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揭阳市旅游

揭阳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赤山古院位于广东省惠来县华湖镇东福村内,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建,建筑由赤山古院、真武庙、祠堂及厝包组成,坐北向南,赤山古院为三间三进,面阔13.5米,真武庙为三间二进,面阔7.9米,一进为魁星亭,祠堂为三间四进,面阔16.4米,均为灰沙夯筑,两侧有厝包及青云巷,贝灰构筑,总面阔52.32米,进深42.9米,硬山顶。总建筑面积2245平方米。赤山古院整座建筑形制独特,轩昂恢宏。解放战争时期,赤山古院是东江特委、华南游击队的地下联络点及秘密-地点。古院现保存有元……[详细]
  直正公祠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西岐村古寨后,建于1908年,是陈氏古溪族第十世祖义直公和持正公的子孙兴建的祖祠。建筑坐北朝南,二进式祠堂建筑,两边配四座“四点金”,门前为大灰埕。 公祠首进前面为凹斗门楼,门楼有三门,中门首横额面刻“直正公祠”,背镌“见位闻声”,两旁门上横额刻“觐光杨烈”、“崇德象贤”。门前立八棱檐柱,柱上马面梁架有木雕饰品。前后厅由左右两廊和天井连接,天井中央是拜亭,亭屋面为“九脊歇山顶”,与周围的硬山顶屋面形成对比,使建筑景观富于变化。博古静物、花果草虫、祥禽瑞兽等木雕饰……[详细]
  三山祖庙 又称三山神庙、三山国王庙、霖田祖庙、明贶庙、广灵庙,俗称大庙,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庙角村。大庙建于玉峰山下,东耸巾山、面对明山、北倚独山,三山鼎峙,双溪在此汇合成榕江南河。三山祖庙历史悠久,名扬中外,距今已1400多年,是粤东地区最古老的神庙,也是全世界三山国王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1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仅在台湾就有410多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共有140多座。三山祖庙于清康熙二十二年扩建,1984年重修,面积1420平方米,庙内建筑为三开间三进深……[详细]
  “流沙会议”旧址即“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位于揭阳普宁流沙新河东侧。“流沙会议”旧址原为基督教堂,清光绪16年建,为贝灰木平房结构,有前厢房、天井、后大厅、侧厅等建筑物。1927年9月23日,“八一”南昌起义军南下部队抵潮汕,10月1日,前敌委员会、革命委员会领导人-、恽代英、李立三、-、聂荣臻等和工作人员从汕头撤至流沙,驻于教堂等地。3日,从揭阳前线撤出的起义军抵达普宁,贺龙、叶挺等也赶到流沙。汇合后,由-主持,在驻地教堂侧厅召开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会议初步总结了起义……[详细]
  清揭阳陈氏家庙位于揭阳市仙桥镇涂库村。始建于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建。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前后四进,有东西巷。前厅有三门,中门前立石鼓一对,门楣上石匾书“陈氏家庙”4字。门外檐柱为兽足头,花篮础加石狮八梭直柱。屋脊是嵌瓷双凤,配花卉瑞草,做工考究,形象逼真。中厅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明间高悬清乾隆兵部尚书李煜尧为陈诗正题的“文魁”匾一方。拜亭上挂“鹗荐重光”木匾一方,是清大学士翁方纲为举人陈诗正题书的,字体雄浑苍劲,极富神韵。后厅面宽五间。中厅、后厅内均立石圆柱,上架八梭横梁。整座庙……[详细]
  位于广太镇绵远村虎头埔南坡,1982年6月县文物普查队发现,1982年10月,省、地、县文博部门联合发掘,共清理了15座窑,出土大量的印纹陶片,比较完整的有陶罐3件,窑用鹅卵石7件。陶器和陶片是泥质灰陶,器形大多为罐壶类。主要特点是高领、鼓腹、圈底、矮圈足,外壁通体饰各种印纹,有条纹、长方格纹、曲尺纹、圆圈纹、叶脉纹、编织纹等。窑形大致可分为平面葫芦形、平面圆形和平面方形三类。平面葫芦形窑共9座,为平面呈“8”形的横穴式窑,依山势而构筑,以草拌泥作窑底、窑壁。这类窑一般长约3.50米,宽1.50……[详细]
  竹林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紫峰山南麓,东连群英、群光二村,西与普宁市南溪镇交界,北面吉荣公路横亘。竹林村古称林厝寮,因明代弘治年间有林氏在此搭寮居住。后来林氏移居他处,现在全村居住着洪、杨、王三姓。王氏祖先于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到此定居,三姓同居一村,和睦相处。竹林村旧时四面翠竹环抱,景色优美,清康熙乙丑年(1685)翰林学士兵部郎中杨钟岳题有“竹林山”三字刻于中央寨门石匾,“竹林村”因此得名。竹林古村以五行、易经、风水择地,建筑具有潮汕传统古建筑特色,现有古民居14处,土木结构的祠堂、公厅……[详细]
