,之后历经修复,1943年常德抗战中毁于兵燹。1958年残余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宋碑。《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长198厘米,宽126厘米,厚13厘米,碑质砂岩。宋绍定元年(1228)创立,正面碑额为阴刻楷书“提刑权府寺丞请开堂疏”。碑四周阴刻纹饰。碑字体楷书,工整秀丽。碑文记载寺庙开堂和僧徒受戒的内容。碑阴列举寺庙的田产数目。落款为“提点刑狱兼常德知府林”。据《职官表……[详细]
  古大同寺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津市市猫儿岭北麓,古大同寺相传为九祖道场,具有一定历史、宗教研究价值。据《岳州隆兴寺志》载:寺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28—840),后屡毁屡建,最后于光绪五年至九年(1879—1883)重修庙宇,开垦寺田,又复旧观。文革期间,,寺遭破坏,现存建筑为前殿和大殿及两侧厢房等。大殿,单檐硬山瓦顶,,脊饰葫芦宝瓶,两山侧和后墙为砖砌白粉壁,山墙前后为马头墙,前面为可开启的大门。殿内位梁架结构,面阔5间,宽21.3米,进深13.2米,各间相通,殿内有26根立柱,大殿通高8.4米,上覆小青瓦。大殿正中原供如来佛像,两侧分列十八罗汉,前面两的有钟、鼓楼。前殿结构与大雄宝殿相似,……[详细]
  宋玉城在离临澧县城3.5公里的望城乡宋玉村,为屈原弟子楚辞赋家宋玉在此居住而得名。面积约6平方公里,考古证实这是一座先秦古城。四周残留城墙高约4米,宽约5米,南北城门处发现有绳纹板瓦、简瓦,城区内可见遗物有战国晚期的泥质缸罐等。城址四周有护城河环绕,水面最宽处20米。城址临近道水,四周约10公里间,有多处大型楚墓群。城内西北角有《九辩书院》遗址,为清代中叶临澧大财主蒋明试捐建。城东门外100米处有宋玉庙遗址,再往东1000米处有宋玉在此观花的看花山,在1500米处的浴溪河边有宋玉墓,往西500米处有宋玉放舟的放舟湖。宋玉城兴建于战国,项羽曾在此驻兵多日。宋玉城是古安福县(今临澧县)外八景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