  新寮村可以说一个人杰地灵的古村落,在清末时期有“一门三中举”的黄国祥兄弟,更是由此诞生出了一道十分有特色的乡土美食——生炒朥饭,即以猪肉、鱿鱼、香菇、豆干、青蒜等各种配料同生米一同炒好加水焖熟,味道咸鲜香,米饭是粒粒分明,米饭口感软硬适中弹牙。据说炒朥饭也称举人饭,为当时新寮吴举人黄国祥习武练功后补充体力的正餐。倒也从侧面映证了潮汕俗话:穷文富武。新寮村自古至今,村文武贵并茂,主要建筑呈现为“三厅一井”、“三街六巷”、“下山虎”等潮式建筑风格。据载,明万历六年,饶平汤尾村黄心境携父遗骸寻龙迁此,……[详细]
  揭阳县署围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中山街道永革社区。揭阳县自南宋复置后,只建衙、街巷,没建城墙。到了元朝至正年间,倭寇常来袭扰,县内外一片平原,无险可守,难以防备,更重要的是,蒙古族统治中国,民族压迫十分严重,动不动就使用武力镇压汉人,因此,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经常危及县城安全。当时任揭阳县令是蒙古人芩不歹,便下令修筑内外城墙,外城墙为土夯实,内城为石砌围墙。内城长300丈,把整个县衙围起来。明朝年间,又扩修内城墙,增100丈。这样,内城墙长400丈,高1.5丈,基厚1.4丈,大都为石砌,小部分为贝灰夯……[详细]
  节孝坊位于普宁市南溪镇下尾王村。坐东向西,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为监生王学庠之母杨氏奉旨建在下社下尾寨”(乾隆《普宁县志》卷之六《坊表》),表彰王杨氏、王学庠母子“母节子孝”。现存完整,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楼为庑殿顶,坊通面宽5.35米,高5.6米。牌坊最上是镌刻“圣旨”二字之匾额,匾额正面刻“节孝坊”、背面刻“奉,旌表节孝,康熙四十五年腊月谷旦立”。匾额下横梁为各级官员联名。最下一横梁刻“杨氏,处士王元长之妻、岁进士杨讳耀春之孙、庠生杨讳灼坤之女、宋礼部尚书王讳大宝一十八世孙庠生王讳……[详细]
  王氏辅祖祠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元鼎路西侧丁日昌旧居背后之“名丰埕”, 是清末揭阳著名的“名丰”号夏布行商人王氏的家祠。祠堂建于1873~1877年,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一进一天井两火巷建筑格局,凹肚门楼石浮雕和通雕建筑装饰图案繁缛,刀法流畅,整体保留的完整程度为榕城祠堂建筑所罕见;木雕装饰精雕细琢,极具工艺,充分体现清末潮汕木雕的成熟和细腻,保存也十分完整,为揭阳不可多得的木雕精品。 2007年12月7日被公布为揭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王氏辅祖祠被广东省人……[详细]
  澳角炮台位于惠来县城南二十里的神泉镇澳角村西北。东至溪东炮台5里,西至神泉炮台5里。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防倭寇而建。设置炮6尊,营房7间,专防外委一员,台兵18名。炮台朝东,面临溟渤。炮台四周贝灰夯筑,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墙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总面积312平方米。现四周仍完好。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角甘泉海角甘泉位于神泉镇区东南角,宋时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它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造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诗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详细]
  郑大进府 位于揭东县玉窖镇仙美村。分新0府。老府建于明代,是郑氏祖居,府前有象征郑大进官阶品级的石狮和旗杆斗座。新府在村南侧,建于乾隆年间,属官方建筑,坐北朝南,三进厅、东西两火巷。郑府依山而建,府前有宽阔地埕,池塘,稻田一片平畴。府后有花园、书斋等建筑。(郑大进见本节《泶阳堂》条)。 1990年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锡场林氏宗祠位于揭东县锡场镇锡东村。林氏宗祠(原世德学校)始建于明朝初期,为五开间三进二天井一拜亭格局,至今已有711年的历史,是具有潮汕地区特色的代表性祠堂建筑。林氏宗祠于2011年被评为揭东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